今天凌晨0点,天猫双11大战正式打响,除了天猫上的传统商家之外,小米也在本次首次参与双十一大战,借助的平台是天猫小米旗舰店。本次小米在天猫旗舰店中共提供了11万台小米手机3、11万台红米手机、11万台小米手机2S和5万台小米盒子供用户秒杀。其中5万台小米盒子的开卖时间为0点整,而33万台小米手机的开卖时间则是0点30分。从小米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5万台小米盒子在13分钟内被抢购一空。而在红米手机、小米手机3以及32GB版小米手机2S上架后不久也被抢购一空,但小米官方并未公布售罄时间。按照小米营销策划经理的说法,红米手机的售罄时间为1分多钟,而小米手机3的售罄时间则是2分钟左右。随后天猫发布公告称截止0点33分,小米官方旗舰店的成交额成功破亿,成为首个成交额破亿的商家,看来抢购成功后直接支付的用户确实不少。而从随后天猫公布数据来看,天猫商城在0点38分5秒的时候成交额成功突破50亿,仅小米就为其贡献了1亿以上的成交额。发货时间方面,小米官方表示其五个仓储中心将会24小时全天工作,所有订单将会在5个工作日内全部发出。
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信息显示,北京时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拟以1134.471万元的价格转让所持西安航天民芯科技有限公司95%的股权,从而实现全部退出。西安航天民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营集成电路的设计、应用技术开发、产品销售等。北京时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和西安领先微电子有限公司分别持股95%和5%。西安航天民芯201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62.59万元,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3.47万元和1.27万元。2013年前三季度,业绩较2012年大幅增长,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4647.07万元,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41.58万元和32.59万元,净利润较去年全年猛增24.66倍。基准日为2013年5月31日的评估报告显示,西安航天民芯总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766.07万元,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评估价值分别为1032.85万元和1194.18万元,评估价增值161.33万元。转让方北京时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和航天电子(行情 股吧 买卖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组航天微电子资源而成立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现为航天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最终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行情 股吧 买卖点)集团公司,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开发、生产等。
日前,德州仪器 (TI) 宣布推出业界首款采用 1.9 毫米 × 2.7 毫米 × 0.6 毫米 15 焊球芯片级封装、具有集成型保护功能的电池电量监测计,它可准确监控和保护空间有限的设计中使用的单体锂离子电池。该 bq27741电池组侧电池电量监测计采用 TI 专有 Impedance Track监控算法,可延长消费类、便携式工业与医疗设备的电池使用寿命。bq27741 的主要特性与优势:业界首款采用 WCSP 封装并支持集成型高侧 NFET 保护功能的单体电池电量监测计;业界最长的电池使用寿命:Impedance Track 算法可准确报告剩余电池容量、健康状态、充电状态以及电池电压;简化的布局:高侧传感电阻器不仅允许使用通用接地层,还可消除失调与噪声,从而节省成本与板级空间;保护功能:提供高精度故障检测及关断电路,可提高全电池电压使用以及无误跳变充电范围等安全裕度;认证技术:集成型 SHA-1 安全加密与电池 ID 特性可防止系统使用可能出现的假冒电池组。Gauge Studio 简化电池电量监测计设计设计人员可通过采用 TI 最新 Gauge Studio 软件工具简化采用 bq27741的电池电量监测设计。Gauge Studio 设计工具的文件量少于 TI 此前软件的十分之一,可大幅降低配置与系统固件开发。供货情况采用 1.9 毫米 × 2.7 毫米 × 0.6 毫米 15 焊球 WCSP 封装的 bq27741 电池电量监测计现已开始供货。
供应关键混合讯号半导体方案的领先类比与数位公司IDT(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日前宣布针对高效能光纤网路、无线基地台,以及100 Gigabit Ethernet(GbE)介面应用推出时序元件的第3代通用频率转发器(Universal Frequency Translator;UFT)系列。新推出的UFT元件为业界唯一的单晶片可程式化解决方案,可产生8种不同的输出频率,且在标准12kHZ至20 MHz的范围内,均方根(RMS)相位抖动可小于300飞秒(femtosecond)。IDT的时序元件8T49N28x UFT系列提供8种可分别程式化的时脉输出,且能灵活地实际应用任何输入频率及选择任何输出频率。此元件具有高整合度及低抖动,因此不需使用独立的频率转发、冗余管理及抖动降低元件,藉由将这些功能整合至单一元件中,系统设计人员得以节省成本及板子面积。此外,使用IDT的Timing Commander软体,该元件的设定极具弹性,且程式化也非常容易,因此设计上无需大费周章就能广泛用于各种端点及运作模式。IDT副总裁暨时序及同步事业群副总经理Christian Kermarrec表示,最新推出的UFT元件展现了IDT在提供极具弹性、功能强大,且易于使用的时序解决方案上的领导地位。100 GbE的应用需要功能强大的时序元件,如此才能确保系统的可靠运作,并维持低位元错误率(bit error rate;BER)。RMS相位抖动低至300飞秒,IDT的UFT系列做为小体积的单晶片解决方案,不仅能符合技术需求,而且在弹性及可程式化能力方面还能提供许多额外好处,其优秀远非固定频率的离散式解决方案所能比拟。根据应用的需求,IDT 8T49N28x元件在单一封装体中可采用1或2个锁相回路(PLL)。当设置为频率合成器时,此元件能利用低成本、立即可用的10 MHz至40 MHz石英体去产生8 kHz至1.0?GHz范围内的任何频率,无论所采用的石英体频率为何。在频率转发器的设置中,此元件在每一个锁相回路中可接受多达4个8 kHz至875 MHz范围内的输入参考时脉,必要时可在它们之间切换以产生8 kHz至1.0 GHz范围内的任何输出频率。每一输出可分别被程式化为LVPECL、LVDS或是做为一对LVCMOS信号。拥有IDT的Timing Commander GUI(绘图使用者介面)的完整支援,8T49N28x系列非常易于根据系统需求进行程式化,无需翻看规格数据表中的暂存器表格。其他基于GUI的控制功能、计算器及状态监测器等,则能让使用者可试验及调整设定。
在经历了一个多月漫长的等待后,OPPO官方正式宣布今日(11月11日)线上线下同时开卖OPPO N1。线上首批仅有10000台,10点整开抢,购买成功的用户还将获赠经典皮套+专属遥控器O-Click。机会难得,不要错过。资料图片此外,北京时间11月6日19:30,OPPOTHAI 在曼谷Siam Paragon Hall 3正式举行了OPPO N1的发布会。N1在泰国的售价为19990泰铢(约为3884元人民币)。资料图片OPPO N1 206度的旋转摄像头加上5.9英寸的高清大屏幕为手机拍照带来前所未有的趣味体验。其次,O-Touch 及O-Click 功能也博得现场观众的一片赞赏。N1搭载的新系统Color OS以其独特的UI设计令人眼前一亮,得到了泰国各界人士的认可。
抢滩万亿4G产业商机:传下月18日发牌照,中移动招标20万基建设备,中兴贝尔烽火中标参与前期建设拉动5000亿投资,4G网络正式商用后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理财周报记者 吴爱妆/深圳报道3G余温未降,4G即将上马,5G已在列队——通讯行业更新换代的节奏惊人。经历了3G缺席的教训后,中国移动[微博]快速抢跑,除率先启动4G设备招标外,还于近日首发了4G手机,伺机在4G时代卷土重来。中国电信[微博]和中国联通[微博](3.31, -0.02, -0.60%)则紧随其后。根据专业人士测算,整个4G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那么,谁会从中受益呢?电信巨头再掀争夺战11月4日,市场传出消息称国内4G牌照发放日期已确定。理财周报记者接触到的通信设备研究员透露:“基本上说年底前能发,大家说得比较多的版本是12月18日。”多数市场人士分析,TD-LTE牌照发放对中国移动的意义最大。受限于3G(TD-SCDMA)薄弱产业链,3G时代中国移动步履维艰,高端用户被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频频挖角,中国移动寄望靠4G打个翻身仗。“移动的3G一直做得很失败,所以它直接放弃了这块,升级做4G。在4G上它是领先的。”华南某基金人士表示。中国移动在4G上的确抢先了一步。目前中国移动正在进行超过20万个基站的招标采购,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主要城区,预计将在2014年上半年完成部署,届时全国主要城市都将实现4G网络覆盖。其他动作也不断推出。11月6日,中国移动首发4G手机。在前述通信设备行业分析师看来,“这标志着中国移动4G正式进入运营,4G时代开启。”目前,对于中国移动而言,万事俱备,只待牌照发放。而在3G大赢家中国电信的角度,其主要精力仍将放在更为前沿的FDD-LTE建设上。前述通信设备研究员向记者解释,“FDD-LTE也是4G,更先进的国际主流标准。”迫于这两大竞争对手的压力,中国联通布局4G则更像被“绑架”——跟着大家一起上。竞争还远远不止如此。华为来了,以“搅局者”和“挑战者”的姿态。同样是在11月6日,2009年已开始5G早期技术研究的华为对外宣布,在2018年前至少投资6亿美元,用于5G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华为认为,2020年起有望实现5G移动网络的商用,届时网速达到4G的100倍。对此,前述华南某基金人士认为,“3G其实也发展得不是很好,4G已经很先进了,5G应该是几年后考虑的事情,还没那么快。”不过,4G市场前有追兵,后有来者,已然成为定局。4路径掘金4G概念股据工信部和中科院等权威部门和机构预测,4G网络前期建设拉动的投资规模在5000亿元左右,网络正式商用后,还将带动终端制造和软件等上下游行业,产业规模将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对于这个巨大的新市场全行业都充满了期待。“如果4G能拿到牌照开始大量投入,带来的相关机会可能会很多,不是惠及一两家公司,而是整个板块。”前述华南基金人士表示。在他看来,基站板块将成为国内4G盛宴的最大受益者。“做4G就要铺很多网络,买很多电信设备,无论它运营成不成功,但是前期的投入肯定是很大的。”从移动和电信的4G招标可见一斑。移动日前公布的2013年TD-LTE无线主设备招标结果显示,华为、中兴等9家企业中标。其中中兴通讯[微博](14.83, -0.59, -3.83%)和华为均占26%的份额。而中国电信的4G招标,中兴通讯、华为、上海贝尔[微博]分别获得32%、29%、16%的市场份额,新邮通和大唐电信(11.43, -0.36, -3.05%)份额都为6%,爱立信[微博]和NSN都为4%,烽火通信(15.70, -0.67, -4.09%)为2%。记者接触到的一位通信设备分析师表示:“无线设备商我们主要看好中兴通讯,以大富科技(11.020, -0.03, -0.27%)、武汉凡谷(7.68, -0.14, -1.79%)为代表的无线发射配套设备提供商也将受益。不过,4G发展基站建设,即4G信号覆盖,目前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其次受益的将是传输板块。相关研报指出,未来两年传输网将是运营商投资重点,烽火通信是传输投资建设的首选标的。“光通信设备商如亨通光电(17.92, -0.34, -1.86%)、中天科技(10.05, -0.17, -1.66%)、长江通信(12.86, -0.21, -1.61%)等光纤光缆供应商也值得关注。”再次是网优板块。相关个股包括三维通信(5.82, -0.10, -1.69%)、中创测信、世纪鼎利(13.390, -0.49, -3.53%)、华星创业(10.640, -0.27, -2.47%)、三元达(6.35, -0.20, -3.05%)、拓维信息(20.71, -0.06, -0.29%),等等。最后才是增值服务板块。10月8日发改委发布的消息透露出将组织实施移动互联网及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产业化专项,支持重点包括移动智能终端新型应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可穿戴设备研发及产业化、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八个方面。宏源证券(8.22, 0.00, 0.00%)分析师赵国栋认为,移动智能终端新型应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利好科大讯飞(42.30, -0.56, -1.31%);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可穿戴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利好北京君正(18.410, -0.81, -4.21%);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利好梅泰诺(15.000, -0.90, -5.66%);移动智能终端开发及产业化环境建设,利好中兴通讯;高速宽带无线接入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利好中创信测(18.92, -1.22, -6.06%);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利好拓尔思(16.300, -0.48, -2.86%)。
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在智慧型手机与平板电脑市场持续扩张版图,目前已经独占整体Android行动装置出货量的63%(Localytics统计),遥遥领先其他对手,使得三星在智慧型手机市场以超过3成市占稳居龙头,在平板电脑市场也以超过2成市占直追苹果(Apple)。尽管索尼行动(Sony Mobile)、乐金电子(LG Electronics)、联想、华为等其他厂商也在Android市场快速成长,但市占率仍低于1成,排名第二的宏达电市占6.5%,乐金电子以5.9%排名第三,紧接着是索尼的5.6%及摩托罗拉行动(Motorola Mobility)的5%。在前十大热销的Android手机中,三星占了8款之多,且一口气包办前七名,剩下两款是宏达电HTC One及摩托罗拉Droid Razr,三星也占了Android平板电脑前10大热销产品的5款,且这5款装置占了Android平板电脑销量的53%,而Galaxy Tab2系列就占了Android平板电脑的4成。
全球智慧机三哥华为技术的副董事长徐直军透露,华为正专注一步一脚印的稳步成长策略,而非透过并购来扩张版图,以蚕食瓜分三星电子与苹果的市占率。根据彭博报导,中国大陆手机品牌华为副董事长徐直军日前在伦敦向记者表示:「华为不指望智慧机业务出现爆炸性成长,而是希望按步就班推动业务成长。华为最终将向全球智慧机领导品牌迈进,但需要一段时间才可能梦想成真。」徐直军确认华为今、明两年的智慧机成长目标将挑战10%。华为对手机事业的依赖日深,同时还致力化解外界对大陆电信设备的安全疑虑。华为受累国安疑虑,一直难以打开美国与澳洲市场。徐直军指出,华为身为大陆首大电信网路供应商,无意透过并购达到快速成长茁壮,因收购可能带来产品重叠。徐直军这一席话,打消了华为可能竞购法国阿尔卡特朗讯(Alcatel-Lucent SA FR-ALU)与加拿大黑莓公司(BlackBerry Ltd. US-BBRY)的揣测。徐直军表示,华为与黑莓并未进行任何磋商。徐直军指出,欧洲电信业者正加速布局4G网路,华为将专注升级欧洲现有客户的网路,以提供更快速的服务。市场研究机构国际数据资讯(IDC)上月表示,今年第3季华为智慧机出货量达1250万支,夺下全球4.8%市占,仅次于三星电子公司(Samsung ElectronicsCo. KR-005930)的31%与苹果(Apple US-AAPL)的13%。据IDC资料显示,紧跟在华为之后的是联想集团(Lenovo Group HK-992),第3季出货量达1230万支,全球市占率4.7%;乐金电子(LG Electronics KR-066570)的市占率达4.6%,出货量1200万支。徐直军指出:「华为不知道下季能否保持第三名位置,也不太在意在任何一个季度能否排名第三,华为只希望立足长远、稳扎稳打。」
获利亮眼【范中兴╱台北报导】国内DRAM厂第3季获利亮眼,公司慷慨发给员工季奖金,其中台湾美光(原瑞晶)平均0.75个月薪最高,南科(2408)、华亚科(3474)平均各有0.5个月,力晶也不低,由于DRAM产业第4季还是很旺,预期今年全年奖金总额可望达到2个月,数千名员工都得到额外的加薪。产业经过激烈整并,今年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厂业绩翻身,台湾厂商都已经在1、2季转亏为盈,也因此已经很多年没发过的季奖金,今年也因获利而恢复,在10月结算完季报后,季奖金都已经发放。 根据调查,台湾美光第3季发放0.75个月奖金,比起第2季的0.25个月成长2倍,以基层线上作业员月薪约在2.7~3万元计算,大约可领到2万多元的奖金;南科及华亚科季奖金都是0.5个月,也比第2季多了好几倍,至于力晶部分,因为公司还在银行纾困中,考量银行团态度,对于奖金一事比较低调,不过也不会比同业差太多。 很多年没发季奖金而累计今年前3季包括台湾美光、南科、华亚科奖金都达到1个月,由于在SK海力士无锡厂9月初火灾后,业界确认第4季还是会持续缺货,加上整个单季均价大幅垫高,因此预期第4季DRAM厂获利会更好,至于奖金当然就水涨船高,预期第4季单季奖金上看1个月水准。总计今年DRAM厂全年的季奖金应该在1.5~2个月的水准,已经接近过去旺年的水准 DRAM厂营运及奖金员工:以前不敢想台湾美光陈姓员工表示,很高兴公司营运回到过去的大赚钱时期,对员工福利也变好,她坦言已经好几年没有这样了,过去2、3年真的很惨,日本大股东尔必达风雨飘摇,奖金这件事想都不敢想,只希望不要真的倒掉失业。该员工表示,现在提拨奖金的公式是前东家订定的,前董事长黄崇仁对员工是相当慷慨的,只要公司有赚钱对员工的奖励就不会吝啬,现在已经变成美光,希望新东家对员工福利更好而不要缩水。一名华亚科员工则表示,这么多年终于熬出头了,希望接下来奖金一季比一季好,也希望明年加薪幅度能高一点。华亚科董事长、南科总经理高启全先前曾表示,奖金的提拨主要是看公司设定的营运、生产目标达成率,包括产能利用率、良率、销售、获利等,虽然不是百分百跟获利数字绑在一起,但是获利状况好,经营团队自然可以对董事会提出比较高的奖金案。
随着智慧型手机与平板电脑这两大产品在全球持续畅销,加上新兴市场的需求旺盛, 2013年出货量将进一步的成长。光电协进会(PIDA)预估平板电脑2013全年出货量将超过2.3亿台,首次超过笔记型电脑出货量,年成长率可达60%。而全球智慧型手机预估2013全年出货量逾9.5亿支,首次超过一般手机,年成长率达40%。笔记型电脑方面,由于既有的消费者需求不若以往强烈,加上部分功能已被平板电脑取代,2013预估全年出货量将下降到1亿8000万台,年衰退率恐达20%。近来市面上推出的平板电脑、笔记型电脑之高阶产品掀起一阵高解析度面板应用旋风。从夏普(SHARP)在2013年10月初于日本千叶幕张展览馆CEATEC 2013展览会上所展出一系列 IGZO 高解析度面板可一窥应用热度。SHARP目前面板尺寸由智慧型手机中小尺寸面板(>4寸)、平板电脑中小尺寸面板(>10寸)、笔记型电脑中大尺寸面板(<15寸),到应用于显示器的大尺寸面板(32寸)皆有。SHARP不但面板尺寸完整,且均为高规格之 IGZO 面板。其预计 2014年后开始量产 IGZO 面板。届时中高阶的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笔记型电脑等产品,都有可能会采用此新型面板。苹果(APPLE)近期更新笔电与平板产线,预计提供配备更佳显示面板的终端产品。APPLE的高阶笔电(MBPR,MacBook Pro-Retina)与平板电脑(iPad)系列均已支援高解析度面板。2012年款MBPR系列13.3寸支援2,560x 1,600解析度,其像素密度高达227 ppi,为当时最高规格。新款平板电脑iPad mini-Retina解析度提升4倍,由2012年的7.9寸尺寸4:3比例1,024X768提升到2,048x 1,536,像素密度达326ppi,与 iPhone 5S 规格相当。2013平板电脑面板规格比较表 (大平板)随着高解析度面板的应用多元化,不论是中高阶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笔记型电脑等产品上,采用 IGZO 高解析度面板之产品,能达到更佳的萤幕影像品质及省电效果,实现轻量化行动显示装置普及化。预料高解析度面板现在起将是主流发展趋势。
【导读】智能家居的兴起,加大了消费者对安防监控的关注。今年上半年,不少企业将战略目标转移向民用安防市场,在产品研发上加大力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发出引领民用安防市场的新产品、新技术。 讯:智能家居的兴起,加大了消费者对安防监控的关注。今年上半年,不少企业将战略目标转移向民用安防市场,在产品研发上加大力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发出引领民用安防市场的新产品、新技术。 目前,中国的家庭安防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行内企业都在探索,但是可以预计未来的市场规模很大。中国现有城镇居民家庭约2亿户,未来5年预计至少有5%的家庭会考虑在家中安装安防产品,平均每年将有20亿元左右的市场需求。 民用安防崛起 而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平安城市、平安社区等工程在全国各地深入推进,全民安防理念已经基本形成。这为民用安防市场的快速扩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家庭监控市场需求多以网络监控为主,这样可实现远程监控。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视频监控对安全的重要性,这为民用监控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在民用安防监控市场,特别是小微企业(小商铺、小超市、家庭作坊的微型企业)业主已经纷纷开始安装监控设备,以此来保障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此外,家庭市场需求也开始发展,并且有可能会有爆发性的增长。相信在未来的3~5年,民用监控市场会快速增长,所占市场比重上会逐步的接近并超过在行业、专业市场的比重。 随着通信网络发展,4G网络也将是推动民用安防的一重要因素。市民消费习惯和消费意识越来越成熟,安防产品及监控技术趋向民用发展,工程化产品转向民用安防市场。当电商市场不断扩大,家庭安防产品也在电商、传统卖场、运营商等多领域出现,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普及率。更为重要的是,产品成本越来越低,达到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才是最终目的。 关注安防市场,将于11月29日在深圳马哥孛罗好日子酒店举办第一届安防监控关键元器件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届时,君耀电子FAE张少秋以及顺络副总工程师贾广平将分别带来《安防监控的电路保护解决方案》和《视频监控摄像机及其电源供电的雷电防护方案》。详情请登录Meeting/anfang/index.html。 现场听众报名正在进行中,即刻点击Meeting/anfang/tzbm.html参与报名 ,更可赢取精美礼品! 更多活动详情,敬请登录会议官网:www.ic.big-bit.com。 往届研讨会回顾 本文由收集整理
机上盒(STB)将以影音闸道器(Gateway)的新产品型式登场。因应智慧家庭发展日益蓬勃,机上盒设备制造商正加紧在新产品中扩充有线与无线连结技术,并增添4K×2K视讯编解码与影音串流功能,让机上盒成为家中主要的影音闸道器,以及对外连结的枢纽,取代既有缆线数据机和无线区域网路接取设备(Wi-Fi AP)。意法半导体产品行销经理陈锡成认为,数位机上盒在智慧家庭中的重要性,将不减反增。意法半导体产品行销经理陈锡成表示,随着智慧家庭发展日益蓬勃,加上电视内容数位化,多媒体影音串流应用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进而带动机上盒业者积极跨足影音闸道器设计,并支援有线/无线联网技术及4K×2K编解码功能,以兼容IPTV与OTT(Over-the-top)内容,提供更优异的家庭娱乐体验。家庭闸道器依功能层级大致分为家电控制及多媒体影音两大用途,前者主要搭载微控制器(MCU)和Wi-Fi加蓝牙或ZigBee模组,并搭配手持式控制设备,实现家庭智慧照明及智慧能源控制应用;后者则兼备数位机上盒及缆线数据机的完整功能,并导入影音转码(Transcoding)及安全条件接取(Conditional Access, CA)机制,可扮演家庭多媒体影音应用枢纽。陈锡成强调,机上盒兼容有线/无线联网功能,并转型成影音闸道器的趋势已愈来愈明朗,将逐步取代缆线数据机与Wi-Fi网路接取设备等独立装置,跃居智慧家庭联网中心。然而,此类方案须整合多种有线及无线通讯标准,并配合4K×2K大尺寸电视发展脚步,提供相应的影音编解码技术支援,遂也引发艰钜的处理器设计挑战。有鉴于此,近期意法半导体、博通(Broadcom)和迈威尔(Marvell)等晶片厂均揭橥多核心机上盒处理器开发计划,以实现10,000DMIPS以上的运算能力,并强化802.11ac、DOCSIS 3.1等高速联网技术支援。不仅如此,上述业者亦已开始研发下世代H.265影音编解码技术,从而提供4K×2K 60Hz画面更新率(FPS)的视讯解压缩与转码能力。陈锡成透露,今年9月意法半导体已率先推出新款双核心机上盒处理器,并内建DSP-based的H.265硬体编解码机制,以提高通讯和影音处理效率。2014年该公司更将进一步发表整合Wi-Fi晶片的四核心方案,并新增高画质多媒体介面(HDMI)2.0、第三代通用序列汇流排(USB 3.0)等高速传输介面,以及大小显示萤幕影音格式转换功能,协助机上盒业者全面优化影音闸道器设计。
中国大陆光通讯产业竞争力日益增强。在「十二五计划」及「宽频中国」战略方案双重推助下,中国大陆三大电信业者正如火如荼扩大光纤网路(FTTx)建设,让大陆本地的光通讯设备及零组件业者乘势崛起,并开始藉由策略合作或并购方式,抢进国际市场。资策会MIC资深产业分析师徐子明在「宽频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于2013年8月1日正式公布之前,中国三大电信业者都已陆续展开或完成新一阶段的被动式光纤网路(PON)设备采购标案。从整体采购需求可知,三家业者尽管对光纤网路(FTTx)的布建策略有所不同,但相较过去几年的采购规模仍维持一定水准,并导入新的设备与技术规格,全力配合国家政策执行并满足各自光纤服务推动计划。受庞大内需市场支撑,中国系统厂商与上游光通讯零组件业者规模与数量持续扩展,创造完整的产业链;而在数个重要的并购事件或成立子公司的策略性布局后,中国光通讯业者不但具备端对端(End-to-End)的产品供应能力,且已朝向国际市场发展。GPON出货成主流2013年下半年起,中国三大电信业者陆续进行PON年度采购案,若观察已经公布的数量,中国电信仍十分积极扩建在各服务省分的FTTH光纤网路,采购规模包括乙太被动光纤网路(EPON)与超高速被动光纤网路(GPON)局端与用户端设备,共达到两千万线;中国联通则以G/E PON的光网路单元(ONU)设备为主,搭配必要的光线路终端(OLT)与多住户单元(MDU)装置,总采购量预计低于前几次水准,但预计也将有数百万线的规模;中国移动采购总量则明显少于前两大中国固网电信商,采购数量总和不到七十万线。从三大电信商对PON的采购意向可知,GPON已成为现在与未来业者主要采购与扩充的标准,中国移动更仅开出GPON的标案,与欧美市场发展趋于一致,主要着眼于全服务接入网路(FSAN)联盟与国际电信联盟(ITU)所主导的GPON,以及分时与分波多工被动光纤网路(TWDM-PON)规格将持续引领全球光纤接取最后一哩网路的发展,并持续提升光纤传输的距离、速度、品质、相容性与应用支援等能力。新技术与新形态产品出货获瞩目在本次三家业者采购规格中,包括MDU、Fiber to the Office(FTTO)、10G EPON三种已谈论数年的技术或架构,已获得在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的实质出货机会,彼此间在布建上其实相辅相成。MDU适用于既有大楼与集合住宅,过去在1.25/2.5G的技术下,要支援各独立用户导入100Mbit/s上网有其困难度,电信商导入意愿有限,然在中国各家电信商逐步导入10G PON的产品后,既有与新的MDU设备将能发挥更好的功效,协助电信业者拓展新的业务。另外在FTTO上,相较于过去企业或政府机构多采用P2P或FTTB的产品,电信商则导入更适合企业大楼使用的PON设备,在成本面上,可减少大楼的主动光纤装置并共用光主干网路,节省零组件与建设光缆及铜线成本,并利用GPON高分歧数优势,充分支援如网际网路监视器(IP Camera)或数位看板的部署。在服务面上可针对各家客户需求,弹性提供适当的接取设备与服务、有效配置频宽并加强资料传输安全性。三大电信商光纤网路布局中国三大电信商积极扩建FTTH网路(图1),动能之一仍来自中国政府国家宽频计划「宽频中国」的推动,而在2011~2015的十二五计划中,中国政府目标将期待达到全国宽频网路的普及,城市地区并要光纤入户或进大楼。资料来源:资策会MIC图1 中国三大电信业者FTTH布局规画图现阶段中央与地方政府也尝试透过各种法令或规范的推出,例如四川省在6月公布的《四川省住宅建筑通信设施管理办法》,一方面提出新建住宅建筑全面导入FTTH设施,另一方面指出2007年1月15日起开始建设的住宅建筑通讯设施归属于住宅建筑全体业主所有,以强化各社区与大楼选择网路服务供应商(ISP)的权利,让FTTH/FTTB变得更可行。2013年在工信部规画下,将新增三千五百万户的FTTH覆盖数,这项任务也将依照三大电信商服务范围与用户数的比例,给予各业者期待达成的目标。中国厂商展开垂直整合布局中国光通讯厂商藉劳工成本与庞大内需市场所创造的规模经济优势,在近几年透过价格优势持续在光主/被动零组件、系统与终端接取设备,甚至是核心与骨干网路,囊括更高的全球市占率。华为与中兴的崛起也造成欧美、特别是系统业者如诺基亚西门子(NSN)与爱立信(Ericsson)光通讯事业部产生连续亏损或营收下滑而决定分割,分别出售给Adtran与Calix两家美国业者。而在光通讯取得主要市场占有率后,华为与中兴也持续在技术与产业链上,进行更深化的布局。在中国电信商由EPON转往GPON发展后,华为因为GPON布局较早,因此逐渐取代中兴而成为全球最大的PON系统业者。为增加竞争力,华为扶植自有PON晶片供应商海思,透过中国内需市场展开垂直整合策略布局;而中兴通讯也在下世代的PON技术上展开更深入的研发布局,并在2013年6月取得与英国电信于XG-PON的合作机会,透过试点加快新产品商用时程。除华为与中兴外,烽火科技也进行垂直整合布局,该集团已具备光纤光缆、光零组件、光通讯系统等完整光通讯产品线。在2013年中国电信标案中,烽火科技旗下的系统厂商烽火通信,因为OLT的技术能同时支援EPON/GPON/10G EPON/TWDM-PON等多种PON技术,在ONU上也能提供MDU(LAN)、MDU(DSL)等多样化产品,使其取得中国电信在10G EPON综合排名第一的评比,而获得40%的比重。除三大系统业者外,其他专业的主被动光纤零组件与终端设备业者,也正透过中国内需市场厚植经验与实力,并评估策略合作或并购的可行性,持续往当地与海外市场扩张。FTTx网路设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在中国由国家政策与电信主管机关指导、电信业者积极规画与兴建高速网路,以及完整上中下游光通讯产业链等条件的发展下,中国FTTH/B累积用户数在2012年已超过两千万,未来几年整体产业将因十二五、「宽频中国」等政策因素、各省与县市的智慧城市计划的一条鞭,以及电信商在4G与光纤的整体布局下持续带动最后一哩光纤网路的建设力道,预计2016年FTTH/B累积用户将达到八千万户的水准(图2)。[!--empirenews.page--]资料来源:资策会MIC图2 2011~2016年中国FTTH/B用户市场发展分析在中国整体固网宽频用户发展下,除电信业者的FTTH/B外,有线电视业者的缆线数据机(Cable Modem)因三网融合效益也将刺激用户成长,部分业者也有意采用EPON整合缆线数据服务介面规格(DOCSIS)的架构,牵引出另一个EPON用户的成长可能性;然xDSL用户规模则在光纤持续往最后一哩进逼下产生替代效应,预计将从2014年后开始滑落。以光纤FTTx为基础的固网基础建设在中国全面普级,是中国十二五规画的终极目标,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两大固网电信商在政策目标与竞争考量下将持续投资布建,使得2013至2015年中国的FTTx网路设备市场仍将有每年人民币2,000~3,000亿元的规模;而在行动与固网面临同步高度的资本资出压力下,以中国电信为首的电信商须满足政策目地加速FTTH/B的覆盖率与用户数成长。除此之外,在投资效益最佳化考量下,电信商一方面技巧性的将不同FTTx技术套用到各种场域(如都会区、郊区与偏乡)与用户形态(如住宅社区、办公大楼),另外则是争取与重要都会区政府,共同推动智慧家庭与城市应用服务的机会,扩大网路建设的效益。在政策与内需市场的正面加持下,中国光通讯产业的上中下游布局十分完整,厂商除产品价格优势外并藉由并购或设立子公司,积极发展如TWDM-PON、100G产品的新技术能力,朝向End-to-End系统或品牌业者发展,减少对美、日关键零组件业者的依赖,找寻机会走向国际市场。观察台湾光通讯产业,台湾光通讯产业链在主被动元件与终端布局上完整,厂商密集且与国外大厂有紧密合作关系,然在晶片自主与软体开发能力较为缺乏,此外硬体仍以终端的ONU代工为主,少数业者尽管投入于PON局端OLT产品上,但受国际与中国厂商箝制而出货量有限。未来几年,台湾业者除争取中国市场的代工商机外,亦必须思考在国际市场将面临更多中国厂商在价格与技术上的竞争策略,若台湾上中下游厂商间能够进行深度的策略合作,针对数个潜在客户彼此分工完成各种软硬体测试与客制化要求,或有机会争取少量PON的商转出货订单,有助后续创造更多布建实绩。
美国最大的光伏安装商SolarCity日前宣布,其将提供价值5442.5万美元的票据。此次发行将通过旗下子公司SolarCityLMCSeriesI,LLC进行,将由一系列光伏项目及相关租赁和购电协议担保。这些票据将添加到十月由股票和票据发行筹集的3.966亿美元当中。在当时发行后该公司一份声明表示:“我们旨在利用此次发售的净收入,用于包括运营资本、资本支出、潜在收购以及战略交易在内的一般企业用途。我们不时评估企业、技术或产品的潜在收购和战略性交易。”该新可转换票据计划到2026年十二月到期。
【导读】自Silvermont推出以后,低功耗的X86又称为一股强劲势力。有人就会觉得ARM和Intel在未来的某个日子能够取代DSP。 在很多人看来,这十年来,ARM和Intel的发展幅度已经远远超过了DSP。尤其是在ARM,其A9双核、A15四核在嵌入式市场已经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了主导地位,但我们不能否认,在工业领域,DSP的应用还是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在Intel,自Silvermont推出以后,低功耗的X86又称为一股强劲势力。有人就会觉得ARM和Intel在未来的某个日子能够取代DSP。 DSP技术,在某些人看来,或者已经面临着英雄迟暮的感觉,就我们当前所知道的。Freesacle、ADI、NXP早就停掉了新技术发展,而当前从大的方面说只剩下TI一家扛着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的大旗。 在很多人看来,这十年来,ARM和Intel的发展幅度已经远远超过了DSP。尤其是在ARM,其A9双核、A15四核在嵌入式市场已经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了主导地位,但我们不能否认,在工业领域,DSP的应用还是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在Intel,自Silvermont推出以后,低功耗的X86又称为一股强劲势力。有人就会觉得ARM和Intel在未来的某个日子能够取代DSP。 关于这个问题,电子工程师陈俊直给出了一个这样的看法: 他认为,对于DSP,有两个解释,第一个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是数字信号处理,是门学科技术,简单的说是讲现实世界中的模拟信号量转换为数字信号量然后进行分析、离散变换、调制解调等等方面的数字运算。其有别于简单的加减乘数等四则运算; 第二个解释就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简单的说就是嵌入了可以快速处理数字信号分析、离散变换、调制解调等方面的一种特殊的微处理器。 从解释上可以看出,DSP芯片就是一颗加入了数字信号处理功能的微处理器芯片。 那么ARM、和Intel的芯片也是微处理器芯片,大家其实工作都是进行运算,那么不带数字信号处理功能的微处理器和带该功能的处理器有什么区别呢? DSP处理器有一个指标,就是“乘法和累加运算”,就是一个32位数乘上另一个32位数其积再加一个32位数,这个运算过程要在一两个指令周期内完成。换了ARM和Intel的微处理器,是不可能在一两个指令周期完成的,它们乘法就要跑好几个指令周期了。而DSP芯片自带了一个MAC模块,主频相同情况下,可以比ARM和INTEL快N倍的计算出来。类似的还有快速傅里叶变换功能,这种数学运算在没有DSP功能的芯片中,往往要算好长时间才能出结果。 那么你会说了,那我ARM和Intel的芯片业嵌入这种模块就行了啊。是的,可以嵌。但是,一旦嵌入这种芯片,那么ARM芯片也可以叫做DSP芯片了。 所以,DSP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嵌了该技术的芯片,谁都可以生产。其实有些ARM芯片内部就嵌入了DSP功能,比如很多高通的一系列用于手机上的ARM主控芯片就自带DSP功能。 而Intel自身发展是做计算领域的主控,在工业航天医疗等嵌入式领域才用得多的数字信号处理他们并不怎么涉及,所以他们的东西基本不会嵌入DSP模块。 Microchip为了避免和TI的C2000系列DSP直接竞争,他们把旗下的dsPIC系列DSP芯片叫做DSC,其实还是DSP芯片,而且他们一直在推出下新品。还有,飞思卡尔、ADI、NXP他们还都有生产DSP,只是他们争不过TI的专用DSP。主要一点还是发现争不过FPGA芯片。 这里又引出了FPGA这个技术,说到这个,或许才真的是DSP的真正敌人。目前做FPGA芯片的大厂有Altera、Xilinx等。他们不属于Intel公司,也不生产ARM芯片,他们只专注于FPGA芯片。 我们知道,微处理器芯片其实是一堆数字电路大规模超高密度集成在芯片中,其最小单元其实就是晶体管,晶体管集成一个个门电路。门电路通过一系列排列组合形成了芯片内部CPU、存储单元。这都是出厂前固化好的。 那我能否修改一下CPU 模块的某个门电路,让它有别的用途呢?已经出厂就固化的没法改,但现在有了FPGA,你可以用程序编一个你自己发明的CPU内核出来,嵌到FPGA芯片中去,那么你想加入DSP有的MAC模块等都可以,如果你觉得一个CPU内核不过瘾,还可以再加一个内核进去(前提是FPGA芯片容量和资源够大,当然这芯片就贵了)。 所以,现在飞思卡尔、ADI等看到FPGA芯片如此强势,工业级的DSP成本又高,卖的价格跟FPGA差不多,价格比FPGA低点但又争不过TI的DSP市场。所以没办法,只好慢慢退出了。现在TI也是靠以前的老客户死扛着。万一哪天,高端的FPGA降到跟他们差不多的价格,他们也要退出了。 当然FPGA的缺点除了自身成本高以外,如果要嵌入ARM、DSP核的话,这些核也更是要花钱的。同时就是FPGA的HDL开发难度要远大于DSP的C,特别是在典型的图像处理算法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FPGA的发展。虽然现在Xilinx的Vivado支持high level synthesis,把C转成HDL,但是,这也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这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某些工程师看来,作为一个带有专用计算单元的处理器。DSP是为了满足专用市场做的一种带许多数学计算功能的处理器。比如哈弗结构,比如带SIMD、VLIW技术的计算单元,曾经让DSP在专用市场领先很多。而TI DSP的优势就是低功耗、高运算性能、成熟稳定,再加上明显的价格优势。 从架构来说,TI固守的哈弗结构近十年没大的改动,而arm、intel推陈出新的速度还是有目共睹的。看两个小例子,intel的分支预测领先TI家很多;再比如TI的二级缓存、片内片外还需要用户来管理,cache miss penalty也相当高,而intel高超的缓存技术让你基本感觉不到片内片外的区别。 再看运算单元,现在arm有neon,intel有sse、avx、乱序执行,还有专用图像计算的gpp;再加上FPGA。这些产品计算单元都已经很强悍了,所以说DSP的数学计算性能已经不能算是领先了。比如DSP里两个4字节整型做乘加运算,TI的C674x需要4个时钟周期,intel的sse3处理16个字节的乘加运算也只需要4个周期; 而在复杂算法领域,比如图像处理、模式识别,DSP是真的不够用了,跑个boosting都吃力的要死,压缩感知算法也就预研预研,最终绝大部分还是跑在intel、amd平台。[!--empirenews.page--] 简单算法,可选的处理器太多,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价格。我看好arm,而fpga没有价格优势。当然现在c2000现在还是有很多拥趸的,但是已经被别的处理器吃掉不少市场了。 以上是以计算性能为核心介绍的,没有涉及到功耗。而在同样的计算量,耗时相近的情况下,DSP的功耗控制是最优秀的,ARM、atom都不如DSP功耗低(asic可能也很好,但是不算通用处理器)。这也是为什么在嵌入式复杂算法市场,还是DSP为主流。 而就陈工看来,DSP的计算优势并不在于普通四则运算上。就拿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来说,同频率下,其他任何不带DSP内核的微处理器的FFT都要逊色于DSP。我们做DSP或者嵌入式其他的算法,都是根据《自动控制原理》或者《信号系统》,而不是根据《数据结构》。 他认为DSP做boosting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DSP对频域方面的运算能力可以设计一个实时声音过滤器(将嘈杂环境中的声音全部通过麦克风传到AD电路上,后通过DSP运算,把其中某个人的声音摘出来,并通过喇叭实时放出来某人的声音。这样的数字滤波器可以做到比手机还小)。在TI DSP最大供货的工业控制、航天领域,多数的DSP应用上跟计算机算法技术没啥关系。 而说到DSP的低功耗,当然DSP做滤波、音频处理等方面的时候,没用到DSP功能把(只是把它们当一个单片机那样来使用),这样功耗是很低的。但如果用DSP做SPWM或数字滤波器什么的时候,功耗就大起来。具体对比数值我已经忘了,以前做矿用电机控制的时候对比过用ARM控制的功耗。(但好像Microchip的DSP芯片在做滤波时候功耗更低)。 其实,16bit/32bit的DSP芯片(或是其他32位MCU/ARM嵌入DSP功能的芯片)在长期发展中一直和各种单片机、ARM、PowerPC、X86等共存,并且不仅仅是TI,其他很多厂家都专门生产或者嵌入DSP模块(比如Microchip的dsPIC系列DSP芯片,就一直不断出新品)。这就说明DSP拥有着其他各种架构处理器都不拥有的信号处理能力。 综合看下来,FPGA才是未来的大杀器,大家怎么看待?当然,整个讨论只是一家之言,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看待整个讨论。 本文由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