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阻式随机存取记忆体(MRAM)或许在许多应用领域有取代DRAM与SRAM的潜力,但就连市场上唯一家生产这种非挥发性记忆体的供应商都认为,这种取代的过程得花上好一段时间。一份来自资料储存产业顾问机构CoughlinAssociates的报告指出,全球MRAM市场复合年成长率(CAGR)可达50%,包括MARM与STT-MRAM在内的整体市场营收将由2013年的1.9亿美元,在2019年达到21亿美元。CoughlinAssociates创办人TomCoughlin表示,MRAM一个最显著的优势是能与CMOS制程相容,此外因为该制程技术成熟,相关的整合与3DNAND技术比起来比较不那么令人却步。他指出,MRAM技术的演进可能会追随快闪记忆体的脚步──也就是在被广泛采用以及价格下降、储存密度提升之前,先在一些利基型应用领域赢得青睐。Coughlin并指出,STT(Spin-Torque-Transfer,自旋力矩转移)-MRAM特别能提供在读取/写入以及耐久性方面的优势。而Gartner分析师BradyWang则表示,MRAM被发现用来做为固态硬碟(SSD)的快取记忆体,但其密度仍然太低,通常应用在工业领域。MRAM胜过DRAM的优势在于其非挥发性;Wang表示,,就像NOR或NAND快闪记忆体一样,STT-MRAM能在没有持续外部供电的情况下保存资料,而且其耗电量很低。此外由于结构简单,MRAM的扩展性也优于SRAM,能提升微缩程度并可望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而Wang也指出,与NAND快闪记忆体相较,STT-MRAM能在没有中间的抹除步骤情况下,在储存0与1之间切换;而该抹除步骤在快闪记忆体内是不可少的,也增加了写入延迟。这使得设计STT-MRAM控制晶片相对比设计NAND快闪记忆体控制晶片简单许多。Wang表示,目前市场上唯一生产MRAM晶片的厂商是EverspinTechnologies,目前产品最大记忆体容量为64Mb;而128Mb甚至1Gb的MRAM可能会在未来两年内问世,其中1Gb产品将可望让MARM进军消费性应用。Everspin产品行销总监JoeO"Hare表示,其MRAM产品(该公司在5年多前就开始推出),一开始应用在工业领域;而Everspin也已看到包括工业自动化、机器人、交通运输以及医疗等应用领域对MRAM的广泛采用。不过MRAM最大的成长动力是来自企业储存。随着容量提升,Everspin将MRAM视为非挥发性记忆体获得进一步采用的桥梁,在能提供媲美DRAM的性能同时,也能有更多像快闪记忆体一样的储存记忆体。O"Hare表示,随着各种新兴技术出炉,MRAM可望成为永久性、高性能储存技术的关键选项。MRAM在企业储存领域的应用案例之一是RAID系统,O"Hare指出,这类应用的考量是要在电力丧失时迅速复原;MRAM被应用于储存元资料(metadata)以及储存系统资料,因此如果电力中断,系统资讯仍能被保存在非挥发性MRAM,让RAID系统能更快自我重建。O"Hare也表示,Everspin还看到MRAM在其他企业储存领域的许多应用,那些应用不需要DRAM的容量密度,但可利用非挥发性记忆体的优势;这个市场的规模很够分量,而且并不是以价格来竞争,系统的可靠度才是重要推手。不过ObjectiveAnalysis首席分析师JimHandy表示,最终价格与容量密度才是决定MRAM是否能大规模取代DRAM或SRAM的关键,虽然其低功耗特性很吸引人,但大多数企业组织并不会去做那样的整体拥有成本(TCO)估算;MRAM能在某些应用领域取代SRAM,以免除很容易出现故障的备用电池需求。Handy指出,看重MRAM非挥发特性的产业(例如将其应用在ATM的金融业),会愿意为这种记忆体付出较高的代价;可是在目前,DRAM与快闪记忆体搭配各自的技术演进,仍扮演称职的角色,因此并没有立即性的理由被取代。
根据NPDSolarbuzz出版的组件追踪季度报告ModuleTrackerQuarterly显示,光伏行业前20大组件供应商2014年的组件出货量指引平均比前一年增长30%以上。其中,领先的中国组件供应商天合光能、阿特斯、昱辉和晶科出货指引的增长幅度最大,上限都超过了40%。在近期公布2014年第一季度财报时,这些厂商都表示2014年全年组件出货量指引保持不变。NPDSolarbuzz高级分析师廉锐表示:“前20大组件供应商的组件出货量占全球组件出货量的三分之二,并且他们是行业增长和价格趋势的风向标。如果领先的组件供应商可以达到预期的增长幅度,2014年太阳能组件的供应量将接近50GW。”图一、2014年太阳能光伏组件供应商出货量增长指引 来源:NPDSolarbuzz组件追踪季度报告ModuleTrackerQuarterly2014年英利给出的组件出货量指引最高,上限达到4.2GW。达到这一出货水平将使英利连续第三年保持组件出货量第一的位置。日本领先的晶硅组件供应商夏普和京瓷2014年的组件出货量预计将增长约15%,反映了日本光伏市场的持续成长。这两家在日本国内市场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虽然其中一家已经将大部分组件生产外包。廉锐补充道:“2014年,前20大组件供应商除了在组件出货量方面有强势增长外,利润率也将有所提高,这主要是由于生产成本的下降以及对新工厂资本支出的谨慎。”
LG电子(LGElectronics)为了强化行动应用处理器(AP)业务,计划挑战16奈米制程,以提升该公司智慧手机的竞争力,并强化在半导体界的重要性,据传16奈米晶片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交由台积电(2330)试产。韩媒etnews1日报导,消息人士透露,LG电子继28奈米的Odin晶片之后,再接再厉开发16奈米,预定今年底或明年初台积电量产16奈米FinFET(鳍式场效电晶体)时,开始投入试产。LG电子先前研发的28奈米晶片,也由台积电代工,将在第三季或今年底前用于LG智慧手机。一般认为,LG电子完全仰赖高通(Qualcomm)供应AP,自行研发是为了分散供应链,并取得议价优势。不过内情人士指出,LG电子推动AP业务,是为了中长期开发高阶AP晶片,将会持续提升独立研发的AP性能;要是该公司一如预期顺利量产16奈米AP,可望在韩国半导体业更有影响力。三星电子也研发AP,但是近年来三星高阶智慧机越来越少采用三星自制AP。韩国时报(KoreaTimes)6月22日报导,LG零件供应商表示,LG电子最近决定将旗下Odin行动应用处理器(AP)从7月延至10月量产,这款晶片仅支援fullHD画质。这名人士透露,Odin晶片原本计划用于G3,但是G3提前推出,画质高达quadHD(2k),只好改用高通(Qualcomm)的Snapdragon801晶片。LG电子内部人士指出,Odin八核心晶片有过热问题,这款晶片采用安谋(ARM)的big.LITTLE架构,以CortexA15四核搭配低功耗的CortaxA7四核。他表示,LG必须提升Odin晶片效能,支援quadHD画质,因为智慧机大厂争相推出quadHD行动装置。LG最近才并购了SiliconWorks,拓展晶片相关业务。
电池组件对太阳能发电系统而言,至关重要,电池组件的质量和成本将直接决定整个系统的质量和成本。太阳能电池组件领域也是众多企业辛辛苦苦想要征服、想要突破的领域。太阳能电池组件是由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超白布纹钢化玻璃、EVA、透明TPT背板以及铝合金边框组成。具有使用寿命长,机械抗压外力强等特点。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2013年全球电池片生产规模保持增长势头,产能超过63GW(不含薄膜电池),产量达到40.3GW。与2012年相比,增长7.5%,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比例约为3∶1。太阳能电池呈逐年增长发展态势,但近几年发展趋于平缓。从发展区域看,中国大陆以25.1GW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3%。据悉,截至2013年年底,多数电池骨干企业扭亏为盈。回顾参考2013年电池组件市场,依照2013年光伏电池组件企业的产量排名,OFweek太阳能光伏网为大家盘点出全球十大电池组件企业,以及其产能、产量概况。NO.1英利国别:中国产能:2800MW产量:3100MW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发电产品制造商之一。总部位于中国保定,并在全球设有十多个分支机构及办事处,涵盖全球40多个国家,员工总数超过6,000人。英利集团成立于1987年,1999年承担国家"年产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填补了国家不能商业化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空白。2007年6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12年,集团组件出货量达2300兆瓦,位居全球第一位。截止到2013年10月,英利共提交国内专利申请1176项,授权专利共777项。基于公开数据显示,英利在国内的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已超越国内其他同行企业,位居行业第一。在品牌打造方面,英利也从来都是精心、不遗余力。比如,2013年1月末,英利以世界第一家光伏、中国首家企业的身份,加入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碳减排先锋"项目,而这也正为英利争取海外市场赢得了一张环保牌。最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作为巴西世界杯上唯一的中国赞助商,英利绿色能源的广告"中国英利、光伏入户"等中国汉字在赛场上交替出现,十分醒目,轰动全球。当然,体育营销,对英利的业绩贡献不可小觑。NO.2天合光能国别:中国产能:2450MW产量:2471MW天合光能,即天合光能有限公司(TSL),是一家专业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组件生产的制造商。天合光能大量生产多种类型的单晶和多晶光伏组件,产品输出功率从165W到230W不等。1997年12月,高纪凡与几位科研人员在中国太阳能光伏行业起步之时成立了天合光能有限公司。1999年10月成功通过ISO9002认证,并在同年,天合光能成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2000年8月天合光能成功建成了中国首个太阳能光伏建筑,并凭借此成就,一跃成为中国太阳能光伏行业的领军者。2005年初,天合光能筹建了一家组件生产厂。此后不久,2005年8月,天合光能开始向上游扩展,生产出首批单晶硅棒,2006年2月开始制造硅片。2006年12月,天合光能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并于2007年6月成功引入资本。2009年1月20日公司收到国家科技部文件,在天合率先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将实验室命名为:"光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国家科技部通过的第一个有关在光伏技术方面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正式文件。2010年天合光能出货量为1GW,占全球6.5%的市场份额;当年销售额18.6亿美元,同比增长119.8%,稳定成为全球十大出货量之一。2014年4月,天合光能宣布,其单晶硅太阳能光伏组件(60片156mm×156mm单晶硅电池)创造了P型单晶硅组件输出功率新的世界纪录。该项成果经第三方TUVRheiland(莱茵)权威认证机构测试,峰值输出功率高达326.3瓦,表明其量产PERC单晶硅高效组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此次天合光能研发的HoneyUltra单晶硅高效组件,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新一代HoneyUltra组件产品,集成了多项自主研发的先进电池背钝化技术、组件减反射技术及组件低电阻连接技术。NO.3阿特斯国别:中国产能:2600MW产量:1800MWCSI阿特斯(CanadianSolarInc.),是在一家加拿大注册的光伏公司。公司致力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光伏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自2001年以来,CSI阿特斯先后在中国建立了三家独资企业:CSI阿特斯光伏电子(常熟)有限公司,CSI阿特斯光伏科技(苏州)有限公司,CSI阿特斯太阳能光电(苏州)有限公司。CSI阿特斯为全球客户生产在住宅、商用、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及太阳能发电应用产品,同时还以公司的专业品牌为汽车行业、通讯行业等特殊市场提供太阳能光伏产品的解决方案,CSI阿特斯也为世界领先的太阳能光伏厂商进行OEM加工。CSI阿特斯太阳能公司(CanadianSolarInc.)于2006年11月9日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阿特斯不仅拥有国内第一家通过CNAS认可的企业级光伏实验室--阿特斯光伏组件测试中心,同时也建立了省级太阳能电池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推出的ELPS高效电池片,将单晶电池片的转换效率提升到了19.8%(多晶电池片19%);自主研发设计的CommercialAC组件,是全球首款商用系统的三相交流组件。NO.4晶科能源国别:中国产能:2000MW产量:1700MW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纽交所代码:JKS)成立于2006年,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拥有垂直一体化产业链的光伏制造商,业务涵盖了优质的硅锭,硅片,电池片生产以及高效单多晶光伏组件制造,2011年垂直产能达到1.5吉瓦。公司员工总数超过10000余人,生产基地位于江西省上饶以及浙江省海宁,生产面积总占67万平方米。公司的全球营销中心位于中国上海浦东新区,此外公司建立了全球化的营销布局,在瑞士楚格,德国慕尼黑、意大利博洛尼亚、法国蒙彼利埃、美国旧金山、加拿大多伦多、澳大利亚昆士兰以及日本东京均设立了子公司。晶科能源2006年成立,迅速成为硅锭、硅片的领先制造商。2009年,晶科能源收购浙江太阳谷,开始电池片与组件生产。晶科能源大力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设备,包括美国GTSolar多晶炉,日本NTC线切机,涂装设备Roth&Rau,机器人解决方案生产设备Jonas&Redman,意大利Baccini电池片生产线、伯格测试技术以及日本NPC技术全自动生产线等。晶科能源生产的单晶多晶组件获得了UL,CSA,CEC,T?V,VDE,MCS,CE,ISO9001:2008,ISO14001:2004等多项国际专业认证,工厂也通过了Achilles测试认证。[!--empirenews.page--]NO.5FirstSolar国别:美国产能:2560MW产量:1628MWFirstSolar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太阳能光伏模块制造商之一,生产基地位于美国、马来西亚和德国等地。公司于1999年在亚利桑那州的坦佩市成立,其前身为SolarCell公司(SCI),这一公司被TrueNorthPartners公司(该公司由沃尔顿家族拥有,沃尔顿家族是沃尔玛集团的所有人)所收购。自2002年起,FirstSolar开始涉足光伏模块业务,其后制造能力一直稳步上升,公司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公司年产率达到25兆瓦峰值(MWp)。之后几年,公司继续扩大规模,在俄亥俄州的佩里斯堡新增了一条生产线,并在德国陆续设立了四条生产线。2006年FirstSolar的年产率达到75兆瓦,并宣布在马来西亚的居林(Kulim)再建设16条生产线。同年,FirstSolar在纳斯达克(Nasdaq)首次上市,并是纯太阳能行业中首家被列入史坦普500股价指数(S&P500)的公司。至2009年,公司产能已超过1千兆瓦峰值(GWp)。与此同时,FirstSolar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碲化镉(CdTe)薄膜光伏模块制造商。与传统的晶硅技术相比,使用碲化镉专利技术的太阳能发电量更大,并拥有更低廉的生产成本。FirstSolar在业内率先实现了每瓦成本低于一美元(85美分),并于2009年6月宣布:到2014年,公司会将每瓦的制造成本降至52-63美分。NO.6韩华国别:韩国产能:1620MW产量:1300MW韩华新能源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美属开曼群岛,生产基地位于江苏省启东市,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背景公司之一。实际控制人为韩国十大财团之一的韩华集团,持股比例约为49.9%。目前韩华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总产能达到组件1.5GW,电池1.3GW,硅片1.1GW。2012年,母公司韩华化学斥资4000万欧元收购德国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Q-cells。与韩华新能源有限公司合并电池产能达到2.3GW,为全球第二。韩华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性能源公司,提供从晶体硅、硅锭、硅片、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组件到项目开发与融资--全面的纵向一体化解决方案。目标对纵向一体化公司进行重新定义,借此建立创新和价值的新标准。韩华新能源有限公司也与第三方经销商、OEM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进行合作,提供大型公共事业、商业及住宅/小型商业用途的太阳能装置。其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业务遍及欧洲、北美和亚洲,同时掌握有必要的本土市场知识,提供区域性技术和销售支持服务。NO.7晶澳国别:中国产能:1800MW产量:1218MW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5月18日,主要从事高性能太阳能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2007年2月7日,晶澳太阳能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代码:JASO)。晶澳太阳能立足于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之路,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聘请世界各地行业内的资深科学家和工程师实现我们战略性的目标。晶澳太阳能在河北宁晋、江苏扬州拥有两大电池生产基地,合计电池产能超过3GW;在安徽合肥、上海奉贤拥有两大组件生产基地,组件产能超过1.7GW,在河北廊坊、江苏东海拥有多晶硅片生产基地,硅片产能超过1GW。位于江苏扬州的研究中心致力于开发新一代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通过不懈的努力,已经研发出转换效率超过19%的电池片。2014年5月,晶澳太阳能与光伏技术自动化生产线供应商FormularE签订协议,在开发晶体硅光伏组件背接触应用方面进行合作,将利用FormularE自动生产平台开发背接触组件技术。6月20日,晶澳太阳能宣布博秀高效电池正式量产,量产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0.4%,在业内率先实现P型电池量产转换效率超过20%。NO.8SunPower国别:美国产能:1270MW产量:1134MWSunPower(太阳能电力)成立于1985年,公司总部位于加州的SanJose,于2005年在NASDAQ上市,是一家集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高效、高可靠性太阳能电池片、组件和系统为一体的光伏公司。SunPower拥有5千多名员工,在中国、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希腊、以色列和菲律宾均有办事机构,2010年的销售额超过22亿美金,在光伏行业名列第三。SunPower不仅提供业界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板,同时也考虑太阳能电池板的美观。打破了传统太阳能电池板格线布局的模式,Sunpower开发的全黑太阳能电池板充分体现了性能与美观绝妙的组合。由于美观上的优势,Sunpower太阳能电池板不但广泛应用于工业,而且也广泛应用于屋顶太阳能发电系统中。2011年6月,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石油公司以14亿美元收购了Sunpower公司60%的股份。2014年4月,SunPower表示,通过其大股东石油巨头道达尔(Total)约300MW项目的提振,对于其光伏组件供不应求,并且其光伏项目储备量已经超过7.5GW。NO.9京瓷国别:日本产能:1200MW产量:1100MW日本京瓷公司创立于1959年,最初为一家技术陶瓷生产厂商。技术陶瓷是指一系列具备独特物理、化学和电子性能的先进材料。如今,京瓷公司的大多数产品与电信有关,包括无线手机和网络设备、半导体元件、射频和微波产品套装、无源电子元件、水晶振荡器和连接器、使用在光电通讯网络中的光电产品。京瓷面向全球大型太阳能发电站供应着太阳能电池组件。例如,向西班牙的3所发电站供应50MW以上的组件、为泰国供应204MW组件、为日本东部的发电站供应13MW组件等。NO.10SolarFrontier国别:日本产能:980MW产量:920MWSolarFrontier是日本昭和壳牌石油(ShowaShellSekiyuK.K.)旗下全球最大CIS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子公司。SolarFrontier于2013年6月18宣布,该公司在位于日本宫崎县的国富工厂生产的CIS类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转换效率达到了14.6%,最大输出功率达到179.8W,实现了"与多晶硅型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转换效率基本相同的水平"。输出功率是从事产品安全试验和认证试验的UnderwritersLaboratories认证的数值。2013年12月,SolarFrontier宣布该公司制造出效率为12.6%的CZTS电池,打破了同类太阳能电池世界纪录。
英国资安研究公司ContextInformationSecurity发布声明警告所有物联网相关公司表示,由LIFX公司所生产,支持无线连网的LED灯泡存在着安全风险。“很明显地,在这股物联网浪潮中,这些需要网络连线的设备,在安全性的要求上,并没有到达它们该有的优先等级。”Context的研究总监MichaelJordon表示。“我们也在其他像是家庭储存设备、打印机,和婴儿监视器等设备上发现许多安全弱点。物联网的安全标准需要被认真看待,尤其是在这些公司准备将重要的设备与系统连上网络的之前。”Jordon补充。这些由新创科技公司LIFX生产的LED灯泡,采用802.15.46LoWPAN网络,让灯泡可以在连接Wi-Fi后透过手机App连结进行遥控。只要监听网络封包,即可透过这些灯泡发现加密的网络设定讯息。基本上,要了解所使用的加密方式,Context公司必须将两个微控系统单元(TI及STM,均为Cortex-M3)与JTAG测试用连接埠连线,一但连结上之后,就可以读取加密演算法、金钥和无线网状网络协定。这些资料将让公司或企业可以置入网络封包,而这些动作将不会被侦测到。Context随后和LIFX合作发布了韧体更新,已修补这个漏洞,现在所有6LoWPAN网络都需要使用从Wi-Fi认证机构导入的加密金钥,而LIFX新生产的灯泡也已都加入此安全机制。“入侵灯泡并不是一件芝麻绿豆的小事,而是可能会造成网络犯罪。”Jordon说明,“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弱点可以被轻易的补强,就如同LIFX的开发者所示范的一样。在其他情况中,这些安全漏洞可能存在于产品设计的根基中。最重要的是这些安全措施必须从一开始,就被建立在所有物联网设备里,虽然目前看起来有许多物联网公司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但当安全问题被发现时,就能在使用者受害前提早修补。”Jordon强调。
IBM是否出售半导体厂内外交战 2014-07-04 09:50 华强-业界动态 字号: IBM过去40年以来领导全球半导体业界,一如领导硬碟(HDD)、伺服器、笔记型电脑(NB) 等业界一般,开发许多最尖端技术,为全球相关业界的进步,做出不可抹灭的贡献;但IBM已经出售HDD与NB部门,现在是否也要出售半导体生产部门,对业界及该公司,都将造成震撼。研调机构IC Insights的资深分析师表示,IBM要卖半导体制造工厂的消息,10年前就已传得沸沸扬扬。 2014年2月传出,IBM的二个半导体厂在寻找买家的新闻,网路媒体访问IBM从业员,也得到IBM最好把半导体厂卖给GlobalFoundries 的看法。IBM资深董事对2014年2月的报导表示,半导体部门是IBM战略性事业,至少目前仍将维持现有的事业形态。但这回应其实没有直接回答,IBM是否替工厂找买家的传闻,这是因为半导体业界的改变。 IBM 从1970年代开始制造半导体时,是因为自己设计的大型主机,只能用自己制造专属半导体的方式生产;可是现在电子代工厂的时代来临,次世代家庭游戏机用的 芯片,已从IBM产品转为超微(AMD)产品,IBM的伺服器事业也打算出售,IBM自身生产芯片的市场已经没了,维持生产线没意义。[!--empirenews.page--] 而由于其芯片市场消失,IBM半导体事业开始大规模裁员,生产线不再积极引进新生产机具,而高层又不说明事业计画,半导体部门社员人心惶惶,士气不断下降, 纷纷跳槽到同业的AMD、高通(Qualcomm)、飞思卡尔半导体(FreescaleSemiconductor)、GlobalFoundries等厂。近来最新消息 是,GlobalFoundries临时采用200名IBM资深工程师与管理人员,在2014年5~12月于美国纽约州北部,设立新研究室Fab8安置这些人员。 由于GlobalFoundries已与IBM等厂组成Common Platform合作组织,进行长期研发,IBM要转型成无厂半导体公司,趁机把半导体厂卖给GlobalFoundries是最好的方法。由于IBM的半导体生产事业,与HDD、NB一样,最终难免出售的命运,IBM要避免半导体部门社员士气低落,离职人员带着技术出去与IBM竞争的状况,其实早一点确定并公布政策,让从业员能及早安排出路,对IBM自己与业界都比较好。 360°:IBM半导体业务概况IBM 从1962年决定研发新运算设备,为提供自家大型电脑(Main frame)、IBM System/360等产品所需要的芯片,逐渐踏入半导体研发与生产领域。在1970~1980年代,因IBM大型电脑业务发展快速,故IBM投注大量资 金在相关半导体领域进行研发。后来IBM在1993年决定将经营重点转向IT服务,由于硬体事业不再是重点,因此半导体事业也跟着被逐渐排除在IBM核心事业之外。 在1990年代初期开发的IBM Power架构芯片,除用在IBM自身的伺服器以外,也被苹果(Apple)的麦金塔(Macintosh)系列电脑,与家庭游戏机Sony PlayStation3、微软(Microsoft) XBox 360 、任天堂(Nintendo) Wii所采用,但目前苹果已经改用英特尔(Intel)的x86处理器,Sony、微软的新一代游戏机也改采超微(AMD)的处理器。IBM现有2家半导体晶圆厂,分别是位于美国纽约州(NewYork)的Hopewell Junction以及佛蒙特州(Vermont)的Burlington。
DRAM拉货潮启动,加上芯片厂制程推进受阻,主流DDR34Gb颗粒现货报价攀上4.35美元,创近一年半新高价,本季涨幅近二成,有机会向历史新高4.6美元迈进,华亚科、南科将成为大赢家。DRAM市调机构集邦科技表示,本季DRAM现货价与合约价价差已达20%,预估第3季合约价看涨5%至10%。IC通路商透露,三星已率先鸣枪,通知旗下通路商及委托制造厂(OEM)厂,7月起涨幅10%,揭开DRAM另一波涨势。集邦预期,下半年DRAM因各大芯片厂并无考虑增产,加上制程推进和良率提升进度缓慢,将成为卖方市场,华亚科、南科等将成为最大赢家。根据集邦最新DRAM报价,主流DDR34Gb颗粒现货报价,上周五最高价冲上4.35美元,均价为4.255美元,攀上近一年半新高价;2Gb颗粒现货最高报价也涨至2.35美元,均价2.208美元。业者表示,由于DDR34Gb芯片是目前一线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及笔电搭载主流存储器,现货报价在产业淡季即写下一年半新高,透露市场需求强劲。集邦指出,标准型DRAM价格上扬,除DRAM大厂持续将产能从标准型存储器转移至行动式存储器,DRAM厂转进25纳米制程良率偏低及20纳米制程转进延宕,供货吃紧,加上先前通路商和PC品牌大厂几乎清空库存,紧急回补,推升买气。法人透露,标准型DRAM已成为当前毛利率最高的存储器产品,但芯片厂在自身策略考量下,并未大幅增加标准型DRAM产出,反倒是加重于行动式DRAM与服务器用DRAM产出。由于标准型DRAM产出受到控制,价格与毛利都维持丰硕的报酬,台厂拥有最多标准型存储器产出的华亚科,是最大赢家,产出利基型存储器的南科、华邦及晶豪科等,也连带受惠。
聚合物材料通常都是热绝缘体,但美国研究人员通过电聚合过程使聚合物纤维排成整齐阵列,形成一种新型热界面材料,导热性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20倍。新材料能够在高达200℃的温度下可靠操作,可用于散热片中帮助服务器、汽车、高亮度LED(发光二极管)中的电子设备散热。该研究成果提前发表在近日《自然·纳米技术》杂志网络版上。随着电子设备功能越来越强、体型越来越小,散热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工程师们一直在寻找更好的热界面材料,来帮助电子设备有效散热。非晶态聚合物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因为它们的无序状态限制了热传导声子的转移。虽然可以通过在聚合物中创建整齐排列的晶体结构来改善其导热性,但这些结构是由纤维拉伸工艺形成的,会导致材料易碎。佐治亚理工学院乔治·伍德拉夫机械工程学院助理教授巴拉图德·克拉说,新的热界面材料是利用共轭聚合物聚噻吩制成的,其整齐的纳米纤维阵列既有利于声子的转移,也避免了材料的脆性。新材料在室温下的导热率达到4.4瓦/米·开尔文,并已在200℃温度下进行了80次热循环测试,性能依旧稳定;相比之下,芯片和散热片之间的热界面常用的焊锡材料,在回流的高温过程中工作时可能会变得不可靠。纳米纤维阵列结构是通过多个步骤制造而成的:研究人员先将含有单体的电解质涂在一块带有微小孔隙的氧化铝模板上,然后向模板施加电势,每个孔隙中的电极会吸引单体,开始形成中空纳米纤维。纤维的长度和壁厚通过施加的电流量和时间来控制,纤维的直径则由孔隙的大小决定,从18纳米至300纳米不等。传统热界面材料的厚度约为50微米至75微米,而这种方式获得的新材料厚度可薄至3微米。克拉表示,该技术仍需进一步改进,但他相信将来可以扩大生产和商业化。“类似这样可靠性高的材料对于解决散热问题来说很有吸引力。这种材料可能最终改变我们设计电子系统的方式。”
日本经济产业省新能源对策课课长村上敬亮在日前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主办的“2014光伏发电研究成果报告会”上表示,日本2013年光伏发电市场规模接近2万亿日元。村上表示,在2012年约1万亿日元的光伏发电市场规模中,约4000亿日元为太阳能电池板,约3000亿日元为土地建设与工程费用,约2000亿日元为逆变器、架台及接线盒等设备费用。电池板中,约3000亿日元为日本国内品牌,在1万亿日元的市场规模中,约9000亿日元的资金是在日本国内循环的,强调了光伏发电为地方经济和日本工业带来的巨大外溢效应。日本今年3月底的光伏发电设备认证容量超过68GW,村上表示,很多观点认为设备认证容量超过预期,光伏发电的电源构成比例将会达到18%19%,仅此1项就接近日本能源基本计划中提出的20%的目标。现阶段,日本国内每年可建设的光伏发电设备容量的极限是7GW9GW,当前这种水平的建设势头可能会持续。
GE27日宣布,「Link」系列智慧连网LED灯泡自6月30日起接受预约,预计自今年秋季起开始透过HomeDepot等通路贩售。GE表示,LinkLED灯泡(见图;共有三款)使用的能源仅及传统灯泡的20%,最低价不到15美元、是市面上最便宜的连网LED灯泡,其内建晶片可接收来自智慧型手机软体「Wink」的开关指令。Wink是一款由Quirky所开发的智慧家电应用软体(app)。Quirky执行长BenKaufman日前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指出,Wink的开发目的是为了要让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成为让每个人都负担得起的科技发明。除了智慧灯泡,Wink也可用来控制名为「Aros」空调产品。研调机构ParksAssociates指出,预估到2018年八大连网家电产品(包括灯泡、恒温器、摄影机)销售额将倍增至35亿美元(2,500万台)。华尔街日报部落格报导,GE指出,使用智慧连网LED灯泡的优点包括省钱、可客制化以及提升居家保全层级。全家外出后才发觉小孩没有关闭楼上的灯?透过智慧型手机软体「Wink」,使用者就可轻松地关闭电源。Wink还可让使用者依据心情调整灯炮亮度、为家内创造出不同的情境主题。外出度长假担心遭闯空门?使用者可透过Wink开启家中特定地点的LinkLED灯泡、营造屋内有人的假象。record.net报导,6月29日是苹果(AppleInc.)第一款iPhone开卖的七周年纪念日。在苹果发表的最新iPhone广告当中,有一幕是坐在沙发上的父亲一手抱着婴儿、一手透过iPhone上的app关闭智慧连网LED灯泡。9to5mac.com26日引述消息人士谈话报导,苹果已组成一支团队、准备开发出一系列可与现有产品进行连结的智慧家庭装置。苹果甫于本月初在2014年全球软体开发商年会(WWDC)发表「HomeKit」智慧家庭平台,相关合作厂商包括iDevices、iHome、欧司朗(OSRAMSylvania)、科锐(Cree,Inc.)、车库开门器开发商Chamberlain、Skybell、Honeywell、海尔(Haier)、飞利浦(Philips)、Schlage、Kwikset、博通(Broadcom)、netatmo、Withings。美国时代杂志网站26日报导,2012年才成立的智慧家庭新创企业SmartThings截至2013年年中为止已卖出超过1万台的WiFi无线控制中心装置。SmartThings服务使用者只须依据自身需求购买多种可与WiFi中心连结的感应器、即可透过智慧型手机应用软体了解家中状况(例如:何时有人进出家门)。目前与SmartThings合作的厂商包括Honeywell、GE、Kwikset、Schlage、Trane(注:测试版商品包括飞利浦、Sonos、Belkin、Withings)。
近日,AMD全球高级副总裁兼CTOMarkPapermaster接受了搜狐网采访,分享了AMD公司对于芯片产业和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前景判断,以及AMD的下一步规划。以下为AMDCTO讲话重点剖析:1,企业策略方面,AMD部署双架构计算,X86与ARM两手都要硬。2,产品策略方面。AMD在积极的推行HSA(异构系统架构)技术标准,该标准主要用于异构系统架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AMD此举获得了业界的支持,包括ARM、德州仪器、联发科和ImaginationTechnologies等厂商都加入到支持这一标准当中来。3,环绕计算仍是AMD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的重点。从CES开始到本界大连软交会,AMD一直在强调环绕计算,这是一种高效能的计算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人机交互方面做了很多拓展,比如手势识别和虚拟现实。还有,AMD在CES上特别搭建的、通过360度动画进行手势控制的环绕屋,也是环绕计算的典范。环绕屋结合了整个手势识别、面部识别和语音识别,能够改变未来动画的趋势。4,不仅仅是消费类产品,AMD深挖企业级。一个明显的例子,是AMD在做ARM处理器。据透露,代号为西雅图的ARM架构服务器处理器即将问世。5,融合仍然是AMD的一惯策略。在第一代APU上,是把CPU和GPU用快速的接口连接起来,但发展到第四代AMDKaveriAPU的时候,KaveriAPU中的CPU和CPU可以实现内存共享,达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融合。6,目标和规划。AMD曾提出,6年后处理器性能提升25倍。从AMD的布局谋篇来看,AMD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及产品迭代升级来实现,比如ARM架构服务器,比如HSA技术标准,并且与更多的合作伙伴深度合作,据悉,目前由AMD与合作伙伴成立的HSA基金会已经有40个成员。
英特尔在中国正极力推荐一项新的体育运动——平板支撑,因为这项刚刚红起来的运动与今年英特尔在中国区的平板战略不谋而合。刚刚接任英特尔CEO的科再奇曾在去年底的一次分析师会上透露,2014年英特尔的目标是把平板电脑芯片产量提高4倍,让4000万平板电脑采用英特尔芯片。这成为英特尔在各个场合所宣讲的“平板四倍成长计划”的源头。今年上半年,从深圳IDF到台北电脑展,英特尔的高层们不断讲述着同一个故事:“我们曾经错失平板电脑的市场,我们现在正在重新夺回这一市场。”近日,英特尔中国产业链营销总监洪力在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表示,今年第一季度,英特尔平板芯片销售量达到500万。“现在进展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好,整个市场上用户接受度已超出我们的想像”。经过简单的计算不难得出,这一数字距离目标仅完成了八分之一。但是,洪力认为,第一季度是传统的销售淡季,第二季度的销量可以翻番。这意味着,其第二季度将完成一千万的任务,并将借助第三、四季度冲击目标。但有分析师向腾讯科技透露,与2013年第四季度数据相比,今年第一季度搭载英特尔芯片的平板电脑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虽然增加了接近50%,但总量仍然不足30万台。而中国市场实际上平板电脑销量最大的市场之一。为了带动市场增长,抹平产品导致的与ARM架构芯片市场价格差异,英特尔曾对厂商进行补贴。不仅如此,英特尔还积极投入了多种市场营销策略,并贡献了其在PC时代积累的重要销售渠道。但是,NPDDisplaySearch分析师吴荣兵表示,英特尔的进入市场的时机并非最佳,英特尔所重视的深圳产业链其受到品牌厂商低端产品的价格冲击明显,而前者对联发科等芯片厂商的方案驾轻就熟,而英特尔虽然有工程师帮助其进行调试,但从产品成熟度来说仍有一定挑战。除此之外,NPDDisplaySearch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同比下滑4.6%。另一家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也做出预测,2014年平板电脑增速放缓至12%,远低于2013年51%的增速。如何在市场增速放缓,PC巨头不愿全力配合的情况下完成4倍的增长,这对英特尔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高层亲自笼络深圳产业链对英特尔来说,最好的局面是形成大品牌厂商和深圳产业链的双赢。英特尔总裁詹睿妮表示,今年内,全球不同的OEM和ODM将为消费者带来大约130款搭载英特尔芯片的平板电脑,其中一些已经上市。在中国地区,英特尔推出了CTE战略以拉拢深圳的合作伙伴,陈荣坤称,今年底其ODM合作伙伴将达到30家。分析人士却并不看好联想、华硕等大品牌对英特尔平板电脑的贡献。吴荣兵表示,其从企业了解到的信息来看,目前基于英特尔芯片的平板电脑占其总产品的比重并不高。虽然英特尔在诸多公开场合将联想、华硕等品牌厂商和蓝魔、台电以及原道等深圳产业链厂商作为其在平板电脑市场的左膀右臂,但其发展却并不平衡。上述分析师提供的市场营销数据显示,蓝魔和台电这两家企业在单月为英特尔贡献了50%的销量。实际上,从已发布的产品来看,这些品牌企业往往有独立的产品路线图,对英特尔支持也停留在战略层面,产品并没有更大的动作。联想公关引用其中国区平板事业部总经理曾国章的观点回复腾讯科技时称,与英特尔的合作“非常重视”,接下来会推出相关产品。与之对比的是,英特尔对深圳产业链抱有极高的期望,并在今年投入了巨大的资源。这是因为,相比大品牌,后者更加忠诚。为此,英特尔放低身段,进驻在深圳华强北等地与市场进行沟通,在当地设立了专门的服务团队,这一系列“亲民”行动让深圳产业链受宠若惊。曾经为海尔、联想等品牌提供方案的易方数码科技董事长王斌表示,“我们做了6年Android没有见过谷歌(微博)的人,但是和英特尔合作从产品设计阶段开始,我们就见到了詹睿妮。”蓝魔CEO万秋阳也告诉腾讯科技,与英特尔的互动则更为频繁。英特尔中国区的高层会告诉他英特尔会提供哪些支持,以及未来会做什么样的事情。事实上,英特尔不仅在拉拢在平板和手机市场有过相关经验的企业,并且还将那些曾经在MP3、MP4市场拼杀的深圳企业设定为新的“狩猎”目标。不过,英特尔仍需要时间打消合作伙伴的顾虑,并让自己适应新的需求。与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不同,这些深圳产业链上的企业往往资源较少,因此再投入一个新的市场前最担心的是投入和回报是否能够匹配。腾讯科技调查发现,与ARM阵营的高通、联发科等芯片厂商相比,英特尔早期产品在市场推广上的劣势是上述厂商所普遍担心的。对此,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在分享自身销售渠道和描绘发展蓝图的同时,英特尔能够真正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并解决企业所遇到的问题,如在推动双系统平板电脑时若能打破谷歌的禁令,这或将进一步消除深圳厂商的顾虑,而非一句简单的产品支持。至于与瑞芯微的携手,英特尔试图更快速地切入中低端市场。在这背后是英特尔补贴政策的另一种延续,即通过瑞芯微降低企业与英特尔合作的门槛,从而完善英特尔自身的市场生态环境。此外,对于想要完成四倍成长计划的英特尔来说,瑞芯微4000万的年出货量也是一个不小的诱惑。借力平板支撑热潮与加强合作伙伴关系同样重要的是,英特尔在市场营销上对平板电脑的拉动。PC时代英特尔inside的理念,使得其与微软形成了坚固的战略同盟,并称霸市场。因此,英特尔若想杀出ARM统治的移动端,也势必要让消费者对其有新的品牌印象。日前,英特尔宣布成为首届“平板支撑世界杯赛”的官方合作伙伴,后者由时尚传媒集团旗下男性杂志《男士健康》发起。英特尔则积极承担了招募选手和组织参赛的工作。该赛事不仅邀请到了该项运动的世界纪录保持者GeorgeHood,还邀请到了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等中国参与这项运动的先行者。不仅如此,英特尔利用这一契机宣布,联合其OEM厂商开始平板电脑的暑期促销。在打通京东商城、天猫商城等线上电商渠道外,英特尔还将利用其在全国主要城市的线下零售店帮助企业进行促销活动。这是今年英特尔在中国区推动平板电脑市场营销的一项重要活动,而在这背后是英特尔对平板电脑的追捧,因为平板电脑已经成为英特尔重返移动市场的重要武器。毕竟与手机相比,平板电脑显然更加适合这个曾经在PC行业称霸的芯片巨头。[!--empirenews.page--]英特尔移动通信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荣坤表示,“2014年英特尔非常强调平板电脑在整个移动战略中的重要性。”但业内人士透露,英特尔借势平板支撑热潮表面上看是抓住了一个热点,但英特尔在平板市场上的主要合作伙伴蓝魔和台电的消费群体相对低端,无论是时尚、健康还是潘石屹等关键词都难触动这部分用户群,而热衷健康、时尚等关键词的高端消费群体对蓝魔和台电的品牌并不认同。这意味着英特尔未来在市场营销上要投入更大的精力才能实现OEM厂商与消费群体之间的对接。然而增速放缓的平板电脑市场,真的足以支撑英特尔的移动领域梦想吗,或许只有等下半年销售旺季的成绩单出来,才能结案陈词。
随着美国开发商SunEdison为其最新的位于该拉美国家的兆瓦级太阳能发电站敲定融资,目前智利巨大的光伏项目储备大坝似乎完全决堤。就在其同行FirstSolar宣布(点击查看PV-Tech此前相关报道)开工建设将成为该地区最大的光伏发电站几天后,SunEdison表示,其已经完成对安托法加斯塔的72.8MWMariaElena项目的融资。该1.55亿美元无追索权债务融资方案日前得到美国发展机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OPIC)、泛美开发银行(IDB)、清洁技术基金(CTF)以及智利商业银行CorpBanca的同意。SunEdison表示,OPIC正在提供4890万美元的债务,IDB直接债务5030万美元,同时还管理CTF1600万美元的债务。CorpBanca正在提供3980万美元的平行贷款,此外为本地智利比索增值税提供相当于3500万美元,这是首次当地银行参与为智利商业太阳能项目提供债务。尽管不是SunEdison在智利最大的项目,然而MariaElena巨大,产生的电力其在现货市场出售,并且直接注入到智利的SistemaInterconectadodelNorteGrande电网。作为其保留其发电站项目价值的战略的一部分,SunEdison将持有并运营该电站,该公司表示,其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并网。SunEdison欧洲、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总裁何塞·佩雷斯(JosePerez)表示:“今天标志着能源行业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一发电站证明,光伏太阳能可以与传统能源资源竞争并获胜。这是一个太阳能发展的国际基准。”OPI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伊丽莎白·利特菲尔德(ElizabethLittlefield)补充道:“这是一个令人兴奋并且重要的项目,将凭借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步伐发展的太阳能发电部署,推进该国可再生能源领域。SunEdison是OPIC的一个全球性合作伙伴,随着这笔贷款的达成,我们很自豪在清洁能源领域继续支持这一全球领导者,同时帮助智利拓展其自己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SunEdison已经在智利竣工两个公共事业规模光伏电站——100MWAmanecer(点击查看PV-Tech此前相关报道)和50MWSanAndres电站,两座电站都坐落于阿塔卡马沙漠。
发光二极体(LED)上游晶粒制造大厂Cree,Inc.受到Oppenheimer&Co.将投资评等由“观望”调高至“买进”的激励,股价劲扬至2个多月新高。barrno`s.com3日报导,Oppenheimer分析师AndrewUerkwitz认为,LED照明市场即将进入温和定价的环境,主因一线晶片业者的产能利用率虽然高涨、但对资本支出却抱持谨慎态度。他建议投资人买进Cree,因为该档个股是最能从LED照明普及趋势中受惠的公司。费城半导体指数成分股Cree3日闻讯劲扬5.01%、收52.83美元,涨幅居30支成分股之冠、并创4月22日以来收盘新高。Cree执行长ChuckSwoboda4月22日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随着产业进入整并期,未来24个月内潜在并购标的可能会浮现。Cree上次并购是在2011年8月、当时以5.25亿美元收购RuudLighting。截至2014年3月30日为止,Cree帐上现金、约当现金以及短期投资金额合计达12.2亿美元。NPDDisplaySearch6月23日指出,2014-2017年期间用于路灯、直下式背光、射灯和其它高亮度应用设备的高功率LED出货量平均复合年增长率(CAGR)预计将达13%;高功率LED需求量预估将从2014年的185亿颗增至2017年的270亿颗。路灯应用今年预估将占高功率LED总出货量的28%,但到了2017年占比预估将升至41%。高功率LED主导厂商包括飞利浦Lumileds、欧司朗(OSRAM)和科锐。
刚刚过去的2013年,全球光伏市场快速发展,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再创新高。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统计,2013年全球新增光伏电站装机38GW。全球光伏年新增装机容量从2000年的290MW发展到2013年的38GW,13年间增长超过100倍。但是从全球范围看,由于光伏发电成本相对传统能源的发电成本依然偏高,光伏产业和市场的发展还处于政策驱动阶段,光伏发电应用这么长足的发展与各国出台积极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密不可分。欧洲自发自用或成未来看点在欧洲,自发自用最终能否成为光伏发电的主流以及发展速度如何,主要取决于政策对费用和税收的规定所产生的影响。谈到光伏应用和光伏政策,欧洲可谓是先驱和领头羊,欧洲的光伏装机规模直到2013年才被中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赶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德国就制定了万户太阳能电池屋顶计划。在德国的示范和带动下,欧洲各国政府陆续出台了包括光伏在内的对绿色能源的支持方案。真正意义上促进欧洲乃至全球光伏产业和市场突破性发展的是2005年欧盟发起的可再生能源运动。欧洲的德国、丹麦、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国先后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案。欧洲各国通过给予大量补贴和政策优惠,不但加速了本地区光伏产业的发展,也为当时中国的光伏制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上网电价法”的广泛推行使光伏项目得到了稳定收益的保证和资金来源,投资人可就单个光伏发电项目进行融资,提高了企业和个人投资光伏发电的热情,成功推动了光伏发电应用市场的迅速扩张。欧洲国家大都推出了0.3~0.5欧元/千瓦时不等的上网电价。2010年是欧洲各国光伏政策的重要转折之年。在推行了强有力的鼓励政策后,欧洲的光伏系统成本已从2005年的接近8欧元/瓦下降到3欧元/瓦左右。考虑到光伏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加之希腊和西班牙等部分国家受到经济危机影响财政出现困局,欧洲各国纷纷下调光伏的上网电价水平,而且形成逐年递减的态势。仅2010年,德国的光伏上网电价下调10%左右,西班牙的地面电站上网电价下调45%,意大利和捷克也制定了严格的上网电价下调计划和安装上限,意大利就规定了2011年至2013年间的装机容量不超过3GW。由于政策支持力度的大幅下降,欧洲在2013年失去了其连续14年保持的光伏应用市场的全球领先地位,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例由2008年峰值的86%下降为2013年的历史最低值28%。当前,欧洲的光伏从业者也在向政府呼吁,对于光伏补贴政策的调减应遵循渐变的规则,避免造成过大的波动,损害产业的长期发展。从欧洲整体来看,按未来的光伏政策环境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类区域。第一类:政策环境较为乐观的国家。这类国家大多已制定了明确的上网电价政策或净计量政策,而且未来的政策向好,没有征收各类型费用的预期。丹麦、荷兰、瑞士和土耳其属于这一类国家。第二类:政策环境中等的国家。这类国家基本上属于在前期光伏激励政策力度比较大,国内市场发展比较早的国家。这些国家已建立了明确的上网电价政策,但未来的政策变化不是很明朗,存在电网费用征收、补贴装机上限限制和政府政策执行不畅通等风险因素。德国、意大利、希腊、克罗地亚、奥地利和英国属于这一类国家。值得注意的是,这第二类国家的国土面积、阳光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在欧盟地区都是相对比较高的,所以这些国家未来政策的变化对欧洲光伏市场发展的影响巨大。第三类:政策环境比较严峻的国家。这些国家大都没有明确的上网电价法或已被取消,未来没有明确的新激励政策或力度很小,部分国家政府工作效率偏低。这些国家包括:西班牙、比利时、保加利亚、捷克、波兰、罗马尼亚、葡萄牙和斯洛伐克。预计未来5年内,欧洲整体每年新增光伏装机规模会维持在10GW左右。另外,光伏发电自发自用的模式显示出增长的潜力,到2013年此类型项目已达到2GW。在欧洲,自发自用最终能否成为光伏发电的主流以及发展速度如何主要取决于政策对费用和税收的规定所产生的影响。美国发展潜力巨大美国拥有稳定多样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经济环境,未来光伏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美国作为全球最发达的经济体,拥有广阔的国土和充足的阳光资源,拥有巨大的太阳能消费市场。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国家光伏发展计划和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美国2005年起施行了光伏投资税减免政策,居民或企业法人在住宅和商用建筑屋顶安装光伏系统发电所获收益享受投资税减免,减免额相当于系统安装成本的30%,单户居民住宅的减免额不超过2000美元。2009年该政策得以延续,对于商用光伏项目的投资税减免延长8年,对于住宅光伏项目的延长2年,取消了每户居民光伏项目2000美元的减税上限。2007年美国能源部公布了美国太阳能先导计划。2010年7月美国参议院能源委员会投票通过了美国千万太阳能屋顶计划。除了国家层面的税收减免政策和激励计划,美国各州也有各自的光伏鼓励政策。42个州通过“净电量计量法”,37个州有直接补贴或电价补贴(1.5美元/瓦~5.0美元/瓦),26个州有税收优惠,32个州有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21个州有优惠贷款(利息:0%~7.5%,年限:5~20年),16个州明确了光伏发电占总用电比例的目标。美国政策环境相对比较稳定,激励形式多样,能满足不同类型使用者和投资人的需求。另外,美国金融环境宽松,美国公司在商业模式创新上走在前列。SolarCity、SunEdison和FirstSolar等公司不断推出融资租赁等光伏电站投资新模式。2013年美国新增光伏装机4.8GW,排名全球第三,拥有稳定多样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经济环境,美国未来光伏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日本下调电价仍利润可观虽然有上网电价的下调,但日本的上网电价仍然可以给电站投资人带来可观的收益。日本本土资源有限,日本历来注重能源安全和能源的多样化利用。日本在1994年启动了“新阳光计划”,以50%的补助额鼓励居民使用光伏发电。在2011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后,从2012年7月份开始,日本实施针对太阳能发电的全部收购制度,上网电价达到42日元/千瓦时。在高电价的刺激下,日本的商业屋顶和住宅屋顶的光伏发电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11年日本新增装机1.2GW,2012年达到2GW,2013年更是增长到6.9GW,增长率超过200%。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日本政府已从2014年4月开始下调住宅和商业屋顶电站上网电价至32日元/千瓦时和37日元/千瓦时。[!--empirenews.page--]虽然有上网电价的下调,但日本的上网电价仍然可以给电站投资人带来可观的收益。预计未来两年日本每年新增光伏装机将维持在7GW左右。另外,澳大利亚、韩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也都针对本国情况制定了积极的支持政策。南美和非洲则是更长远未来光伏发展的乐土,尤其是离网系统发展大有潜力。中国华丽转身光伏应用大国经过短短4年时间,中国完成了从光伏制造大国向光伏发电应用大国的华丽转变。中国对于光伏的支持政策启动相对较晚。全国性的激励政策基本上是中国的光伏制造在2006年开始蓬勃发展之后才启动的。2009年7月21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决定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2009年的4月16日,由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开始对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项目实施补贴。但是这种补贴方式,难以保证对于光伏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发电收益的考核,最终在2013年腿出了历史舞台。国内具有标志意义和纲领指导性意义的光伏产业政策是2013年7月4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八条”。随后,根据“国八条”的原则和要求,各部委和相关职能部门都发布了相应细化后的实施政策或指导意见,规范和促进了光伏制造和光伏发电应用的发展。这些政策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国家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和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发的《关于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工信部下发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其中,2013年的8月30日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了对光伏电站发电实行上网电价制,按不同光照资源地区,上网电价划分为0.9元/千瓦时、0.95元/千瓦时和1元/千瓦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行按电量补贴,补贴标准为0.42元/千瓦时,自发自用以外的上网电量由电网公司按当地燃煤脱硫标杆上网电价收购。这项明确规定了光伏发电站和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收购电价和补贴标准,对中国光伏产业和发电市场都是极大的利好和促进,为投资人获得稳定可靠的光伏发电收益做了政策层面的保证。另外,工信部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对国内光伏制造投资也进行了明确和严格的规定,限制了低水平产能的盲目扩张。环顾世界各国在光伏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激励和扶持政策,基本上体现了扶持终端市场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中国通过前期的“金太阳示范工程”和近期制定的对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的上网电价政策,大大提振了国内的光伏发电市场,年度新增光伏装机规模从2009年的220MW飞速发展到2013年的12GW,全球排名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过30%。经过短短4年时间,中国完成了从光伏制造大国向光伏发电应用大国的华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