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松下电器公司名称将全面更改为Panasonic

    【导读】10月松下电器公司名称将全面更改为Panasonic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导,松下电器(Matsushita Electric)表示,将自10月起公司名称全面更名为Panasonic,除National品牌亦一并更名为Panasonic外,所有子公司、旗下事业皆更名为Panasonic,而沿用了超过90年的公司名称亦将因此走入历史。     彭博信息(Bloomberg)报导指出,NHK在10日的午间新闻亦披露此消息,但松下电器公关发言人门田晃却表示,无可奉告。     松下电器的公司名称,系由松下幸之助在1917年创立该公司时,沿用至今。据了解,松下创办人─松下幸之助认为身为社会公器的企业,亏损是很糟糕的,此外,他亦不认同企业的裁员之举。抱持此理念终其一身的幸之助,于1989年辞世。而松下亦在1996年度面临上市以来的首度亏损,金额高达569亿日圆(约5.2亿美元);2002年度又在网络泡沫的冲击,松下续写下钜额亏损纪录,金额达4,310亿日圆。     松下揭橥自2007年度(2007年4月~2008年3月)起的3年中期营运计画中,预估至2009年度营收将达10兆日圆,可望较前1年同期成长9.8%,而增加的1兆日圆营收中的7,000亿日圆左右将为海外市场挹注。此外,在日本电机业界中,松下与Sony向来为宿敌,无论就获利、规模来看,松下皆领先Sony,然在海外市场的品牌知名度,Sony则较占优势。因此,外界多认为松下为提振海外市场营收力道,统一公司及品牌的名称势在必行。对于松下更名,分析师们亦都给予正面评价。     2000年中村邦夫接任社长,以破坏、创造为口号,重建松下。不仅打破幸之助不裁员的作法,更将幸之助的资产管理公司卖掉,亦力促松下电工的子公司化。而2006年夏季大坪文雄接任社长一职后强调,松下已从企业重整的时代脱胎换骨,朝向国际化优秀企业的目标迈进。     分析师认为,此次松下统一公司、品牌名称,并拟改名为在海外市场广泛使用的Panasonic品牌,在在显露着松下力图冲刺海外市场的决心。

    半导体 PANASONIC 松下 电器 BSP

  • 嵌入式网络视频服务器太阳能多晶硅日益短缺

    【导读】嵌入式网络视频服务器太阳能多晶硅日益短缺       太阳能原料多晶硅从2004年起开始短缺,使得市场运作大受影响,造成实际事件的影响层面及效应比理性预期来得大,当然也使得决策者容易因此判断错误,更进一步加大市场的起伏。 太阳能产业成长快速 要切入必须首先“抢”料      由于太阳能产业的成长快速,使新加入者积极跨入市场,也使得多晶硅原料的短缺日益严重,这个情况到2006年达到高峰,起因当属茂迪与美国MEMC谈判长期供料合约破局后,马上由大陆太阳能电池龙头厂尚德取得合约,而且尚德后续签定长期供货合约的频率及速度可以称得上是亚洲甚至是全球之冠,无怪乎它的全球排名可以从10名外快速跳升到2006年的第4名,预计2007年将更进一步至第3名。      抢料成了投入太阳能产业的第一个基本要素,没有料,什么都不用做,有料,即使做不出来,转向贸易买卖都赚钱。即使许多资深的国际太阳能业者并不跟着市场一股热的投入抢料动作,理性的凭着多年来运作经验判断,这只是市场一时过热现象,若被长期合约绑住喉咙,届时料源供应平稳了,这些“割喉合约”将成为未来营运发展的一大负担。 不签“割喉合约”反而要担心先断头      但是理性的判断却难抵市场缺料预期心理高涨所产生的效应, 2007年市场就传出部分没有签合约的国际厂开始受到无料可用的压力,再加上现货市场的料价早就哄抬过度,买了就会严重侵蚀毛利率,迫使这些业者以减产因应。      即使2008年、2009年或2010年预计新原料产能陆续供出,但是运作的模式也将供应给事先以合约绑住料源的业者,整体来说,料源确实可能增加,但供料增加的好处也仅落在少数人身上,没签到合约的同样无奈,极好极坏二极分化的发展可能发生在太阳能的未来几年内。      当初理性的判断不跟随市场风潮抢着去绑供料合约的业者,却在市场预期心理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使得料源取得越来越困难,造成比“割喉合约”更早遇到生存关卡的窘境。      未来短短几年内,在产业环境极好极坏的冲刷下,原本的江山就可能因而拱手让给别人的危机,等到市场料源充裕了,要再重起战役,恐怕又要面临商机已被抢夺,要迎头赶上恐是难上加难。 整个产业链都面临缺货问题 担心断货而签约也不一定正确      除了上游料源合约抢夺积极,太阳能模块厂抢夺太阳能电池的积极度在2005~2006年期间也是不遑多让,各个模块厂抱着现金前往太阳能电池厂去排队买货是非常平常的事,当时根本不曾考虑到太阳能转换效率有多少,抢得到料再说。      而且模块厂抢料若有“附带条件”就更具优势,最好是跳到上游抢夺多晶硅料源,再请太阳能硅晶圆或太阳能电池厂代工,这是更有效取得太阳能电池的方法,造成一直到现在不论哪个环节的业者,只要抢到上游多晶硅料源,就可万事顺心。      所以,欧美太阳能模块的报价也连创十几个月的新高,主要就是这种抢购风潮造成模块厂的惜售、囤货,使得系统端严重缺货,不断拉高价格争取货源,预期心理产生的行为造成“严重缺货”的局面,让部分太阳能模块厂向太阳能电池厂签下长期购买合约,以确保太阳能电池的取得无忧,也因为部分后端业者投入抢夺多晶硅的行列,让多晶硅身价直涨。      但2006年第3季第21届欧洲太阳能展,数家国际大厂却首开先例,杀价抢单,一般判断这些业者会有这样的策略,就是认为市场的抢料热潮应该近尾声了,可见当初他们在看待市场发展时,就认定缺料造成的缺货其实是短期效应,甚至是预期心理的反应,而德国政府每年下调5%的补助,更是最好回归现实的时机。      所以,一连串的抢单动作因应而生,当然太阳能模块的价格开始走滑,电池的价格也在2007年上半年出现松动,下滑约5%。上半年对太阳能市场来说算是一段混乱期,多晶硅料源继续缺,而模块厂因库存水位过高,在购买太阳能电池上不像以往不理性的抢,上游涨价、下游难转嫁压力集中在新加入者快速投入的太阳能电池端上,太阳能电池厂首度面对料源持续上升却又无力转嫁下游,使其毛利率严重下滑。      而当初看到市场严重缺货的情况下,签下长期的太阳能电池供货合约,却又因为2007年太阳能电池价格下滑而大吃闷亏,因为一切交易恢复正常,已经无需捧着现金前往排队,而现货市场买货可能还比当初在高点所签定的合约要来得低。 预期心理效应随时被挑起 业者策略随时面临挑战      2007年下半却又因为几家具影响力的国际大厂因为料源预期判断误差,导致策略误差,使太阳能电池产出大减,再加上旺季需求上扬,使其再度回到供货吃紧及价格不遂的状态。      而美国多晶硅厂MEMC又在近期因为新扩产运作上受到跳电影响,使其2007年第3季营收目标下修5%,这个效应从敏感的股价市场开始激烈反应,理性的业者重申,这个影响其实微乎其微,但最怕的是又来一波「预期心理」的作崇,使得市场加速抢料及囤积料源,造成缺料的幅度变大,让业者有不知该如何下决策的苦恼。      [!--empirenews.page--]没人敢预期这波效应会起多大的涟漪,不过,MEMC跳电事件被推测是在第3季发生,而在修复工程进尾声了才正式对外公布,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机会回复到原本的经营水平,而其下游厂包括代工厂及其它相关厂,其实亦已被事先告知,所以有能力的业者应早已做了因应的策施,预估后续个别厂影响理性判断应该也不大。      MEMC是最敏感的现货市场的料源主要供货商之一,光“下修营收”就可以撼动整个现货市场及挑起敏感的价格机制,预计这个领域是最值得观察的部分。 相关链接 太阳能电池市场预测:非硅类增长迅速 CIS型4年内增至105倍       太阳能电池市场势头良好。调查公司富士经济预计,2010年度全球市场规模将扩大至2006年度的3.7倍,达到2万亿7716亿日元。该公司认为,目前太阳能电池的主流是结晶硅型,不过在硅晶圆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原料不使用硅或硅用量较少的太阳能电池今后销售额将获得大幅增长。       该调查显示,不使用硅的CIS型太阳能电池的市场规模2006年度为45亿日元,预计2010年度将迅速扩大至4725亿日元。主要成分为铜(Cu)、铟(In)、硒(Se)。经证实,CIS型在薄膜类中光电转换效率较高,并具有长期稳定性。德国Würth Solar GmbH & Co. KG及美国Global Solar Energy, Inc.正在开展相关业务。在日本,昭和Shell Solar也在建设全球最大规模的工厂。       同样不使用硅的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方面,2007年度以35亿日元的规模形成市场,预计2010年度将扩大至16.6倍,达到581亿日元。该类电池虽然存在转换效率低的课题,但是制造成本仅为结晶类的1/2~1/10左右。估计英国G24 Innovations, Ltd.将于2007年度内在全球首次开始量产。日本国内厂商预计在2008年前后开始量产。       球状硅太阳能电池方面,2007年度形成20亿日元的市场,预计2010年度将扩大至14.4倍,达到288亿日元。与结晶类电池相比,该类电池可减少硅用量,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在涉足厂商中,估计最接近量产化目标的是Fujipream,量产工厂预定2007年度内完工。该工厂最初以1MW/月的规模开始制造,之后计划逐步提高生产能力。此外,京瓷还曾在2005年爱知世博会上展出过试制的模块,该公司已提出多项相关专利申请。

    半导体 太阳能 多晶硅 嵌入式网络 网络视频服务器

  • GPS市场膨胀竞争加剧促其走向细分融合半导体大户纷纷采用“周边收购”战术拼抢市场

    【导读】GPS市场膨胀竞争加剧促其走向细分融合半导体大户纷纷采用“周边收购”战术拼抢市场       GPS进入了快速增长期,赛迪顾问预测今后五年内,中国GPS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可达99.3%,到2011年GPS终端市场销售额可达2896.2万台。赛迪顾问消费电子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韦玉认为:“GPS市场之所以出现了放量增长,主要在于GPS终端产品的门槛降低,在利润的追逐下,很多生产MP3、手机的厂家纷纷进入GPS市场,比如纽曼、长虹领航等;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价格下滑,市场容量出现大增长;当然GPS市场基数目前还比较小,也是一个原因。”       终端市场的蓬勃增长,以及GPS终端形式日益多样化,带动了GPS芯片市场的快速增长。GPS芯片可被内置到各种移动设备中,不仅仅是PND、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掌上游戏机、便携式媒体播放器以及各种可携式消费电子产品设备都可以内置GPS芯片。       GPS芯片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国际企业为主,如美国SiRF(瑟孚)、Garmin(高明)、摩托罗拉、索尼,他们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但近年来,国内企业开始瞄准GPS芯片市场。华讯在2005年底推出国内第一家GPS芯片产品,华讯总经理周文益认为,GPS芯片成本逐渐降低,目前一个GPS的模块不到10美元,这将为GPS手机的普及打下基础。本土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在品牌认知度和技术上虽然有一定差距,但周文益认为本土企业的价格会更有优势,与国外企业相比,低20%是没有问题的。此外在技术支持上本土芯片企业可以与客户直接解决功耗等问题,共同设计和讨论。这比采用国外模块商的产品更为优化。越来越多厂商的参与,无疑会加剧GPS芯片市场的竞争。 细分与融合成趋势       随着奥运会的到来,中国GPS产业将迎来一个新的里程碑。更多个性化,满足不同平台的定制性GPS产品将会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比如,专门为手机平台定制的,更能体现手机功能优势的移动导航系统;再比如针对女性、商务人士等不同人群的特殊系统,并以此促进多个硬件平台的功能性细分。“市场的细分化发展是未来GPS发展的必然趋势。”嵇然表示。       在产品功能细分的同时,随着3C融合的加快,GPS和其他产品的融合也逐渐成为趋势。就在今年10月份的时候,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国内首款车载移动数字电视导航仪同洲向导神CPND—4302S。它集GPS导航与移动数字电视接收两大功能于一身,为高端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体验方式。“GPS和MP3、MP4、游戏机等终端的融合逐渐加快。毫无疑问,未来GPS和其他产品的融合也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韦玉怀表示。 地图软件企业拼抢市场       “导航产业的核心导航电子地图的价值越来越大,互联网、手机等应用的需求也逐步更加清晰,内容为王逐步得到整个产业链的认可。”瑞图万方科技有限公司CEO王耿毅谈到。不过,导航电子地图的行业壁垒十分明显,时间、经验、市场已把行业门槛垒高。电子地图的编制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如果一家公司独立开发全国范围的电子地图,将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工程。一般来说投资多以亿元为单位进行计算,其中仅是硬件的投入就将近总投入的一半。       “行业门槛较高,导致了一些中小型企业无法跻身导航地图行业。目前,主要从事地图软件生产的企业有凯利德、瑞图万方、四维图新、灵图、高德等几家。”韦玉怀表示。不过,从这几家的动作来看,各自守住自己阵地的同时,向对手所在的优势阵地发起了强大冲击。       凯利德是汽车后装导航系统的老大哥,根据赛迪顾问的数据,它已经连续六个季度稳居后装市场的第一,但凯立德开始猛攻GPS手机和个人终端。凯立德公司副总裁嵇然透露:“凯立德已经在手机及其他移动终端的GPS移植上有了深入的研究,且近阶段的发展重点也会更偏向于手机和个人终端的移动导航系统开发上。相对于汽车体积的局限,我更相信手机将成为未来GPS发展的另外一个舞台,因为手机的高移动性及高普及性能使GPS的能量得到更大的发挥。”       不谋而合的是,后装GPS优势的瑞图万方也表示,2007年瑞图万方在汽车前装市场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道道通”质量获得了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现代电子等国际汽车巨头的认可,“道道通”也被很多手机方案公司、手机芯片商、手机品牌商认可。瑞国万方表示明年将重点扩大其在手机和前装市场上的应用。四维图新在汽车前装市场占有绝对优势,但逐渐也加大了后装市场投入力度。 收购成大户最常见手段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2007年最热3C产品之一,尤其在全球芯片供货商不断出现合并及购并动作后,似乎已隐约透露出2008年客户对GPS产品需求成长性的看好程度,并迫使芯片大厂不得不提前动手布局,以免错失这块已开始起飞的市场大饼。      恩智浦(NXP)于去年12月21日宣布将先以8,500万美元购并GloNav这家专注在GPS单芯片解决方案的IC设计公司,并视情况再追加2,500万美元。这已是2007年第5家收购GPS相关软件及芯片解决方案的半导体业者,从年初的CSR到Broadcom、SIRF及Atheros,以及最近的NXP,国外芯片大厂加紧脚步动作,其实已明白透露2008年GPS产品市场会有多热。      台湾IC设计业者表示,撇开全球GPS芯片市场新进供货商不谈,2007年连全球GPS领导大厂SIRF都下海收购Centrality,可见全球GPS芯片市场需求热度,已被终端PND及GPS相关商品热卖所带动,加上下游PND、汽车大厂、消费性电子产品业者,以及手机品牌商、营运商对GPS应用各有不同考虑,2008年GPS芯片爆发成长已在预期之中。      GPS芯片供货商乐观表示,在诺基亚(Nokia)大手笔收购Navateq后,2008年绝对是GPS手机发展元年,而在GPS功能应用碰上1年需求已逾10亿台的全球手机市场需求后,面对GPS芯片应用由原先1年仅1,000万~2,000万台PND产品市场,走向手机产品市场后,全球GPS芯片需求在未来几年内爆增数10倍,其实没什么好大惊小怪。[!--empirenews.page--]      芯片供货商指出,对国内、外芯片供货商最大挑战,应该就是“时效性”,因此,国外芯片供货商2007年纷加紧展开合并及购并GPS相关公司动作,壮大自家GPS芯片产品线,至于台厂联发科及晨星也是加快新一代GPS芯片开发动作,以争食市场大饼。      在春江水暖鸭先知惯例下,2007年国内、外芯片供货商热衷收购GPS芯片相关硬件及软件公司动作,其实已透露出2008年GPS相关应用将出现爆发性的成长,各式各样3C产品2008年所标榜最夯功能,将与GPS应用牵上关系,而这样全球GPS市场前景,让国内、外GPS芯片供货商已有作梦空间并全力以赴。      据国际权威科技市场研究机构ABI公司报告,仅手机市场,全球带卫星导航功能的手机产量将从2008年的2.4亿部发展到2012年的5.5亿部,每年市场规模达1000亿美元。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日前公布了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研发的应用于手机的卫星导航接收芯片研发成功。据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介绍,这款被命名为“航芯二号”卫星导航接收芯片,是由杭州中科微电子有限公司近日和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拥有完全自主产权,具有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特点,适合应用于手机卫星导航。

    半导体 半导体 汽车 GPS BSP

  • 发挥潜力,扩大市场,压敏电阻业面临抉择——与众企业共同盘点压敏电阻业

    【导读】发挥潜力,扩大市场,压敏电阻业面临抉择——与众企业共同盘点压敏电阻业       压敏电阻器是以氧化锌为主要成份的多料金属氧化物经混料、成型、烧结而成的半导体非线性电阻元件。它具有瞬态电压抑制功能,可以用来代替瞬态抑制二极管、齐纳二极管。      利用这一功能,压敏电阻可以抑制电路中经常出现的异常过电压,保护电路免受过电压的损害。由于压敏电阻具有良好的非线性特性、通流量大、残压水平低、动作快和无续流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      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尤其是手机、手提电脑、数码相机等产品需求量快速增长,作为重要的被动元器件行业之一的压敏电阻业必然受到强烈的影响。那么,2007年压敏电阻业的市场发展情况如何?压敏电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笔者将焦点集中在了这一领域,与众多行业企业共同总结这三个季度以来的得与失。 生产供不应求  市场潜力巨大 ■行业企业对产销量表示乐观      笔者从对众压敏电阻原料、生产及应用企业的采访中了解到,2007年前三季度压敏电阻的需求一直很旺盛,产品产销量增幅也很明显,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苏州中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丹峰介绍说:“与去年相比,2007年前三个季度的市场需求增加幅度还是比较大的,不仅中普如此,整个压敏生产行业都是如此。今年大多数厂家的氧化锌采购量都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度提高,有的几乎翻了一番,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联顺电子(惠阳)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清池介绍道,从2007年到现在压敏电阻市场一直是供不应求,预计联顺公司今年营业额将在8000万元左右。而北海新锐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德惠说截至目前新锐已为市场供应了2.4亿只(片)压敏电阻,预计第四季度仍有增长。爱普科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余发栋也表示,压敏电阻的市场需求保持一定的增长,并且EPCOS保持高于市场平均增长水平。      压敏电阻作为一种被动元器件,生产企业的产品需求出现较大增幅,下游应用企业加大采购量是最直接的原因。科通通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细华说:“目前科通公司的采购量很大,大概比去年多了50%以上,照现在的情况看,第四季度的采购量将继续加大。”而压敏电阻原料生产企业的销售量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压敏电阻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曼浦汉克化工(上虞)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匡志衡透露,客户对原料的采购量比去年都有所增加,“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压敏电阻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肯定会持续增长。” ■片式压敏电阻市场广阔      瞬变电压和浪涌电压造成的损害是众所周知的,静电放电(ESD)对IC和半导体器件的破坏也是致命的,而近年来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的低电压发展趋势明显,尤其是低电压操作的手持式电子产品的发展使得过电压保护器件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集成电路技术,数字化技术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发展,其品种、数量正在不断扩大,价格也在不断下降。片式压敏电阻由于响应速度快、无极性、成本低以及和SMT工艺兼容等优点而受到市场青睐,片式化已成为衡量电子元器件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从2003年开始,随着防静电(ESD)国际标准的实行,整机厂商开始大量使用片式压敏电阻器。      河南金冠王码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永祥说:“今年是我国片式压敏电阻产品需求速度增加较快的一年,这也是近几年国家对电子产品使用可靠性要求进一步提高的结果,从上半年使用情况来看,原有许多电子产品没有用到片式压敏电阻器,为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新增片式压敏电阻用于过压防护,仅此新增的使用量,就可占到总需求量的20%左右。去年国内片式压敏电阻的总需求量超过50亿只,随着四季度电子产品生产旺季的到来,国内对片式压敏电阻器产品需求量估计可超过15亿只。” ■手机应用市场需求巨大      目前,片式压敏电阻大部分应用在手机中,今年以来接连发生的手机电池爆炸事件引起了消费者们的广泛关注,可靠性、安全性越发成为人们在购买产品时首要考虑的因素,随之在手机的设计上安全性能提到了首要位置。手机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强烈需求自然而然地带动了压敏元件市场的快速增长。      现在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诸如MP3、可拍照、可上网、MMS(彩信)等等,应有尽有,这些强大的功能自然对手机中的IC集成度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如今的半导体器件和IC的工作电压越来越低,当芯片变得越来越薄时,遭受过电压和静电放电(ESD)危害的几率也将大大增加。过电压和静电放电对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会造成损坏,因而需要大量的过电压保护元件来对昂贵的半导体器件提供保护。这就促使手机生产厂家在自己的产品中安装一些必要的电路保护元件。      对于片式压敏电阻在手机应用市场的巨大潜力,数字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根据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2007年1-6月手机市场研究报告》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手机多媒体应用芯片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2%,201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12.3亿元。我国手机产业2006年产量大约为4.5亿部,增长率大于50%,占全球出货量的40%还多。2006年手机出口量约为3.5亿部,年增长率大于60%。全球手机产业2006年年增长率达到22%,总出货量大于10亿部,2007年预计年增长率为20%。全球移动通信用户年增4亿户,2006年年底手机用户接近27亿户,2007年全球手机市场销量预计全年可达11亿部。而调研公司ABI Research也作出了同样的预测,手机全年出货量有望增长15%至11.3亿部。由此可见,手机市场对压敏电阻的需求将稳步上升。 [!--empirenews.page--]      李永祥先生说,按照他的预测,今年我国手机市场将迎来一个高峰。“压敏电阻作为静电和浪涌防护的一个重要元件,在手机上得到广泛应用。现在一部手机上,根据不同的电路设计,对压敏电阻的需求从十几只到四十几只不等,因此,手机产品是压敏电阻应用比较集中的电子产品之一,我们生产的产品正在以一个较高的速度迅速增长。”        现在手机里用到的片式压敏电阻越来越多,而且全球手机换机率越来越快,我国已由24个月下降到21个月。加上数码相机、PDA、医疗设备等电子产品的需求,片式压敏电阻市场潜力巨大。深圳顺络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广平说:“我公司的片式压敏电阻器主要是应用在手机、电脑等消费类电子方面,到目前为止需求量还是比较大,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我公司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应该说压敏电阻这一块的市场潜力很大,我很看好。” 产销量大、利润小      从上述各企业负责人对市场的描述中,我们似乎看到压敏电阻业前途一片光明。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产品需求量、产销量大大增加,企业的利润自然而然就会提升。但是当笔者向各压敏电阻生产企业询问这一行业的利润如何时,他们的回答多少有些让人意外。      在这次采访中,很多企业都说到产销量大幅增加而利润却相对增长较少这个问题。联顺电子总经理曾清池说:“这块市场利润比较低,近几年的利润增长都较小,所以公司现在主要是维持既有客户,没有扩大产能的打算。”北海新锐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德惠说:“目前压敏行业的产品利润很薄,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的恶性竞争。”         对于压敏电阻行业为何陷入这样的怪圈,中普电子总经理孙丹峰作出了详细的分析:“根据产品寿命周期理论,任何一种产品都有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种不变的产品通过充分地竞争,最终的平均利润趋近于零。这两个规律都告诉我们只有在技术上和管理上不断的创新才能避开产量不断提高、利润不断下降的铁律。”      对于企业应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他说:“首先,出现这种现象是客观经济规律使然,必须正视,没有必要抱怨。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经济规律才能促使企业使用各种手段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消费者和社会受益。这些年来,正是由于压敏电阻利润的不断下降,才促使我们压敏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其次,近十年来我一直关注可替代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性价比优于压敏电阻的产品在短期可能出现,因此压敏电阻产品目前仍处于被称为“黄金时代”的成熟期。从平均利润率上看,压敏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也高于电子元件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完全没有必要悲观失望。最后,提高利润率的出路在于:一、进一步扩大产销量,以更大的毛利总额去平衡管销费用,产销量提高到一定程度,利润率就会上升;二、加强产品技术和相关技术的研发,开拓压敏电阻新的应用领域,由此可以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带动整体利润率的提高。这两条道路,第一条是“外延式”发展,第二条是“内涵式”发展,两者必须结合起来,利润问题才能获得根本性解决。”      中科院等离子体研究所季幼章教授认为,企业竞争首先就是要提高技术含量,在生产中调整配方,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压敏电阻单位体积内的能量密度。第二就是增加产量,因为这压敏电阻行业利润比较薄,只有加大了产品数量,才能降低成本。另外就是要深入了解用户的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这样才能在销售上取得成绩。      与国外同行相比,国内企业虽然在在技术上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有优势。但未来的发展他们都面临着生产规模小,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能力不足的问题。压敏电阻不是一般的电路功能产品,它的产销量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虽然我国在电器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也正在完善,但就目前而言欧美国家在这方面的外部环境条件优于国内,因此压敏电阻的终端市场大多还是在国外。直接进入国外市场,并打出中国自有品牌的压敏电阻产品,是国内压敏电阻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只有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经营理念和资金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TVS侵占压敏电阻领地      虽然压敏电阻业目前拥有着较大的市场,各生产厂家也都有着不错的产销量,而且我们也看到了压敏电阻业可供挖掘的巨大潜力,但是这一行业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压力。在防静电领域TVS不断侵吞压敏电阻市场份额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防静电(ESD)保护元件主要分为压敏电阻、瞬态电压抑制器(TVS)和聚合物三类,其中压敏电阻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元件。相对于压敏电阻来说,TVS在防静电方面似乎更有优势。首先,从保护性能上来看,TVS可以立即将进入的电压箝制到很低的水平,整个过程用时非常短。而压敏电阻的最大箝制电压则要高很多,且电压曲线下降得很缓慢,而且无法降到很低的水平;其次,压敏电阻每受到一次ESD应力作用,材料就会受到一定的物理损伤,形成无法恢复的漏电通道,在多次重复高压电击之后,漏电会越来越严重。而TVS基于二级管工作原理,受到电击后,会立即击穿,然后关闭,从而对器件本身没有损伤,所以完全不会影响使用寿命。另外,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TVS已经可以做到比压敏电阻更小的尺寸,在小型化方面比压敏电阻更有优势。      据行业相关人士表示,TVS和压敏电阻的市场份额目前大约是各占一半,近几年来TVS在防静电领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empirenews.page--] 应用空白有待填补 现有压敏电阻在配方和性能上分为相互不能替代的两大类:高压型压敏电阻和高能型压敏电阻。高压型压敏电阻的优点是电压梯度高(>250V/mm)、大电流特性好(V10kA/V1mA≤1.4)但仅对窄脉宽(2≤ms)的过压和浪涌有理想的防护能力,能量密度较小,(50~300)J/cm3。高能型压敏电阻的优点是能量密度较大(300J/cm3~750J/cm3),承受长脉宽浪涌能力强,但电压梯度较低(20V/mm~100V/mm),大电流特性差(V10kA/V1mA>2.0)。        这两种配方的性能差别造成了许多应用上的空白,在10kV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系统中广泛采用了真空开关,由于它动作速度快、拉弧小,会在操作瞬间造成极高过压和浪涌能量,如果选用高压型压敏电阻加以保护(如避雷器),虽然它电压梯度高、成本较低,但能量容量小,容易损坏;如果选用高能型压敏电阻,虽然它能量容量大,寿命较长,但电压梯度低,成本太高,是前者的5~13倍。        在中小功率变频电源中,过压保护的对象是功率半导体器件,它对压敏电阻的大电流特性和能量容量的要求都很严格,而且要同时做到元件的小型化。高能型压敏电阻在能量容量上可以满足要求,但大电流性能不够理想,小直径元件的残压比较高,往往达不到限压要求;高压型压敏电阻的大电流特性较好,易于小型化,但能量容量不够,达不到吸能要求。中小功率变频电源在这一领域压敏电阻的应用几乎还是空白。      另外,压敏电阻具有较大的寄生电容,一般在几百至几千微微法的范围。在高频信号系统中会引起高频信号传输畸变,从而引起系统不正常运行。而且,压敏电阻因为泄漏电流的存在,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其自身的老化也会加快。这些都是目前压敏电阻生产企业有待解决的问题。据中科院等离子体研究所季幼章教授介绍,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提高高压型压敏电阻的能量密度,或提高高能型压敏电阻的电压梯度和非线性系数(降低残压比),即开发高压高能型压敏电阻。              到目前为止,在亚微米级前驱粉体基础上进行的各种传统改性研究(粉体制备方法的改进、配方和烧结工艺调整等),均无法解决高压高能问题,实现高压高能压敏电阻是公认的难题。压敏行业的专家普遍认为:发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对压敏电阻进行改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方面,纳米材料已得到广泛重视,也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季幼章教授说:“目前国内外有学者正在对这方面进行研究,初步研究结果已经显示出采用纳米材料是实现高压高能的有效途径。采用纳米添加改性压敏电阻,研究开发一种全新概念的压敏电阻,实现压敏电阻的高压高能化,将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实际应用价值。” 【编后语】在与这些压敏电阻行业企业的交流中,我们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但是也看到了这个行业所面临的压力。这使笔者想起了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前如何化解这种压力,并发挥潜力扩大市场是摆在各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半导体 高压 压敏电阻 TVS BSP

  • 2007年第三季度全球芯片销售额达到719亿美元

    【导读】2007年第三季度全球芯片销售额达到719亿美元     据全球半导体联盟(Global Semiconductor Alliance,GSA),2007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比2006年同期增长13%。GSA暗示2007年第三季度销售额达到719亿美元,无晶圆厂公司和IDM厂商销售额分别占20%和80%。      北美芯片厂商占总体销售额的52%,包括台湾地区、韩国和日本在内的亚洲地区占37%,欧洲占11%,印度所占份额不到1%。GSA表示,2007年第三季度57家无晶圆厂公司、IDM厂商和半导体供应商集资7.775亿美元,比第二季度增加14%,完成的集资次数上升10%。      英特尔继续傲视群雄,2007年第三季度销售额达100.9亿美元。最大的15家供应商合计销售额为423亿美元,占总体半导体销售额的59%。三星电子再度位于第二,销售额是54.5亿美元。以下依次是:东芝(35.9亿美元)、德州仪器(34.6亿美元)、海力士半导体(26.5亿美元)、意法半导体(25.7亿美元)、瑞萨科技(20.4亿美元)、索尼(17.8亿美元)、恩智浦半导体(17.1亿美元)、AMD(16.3亿美元)、英飞凌(15.9亿美元)、NEC电子(14.6亿美元)、飞思卡尔半导体(14.5亿美元)、美光(14.4亿美元)。高通的QCT部门是15大半导体厂商中唯一的一家无晶圆厂公司,2007年第三季度销售额是14.2亿美元。

    半导体 全球芯片 晶圆厂 GSA BSP

  • 意法半导体(ST)任命新的高级行政主管

    【导读】意法半导体(ST)任命新的高级行政主管       坚强的管理团队领导迎战风云变幻的产业环境     意法半导体今天宣布任命新的高级行政主管,新任主管全部直接向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arlo Bozotti汇报。此次领导团队调整符合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趋势,新血也将替换第一季度末即将退休的执行副总裁兼欧洲区总监和外部技术协调副总裁Enrico Villa,和主管前工序技术及制造的公司执行副总裁Laurent Bosson 两位公司元老。     现任晶圆前工序技术及制造副总经理的Orio Bellezza晋升为公司执行副总裁,兼任前工序制造总经理。      亚太地区前后工序制造业务前任总经理Jean-Marc Chery晋升为执行副总裁,兼任公司技术总监一职。      以前主管公司战略营销和大客户销售、现任公司战略总监的执行副总裁Andrea Cuomo改任欧洲地区总经理,同时继续负责先进系统技术部。     曾担任战略发展部副总裁的Loïc Lietar晋升为公司副总裁,分管公司商务开发业务。他同时还负责公司的市场情报和市场调研,并承担外部技术协调专员的职责,即帮助公司与第三方建立并保持技术合作关系。      现任公司法律顾问的Pierre Ollivier晋升为公司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负责公司的所有法律事务以及公司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评估。      ST还宣布了Alisia Grenville的聘用和任命决定。她担任ST公司副总裁兼新设立的监察总监一职,主管维持公司与股票交易监管机构的关系以及遵守股票交易法规方面的相应事务。Grenville还将掌管公司监事会执行秘书处,履行公司内部审计责任,主持公司职业道德委员会的工作。Grenville在公司管理、法规规定与遵守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在加盟ST前,她在知名的生物技术公司Serono SA担任欧洲及国际监察官。     以上所有任命均立即生效。     即将退休的主管前工序制造及技术部的执行副总裁Bosson在ST及其母公司度过了24个春秋,他在ST的任职期间的多数时间担任高级职务,管理大型制造厂和公司部门。在ST的制造厂和研发中心,他的敬业精神、恪尽职守和勤奋工作有目共睹,他还是管理承诺与卓越管理原则的楷模。     即将从ST公司执行副总裁兼欧洲区总经理职务上卸任的Enrico Villa在ST及其母公司工作了四十余年。除在SGS微电子公司与汤姆逊半导体的合并计划以及意法两国文化的融合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外,Villa还为公司融合欧洲、意大利和很多大客户的行政管理风格而缔造的高品质的公司高层管理模式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经验丰富的公司高层新成员,不仅带来了他们每一个人在公司内部和外部所积累的丰富知识技能,为公司带来了对市场和半导体产业的深刻见解,还为公司注入了更多的热情、活力和全新的对成功的渴望与决心,这些特质是公司平稳过渡并取得进一步成功的重要保障。ST设立新的高管职能是为了确保公司对技术开发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公司主要职能的有力支持,如公司管理、法规规定与遵守、知识产权等所有法律事务。     Orio Bellezza 1959年出生于Bergamo (意大利),1983年毕业于米兰大学理论化学物理系,博士学位。1984年,Bellezza在意法半导体公司的前身担任制造工艺工程师,帮助公司创建了包括公司的R1研发中心及R2研发中心在内的多家晶圆制造厂,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智能功率技术就是在R1和R2问世的。2008年1月,Bellezza被晋升为公司执行副总裁兼前工序制造部总经理。     Jean-Marc Chery 1960年出生于法国奥尔良,1984年毕业于法国国立高等技术学院工程系,1985年加入汤姆逊半导体分立器件部,2001年初,调入ST中央前工序制造部,担任Rousset 8” (200mm)工厂总经理,领导8英寸生产线扩建项目。后来,Chery调到新加坡,负责ST的6英寸晶圆厂的重组项目,管理公司产量最大的ST亚太区晶圆厂。2008年1月,Chery晋升为执行副总裁兼技术总监。      Alisia Grenville 1967年出生于加拿大魅北克省蒙特利尔市,毕业于Sussex大学,法学学士 (LLB)。Grenville曾在知名的律师事务所任职,擅长金融财务、资本市场和企业兼并以及商业管理等领域的法律事务;2007年12月加盟ST,担任监察总监,负责公司与证券交易主管机关的关系以及遵守法规方面的事务。Grenville 还是公司监事会的秘书长;履行公司内部审计责任;主持ST职业道德委员会的工作。      Loïc Lietar 196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毕业于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工程系和奥赛大学微电子学专业,并持有哥伦比亚大学MBA学历证书。1985年,Lietar加盟意法半导体的前身,担任模拟IC设计工程师一职,在调往圣地亚哥担任先进系统技术美国实验室主任之前,曾先后在米兰、巴黎和新加坡担任多个研发管理和营销职务。2008年1月,Lietar被任命为公司副总裁,主管公司商务开发业务。      Pierre Ollivier 1955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76年毕业于法国卡昂大学法律系,1978年获得巴黎第1大学国际商院的研究生学历。曾任职于高纬绅律师事务所的前身,1984年加盟ST的母公司,1990年晋升为公司法律顾问。Ollivier现任公司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

    半导体 意法半导体 ST VI BSP

  • 美多家电视台紧锣密鼓,移动广播现场试验启动在即

    【导读】美多家电视台紧锣密鼓,移动广播现场试验启动在即     美国多家本地电视台下月将开始对三种移动广播技术进行技术性现场试验。但好莱坞高管表示,在广播公司启动服务于手机和其它移动设备的商业系统之前,他们需要谈判内容版权问题。      在日前于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消费电子大展(CES)上,各种技术的支持者提高了音量,争取使其青睐的技术被定为移动广播标准。LG电子和三星电子分别展出了工作样机,基于其正在生产样品的芯片。Thomson与合作伙伴Micronas正在抓紧研制用于第三种移动广播技术方案的工作芯片和系统,争取在3月试验结束前拿出产品。      这些技术旨在允许电视台利用现有的数字频谱和发射塔发送视频与数据服务,与移动电视和蜂窝网络进行竞争。他们的目标是在2009年2月推出相关服务,大约是其必须结束模拟频谱电视广播的时间。      Harris Corp.的首席执行官Howard Lance表示:“移动广播将把观众重新吸引到本地电视台。”他说,他的公司将在9月以前出货支持LG技术的后端RF系统。      Sinclair Broadcast Group的先进技术主管Mark Aitken表示,向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ATSC)提交的10个初步建议被浓缩成了三个主要方案。他是ATSC的主席。该委员会可能及时开始定义一项标准,以赶上在4月中旬召开的美国广播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ers)会议。      LG和Harris在消费电子大展上展示了它们的移动步行手持(MPH)技术,并在芝加哥和华盛顿进行了现场试验。LG的首席技术官Woo Paik在消费电子展上表示,芯片组平均功耗是200 mW,使得电视观看时间至少能达到四个小时。      三星项目的负责人John Godfrey表示,三星提出的先进残留边带(A-VSB)系统是一年多以前宣布的,进行现场试验的时间较长,得到了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和Rohde & Schwarz的支持。三星的一位工程师表示,三星目前用于移动系统的A-VSB芯片组平均功耗是500 mW,但将于今年稍晚推出的第二代产品可能降至100 mW。      Harris公司的广播技术副总裁Jay Adrick估计,一家典型的电视台安装一个两频道MPH服务,可能耗资12.5万美元左右。三星的Godfrey表示,安装一个可提供六个频道以上的A-VSB系统,可能耗资10万美元以上。 

    半导体 移动 GO HARRIS BSP

  • Chipidea与晶宝利微电子联合推出新型芯片设计 数十亿人将可在CRT电视上欣赏高清内容

    【导读】Chipidea与晶宝利微电子联合推出新型芯片设计 数十亿人将可在CRT电视上欣赏高清内容       MIPS科技模拟业务部门Chipidea与晶宝利微电子(PowerLayer Microsystems) 近期宣布,成功发布一款名为PLM1000的创新视频电视芯片,帮助CRT电视机接收从摄像机到高清视频游戏和广播的高清电视内容。PLM1000视频芯片可帮助中国十亿观众在他们的CRT电视机上收看到2008北京奥运会的高清电视节目图像。        该芯片成功推出的基础是晶宝利在视频和音频处理芯片研究、设计、开发及生产方面丰富的系统级经验 ,结合了Chipidea 的模拟IP设计专长及其多年来在视频模拟前端(AFE)技术特定应用经验。        晶宝利首席执行官兼主席刘明博士表示:“我们通过采用 Chipidea的产品,设计出新的满足电视机制造商要求的低成本视频芯片,第一时间获得了产品流片成功,提高了产品的竞争优势。晶宝利之所以选用Chipidea的AFE 解决方案,是因为Chipidea的IP核和服务,作为成功交付芯片的关键组成部分,已经成功被很多领先的电子制造商采用。”      刘博士补充说:“AFE子系统IP将与我们的SoC设计成功集成在一起,缩短上市时间和交付生产时间。Chipidea在该领域拥有丰富的硅验证经验,可以提供空前水平的技术支持,帮助确保我们的设计获得成功。我们与主要电视机制造商的合作优势加上Chipidea 提供高质量IP的能力,将有助于消费者欣赏到以前无法获得的数字及其他高清电视内容。 Chipidea提供IDM级IP使用      考虑到自主研发模拟技术的成本/时间和技术力量,许多无晶圆厂会直接选择与IDM设计团队合作。Chipidea可为晶宝利提供多格式视频AFE IP子系统,公司的工程师提供了包括设计集成成功记录的应用经验。      Chipidea亚太区IP业务部门副总裁兼Chipidea中国澳门(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总经理Ben Seng Pan U表示:“Chipidea的多个设计研发中心均致力于利用直接的本地技术合作的地理、时间和沟通优势,第一时间实现客户先进SoC器件的成功。我们的本地设计工程团队与晶宝利进行了全方位接触,讨论集成工艺和解决来自那些想采用 PLM1000 芯片的电视制造商的技术问题。”      Chipidea数据转换器解决方案部门副总裁João Vital表示:“因为机遇迅速降临,SoC上市时间期限成了摆在晶宝利面前的一大挑战,刘博士和他的团队之所以选择Chipidea,是因为Chipidea成功的投片经验在业界享有良好的声誉。这种成功无疑为Chipidea 与晶宝利的进一步合作创造了机遇。同时,晶宝利最近还获得了 MIPS32® 24KEc™处理器内核的授权,用于新一代数字电视芯片。我们的团队将继续紧密合作,使晶宝利的芯片投入生产。”

    半导体 微电子 PID IDE CHIP

  • 意法半导体完成对Genesis Microchip的收购要约

    【导读】意法半导体完成对Genesis Microchip的收购要约     意法半导体(ST)宣布,已接受Genesis Microchip有限公司股东大约3,460万股股票的出售申报(包括约230万股按照保证交付通知书申报出售的股票),假设按照保证交付通知书申报出售的所有Genesis股票均被意法半导体接收,总计这些股票占Genesis公司流通股总股数的91.0%左右。通过其全资子公司索菲亚并购有限公司,意法半导体同意兑现Genesis股东在收购要约中申报出售的约3,460万股股票。      在后续收购要约期,索菲亚并购有限公司将接受兑现申请并随即支付申报的Genesis股票。本期申报出售股票的股东将获得每股8.65美元的股价,与首期收购要约的股价相同,现金净值支付给股票出售者。在后续要约期中申报出售的股票不得撤回。      索非亚并购公司可以延长后续收购要约期。如果决定延长后续收购要约期,索非亚公司将在后续要约期原计划到期日后第一个营业日的纽约时间上午9时前通知要约存托人,并发布关于要约延期的新闻。意法半导体期望在后续要约到期后,尽快完成第二阶段的合并工作。      收购Genesis普通股的要约邀请是按照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和索菲亚并购有限公司于2007年12月18日申报的收购要约修订版及相关材料而定。Genesis股东应仔细阅读这份收购要约及相关材料,因为这些文件中含有重要的内容,包括要约的条款和条件。Innisfree M&A有限公司是此项要约收购计划的信息代理人。

    半导体 Microchip 意法半导体 GENESIS BSP

  • 走向家电化的苹果产品

    【导读】走向家电化的苹果产品     若问美国苹果在MacWorld Conference & Expo(美国旧金山,2008年1月14~18日)上发布的新产品中哪个最让人感兴趣,比起超薄笔记本电脑和iPhone新软件,当属Apple TV的升级版。      原来的Apple TV在功能上专门定位于iPod收看视频用途。节目的购买和下载通过PC来处理,Apple TV只是将接收到的数据输出到电视机上。产品给人的印象是可有可无。但是此次的升级版功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进化成了非常有趣的产品。简而言之,变成了可以完全脱离PC(Mac)而独立使用的产品,与家电非常相近。      用户只需要花229美元购买Apple TV硬件,将其与电视机和互联网连接起来。然后通过操作遥控器,进入iTunes Store购买电影、电视节目以及音乐进行欣赏。除可以花2.99美元租借新电影外,YouTube、Flickr等人气网站以及各种Podcast也只需要操作遥控器就可以浏览。画面设计非常简单,儿童和老年人也可轻松操作。酷似任天堂的“Wii”。      此次功能升级只通过升级软件便可实现,一开始就这样想的话,应该早就能推出这样的产品了。为什么最初供货时作为PC的外设销售呢?虽然无法知道开发者的本意,不过笔者认为可能是苹果的开发人员从某个时刻改变了思路。      其实,iPod也经历了同样的历程。iPod自上市以来一直作为PC的外设销售。与打印机相同,没有PC就不能使用。数据的整理和版权管理等也都由PC来执行,iPod的作用只是播放接收到的数据。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曾在2001年的演讲中使用“数字中枢(Digital Hub)”这个词来预言PC将成为控制各种数字设备(外设)的家庭数字化中枢。但是,自去年推出的iPhone和iPod touch开始,这种思路开始崩溃。因为iPhone和iPod touch自身具有网络功能,即使没有PC也可以在iTunes Store购买乐曲。另外,还配备有浏览器和摄像头,与其说是PC外设,倒不如称其为独立的家电产品。      自80年代后半期,PC作为通用计算机开始取代专用打字机和办公室电脑,进入企业和家庭。由于性能的频繁改变以及不成熟的软件技术,PC产品群的用户经常遇到各种麻烦。在通用计算机OS开发方面拥有悠久历史的苹果,转变思路着手开发Apple TV、iPod touch及iPhone等小型专用计算机。虽然功能有限,但换来的是使用便利性。苹果风格的用户接口产品今后肯定会不断涌现。      顺便提一下,苹果此次发布的超薄笔记本“MacBook Air”只配备了USB、Micro-DVI以及耳机接口。并且后盖无法打开,用户不能更换电池和内存(标准配备2GB内存)。虽然是PC,但从思路上来看更接近家电。 

    半导体 苹果 PC TV BSP

  • 太阳能、LED驱动长势喜人,台湾地区光电产业节节攀高

    【导读】太阳能、LED驱动长势喜人,台湾地区光电产业节节攀高     台湾地区光电产业规模在继2006年产值破兆的记录后,2007年又写下32%高成长的佳绩。根据台湾地区光电科技工业协进会(PIDA)的统计,2007年台湾地区光电产值约633亿美元,相当于两兆台币,较去年成长32%;未来几年内仍可望维持在17%以上的成长率,预计到2011年时可突破1千亿美元的规模,创下3兆元台币规模的另一里程碑。      根据PIDA的数据显示,随着平面显示器(FPD)市场持续成长、太阳能光电崛起、高亮度白光LED应用面扩大,以及光电技术应用多元化等因素带动下,2007年全球光电市场产值约3,780亿美元,成长14%。而台湾地区光电产值约占全球市场的17%;包括LED封装、TFT LCD材料与零组件、TFT LCD面板、扫描仪、数码相机(代工)、信息用光驱、光盘片与光学镜片等光电产品的世界占有率均为前三大。      PIDA产业暨技术组经理林颖毅表示:“台湾地区光电产业在历经04-06年间的成长趋缓后,受惠于2007年下半年FPD成长的带动,去年整体光电市场已成长达三成;预估今年台湾光电产值可望达到2.4兆台币,成长率也在15%以上。”此外,台湾整体光电市场的成长主要仍集中在特定产品,前十大高产值的光电产品更占市场成长的九成。      就应用面而言,LED、太阳能电池、显示器等均为光电领域的热门产业。其中,平面显示器仍是台湾光电产业中占比重最高(76%)的领域。PIDA指出,2007年台湾TFT LCD面板制造与模块封装(不含关键设备与零组件)产值为1兆1,073亿台币,占全球TFT面板与模块封装的42%,首次一举越韩国的39%。因此,不论以出货量或值而言,台湾地区已正式成为全球第一。      太阳光电产业方面,台湾地区太阳能电池厂整体产值约403亿台币,已经是全球第四大太阳电生产国,PIDA估计,2008年台湾太阳能电池产量将成长至1,148MW,产值可望超过880亿台币,整体太阳光电产业(包括晶圆、电池与模块)产值将突破1千亿。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地区太阳光电产业已连续五年高成长,其中,太阳电池模块(470%)、硅晶圆型太阳电池(145%)与太阳能硅晶圆(129%)等排名台湾前三大高成长率光电产品的成长率都在三位数以上,未来仍有相当大的成长潜力。      而高亮度白光LED在应用面持续扩大、效率逐渐提升后,林颖毅表示,其终极目标仍在于取代传统光源以应用在一般照明上,特别是在全球700亿美元的照明产业规模中,一般照明约占到400亿美元。因此,2008年LED应用焦点将延烧2007年的LED路灯议题;从LED路灯应用市场起步,逐渐地渗透到一般照明中与LED车头灯,并在LED背光笔记型计算机应用中达到10%的渗透率。      然而,目前LED在效能、成本与可靠性方面仍存在挑战,并有待能源环保与政策面的配合,才能加速LED照明的实现。PIDA估计要到2015年左右,LED发光效率达到150lm/w以上、成本降低15-20%时,LED在一般照明上的应用才能普及。 

    半导体 太阳能 光电 LED驱动 BSP

  • RadioScape:亚太区数字广播市场迅猛增长

    【导读】RadioScape:亚太区数字广播市场迅猛增长       世界领先的端至端数字音频广播解决方案开发商RadioScape®公司公布对亚太地区数字广播未来前景的见解。RadioScape首席执行官John Hall于10月在公司专为向主要客户展示全新解决方案而设的香港产品展厅中,探讨公司的愿景规划。      10多年以来,RadioScape一直致力于推动数字广播的发展,凭借其创新的软件定义数字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Digital Radio, SDR)方法,屡为市场带来最新的解决方案。      亚太地区,尤其是大中国地区,在RadioScape的全球业务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公司的总部位于英国伦敦,最近在北京开设了大中国区办事处。这是公司在区内的第三个地区办事处,而区域总部和亚太地区开发中心则位于香港。      John Hall评论道:“在世界范围内,无线电、电视和其它媒体正迅速从模拟转变为数字模式,这种变革的驱动力来自数字方式的高清晰度、更多的频道选择、崭新的内容以及全新的商业模型。中国正处于这些变革的前沿,我们对身处这类开发活动的中心地区感到非常振奋。客户都期望在观看北京奥运会时获得最佳的音频/视频享受,这些需求将继续推动对RadioScape数字解决方案的需求。”      2008 年是中国国家广电总局指定实现DAB数字转换的一年。RadioScape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基于DAB广播解决方案的主要供应商,并已供应了20套系统,为中国大部分主要城市提供广播。John Hall总结道:“快速响应能力和高灵活性一直是RadioScape在亚太地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利用我们新的北京办事处,以及位于香港的地区性总部及开发中心,RadioScape完全具备了帮助亚太地区广播公司实施DAB、DMB及目前的DAB+的有利条件。”      RadioScape在亚太地区办事处的增加,反映了该地区新兴的数字广播市场迅猛增长。新加坡已经成功推出DAB业务,澳大利亚正在推出DAB+,同时,预计众多东盟国家已准备启动DAB业务。 RadioScape在香港展示创新数字无线广播产品设计      世界领先的端至端数字音频广播解决方案开发商RadioScape ®公司在香港展示多款新型数字无线电设计。为了推动和加快市场对数字音频广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 DAB)的采纳,各制造商和品牌纷纷寻找崭新的产品概念,而这些设计正为满足这类要求而开发。      在RadioScape特设的展厅中,该公司展示了采用DAB+ 6.0 fusion 广播基础设备方案来传输与接收的清洌透亮的数字音响效果。      RadioScape公司首席执行官 John Hall称:“DAB+的面世已得到世界各地广播机构的认同,尤其是正在建立新数字无线电广播网络的亚太地区。与DAB相比,DAB+能够提供更多的音频服务,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fusion解决方案为广播机构提供了高功能性与灵活性之余,同时大幅降低了每条广播频道的成本。”      John Hall评论展厅的新产品时表示:“我们对正在香港展出的解决方案感到非常自豪与兴奋。作为数字音频广播领域的创新型公司,RadioScape已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全赖我们拥有无与伦比的系统和深入的市场知识,才能实现这些令人激动的新产品,并投放市场。”      RadioScape展厅的参观者可率先收听用于iPod的DAB-on-a-wire插入式数字无线电产品。      此外,他们还亲睹全球第一个便携式互联网无线电产品 Daisy,其特点包括内置式Wi-Fi 及FM天线、2.1音频输出和电源适配器,并提供128×64象素的图形LCD显示屏选择,以及RadioScape独有的“touchnav”触摸感应滑动控制。      RadioScape更演示如何把幻灯片图象传输到DAB无线电产品的 “彩色屏幕”上。该技术的应用包括由广播机构提供本地与全国交通地图及天气报告。除了显示静态图象外,RadioScape还开发了其它技术,使图象与音频流同步,这将可望为广播机构提供强大的广告工具。      另外,RadioScape还展示了 RS223数字无线电模块,它是200与220系列模块的接脚兼容升级版本。RS223的特点是提高了处理能力,支持新的DAB+数字无线电标准,后者以HE AAC v2音频codec DAB+为基础。该新版本的DAB标准将于2008年在澳大利亚的广播网络中实施,而预计其它新兴市场将接踵而来。      John Hall总结道:“我们这次在香港展示的解决方案,其范围与系列都突显了RadioScape是完整端至端数字广播方案的领先供应商,亦再次显示我们作为此领域最具创新精神企业的地位。”

    半导体 iOS 无线电 RADIO BSP

  • 英飞凌:巴黎国际智能卡工业展上秀SIM卡

    【导读】英飞凌:巴黎国际智能卡工业展上秀SIM卡 宣布与英特尔合作开发HD SIM卡解决方案      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Frost & Sullivan预测,到2010年HD SIM卡将约占整个SIM卡市场的6%至8%,其数量将从2007年的大约25亿张增至约38亿张。顺应市场需求,英飞凌与英特尔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合作开发高密度(HD)SIM卡解决方案。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在巴黎国际智能卡工业展(Cartes展)上,宣布与英特尔公司开展战略技术合作,开发面向高密度SIM卡优化的芯片解决方案。根据合作协议,英飞凌将利用英特尔提供的4MB至64MB存储器打造模块化芯片解决方案。英飞凌将利用在安全硬件方面的突出技术专长,开发基于现有SLE 88系列的32位安全微控制器,以应用于HD SIM卡。英特尔将提供领先的闪存技术、功能和制造工艺。      这种密切的技术合作可使英飞凌的高密度安全微控制器与英特尔的闪存解决方案实现最佳契合,以高效集成至HD SIM卡中。首批开发的解决方案的容量将达到64MB,NOR闪存采用65nm和45nm工艺制造。目前,安全微控制器采用适用于智能卡芯片的130纳米先进工艺制造。根据ETSI规范,所有HD SIM卡解决方案的工作电压范围均为1.8 V至3.3V。SLE 88系列设计理念允许针对现有SIM卡开发的操作系统软件能够轻松重复利用。       Frost & Sullivan市场研究公司智能卡ICT全球项目总监Anoop Ubhey表示:“两家移动应用领域的专业企业携手进行技术合作,将有可能给HD SIM卡市场带来激动人心的变化。适用于HD SIM卡的NOR闪存和微控制器打开了通向全新业务模式的大门,为移动网络运营商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      目前,SIM卡具有网络安全和基本用户功能,例如手机的标准电话簿。到2008年底,SIM卡的全新USB接口将能支持其它苛刻的数据密集型移动应用、服务和无线下载。移动网络运营商(MNO)也需要比目前更高的SIM卡内存容量,以便推出这些服务。NOR闪存预计将成为HD SIM卡的主要内存解决方案。NOR闪存由于尺寸较小,具备较低的价位,使HD SIM卡解决方案可以面向更多的用户。NOR闪存解决方案可匹配现有的SIM卡槽,可在128MB存储密度下实现定制,并且无需采用纠错编码(ECC)。      英特尔闪存产品部总经理Glen Hawk表示:“英特尔与英飞凌的共同愿景是,随着移动网络运营商利用多媒体用户接口和运营商贴标方式推出全新应用驱动型服务,HD SIM卡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英飞凌与英特尔实现优势整合,将能提供经济实惠的卓越解决方案,为移动网络运营商和SIM卡制造商带来众多创新特性。”      英飞凌科技副总裁兼芯片卡与安全IC业务部总经理Helmut Gassel博士指出:“安全性、高效能和连通性是英飞凌重点关注的三大领域。要想增强电话簿、定位服务和其它基于智能卡网络服务器技术的创新应用,基于硬件的安全性能和几十兆的内存容量是必不可少的。目前,英飞凌正致力提供良好的性能和安全性,支持这些应用。”      英特尔与英飞凌合作开发的HD SIM卡解决方案样品预计将于2008年下半年开始供货,并有望在2009年上半年实现量产。该产品将采用裸晶或芯片卡IC封装形式提供。  推出32位高安全性闪存微控制器      同时,英飞凌在此次展会上推出32位高安全性闪存微控制器,大大提高基于NFC(近距无线通信)的移动应用产品的安全性与便利性。除丰富的硬件安全功能外,新型基于NFC的SIM卡微控制器还将单线协议(SWP)接口与非接触式Mifare®技术融为一体。该安全微控制器可使移动设备支持多种全新服务,例如订票、安全银行和积分卡服务。在NFC手机中,这种新式芯片可集成在SIM卡中,用户可通过将手机置于非接触式终端的前方,进行支付或乘坐公共交通。      英飞凌科技副总裁兼芯片卡与安全IC业务部总经理Helmut Gassel博士表示:“凭借在SIM卡和支付应用方面的突出技术专长,英飞凌是少数几家能够提供兼具Mifare功能、SWP接口与安全性的芯片的供应商之一。由于具备快速交易的特点,NFC可能会改变我们使用手机的方式。采用我们全新的微控制器,手机将具备安全、便利和高效的NFC功能。”       英飞凌NFC微控制器可实现高度安全的NFC操作。基于NFC的全新SLE 88CNFX6600P SIM卡芯片是32位SLE 88安全微控制器系列的成员之一。该器件体现了英飞凌的完整安全理念,提供硬件防火墙,确保多种应用共存,例如下载至手机并且由不同服务供应商提供的银行应用和java应用。该微控制器可提供可靠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融合了类似闪存存储器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与EEPRO的优势。该EEPRO具备出色的粒度、极快的编程速度和至少500,000个编程周期。      SLE 88系列广泛应用于高端SIM卡市场。该产品系列通过了基于EAL 5+“high”的BSI-PP0002 Protection Profile通用标准认证。这是智能卡安全微控制器获得的最高安全级别,也使基于闪存的芯片具有最高安全性。      全新NFC芯片样品预计08年第二季度开始提供,并有望于2008年年中实现量产。

    半导体 英飞凌 智能卡 SIM卡 BSP

  • 关闭晶圆工厂 英特尔芯片制造将走出硅谷

    【导读】关闭晶圆工厂 英特尔芯片制造将走出硅谷       全球半导体工业的“龙头老大”英特尔公司,准备在今年第三季度关闭它在硅谷的最后一座芯片(晶圆)工厂。此举表明硅谷半导体业正发生重大演变,同时也意味着英特尔的芯片制造将彻底走出硅谷。      将被关闭的D2芯片厂位于圣塔克拉拉的英特尔总部附近,1998年建立以来一直是英特尔在硅谷的重要芯片生产厂,也是目前硅谷最大的芯片厂,它拥有一个超过十万平方英尺的无尘车间。据硅谷主流媒体《圣荷西信使报》报道,大约在一周前,公司通知员工,D2芯片厂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停止营运。英特尔公司发言人莫洛伊表示,硅谷越来越注重技术研发,硅谷的“硅”变得越来越少,这是硅谷最近20年来发生的重要变化。      今年恰逢英特尔成立40周年,40年来,该公司在全球芯片市场几乎独领风骚。目前该公司在全世界拥有86000名员工,除了硅谷,英特尔在美国国内的俄勒冈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马萨诸塞州设有芯片生产厂,另外在以色列和爱尔兰也建有生产厂。去年3月,英特尔宣布将在中国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设12英寸晶圆厂。此外,英特尔已经在中国的上海浦东和四川成都分别建立了芯片封装和测试工厂。 

    半导体 芯片制造 晶圆 英特尔芯片 BSP

  • 旨在推动45nm工艺技术,法国CMP将为ST提供制造服务

    【导读】旨在推动45nm工艺技术,法国CMP将为ST提供制造服务      从事多项目晶圆管理的联合体—电路多项目(Circuits Multi Projets, CMP)公司(位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已经从ST微电子公司引入了45nm CMOS工艺。通过由CMP提供的流片经纪服务,各个大学、研究实验室以及公司可以采用45nm工艺进行原型设计。CMP与印刷杂志EE Times以及www.eetimes.eu网的出版商CMP Media LLC没有关系。      这种服务通常被用于获得几十到几千片芯片。这两家公司还提供65nm 绝缘体上硅(SOI)工艺,在协作基础上构建的各种服务,让各个大学能够使用诸如65nm和90nm CMOS这样的上一代工艺技术。与在大块衬底上所做的理想设计相比,在SOI衬底上设计的器件展示了较高的性能和/或较低的功耗。此外。SOI技术对于辐射更为鲁棒,从而使之更适合于空间应用。      据CMP总监Bernard Courtois透露,近年来,以CMOS工艺制造的器件数量急剧增长。例如,在2007年,采用90nm CMOS工艺设计的电路增加了几乎100%,采用CMOS工艺设计的电路占总电路设计数的比例,从2005、2006到2007年分别为32%、57%到91%,而目前大多数大学均准备采用65nm CMOS工艺进行设计。      “让各大学的学生以及研究人员能够使用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是至关重要的,而我们二十年来通过与CMP的合作一直提供这些先进的工艺技术,”ST微电子公司负责大学与外联、前端技术和制造的总监Patrick Cogez表示,”确保各个大学采用我们的领先技术,也有助于我们吸引最优秀的年轻工程师,使之成为我们当中的一员,从而确保我们在技术上处于长期领先地位。”      在2005年,CMP与Dubai Silicon Oasis (DSO)公司(在中东阿联酋迪拜设立的微电子和半导体工业园)达成一笔交易,使之能够采用ST公司的90nm CMOS工艺技术。当时,DSO表示,交易也涉及把技术向迪拜的转移,它有意为90nm制造向中东和非洲的转移充当经纪人的角色,尽管这最初可能向学术机构转移。

    半导体 ST CMOS工艺 5NM BSP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