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星率先开发出12层3D硅穿孔堆叠:单芯片容量提至24GB

    近日,三星电子宣布率先在业内开发出12层3D-TSV(硅穿孔)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规模的扩大,如何在尽可能小的面积内塞入更多晶体管成为挑战,其中多芯片堆叠封装被认为是希望之星。三星称,他们得以将12片DRAM芯片通过60000个TSV孔连接,每一层的厚度仅有头发丝的1/20。 总的封装厚度为720μm,与当前8层堆叠的HBM2存储芯片相同,体现了极大的技术进步。 这意味着,客户不需要改动内部设计就可以获得更大容量的芯片。同时,3D堆叠也有助于缩短数据传输的时间。 三星透露,基于12层3D TSV技术的HBM存储芯片将很快量产,单片容量从目前的8GB来到24GB。

    半导体 三星 芯片 硅穿孔

  • 源起美337调查!台积电对格芯提25项专利侵权诉讼

    近日,台积电在其官网刊登公告称,已经于2019年9月30日在美国、德国及新加坡等三地对格芯发起诉讼,控告后者侵犯其40nm、28nm、22nm、14nm、以及12nm等制程多达25项的专利。 台积电在公告中表示,要求格芯停止生产、销售侵权产品,同时提出损害赔偿,但未透露具体赔偿金额。 该事件的导火索是美国ITC国际贸易委员会在上周末宣布对半导体设备及其下游产品发起两起337调查。对于这一决定,台积电方面发表声明表示反对,再次否认自己侵犯了专利权。

    半导体 台积电 格芯 337调查

  • DRAM内存芯片价格暂时平稳:四季度或进一步下跌

    连续经历N个月下跌后,DRAM内存芯片的价格在8月和9月份保持了基本稳定。DRAMeXchange采集的数据显示,DDR4-2133 8Gb(1GB)PC芯片在9月结束后的均价为2.94美元,和上月完全持平(约合21元)。 不过,业内专家认为,上述局面仅仅是供销商临时稳定价格措施起效的体现,但从整体格局来讲,内存依然供过于求,换言之,第四季度的价格下跌或无法避免。 尽管日本制裁韩国关键半导体原料,但似乎并未影响到DRAM。专家强调,服务器DRAM的价格跌幅比PC平台会更猛烈。 据悉,内存不景气主要与Intel 14nm处理器缺货有关,消息称Intel的14nm供应可能又要面临紧张局面。  

    半导体 DRAM 内存 芯片

  • 美国发起337调查 美国发起337调查哪些企业?

    最近,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网站公布消息称,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决定对半导体设备及其下游产品发起两起337调查。涉及我国的TCL集团、海信集团、联想集团和深圳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One Plus)。 今年以来,已有14次涉及中国企业的“337调查”! 那么,什么是337调查?337调查是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简称“337条款”),对不公平的进口行为进行调查,并采取制裁措施的做法。实践中,337调查主要针对进口产品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 如果进口产品侵犯了美国有效的知识产权,该知识产权权利人(无论其是美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可以向ITC提起337调查申请,并要求ITC采取相关救济措施。 随即,相关企业也对此作出了回应。 9月30日,TCL集团对外发布公告称,针对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TCL集团发起的33T调查,经查实,涉及调查的业务不属于公司经营范围,原告专利主要涉及电视业务所用主芯片的制程工艺,公司将指派律师据此提出管辖权异议,此调查不会对TCL集团业务造成实质性影响。 海信电器的一名高管则回复称:正在评估,初步看影响不大。

    半导体 美国发起337调查

  • 超越制造!格兰仕推出首款RISC-V自主芯片

    “智能家居的愿景在于打造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这离不开物联网的发展。”9月28日,2019格兰仕“超越制造”大会在佛山顺德举行。会上,格兰仕集团副董事长梁惠强从硬件、软件,以及电力三个方面介绍了格兰仕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格兰仕首款物联网家电芯片惊艳亮相。 1、在硬件方面,梁惠强认为,芯片是未来IoT硬件发展的重要核心。格兰仕与RISC-V芯片公司SiFive China合作,就物联网家电产品设计一整套专用、可定制、可灵活设计、高性能、低成本的IoT芯片。 现场,格兰仕发布了名为“BF-细滘”的物联网家电芯片,而后续还将推出物联网芯片“NB-狮山”,以及应用于智能家居的狮山AI处理器,为专属场景定制专属芯片。未来,这些智能芯片将应用于格兰仕的全线产品。 2、在软件方面,格兰仕与无线耳机公司BRAGI合作,为家电注入边缘计算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在家电应用的多个场景落地,让“每一个笨设备变得聪明”。 3、在电力方面,梁惠强认为,无线充电技术可为家电行业带来新发展。格兰仕将把无线电力发射器嵌入家电产品,打造“无线生活”,实现家庭生活的互联互通。 梁惠强补充道,未来格兰仕的目标是将芯片、边缘技术、无线电力三者融为一体,打造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 (格兰仕集团副董事长梁惠强;图片源自格兰仕官方微博) 9月28日是格兰仕的生日。成立于1978年,格兰仕在过去41年里,经历了从纺织到家电、再到智能科技企业的转变。 “超越制造”意味着什么?会上,格兰仕董事长兼总裁梁昭贤答道:只有科技才能超越制造。他表示,站在41周年的新起点上,格兰仕正式从传统制造向数字科技转型,格兰仕是科技的格兰仕,需要重新出发,有新的理想定位、新的担当,格兰仕人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要掌握芯片等底层核心技术,饭碗要端在自己的手上。”梁昭贤表示,格兰仕是顺德的格兰仕,创造美好的未来,是所有格兰仕人共同的追求。格兰仕将努力打造全新的业态,整合世界一流的人才和技术,打造全新的开放平台,让更多企业、行业都能分享到新的科技。

    半导体 物联网 芯片

  • 麻省理工学院研发基于钻石的量子传感器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率先在硅芯片上创建了基于钻石的量子传感器。该团队认为,这种技术在未来将低成本制造可扩展硬件,这些硬件将用于量子计算,传感和通信。该技术突破利用了所谓的“氮空位(NV)中心”。 钻石的NV中心是带电子的缺陷,可以被光和微波操纵。作为对这种操控的回应,它们发出彩色图像,这些图像携带关于周围磁场和电场的量子信息。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生物传感、神经成像、目标检测和其他传感应用。 研究小组指出,传统的NV传感器大小相当于厨房桌子,并且还需要其它大型组件,从而限制了传感器的实用性和灵活性。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已经研究出如何使用传统半导体制造技术,将包括微波发生器,滤光器和光电探测器等组件集成到毫米级封装中。 该传感器在室温下工作,可以感应方向和磁场强度。该团队能够使用这种传感器来测量原子尺度的频率变化。该数据可能包含有关环境的信息。研究人员说,通过进一步完善,该传感器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包括绘制大脑中的电脉冲图,以及在漆黑的情况下探测物体。

    半导体 麻省理工 钻石 量子传感器

  • “合与分”正同时呈现, 特斯拉或牵手LG化学 对松下难以专一

    一直以来,特斯拉与松下合作运营内华达州的锂电池工厂。而各种迹象表明,两家公司的合作出现了一些问题或者分歧。时至今日,内华达州锂电池工厂的产能并未达到计划的水平,而特斯拉CEO马斯克更是在社交网站上表示,因为松下的产能原因,导致Model 3汽车的生产受到影响。 [ 在目前的动力电池市场,“合与分”正同时呈现,一方面有更多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紧密捆绑,另一方面,也有许多看似牢不可破的“同盟”正发生变化。消费者需求水平的提高,对于技术水平及成本控制的要求也在逐步增高,导致有更多整车企业只能与电池企业进行捆绑,以降低研发及生产成本。 ]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一家动力电池企业愈加难以满足新能源车企的多样化需求,更多看似牢不可破的同盟,也开始发生变化。特斯拉长期依靠松下供应动力电池的格局或将打破。 近日,据外媒报道,在特斯拉同意从LG化学采购电池后,LG化学在其位于中国南京新港开发区的第一工厂将量产特斯拉Model 3的21700圆柱形锂离子动力电池,并向即将投产的特斯拉上海工厂供应。 上述报道称,LG化学将向特斯拉供应的电池为NCM 811配比的电池,而这也是LG化学首次向乘用电动汽车提供该配比的动力电池。针对为何选用NCM 811配比的动力电池,业界人士表示,目前位于上海的工厂主要生产大众款的Model 3,而NCM 811的高能量密度能够使该款型的续航里程最大化,而这与特斯拉希望向中国的消费者证明本地生产的Model 3能够具备行业领先的续航里程的诉求不谋而合。 NCM 811电池相比此前行业内主流的动力电池,其特点是镍金属的比例达到了80%或更多,而钴的含量则降低至10%左右,这将有效保证在能量密度和成本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吸引了包括LG化学、SK Innovation及宁德时代等全球众多电池巨头争相研发,但由于受到金属性质不稳定等因素影响,此前该类型电池主要用于公共交通等商用车型。 第一财经记者就上述消息向LG化学方面求证,对方表示“暂时没有可以对外透露的信息”。不过,另一位要求匿名的韩国动力电池业内人士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特斯拉上海工厂选用LG化学的电池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并表示该订单使LG内部下定决心,作出增加中国工厂产能的决定。 同时,第一财经记者也从LG化学内部人士处了解到,其在新港第一工厂已经投产的背景下,位于南京滨江开发区的第二工厂(LG化学滨江新能源科技公司)正着手在华招聘工程师、操作工人及技术管理员等核心生产岗位,招聘规模超过百人。该工厂建成后的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亿美元,超过第一工厂的总产值。第一财经记者从内部人士处获得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为吸引优秀人才,针对公司员工推出推荐奖励机制,若推荐的求职者入职成功,推荐者最高可获得2000元的现金奖励。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选用LG化学的电池,意味着有更多的车企正扩大电池的供应渠道。 此外,曾有消息称,奥迪正在与比亚迪展开电池供应磋商,且目前围绕双方的合作谈判已经进入“关键性阶段”,而业界人士曾分析称,促成双方合作的最大原因便是LG化学的动力电池供应不足。此前奥迪方面曾表示,将2019年e-tron SUV的全球生产计划从55830辆下调到45242辆。 另外,面对中国市场的需求,外资动力电池加快进行布局,也将为一些潜在的整车厂客户提供更多选择的余地。例如,此前LG化学曾宣布与吉利汽车共建合资公司,以生产并供应动力电池;而SK Innovation也正在寻求与“造车新势力”恒大集团合作的可能性,某韩系动力电池企业旗下的智库发布的报告预计:随着韩系企业的投资速度加快,2025年,韩系头部企业将占据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的10%~15%。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强认为,在目前的动力电池市场,“合与分”正同时呈现,一方面有更多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紧密捆绑,但另一层面,也有许多看似牢不可破的“同盟”正发生变化。这主要缘于两种不同的市场趋势正在同时出现:消费者需求水平的提高,对于技术水平及成本控制的要求也在逐步增高,导致有更多整车企业只能与电池企业进行捆绑,以降低研发及生产成本;而受到动力电池产能有限的影响,这些产能尚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动力电池企业且竞争将有效降低电池的购买成本。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随着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补贴将取消,动力电池行业面临进一步洗牌,围绕争夺整车客户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此外,也有外媒报道称,特斯拉正在与宁德时代洽谈电池供应事宜,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双方均未对上述信息进行证实。而面对特斯拉的“变心”,松下一方面表示“松下和特斯拉也可以共同在中国生产电池”,另一方面也正在寻求与丰田等企业合作,为花冠、雷凌等车型提供动力电池。

    半导体 特斯拉 lg

  • 平头哥出道一年 摩尔定律能否起死回生?

    在过去10多年里,云计算改变了IT产品的产权归属,从客户端转移到云厂商。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还算稳定,依旧是英特尔、AMD、英伟达等厂商提供芯片,联想、戴尔、浪潮等厂商组装服务器,然后卖给AWS、阿里云等这样的云计算厂商,由云厂商以服务和按需消费的方式提供给最终客户。 从行业看,经过数十年的快速迭代发展,高速的摩尔定律已经难以实现。 过去5年,通用CPU的发展遇到了许多技术瓶颈,单核性能平均每年提升不足10%。想要进一步实现提高技术能力,在晶体管上打主意太难,需要寻找其他路径。同时,目前在先进的大规模数据中心中,服务器成本占比持续提升。以目前华为云数据中心为例,服务器成本占比已超过60%,计算正在成为数据中心的主体。也就是说,如果华为购买其他市场上的板卡,再来提供云服务,不亏都很难达到。 [ 换言之,对于中小AI芯片厂商来说,也许芯片行业的“血雨腥风”才只是个开始,特别是在云计算领域,这是一场涉及资本与人才的全球化较量。现在来看,这场豪赌只属于大玩家。 ] 2018年云栖大会期间,阿里巴巴宣布成立一家独立运营的芯片公司——“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一年过去,阿里的芯片战略进展如何? 9月25日,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兼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发布了阿里的首款AI芯片含光800,该芯片是一款云端AI芯片,属于AI推理芯片。含光800主要应用于视觉场景,已经在阿里巴巴集团内多个场景大规模应用,其他企业可以通过阿里云获得含光NPU的算力。 张建锋表示,平头哥用大概一年半的时间实现了含光800从设计到商用。 依托阿里资源 作为一个长周期的行业,要想加速芯片的商用,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需要有很强的实力,特别是在AI时代,软硬一体化的重要性更加突显。 芯片厂商面临着技术路径的选择:CPU虽然能解决单次复杂问题,但无法支撑深度学习的大规模并行计算需求。GPU最初随着图像处理需求出现,处理大量数据并行运算、浮点运算的能力迎合了深度学习的需求,相比CPU处理速度更快、功耗更低,因此被最先引入深度学习。FPGA可以通过FPGA配置文件来定义这些门电路及存储器间的连线,从而实现特定的功能,并且可以通过配置特定的文件将FPGA转变为不同的处理器。虽然有可以多次更改的优势,但是在AI芯片的进展上不算快。ASIC则是为了特定应用而设计的集成电路,除了不能扩展以外,在功耗、可靠性、体积方面都有优势,在云端和终端上挤满了一众蓄势待发的AI厂商。 相比之下,含光800性能突破得益于软硬件的协同创新,芯片架构方面,含光800采用创新的架构,针对深度学习中使用的大量权重参数和张量数据,在支持稀疏压缩与量化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独特设计的数据访存与流水线处理技术,大大减低了I/O需求和数据的搬移。NPU同时深度优化了卷积、向量计算和各种激活函数,通过更有效的硬件资源调度和全并行的数据流处理,提升了AI运算的性能和能效。 平头哥借力于阿里在软硬件方面的积累。算法方面,阿里巴巴达摩院机器智能实验室过去两年构建了完整的算法体系,涵盖语音智能、语言技术、机器视觉、决策智能等方向,并且取得多个世界领先水平的成果;硬件方面,阿里巴巴此前已在服务器、FPGA以及存储等领域拥有多年研发经验,此外,平头哥团队在体系结构、编译技术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储备。 其中,性能的提升必须解决内存墙问题。所谓的内存墙,是指采用冯诺依曼结构的处理器,存储和运算处理分离,当进行深度神经网络处理时,算力得到了提升,但大量读写运行操作会受到带宽限制,芯片的整体性能提升也同时受到限制。 平头哥的做法是通过自研架构大幅减少对内存的访问,在保证性能的情况下,把芯片功耗降到最低水平。具体而言,含光800会根据神经网络推理运算特征,设计特定的硬件、高速连接的存储结构以及专用指令集,对内存和计算单元实现高效组织管理,实现单条指令完成多个操作,提高计算效率和内存访问效率。 目前,含光800已应用于阿里巴巴集团内多个场景,例如视频图像识别/分类/搜索、城市大脑等,未来还可应用于医疗影像、自动驾驶等领域。 比如,拍立淘是手机淘宝上用图片搜索商品的一个功能,拍立淘商品库每天新增10亿商品图片,为了让用户快速从海量图片中精准搜索到商品,需要强大的计算力支撑,使用含光800搜索效率可提升12倍,时间从传统通用GPU的1小时缩减至5分钟。 “含光800芯片的设计、封装、测试等环节已完成,流片一次通过,现在在跟业务方做适配、验证的过程,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完成主要业务方适配、验证的过程。”9月25日,阿里巴巴平头哥半导体公司研究员骄旸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要达到英伟达的水平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含光800是一款云端AI芯片,后续会做PC、手机端上的芯片,用IP的形式去赋能客户。“先在云端做大芯片、技术上占领制高点,如果在云上做成了之后,客户对于公司在PC、手机等端上也会充满信心。”骄旸表示。 阿里官方表示,成立仅一年的芯片公司平头哥仅用7个月时间完成了前端设计,之后用3个月成功流片。“和绝大多数芯片商不同的是,平头哥的目的并非卖芯片,含光800将通过阿里云对外输出AI算力,未来企业可以通过阿里云获取含光800的算力。” 另外,平头哥还将成立芯片开放社区,为芯片产业提供开放协作平台。北京清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尹首一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能够给终端设备提供更高算力,在与平头哥无剑芯片合作的过程中,平头哥能够在系统模块、架构等方面有一个很深的优化。“因为有了平头哥这样的平台技术,可以使得我们产品迭代的速度更快,更具竞争力。” 芯片投资成“重资产”游戏 根据高盛的统计,2017云计算的市场渗透率达到了8%,2021年渗透率将增长至15%。未来它将成为IT市场的主导。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质疑,“含光公布的指标是IPS,一改以往算flops的习惯,P4也是几年前的产品了,AI产品对标的标的有些讨巧。” 但他也坦言,半导体需要巨头不断投入,有泡沫才有机会,才有更多的人才愿意加入。虽然与英伟达、英特尔这些芯片厂商相比,云服务厂商的AI芯片计划仍处于相对初级阶段。但芯片主要是自用,为自家的AI应用量身打造,也将更加符合自身产品的特性。 此前,华为云总裁郑叶来对记者表示,公有云未来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以后不仅仅是玩资本的游戏,更是一个研发投资的游戏。“做B端的生意,它一定不可能去挣快钱的。未来公有云不是长板战略,说我有一个东西特别厉害。别人学你,不会的。未来的云服务一定是短板战略,哪个不行就没人学你。客户买的是一个服务。云服务首先是短板战略,你哪个东西不行你就麻烦了。” 换言之,对于中小AI芯片厂商来说,也许芯片行业的“血雨腥风”才只是个开始,特别是在云计算领域,这是一场涉及资本与人才的全球化较量。现在来看,这场豪赌只属于大玩家。 行业的共识是,未来云计算一定成为全社会的基础设施或者公共服务,这时就需要云计算服务做到有规模,成本低,并且使用便利。 这几年,在云计算上排名靠前的头部厂商纷纷开始投入芯片领域,尤其是AI芯片,谷歌、阿里巴巴、亚马逊AWS等云厂商都在开发用于机器学习等应用场景的芯片技术。不同的技术路径“乱花渐欲迷人眼”。不过过去两年间,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市场的风向有了变化。拭目以待吧!

    半导体 芯片厂商 阿里 平头哥

  • 北斗导航芯片:中国电子助力北斗导航应用走向多元化

    随着我国北斗系统日渐成熟,北斗导航应用也走向多元化发展,特别是北斗导航芯片技术的突破,在导航、遥感、通信等卫星系统技术等领域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近日,中国电子旗下企业深圳华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北斗导航定位芯片技术领跑者)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在中国电子总部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国电子副总经理陈锡明、副总工程师,系统装备部主任陈宽义、系统装备部处长李烨、系统装备部尹晶、华大北斗总经理孙中亮、业务拓展部总监葛晨、交通运输部水运院副院长史世武、开发处主任周赣、电控信通中心副主任耿雄飞、孙倩博士、安小刚高工等出席相关活动。     华大北斗总经理孙中亮与交通运输部水运院副院长史世武代表双方签订协议。根据协议,华大北斗与交通运输部水运院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在科研合作、项目申报、方案设计、联合实验室、技术交流、信息共享及规划发展等领域建立长期、深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技术合作,共同拓展北斗系统在交通水运行业方向的应用,开展更多的北斗导航芯片技术领域延伸。       签约仪式后,双方举行座谈会。中国电子副总经理陈锡明在发言时强调,中国电子作为我国网信产业的国家队,近年来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要求旗下企业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历史责任,把“坚持科技创新、建设网络强国,将网信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作为企业发展核心思路。深圳华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中国电子着眼于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导航定位与集成电路领域优势资源打造的基于北斗芯片设计、研发与应用的核心企业。希望双方能够把握目前发展的大好时机,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在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多样化方面结出更多硕果。 华大北斗总经理孙中亮表示,华大北斗是中国电子旗下专注于从事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芯片、模组、算法与终端设计和研发的核心企业。截止目前,依托“北斗芯片开放平台”华大北斗已经在国产北斗三号双频多系统高精度射频基带一体化导航定位SoC芯片的设计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推出了全球首颗支持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SoC芯片。该芯片采用多项创新技术,具备集成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场景广泛、定位精度高、超低功耗、强静电防护、高性价比等优势,已被应用在智能手机、智慧交通及气象领域。未来,华大北斗将继续通过北斗芯片开放平台模式,打造研发新生态,以“聚力”方式提高我国北斗芯片整体技术水平,为北斗应用产品带来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交通运输部水运院史世武副院长在发言时表示,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水路交通运输科研机构,也是唯一的综合性水路交通运输科研机构。经过60年的发展,水运院已经成为涵盖水路交通运输各个领域的科研事业单位。作为水运科学研究的国家队,水运院始终以科研报国、科研兴交为己任,坚持科研立院、人才强院,高质量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牵头组织开展了多项重大科研攻关,形成的优秀科研成果有力地支撑了我国水运事业发展。与华大北斗的战略合作,是水运院新时期推进交通强国的重要实践,对发展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多样性、提高交通运输尤其是水运方向的国际话语权、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签约仪式由中国电子副总工程师、系统装备部主任陈宽义主持,中国电子、华大北斗和交通运输部水运院相关部门参加上述活动。

    半导体 导航 北斗 芯片

  • OLED面板一直亏损 LG Display考虑关闭OLED工厂

    众所周知,与大型OLED显示器相反,多年来LG中小型OLED面板一直在亏损。 据韩国媒体报道,LG Display正考虑关闭其在京畿道坡州市的E2 OLED显示器工厂,工厂制造的OLED屏可用于智能手表和智能手机,也包括Apple Watch。在该工厂的三条生产线中,只有一条已全面投产,可为苹果智能手表生产OLED屏幕。   E2是该公司的第一家生产用于中小型设备的屏幕的工厂,并于2013年开始运营。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即将离任的首席执行官Han Sang-beom自2012年开始领导该公司,他在担任首席执行官早期过于强调改善业绩,而忽略了智能手机显示屏等新兴业务。” LG Display近期还实施了自愿性裁员计划。据报道,此次裁员的大背景,是公司陷入了亏损,需要开源节流。近年来,其产量已超过其他生产效率更高的OLED工厂。关闭之后,LGD可能会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工厂。

    半导体 apple watch OLED lg

  • 鹬蚌相争?日、韩贸易战致出口双双下滑

    据韩国海关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韩国在科技产品方面的出口情况不容乐观,半导体出口同比骤降40%,移动通信设备(在出口总额中所占份额较小)的出口则跃升58%。此外,韩国出口同比下滑22%,是2009年以来的最大降幅。其中,韩国对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的出口骤降30%,对美国的出口下降21%,对日本的出口下降14%,对欧盟的出口下滑13%。 据专业人士指出,出口下降可能会在今年余下的时间持续,这将对韩国的经济增长和韩元造成压力。 半导体销售的疲软背后的主要问题是存储器芯片的销售不佳所导致。要改善这一现状,主要寄希望于中国、美国等市场对存储器的需求能否提升。 业内人士表示,日韩贸易战的持续,导致韩国与日本两国在出口限制方面的矛盾日益加深,这对双方以及亚洲半导体关键供应链都带来损伤。 韩国收到重创的同时,日本也没能幸免。据韩国的数据显示,9月1日-9月10日,日本一直是韩国进口啤酒最大来源国,2018年日产的啤酒销量增长6倍以上,一直是有增无减。但7月限制半导体之后,开始减少。除了下降的啤酒以外,乘用车、服装等销量急剧下降。韩国进口汽车协会透露,8月新上牌的汽车只有1398辆,而去年8月有3247辆。品牌上来看,丰田汽车销量减少59%,日产汽车减少87%,英菲尼迪高档日产汽车减少68%,本田减少81%。目前看来,日产汽车在韩国销量仅占7.7%,创6年来新低。行业人士表示,就算两国关系有改善,该还是会持续好一段时间。 除此之外,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财务省公布8月贸易数据显示,日本出口达6.141万日元,折合人民币为4016.6亿元,同比下滑8.2%,其中日本对韩国出口额达4226亿日元,同比下滑9.4%,半导体尤为下降38.1%。

    半导体 通信 半导体 日韩贸易战

  • 美国豁免63种中国电子元件进口商品的25%关税(附清单)

    上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官网发布了三份《联邦政府公告》,称应美国企业1100份豁免申请,对中国已征2,500亿美元商品中的437种商品免除25%的关税,时效近一年。 三份对中国加征关税商品的排除清单中,共计437种中国产品被关税豁免,是豁免商品数量最多的一次。豁免的产品包括电脑图形处理器的印刷电路板、狗项圈、复合木地板和微型圣诞彩灯等。 根据美方公布的信息显示,三份清单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对第一轮34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第7批排除清单,涉及310项商品,211个美国税则10位税号; 二是对第一轮16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第2批排除清单,涉及89项商品,53个美国税则10位税号; 三是对第二轮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第2批排除清单,涉及38项商品,35个美国税则10位税号。 截止目前,美国政府对中国展开的贸易战分4次清单共计5500亿美元商品,加征15%-25%关税不等。“清单1”包括34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于2018年7月6起征税;“清单2”包括16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于2018年8月23日起征税;“清单3”包括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于2018年9月24日起征税;“清单4”包括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5%关税,按两个批次征税,“清单4A”于2019年9月1日起,“清单4B”将于2019年12月15日起。 据悉,本次的豁免的产品和电子元件相关的共计63种。其中包括电容器、电阻电位器、磁性器件(含电子变压器和电感器)、控制继电器、电接插元件、压电元器件、微特电机与组件、光电线缆、电子防护元器件九个细分行业中的部分产品,均属于“清单1”和“清单2”的产品(“清单1”和“清单2”排除清单有效时间均至2020年9月17日,即自公布之日起一年之期)。 具体清单如下: (点击查看大图)   在2019年7月9日,美国曾豁免了“清单1”340亿美元商品中的110种中国进口商品的25%高额关税。其中包括电容器、控制继电器、电接插元件以及微特电机与组件四个细分行业中的部分产品,共计12种。 具体名单如下:  

    半导体 电子元件 电容 关税

  • 5G时代的到来 OLED电视在国内如雨后春笋

    众所周知,中国高端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各整机厂商也都将OLED电视作为战略方向进行推广。未来随着5G时代的到来,消费者要求更清晰的画质、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便捷的服务,甚至在智能家居环境中,电视的设计和AI等功能也在不断发展。 近日,“OLED Big Bang 燎原之旅”活动在历时近5个月、走过全国15个城市、行程超过2万公里后,将最后压轴的收官之战落地北京。 然而,在全球高端电视市场迅速向OLED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的OLED电视渗透率仅为15%,与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有不小的差距。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便是QLED、ULED等各种术语的出现,让消费者对OLED产生了很多误解。 据Big Bang活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本次活动,消费者准确地认识到了OLED电视的优越性,同时也能明确区分OLED电视和液晶电视的区别。而这一举措刚好解决了下游厂商在“消费者认知”方面的痛点,因此,得到了包括所有OLED整机厂商和渠道商的鼎力支持。据了解,共有超过60位合作伙伴的区域市场负责人加入到OLED Big Bang燎原之旅活动中,这样庞大的普及推广活动和投入力度在家电圈中都是绝无仅有的。据吴彰浩透露,第二季Big Bang活动将会在10月开启,并将活动范围扩大至30个城市。 所以,响应速度快、画质出色、可以实现柔性设计的OLED电视有望得到更多青睐。 此外,吴彰浩也提到,随着高端消费者以及关注儿童健康人士的日益增多,超大尺寸屏幕和儿童房安装中小尺寸屏幕的需求越来越高。而LG Display已经计划将OLED产品线扩大到88英寸、48英寸,未来OLED电视矩阵将呈倍数增长。 LG Display副社长、TV事业部长吴彰浩认为,随着OLED阵营进一步壮大,以及广州OLED工厂在8月底的全面启动,2019年中国已经迎来了OLED发展元年。

    半导体 OLED oled电视

  • 直击现场,场面火爆!工程师齐聚苏杭,共赴硬创沙龙

    记者从前方了解到,9月17日和19日,在苏州和杭州两地,大批硬创企业的工程师齐聚,参与了一场硬创沙龙活动,场面非常火爆。 这场活动,17日在苏州希尔顿酒店,19日在杭州龙禧福朋喜来登酒,隆重举行。众多来自全球顶尖半导体供应商的资深技术专家,在沙龙现场激情演讲,发布了最具创新性的产品、技术与方案,重点聚焦在5G与新一代通信技术、IoT与物联网生态系统、自动驾驶与电动汽车、智能工业与制造、最新功率技术SiC/GaN等最热门的行业。   其中,瑞萨、TE、罗杰斯、迈来芯、芯科科技、爱普生等等半导体大咖,分享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解决方案。例如,TE亚太区FAE经理讲解了其传感器在物联网应用的最新方案,瑞萨发布业内先进的R-CAR 360度环视解决方案,罗杰斯高级工程师分享了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的产品方案,Melexis介绍了业界领先的磁性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Silicon Labs华东区销售经理讲解了新一代物联网无线芯片及多协议的应用,爱普生技术专家发布了最新的高精度可编程有源晶振。   活动现场,来自苏州和杭州两地的工程师,认真聆听。 除了全天的演讲与议题活动以外,工程师们与原厂资深技术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主办方为到场嘉宾提供了舒适的参会环境,以及免费的自助午餐。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由硬创服务平台——世强元件电商主办,以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为主题,旨在为硬件企业工程师和半导体供应商,提供一个良好沟通的平台,协助中国硬件企业第一时间了解新产品讯息,掌握最前沿的技术,快速实现方案落地。 据悉,这场硬创沙龙,为全国巡回活动,接下来还会去往青岛、深圳、武汉及重庆等城市。硬件企业的工程师、采购和企业高管,不仅能免费参与,还能在参会后获得当天的讲义。

    半导体

  • 人民日报:国产芯片再难也要实现自主化

    众所周知,CPU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只有通过自主研发的实践才能真正把握其技术。即使拿到CPU源代码,看懂了每一行,上百万行代码拼起来却不知其奥妙。Intel的CPU中发现的“熔断”和“幽灵”隐患提醒人们,即使是设计者,也难以对CPU复杂度引起的安全隐患完全把握,更甭说是看别人的设计了。 CPU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只有通过自主研发的实践才能真正把握其技术。即使拿到CPU源代码,看懂了每一行,上百万行代码拼起来却不知其奥妙。Intel的CPU中发现的“熔断”和“幽灵”隐患提醒人们,即使是设计者,也难以对CPU复杂度引起的安全隐患完全把握,更甭说是看别人的设计了。 说起芯片,人们脑海里冒出来的词或许是英特尔,也可能是AMD,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有一个我们自己的芯片——“龙芯”。龙芯近20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做中国人自己的芯片不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而是一件即使困难也必须要做的事,因为这关乎到芯片领域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自主化。 一是要打造中国人自己的IT产业生态。 从老百姓的角度看,一款产品好不好,性能与价格是关键,至于是国外厂商还是国内厂商生产的,这一点并不重要。因此,在真正用上搭载龙芯的电脑之前,消费者的质疑与不解并不奇怪。国家为什么要发展自己的芯片技术?搞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消费者普遍还没有用上?面对这些问题,“龙芯人”有自己的选择与回答。 在他们眼中,当国家需要真正的自主CPU时,是龙芯提前做了技术积累;当国家需要自主CPU的核心技术以抗衡国外技术战和贸易战时,龙芯系列产品至少能有拿得出手的产品。 作为一般消费者,笔者和很多人一样,也没有使用过搭载龙芯的电脑,但就长远看,从国家层面看,以战略眼光看,龙芯是为中国人而做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们正在尝试建立自主IT产业生态。 IT产业是“解决方案为王”的产业,CPU的价值在于其承载生态通过生态建设。明确了这个方向,龙芯的基础软硬件平台不断完善,下游客户中基于龙芯CPU的软硬件研发人员已达几万人,龙芯从产业链最末端的“乙方”到开始主动组织产业链。 二是要实现人力资源和研究开发自主化。 况且,国外厂商为了自身长远利益考虑,其“技术授权”只是一个姿态,在核心技术上只是有限程度的开放,国内企业仍不具备核心技术及其发展的话语权。在中国企业不掌握技术时就封锁技术,掌握技术后就通过技术合作阻止自主技术发展,这是国外垄断集团惯用的伎俩。 因此,在自主研发过程中形成的技术能力才可保证国家安全,对CPU这样的核心技术,不能满足于通过合资企业获得的品牌和营销自主化。人力资源和研究开发自主化才是最根本最深刻的自主化,也是龙芯正在探索的自主化道路。 三是要走符合国内市场情况的自主化道路。 空谈无用,从美好的主观愿望出发,抑或是从技术发展趋势和国家项目指南出发,皆不可取。只有一切从市场需求的实际和企业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来制定市场和研发计划,才能让国产芯片发展壮大。 为此,龙芯明确了一条符合市场情况的发展之路。一开始,他们从外围做起,从Intel等大企业瞧不起的“烟囱”林立的控制类系统做起,再逐渐向建立生态的中心突破。认真耕种收成不好的“盐碱地”,先填饱肚子再图发展。为此,龙芯补了不少课,补CPU微结构的课,补基础软件的课,既要耐得住寂寞,又得挡住研究和产业热点的诱惑,有时候还要承受外界的误解和质疑。但企业终于还是闯出来了,从2015年盈亏平衡开始,龙芯在市场逐渐站稳脚跟,也为未来技术高峰的冲刺打下坚实基础。 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即使再困难,龙芯有一点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为中国人造出自己的芯片。这条自主化之路,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为国家和民族建设新型信息产业体系的决心、风骨与担当。 面对行业巨头的资本、技术、市场优势,龙芯如何突出重围,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不能光靠国家“输血”,企业要有自主生存的能力。

    半导体 龙芯 芯片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