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LG G3尚未发布,但该机的迷你版本却已经在网络上浮出了水面。日前,根据一份曝光的文件显示,LG除了将推出旗舰LG G3以外,还会发布迷你版本LG G3 mini。据悉,该机的内部代号为B2 mini(LG G3为 B2),而手机型号则为D725。 迷你版曝光根据国外网站mylgphones披露的消息称,一款代号为B2 mini的设备日前出现在美国运营商AT&T的用户代理协议文件中,由于LG G3的内部代号为B2,所以此次出现的B2 mini自然应该就是LG G3 mini。同时用户代理协议文件还显示LG G3 mini型号为LG D725,所配屏幕的分辨率为720×1280像素,搭载的是Android 4.4.2 KitKat操作系统,并且还内置有800万像素摄像头。不过,目前还不清楚LG G3 mini的真实模样,但从以往LG G2 mini的特色来看,此次出现的LG G3 mini应该是保留了LG G3的外形设计,但会在配置上大幅缩水。或将9月登场至于LG G3 Mini会在何时发布,目前也尚未有任何可靠的消息。不过,由于LG G3将在六月底公布,然后在七月份开卖,所以按照国外网站unwiredview的预计,或许我们在九月初的IFA展会上会见到这款LG G3 mini。除此之外,消息来源还披露称,LG G3 会由运营商AT&T、Verizon、T-Mobile与Sprint等在美国市场推出,而手机的型号则分别为LG D850、LG VS985 4G、LG D851与LG LS 990。其中,为美国运营商AT&T定制的LG D850所泄露的测试信息显示,该机所配的是联发科最新的八核处理器MT6595。 明年或用MTK芯片尽管如此,LG G3应该不会配备这款联发科处理器,仅仅是进行测试而已。因为根据业内人士披露的消息显示,LG和三星都对联发科的处理器表现出了兴趣,但今年这款MT6595还不会被采用,但至少明年LG或是三星将会有一家采用联发科的解决方案。而在此前,韩国媒体的报道称,LG已经委托台积电量产代号为Odin的八核处理器。不过,LG G3并不会采用该款处理器。按照业界的猜测,虽然这款自家的处理器已经量产,但LG并不想将其冒险用在自己旗舰产品上,而将在下半年另外设计的机型进行试水。
下一代iPhone将有两个版本推出已不是什么新闻,但各自的名称却似乎没有明确说法。而根据来自苹果产业链的消息称,由于配有5.5英寸大屏的iPhone强调轻薄,所以为该机代工电池的厂商私下都称之为iPhone Air。尽管这未必是未来官方的正式名称,但结合此前的媒体的报道,似乎还是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或称iPhone Air我们都知道下一代iPhone会有4.7英寸和5.5英寸两个版本推出,通常情况下,4.7英寸版本将会以iPhone 6的名义登场应该没有多少悬念。但5.5英寸版本则会以什么样的名称推出,则在媒体报端似乎鲜有报道。不过,根据为下一代iPhone代工电池的厂商传出的消息称,由于产品强调轻薄,所以公司私下都将5.5英寸版本iPhone 6称之为iPhone Air。尽管所谓的iPhone Air听上去是一个非官方的称谓,但实际上却很有可能成为5.5英寸版本最终的名称。因为根据此前韩国市场调查公司提交的报告披露,下一代iPhone将会使用去年新一代iPad发布时的命名规则,其中9.7英寸iPad由于具备更轻更薄的特色,而被命名为了iPad Air,所以未来下一代iPhone的大屏版本也将被命名为iPhone Air。iPhone Air机身更薄实际上,5.5英寸版本iPhone 6被命名为iPhone Air还是比较有可能的事情。此前日本媒体的曝光的设计图便显示,5.5英寸版本的机身尺寸为157×77×6.7毫米,要比4.7英寸版本的机身还要薄,加上拥有更大尺寸的触控屏,所以延续新一代iPad的命名方式还是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同时按照KGI证券分析师郭明池的说法,5.5英寸版本iPhone 6将被定位成“Phablet”(平板手机)设备,而不再只是一款“智能手机”,并且不仅触控屏的分辨率较之4.7英寸版本更高,而且由于蓝宝石产能有限的缘故,该机仅有64GB版本会搭载蓝宝石Touch ID表面,这说明5.5英寸版本在定位上与4.7英寸版本截然不同,所以启用不同的名称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电池比iPhone 5s薄1/3而根据台湾媒体《工商时报》的消息称,5.5英寸版本的iPhone 6由于采用了超薄机身设计,所以苹果要求电池供应商将电池厚度消减1/3以上,以适应其超薄机身。据悉,通常情况下智能手机的电池厚度约2.8~2.9毫米,但苹果要求iPhone Air的电池厚度必须在2毫米以下,所以在技术难度颇高的情况下,苹果iPhone的两大电池模组供应商台湾新普与德赛都颇感头疼。不过,据称由于5.5英寸触控屏制造上的技术问题,这款或被命名为iPhone Air的新机有可能会延迟至明年才会发布。
北京时间4月22日消息,今日,微软和摩托罗拉系统(Motorola Solutions)宣布一项专利授权协议,两家企业将共享部分技术,但并未公布协议具体细节,不过从已知信息来看,摩托罗拉系统的Android、Chrome系统设备将享受微软专利组合。值得一提的是,摩托罗拉系统与摩托罗拉移动相互独立(后者已被谷歌出售给联想),主要为企业和政府客户提供通信解决方案及服务。微软IP授权总经理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微软与摩托罗拉系统对支持产权都很尊重,承诺展开公平合理的专利授权计划。比起诉讼,微软更偏爱授权。专利授权是分享技术、加速创新的有效方式。”摩托罗拉系统副总裁乔-怀特(Joe White)在声明中表示:“摩托罗拉系统的通信技术在拥有完善的知识产权及专利支持后,将更好的为所有人提供服务。我们很高兴能够达成协议,让我们的客户在购买摩托罗拉系统Android产品时更有信心。”虽然两份声明所透露出的内容有限,但是细数起来这并不是微软与Android、Chrome系统的第一份专利授权。此前,微软已与宏碁、亚马逊、巴诺(Barnes & Noble)、戴尔、富士康、HTC、 LG、尼康、Onkyo、三星、Velocity Micro公司、优派、纬创(Wistron)、中兴通讯等公司达成类似授权协议。
在固态硬盘(SSD)正被市场疯狂采用的此时,我知道这个标题感觉不太礼貌,但这种装置只能说是产业界着眼于闪存(flash)的永久储存性──也就是储存的数据即使在装置断电后仍能有效保存,又称作“非挥发性(nonvolatility)”──所七拼八凑开发出来的产品。因为具备非挥发性,人人都认为这种内存应该被拿来应用在永久性储存,而且一定得被当作个磁盘来管理。在过去五十多年来,产业界在储存管理技术领域投入相当多的心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多服务器虚拟化环境(multi-server virtualized environment),让不同的服务器能存取共享储存空间。在这里“一致性(coherency)”是个问题,必须确保最新版本的数据是储存在一个命中注定的位置上,其他任何可能导致不一致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数据毁损。通常如果你选用闪存做为储存装置,然后因为方便使然,认为它应该要装在一个采用磁盘驱动器接口的2.5英寸小盒子里,这样才容易从服务器机柜前方安装──也就是说它基本上长得跟传统硬盘机(HHD)一样、只是读写速度更快。因为如此,大家都会把固态硬盘的价格拿来跟传统硬盘相互比较,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闪存是内存组件,把它拿来跟DRAM比较,闪存的性能超级可怕的好,而且成本大概只有二十分之一;这让闪存很合理地适合做为DRAM与硬盘机之间的内存层,甚至不需要利用到它的永久储存性。实际上,你如果忽略闪存的永久储存性,会发现它具备更有说服力的优点;当你不信任闪存能在系统断电时仍能保存资料,就可以把它当作DRAM来看。此时DRAM数据管理算法已经被充分验证,这里没有什么一致性的问题,因为DRAM数据并不会被视为具备永久性,除非它是被写入共享储存装置中。随着时间推移,产业界对闪存的态度将会改变;未来处理器主板将会有两种内存总线,一种是DRAM用,另一种是闪存用,而且后者将采用创新的闪存接口。上述两种内存的管理,则会由文件系统与核心逻辑芯片组来执行,计算机用户若想改善系统性能则会面临更多选择:是要升级DRAM、闪存还是其他东西?以上的改变应该还要好几年才会发生,尽管事实上英特尔(Intel)早在2010年就曾经提出过类似的方案;此外IBM与SanDisk现在已经推出采用NAND闪存、兼容DDR 3的DIMM。我预估NAND闪存在至少三年内不会取得主流处理器芯片组支持,但这只是个猜测,毕竟英特尔已经有那样的技术,大可以在今年推出新芯片组之前最后一刻决定采用。随着运算DRAM接口转向一种更奇特的技术,很有可能未来推出的计算机将会采用无法升级的DRAM,而系统升级将仅限于在主板上增加闪存;在这种模式下,DRAM将开始扮演类似于处理器高速缓存的角色。这种趋势发展是非常合理的。市场研究机构Objective Analysis 在2011年发表的报告(PC用NAND闪存将如何蚕食DRAM地盘?)就发现,透过近300项测试基准,1美元价值的闪存能带来的系统性能提升,远高于同样1美元价值的DRAM。以上的测试前提是系统需要满足某个最小量的DRAM需求,大概在1~2GB之间、端看基准不同。许多数据中心的系统管理员已经发现到这一点,并且开始寻求将固态硬盘添加到系统中、好让他们能缩减对DRAM需求的方法。在此同时,共享储存设备与硬盘机还是会继续存在;硬盘机能为爆炸的巨量数据需求提供最经济实惠的储存,而共享储存设备则提供一致性的数据储存空间,对虚拟化系统来说不可或缺。
曾经将无人机用于战争中进行实时监控的美国军方研究机构,最近为军用无人机赋予了全新的任务──移动热点。美国国防部先进计划署(DARPA )宣布,计划将一些美国陆军用于阿富汗战场上进行监控与侦察的RQ-7 Shadow退役无人机重新改造,使其成可为各战地美军部队提供高速1Gbit/sec无线数据链路的无线热点。Google宣布收购Titan Aerospace。其目的在于利用能在高空中飞行、并以太阳能为动力的无人驾驶飞机,使其停留在空中数周作为漫游的Wi-Fi热点,为偏远地区提供因特网接取,从而展该公司的客户基础。DARPA以螺旋桨带动的无人驾驶飞机每次仅能在空中停留约9个小时,但也能为野外部队提供军事规格的网络基础架构。DARPA在2012年时推出远程移动通讯基础架构计划(Fixed Wireless at a Distance program),为前线作战基地与巡逻部队提供高频且可靠的网络联机。该计划是DARPA与国防部扩展情报分发通讯网络直达各战地部队的持续性工作之一部份──然而,这项任务却经常因为偏远战地几乎完全缺乏网络基础架构而受阻。由于军方各级单位与部队所使用的通讯设备与装置年代不同,固定无线的随建即连军用网络(MANETS)必须能够支持使用旧式军用无线电、现代军事无线网络、常规与商用Wi-Fi,以及蜂窝式通讯网络的各种通讯装置。可携式MANETS不仅具有异质性,同时也必须能够加以扩展,以便同时支持数千名个人用户以及覆盖较商用或军事无线电系统更大的区域,根据DARPA计划,该专用系统使用可转向天线、毫米波无线网络频率以及1G的数据速率。美国军方致力于将RQ-7 Shadow无人机打造成战地部队用的Wi-Fi热点。根据IEEE,相较于现有的蜂窝式网络范围,包括达200公尺的非直视距离(NLOS)连网、从低功耗的微型基站(microcell)或微微蜂窝式基站(picocell),以及特别是NLOS与具有城市峡谷效应的环境,使用30GHz与300GHz之间波长的毫米波网络比这些现有网络拥有更高的带宽与更可靠的连接性。在军事情况下,这意味着它即使是利用低功耗、以电池操作且位置多变的无线接取点,也能够建置一个涵盖广泛地理区的高带宽无线网络——因为它通常是一个盘旋于战地上方的无线接取点,采用11英尺长、185磅重的遥控飞机,并配备定向天线与放大器,使其得以飞得够高,而又不至于削弱网络与地面的链接。相位数组网络、导航与RF系统开发商First RF公司取得了一项4百万美元的合同,负责为RQ-7 Shadow uUAV打造毫米波无线网络。RQ-7 Shadow曾经为美国军方服役于阿富汗和伊拉克,体积小到可以装进两辆卡车中,与弹射部队在野战时使用。它采用的是旋转式引擎和双叶片螺旋桨,在机翼上承载防火和抗爆燃料电池,以为其电子设备供电,而且能以60-135节的速度飞行。为了打造无线AP版的无人机,DARPA移去了RQ-7 Shadow上的大部份监控设备,换成仅8英寸宽、重20磅的吊舱,以更轻与更小的设计来延长无人机可停留在空中的时间达9个小时。First RF负责进行这项任务的整合与测试作业,开发至少4架工作吊舱与无人机、 2架地面机与1个工作站,以及进行实地测试。“我们对于至今可在毫米波天线和毫米波放大器技术所看到的技术成就感到振奋,”根据DARPA项目经理Dick Ridgway表示,“这些技术成就以及维持高性能连网所需的创新连网方式,可说是提供与4G移动网络相同高性能连接性的前进部署单元之关键。”
腾讯科技 瑞雪 4月22日编译一名专家在周一向法庭作证时称,如果三星侵犯了苹果专利案中所指称的所有五项专利,那么这家韩国公司也仅应支付每台设备1.75美元左右的专利授权费用,而不是苹果所要求的40美元。受聘于三星的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教授朱迪斯·切瓦利尔(Judith Chevalier)指出,根据他作出的分析来,假设三星侵犯了苹果的专利权,那么前者应该支付的合理版税费用应为每专利每台设备35美分。切瓦利尔还称,她在自己的分析中并未向苹果分配任何利润损失赔偿金:“我的分析结果是,应通过合理的版税向苹果提供补偿……我认为,苹果并未由于三星的专利相关活动而损失销售量。”她表示,基于这项分析以及两家公司互为竞争对手这一事实,苹果应该获赔的总金额为3840万美元左右。根据苹果此前提出的指控,三星被控出售了3700多万台侵权设备。与此相比,苹果则极力主张,如果两家公司曾就版税问题进行过谈判的话,那么三星原本需要为其使用苹果的五项专利而支付每台设备平均40美元的授权费用,由此得出的总金额应为22亿美元。但是,知名博客Foss Patents撰稿人弗洛里安·穆勒(Florian Mueller)等业界专家都已指出,每台设备40美元的专利授权费用过高。切瓦利尔称,苹果的专家辩称,该公司的五项专利是促使消费者购买三星设备的主要动力;但在实际上,尽管本案涉及的全部设备几乎都被控侵犯了所有这五项专利,但这些设备所创造的利润则各有不同。“我们不得不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之所以这些设备的盈利能力存在差异,是因为有其他一些因素的存在,而并非由于专利相关活动。这些产品所创造的价值是无足轻重的。”切瓦利尔在开始向法庭陈词时即申明称,她的证词以假设苹果列出的五项专利全部有效、且三星侵犯了所有这些专利为前提。三星还已聘用了其他一些专家,就苹果专利的有效性及其侵权指控进行辩护。与此同时,苹果方面则对切瓦利尔计算苹果损失的方法提出了质疑。该公司律师比尔·李(Bill Lee)指出,他对切瓦利尔判断苹果并未由于假设成立的三星侵权行为而蒙受损失的依据颇感怀疑。他还指出,切瓦利尔在其评估中使用了“客户评测”这一因子,而“客户评测”经常都含有不可感知的信息。苹果和三星之间的这场专利纠纷已经持续了将近两年时间,而今天两家公司重返美国加州的圣何塞法庭,再度就专利侵权问题在联邦法官露西·科(Lucy Koh)面前对簿公堂。苹果指称,三星侵犯了该公司的五项专利,而这些专利则是其最大的“摇钱树;据此,苹果方面向三星索赔20亿美元。同时,三星则指控苹果侵犯了该公司的两项软件专利,并向后者索鹏700万美元左右。虽然这两家公司口口声声都是说的要钱,但实际上这项专利侵权案远非只是与金钱有关,真正重要的其实是移动设备市场。目前,苹果三分之二的销售额来自于iPhone智能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而三星则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两家公司都想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到目前为止,就双方在美国的诉讼案而言,苹果占据着领导地位,而三星已被责令向其支付大约9.3亿美元的赔偿金。苹果指称,三星的许多设备都侵犯了该公司的专利,如Admire、Galaxy Nexus、Galaxy Note、Galaxy Note 2、Galaxy S2、Galaxy S2 Epic 4G Touch、Galaxy S2 Skyrocket、Galaxy S3和 Galaxy Tab 2 10.1,等;而三星则指称,苹果iPhone 4、iPhone 4S、iPhone 5、iPad 2、iPad 3、iPad 4、 iPad Mini、第五代iPod Touch和第四代iPod Touchth generation) 均侵犯了该公司专利。在这桩最新的诉讼案中,苹果和三星应该会在4月底以前进行结案陈词,随后法庭将每周开庭三次,分别是周一、周二和周五。露西·科称,结案陈词很可能将在4月28日进行。
腾讯科技 郭晓峰 4月22日报道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每次的内部讲话都会引发业界关注,这并不是因为他德高望重的行业地位,也不是因为他妙语连珠的排比比喻,而是他总能第一个站出来直指华为发展的要害。这一次任正非在内部指出,“华为消费者BG应该坚持走自己的路,我就是我!不要盲目对标苹果、三星、小米!”此前,华为内部的一个共识是,华为品牌面对苹果三星,荣耀品牌负责对抗小米。但早在2011年华为B2C转型之时,任正非就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提到类似观点,当时“不瞄准苹果,走自己的路。”这为华为终端日后的发展定了调。如今,用华为自己人的话来讲,消费者BG业务已进行了一系列转型。2013年第一阶段适应型的转型已结束,2014年第二阶段将与其他厂商开始硬碰硬的接触。根据IDC统计的数据显示,2013年华为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位居世界第三,市场份额达4.9%,华为有了和对手同场竞技的底气。而另一方面,华为终端的市场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海外,中国区仅增长了20%多。同时,面对小米等互联网企业非传统模式的搅局,华为终端也不得不寻求“照猫画虎”式的转变,荣耀便是这样一个产物。据腾讯科技了解,起初的任正非对华为转型做终端的线路是疑虑大于支持。他认为终端的发展会很快,但是机会不一定属于华为。华为此前的运转是依靠两个轮子,一个轮子是商业模式,另一个轮子是技术创新。华为较有优势的管道都具备这两个轮子,而在终端基本不具备。但华为不应把所有的生存希望寄托在运营商身上。如果说2011年那次的定调是对华为终端转型的第一次,那么2012年则有了第二次定调,即“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板凳要做十年冷”。也正是这一次,华为终端逐步弱化了运营商模式的思路,从而树立了自己的模式,那一年推出的荣耀和P1也获得了较好的反馈第二次定调之后,在保持现有运营商渠道的基础上,华为开始尝试社会渠道与电商渠道。不过初次尝试电子商务的华为,似乎一开局就面临渠道冲突的“见招拆招”。好在后来理清了不同渠道产品定位定价,尤其是对电商平台的梳理。电商品牌荣耀成华为突破口华为电商的试水可以说达到了任正非对终端发展的预期,甚至令其对互联网销售有了更大的设想,包括后来的“卖阿根廷牛肉”故事。任正非对华为终端的发展有过四点明确指示:要有盈利能力、要有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能出现恶意库存、要管理好风险。做到这四点,电商荣耀的先行至关重要。据华为内部人士透露,任正非此前一直反对终端去做所谓的渠道,因为去做渠道得一家家去谈,成本太高,而应该发展低成本的电商。“我们优先发展低成本、猛发展低成本的,改变格局。”针对依然存在的荣耀与华为其他产品有冲突的问题,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中曾强调,只要有利于发展,各自可以考虑独立运作。于是去年年底,电商品牌荣耀独立。严格意义上说,荣耀并非一个全新品牌,其前两代在电商市场都不算成功,到了荣耀3C虽然利润微薄,但是成功吸引了电商市场聚焦,目前已成为拥有至少400万用户的手机品牌。华为终端转为追求高利润模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华为终端如何继续发展仍是一个关键问题。任正非给出了第三次内部定调,“我希望消费者BG不要在胜利之后就把自己泡沫化,不要走偏了。所以电商也不要说销售额,要说能做到多少利润。终端没有粘性,量大而质不优,口口相传反而会跌下来。不要着急,慢慢来,别让互联网引起你们发烧。”言外之意,华为终端要脱离规模效应,向高额利润追求,而电商低成本、差异化的路线可以先试,但要坚持自我。目前,在华为“端、管、云”的整体战略下,华为终端正以消费者为中心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消费品牌。荣耀品牌则将面对电商渠道这一日益重要的细分市场进行战略布局,并与母品牌形成明显的品牌差异化,以利于华为在电商市场获得更多竞争优势。
见习记者 阮润生随着三星新品手机Galaxy S5的指纹识别被破解,指纹识别技术遭遇安全质疑。究竟指纹识别能否成为未来智能终端标配,担当起支持移动支付认证的重任?就此,三星指纹识别芯片供应商新思国际(Synaptics )首席技术传播官Sebastien Taveau日前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包括指纹识别在内的生物识别技术,必将是未来发展方向。“与其说三星指纹识别技术被 入侵,不如说被恶搞。” Sebastien Taveau反复强调,这种恶搞成本极高,需要实验室苛刻条件配合,在现实场景中难以实现。加上用户认证只是存储在消费者移动终端,就算入侵也只能是单次攻击,不像近期报道的“心脏出血”网络开源代码漏洞那样,由于用户认证信息高度集中而带来大规模的信息泄露风险,连谷歌(528.62, -7.48, -1.40%)、亚马逊(330.87, 5.96, 1.83%)这些网络巨头都不能幸免。相比而言,当下绝大多数手机依靠4位PIN码作为身份认证,极易遭到破解,安全性无法与指纹识别相媲美。另外, Sebastien Taveau称,对于移动支付,指纹识别作为主动认证方式还会与被动认证相结合,保障安全性。“生物识别将是下一个支付浪潮。” Sebastien Taveau认为,结合多种独立的控制节点将是保证整个认证链中关键的一步。目前,有消息称微信下一版本将推指纹支付“指付通”,解决手机丢失资金安全的问题。卫士通子公司成都摩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网络涉及支付安全业务。该公司技术总监唐皓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指纹识别作为生物识别的一种,具有唯一性,但是应用在移动支付领域,个人唯一性指纹密码被盗取滥用的风险依然存在。从产业链布局来看,目前全球指纹识别技术由以AuthenTec主导的苹果(531.17, 6.23, 1.19%)指纹识别产业链和以Validity和FPC主导的Android阵营产业链主导。据国信证券分析,随着下一代iPad和三星分别采用指纹识别,在未来智能终端中渗透率达到50%,相应需要增加30万片/月圆级芯片尺寸封装技术(WLCSP)产能,与现在产能存在巨大缺口。而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包括华天科技、晶方科技、硕贝德、长电科技和通富微电涉及相关封装技术。老杳吧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想阅读更多老杳文章,请订阅老杳吧微信,资讯内容:手机、集成电路、面板、专利、老杳独家视点及手机概念股相关业务进展等;微信平台使用帮助发送“help”。关注办法:微信关注‘集微网’、‘jiweinet’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1.3月份国产品牌4G手机销量超三星 酷派升第二;2.蔡明介:联发科进入品牌营销时代;3.传华为P7配八核处理器 机身厚度5.9毫米;4.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交易预计4月25日完成;5.百度推出智能硬件合作计划 与云服务打通;6.奚国华:中移动4G用户今年有望破亿更多消息微信关注“jiweinet”,发送“今日焦点”1.3月份国产品牌4G手机销量超三星 酷派升第二;新浪科技讯 4月21日消息,市场研究公司赛诺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国移动终端市场3月份呈现回暖趋势,其中4G市场完成销量125万台环比增长68.6%。值得注意的 是,在TD-LTE市场上,酷派销量已经超越三星跃升至第二位,苹果(531.17, 6.23, 1.19%)虽然仍位居第一,但其份额下跌已达18%。这意味着经过两个月的适应期,国产品牌手机开始了4G发力进程,后来居上的态势明显。本土品牌发力4G取得成效此前,根据赛诺的报告,今年2月份中国4G手机市场上,苹果的市场份额惊人,高达58.7%,占住榜单第一名位置,三星以26.4%份额雄踞行业第二。接下来依次是酷派、天语、索尼(19, 0.29, 1.55%)、华为。根据赛诺发布的今年3月份手机市场报告,中国移动终端市场全国线下整体(2G+3G+4G)容量为3,531万部,环比增长9.4%,同比增长15.3%,在经历2月周期性回落之后,本月呈现回暖趋势。总体来说,2014年中国手机市场第一季度终端销售又创新高,市场容量已突破1亿台,环比2013年第四季度增长10.5%,其中公开市场达到5245万台,捆绑市场达到5066万台。这些应该与国产品牌开始集体发力4G有关,自今年1月以来,以“中华酷”为代表的中国本土手机商开始加速推出4G LTE手机,例如酷派,早在去年12月,酷派也在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针对4G分别提出了“COOLPAD LTE FOR ALL”和“酷派领航4G”的战略目标,剑指全球4G第一阵营,并且,酷派大观4移动版、酷派8920、8735、8736等多款4G手机很早就已取得入 网许可且具备量产能力,必其他厂商领先数月,在中国移动获得4G牌照后,酷派的多款4G手机一齐出击,尤其是酷派独家推出千元4G手机,迅速占领了部分市 场,也使得中国移动4G手机市场规模急剧扩大。统计也显示,酷派单月出货量超过600万台,明星产品8720、5950、7295系列年销售过百万,仅首款千元4G产品酷派87系列产品就已实现单月订单量200万台的突破。酷派4G份额超越三星跃升至第二位在赛诺3月份的手机市场报告中,苹果份额下滑达18%之多,以40.7%的份额列居首位,酷派已超越三星跃升至第二位,其份额由17.2%上升至26.6%,三星份额则下降3.8%至22.6%滑落至第三位。就整体而言,本月国产品牌份额上升至2.4个百分点至74%,上升力量主要来自于酷派、中兴、小米和华为等国产品牌。其中酷派销量增长最快,其份额由 8.7%增长至9.7%。酷派增长较快手机型号主要是酷派8720L、酷派8076D和 酷派7060等机型。中兴份额增长至2.9%至103万台,呈现小幅均衡增长趋势。业内分析,国产品牌迅速崛起与其丰富的产品线和高 性价比有关,例如,为达到“国产4G第一”宝座的目标,酷派陆续推出了多款备受市场好评的4G智能手机产品:高端市场主打大观4移动版、中档市场主打S系 列,千元市场主打K系列,全线4G产品的布局,为酷派赢得了4G第一场“逐力赛”,也帮助国产手机市场份额实现了迅速提升。苹果公司和三星份额均大幅下滑反观国际品牌整体销售情况,三星整体销量虽然达600万台,但该月销量仅增5万台;苹果销量204万台,仅该月销量仅增2万台;两者本月份额均呈现小幅震荡。另外,根据赛诺统计,今年3月份,手机市场上共有136款新品终端推出,其中包括6款GSM机型、9款CDMA1X机型,33款EVDO机型,65款TD机型,14款WCDMA机型,9款TD-LTE机型。这其中,大多数4G手机机型已经为国产品牌推出的。这是因为国产品牌在LTE领域已具备了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华为、酷派等国内企业是典型代表,以酷派为例,酷派是国内最早涉足4G技术的手机厂商,酷派从 2009年开始便抽调技术骨干投入4G的研发和技术跟进,成为第一批实现掌握4G-LTE智能手机生产技术的企业,到现在为止,酷派在LTE技术上已经具 备了深厚的技术积累,因而机型丰富。据悉,酷派在2014年计划推出30款4G手机,甚至会推出包括799元、599元的终端产品,快速普及市场,提升占据的份额。而中兴和TCL都立志在2014年将4GLTE手机的销售额推升至其总体销售额的60%,国产品牌市场份额超过洋品牌只是时间问题。之前,苹果、三星之所以在中国4G市场取得巨大的优势,主要基于苹果、三星在产品标准上采用全球标准,在产品上市初期就采用4G制式,使得苹果、三星有先发优势;但国产品牌基于4G的提前布局和千元4G的快速反应、产品创新等综合因素,已开始抢占4G市场的。(康钊)2.蔡明介:联发科进入品牌营销时代;联发科2002~2014年市值与市场重要地位一览蔡明介谈话重点联发科技在今年2月1日与全球电视晶片龙头厂晨星完成合并,跻身全球第三大IC设计公司,其快速成长的动作不仅于此,在同一个月,联发科于全球行动通讯大展(MWC)宣布新的企业品牌形象,周三(23日)更将在北京盛大举行全新品牌发表会。步入MediaTek 3.0时代联发科技从一个过去强调降低成本、技术导向的零组件企业,进而更上一层楼,成为具有品牌价值的国际企业,正式进入另一个新的境界,科技业界称为MediaTek 3.0时代来临!联发科技董事长蔡明介过去已有多次成功Paradigm shift(典范移转)经验,如今,他再一次带领联发科技踏上企业品牌经营之路,在进入MediaTek 3.0时代之初,本报独家专访蔡明介,畅谈他的品牌心路历程。以下为采访纪要:[!--empirenews.page--]问:在联发科技总部已看到全新的企业品牌Slogan「EVERYDAY GENIUS」,这象征新的联发科技时代来临吗?这个Slogan的内涵是什么?是否中文化吗?诉求满足人们科技需求答: 此次推动品牌行销,必须从企业的演进过程发展来看,今年联发科迈入第17个年头,一开始我们确实是从着重技术扎根出发,随着客户市场的转变及扩张,我们的 客户结构也从以PC、光碟机转变为如电视、行动式装置等消费性电子为主。联发科技一向是最重视客户的需求,所以在企业发展随着客户结构的改变进入另一个阶 段。就我们现在的条件来看,是经营企业品牌的时候到了。「EVERYDAY GENIUS」,这简单一句话,表达的是联发科技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精神-「运用高度技术整合能力,提升及满足人们在生活、工作、娱乐等各方面的科技需 求」。至于中文化,我也亲自参与定调,即是近日才出炉的-「创造无限可能」。问:为何有跨入品牌行销的想法?答:大约2 年前,我们为了补足在新技术上的准备,合并瑞典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Cores)技术领导厂商Coresonic AB,这家公司当时的执行长Johan Lodenius,就是我们现在的行销长,当时和他谈过去在这一类Marketing(行销)经验时,也正好符合我们想要做的一些改变,所以运用他的行销 专长,我们开始执行下一波的改变创新计划。我要特别提一下,联发科技从创业初期以技术整合为核心的策略出发,后来新增手机晶片公板设计 时,是进阶到商业模式创新,去年再度领先同业推出真8核达到技术创新之举,今年才正式启动企业品牌经营。其实,每一次的创新改变都是花了时间去经营布局 的,不是突然的决定。以去年成功推出8核心的技术创新为例,也是早已进行2至3年的技术准备,才能让产品达到创新与差异化。问:现在联发科已具备哪些条件足以经营企业品牌呢?产品广度够、且全球化答:关键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产品广度够,二是市场已达到全球化。从 产品广度来看,我们有光储存、DVD晶片,电视晶片,手机晶片,平板晶片,和各种各样的Connectivity(无线及宽频等网通晶片)。再从这些产品 的终端市场来看,我们的市场不只在中国大陆,甚至已遍及到许多新兴国家包括印度、中东、非洲及东南亚。事实上,我们的光储存、电视等晶片早在日本、韩国、 美国等地已销售多年。整体来看,我们的晶片在全球的覆盖率很高,所以现在是「时机成熟」,应该做的就是要去做。问:联发科技期望透过企业品牌传达什么?目标对象是谁?B2B,信赖感最重要答:我们做的是B2B、不是B2C,所以我们不会像一般消费性产品厂商,为了行销而花大钱强打广告。B2C的行销是须不断对消费者洗脑,重点是要获得like(被喜欢)。而B2B的行销对象,主要是终端产品的制造商,所以联发科技经过这样的品牌行销经营过程,会获得的是来自制造商的「信赖感」,我们期望客户相信,用联发科技的产品,除了品质及性能技术很好,他们销售到终端市场能够获利,可长期经营。另一方面,我们销售手机晶片很重要的是生态系统中的夥伴关系,所以一直以来我们都要经营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电信营运商的长期合作关系,现在展开企业品牌行销任务,也将在欧洲、美国等电信营运商展开行销工作。问:会期待企业品牌在行销后有什么样的结果?答: 当我们思考行销这项改变时,我们发现,过去我们被定位主要市场在亚太地区,所以为了可以深化全球布局,我们的目标客户也不只是新兴国家,还包括国际的一线 客户,所以希望经过适当的行销,可以让我们的下游客户,甚至是更终端的客户,加深对我们的认识,让他们相信MediaTek提供的产品性能很好,技术水平 高。我们相信,经营企业品牌的价值认知,对我们的全球化布局会很有帮助。问:联发科技进行企业品牌行销是期待能获得像苹果、三星这一类的客户吗?答:我们希望的是全世界所有的客户,当然这也是目标。问:行销预算如何拿捏?答:B2B的行销不见得是要花大钱的,在预算费用上,研发还是我们最大的费用。我 们是做科技产品的,在对客户经营品牌行销的同时,仍然要不忘基本功。基本功就是提供的产品性能很好、广度够、提供客户可以time to market的服务,而且要一直保持技术上的领先。所以,联发科技在品牌行销花钱,是为了让我们已具备的基本功的价值极大化,当然,为了维持基本功的实 力,联发科技真正花较大笔的钱还是在产品的研发、技术的开发与投入上。工商时报3.传华为P7配八核处理器 机身厚度5.9毫米;华为P7最近曝光不断,在拿到入网许可证和泄露真机之后,日前在贴吧上又有该机的摄像头配置等信息流出,同时按照知情人士在微博上披露的消息称,华为P7采用的是八核Kirin920处理器,而机身厚度仅为5.9mm,将于5月7日在巴黎正式发布。摄像头配置曝光华 为P7的摄像头配置其实在过去早有曝光,该机将拥有800万像素前置镜头和1300万像素主镜头。而现在来自百度贴吧的华为P7的截图显示,该机的前后摄 像头都将采用索尼的传感器。其中,前置镜头的型号为IMX179,确实是传闻中的800万像素摄像头,而华为P7的主镜头所采用的是则是索尼1300万像 素的MX214传感器,其特色是采用了索尼最新的第四代背照式技术,据称在弱光能力、功耗和拍照速度方面都有出类拔萃的表现。据悉,索尼MX214传感器的感光面积为1/3.06英寸,也采用了1.12μm的像素间距,但是通过独有的技术处理,让单个像素的成像标准向1.4μm看齐,所以能够得到更好的画质效果。而在此前,OPPO Find 7已经使用了这款摄像头。八核处理器同 时此次曝光的华为P7截图还显示该机所配的5英寸触控屏还支持1080p分辨率,并且还采用了JDI的显示屏面板,并且所采用的触控屏型号为 ClearPad 3250,据称是第二代incell触控技术,不仅要比第一代In-Cell技术更可靠,而且反应速度也更快。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知情人士在微博上透露的 消息称,该机内置的是1.8GHz主频的Kirin 920八核处理器,其特色是采用了Cortex A15架构,集成ARM-Mail-T628 GPU,拥有双通道DDR3内存,并且整合了华为自己的LTE调制解调器。不过,从曝光的配置截图来看,华为P7似乎采用的是DDR2内存,拥有16GB东芝闪存,支持存储卡扩展和搭载了Android4.4.2 KitKat操作系统。此外,华为P7还增加了NFC近场通信功能,所配的电池为2700毫安时。厚度仅为5.9mm华 为P7还据传会采用双面玻璃设计,并且金属框架的出现也确实体现了该机追求“极致设计”的思路。至于该机的机身厚度方面,来自微博的消息称华为P7的机身 厚度仅为5.9mm,虽然没有打破世界纪录,但相比过去能够在功能大幅提升的情况下,还拥有如此纤薄的机身实在难能可贵。据悉,华为P7将于5月7日在巴黎正式发布,售价则为2688元左右,将会提供四种色彩款式选择。同时还有知情人士披露称,华为在当天还有一款神秘八核旗舰发布,跑分成绩接近4万。腾讯数码[!--empirenews.page--]4.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交易预计4月25日完成;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21日晚间消息,诺基亚周一宣布,预计将于4月25日完成将设备业务出售给微软的交易。微软去年9月宣布,将以7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业务。诺基亚在最新公告中表示,目前交易完成的所有条件都已具备。这表明,亚洲一些国家的监管部门已经批准了这笔交易。此前,由于一些监管审批尚未完成,微软和诺基亚表示,收购完成的日期将推迟。微软在一封声明中表示:“这笔交易将帮助微软加速windows Phone系统的创新和普及。”不过,相对于最初的收购方案,微软也做出了一些调整。微软已同意,在至少1年的时间里管理Nokia.com以及诺基亚的所有社交媒体网站。此外,南韩 一处制造工厂也不再被出售给微软。在最初的方案中,诺基亚的首席技术办公室不会加入微软。然而根据最终计划,诺基亚位于中国的、从事手机开发的21名员工 将加入微软,并继续当前的工作。当微软宣布这笔重量级交易时,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仍是微软CEO。而在新任CEO塞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的领导下,微软开始自主开发旗舰级Windows Phone手机,而不再过度依靠诺基亚的设计能力。诺基亚推动了Windows Phone生态系统的发展,但如果微软希望Windows Phone成为android和iOS的有力竞争对手,或者巩固市场排名第三的地位,那么仍需开发更好的产品。Windows Phone 8.1获得了多方面重要改进,因此微软目前能够开发出一款产品,展示过去一段时间取得的进展。(张帆)5.百度推出智能硬件合作计划 与云服务打通;文/搜狐IT 国仁百度今天举行智能硬件峰会,由百度的战略合作部操盘,核心是推出Baidu Inside合作计划,并展示了已有的一批产品。通过与佳能、海尔、磊科等传统消费电子公司和一些新型智能硬件公司合作,推出支持百度技术的产品,在用户账号、数据存储方面,与百度云服务打通。百度主要为加入该计划的硬件厂商提供技术接口服务,同时联合京东和神州数码等渠道合作伙伴提供系销售渠道方面的帮助。目的百度推出Baidu Inside计划,让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京东不久前推出了的JD+计划,这些互联网和电商巨头们纷纷推出所谓的计划,目的是一样的。即让未来具有无限想象力 的智能硬件市场中,有一块自己的地盘,能够让智能硬件的玩家们,围绕在其周围。当然各自的诉求不同,京东看中的是市场和渠道的掌控,Baidu Inside的最终诉求是用户,其Baidu Inside的一个核心是将厂商用户数据在百度平台打通。智能硬件最终也会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关键一端,圈住智能硬件,即圈住了未来移动互联网生活的市场。技术合作具体到技术方面,加入到该计划的产品。百度会提供云存储、视频播放与解码、图像识别、智能语音、安全、LBS地图服务等方面。为了强化百度在智能硬件产业链中扮演的平台化、接口化特点,百度提出了一个Baidu Inside的标示,即与百度合作的智能硬件产品可以申请贴上Baidu Inside标签。哪些产品?在现场看到了很多硬件再发明过去一直关注的老朋友,海尔拿出了醛知道、空气盒子等产品,佳能拿出了支持云打印的打印机产品,儿童防丢产品宝贝去哪儿以及宠物防丢器小玄宠物防丢器等等。同时,百度自家的产品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包括小度路由、小度WiFi、小度i耳目,以及合作的木木血压仪等等。两者加起来,累计涉及到的产品有将近30款。据海尔智能硬件负责人张立鹏讲,和百度的合作,在用户使用上,主要是双方账号系统的打通。搜狐IT6.奚国华:中移动4G用户今年有望破亿文/搜狐IT 毛启盈在中移动2014年一季财报发布前,中移动集团董事长奚国华在公开场合表示,移动TD-LTE(4G)国内用户有望突破1亿,2016年有望达到2.56亿户。奚国华还发表如下观点:1、中移动自今年起将从网络、终端、应用三大领域全面发力,助推自主4G发展。在具备LTE国际漫游开通条件国际和地区100%开通4G漫游。2、中移动今年将发展智能手机用户2亿户,4G用户力争突破1亿。3、预计2014年到2016年,我国TD-LTE基站建设将超过100万个,4G网络总投资超2300亿元,用户将达到2.56亿户,直接带动消费8542亿元。4、与欧洲主导的4G标准FDD-LTE相比,我国主导TD-LTE标准在移动网络带宽资源调适、频率资源开发等产业化领域,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并由此受到全球众多运营商和终端商的青睐。此前发布2013年财报显示,中移动4G用户数为134万,今年制定的4G目标5000万户。老杳吧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想阅读更多老杳文章,请订阅老杳吧微信,资讯内容:手机、集成电路、面板、专利、老杳独家视点及手机概念股相关业务进展等;微信平台使用帮助发送“help”。关注办法:微信关注‘集微网’、‘jiweinet’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自谷歌眼镜问世以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就成为IT界的一大热点。除了苹果公司那千呼万唤还未出来的i-Watch,三星、索尼等国际知名企业以及不少国内企业都已发布或将发布这类智能设备。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可穿戴设备将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后,带动新一轮IT业的迅猛发展。可穿戴设备能为公带来什么?在未来几年里它们将拥有哪些独特的功能?且听企业界研发人员的观点。智能手表会越来越像“表”可穿戴设备分为很多种类: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具有采集数据功能的服装……在近日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分析师指出,在未来5年里,智能腕带类设备(包括智能手表、腕带、手环)将占据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的70%。埃森哲谘询公司的一项调查则显示,超过50%的受访消费者对手腕上戴一件具有健康监测功能的设备感兴趣。去年6月,上海果电子有限公司发布了智能手表GEAKWatch,该公司的智能手表品负责人许鹏:“这是全球第一款智能手表。 ”据他介绍,这款手表具有健康管理、时间管理、短信助手等功能。健康管理方面,GEAK具有计步器功能,可以计算用户每天走了多少步,花多少时间用于行走和跑步。用户输入自己的身高、体重后,手表就能计算出他步行或跑步消耗的卡路里数值。GEAK自带的动力加速感测器,能测出用户睡觉时一晚上翻了几次身,从而对他的睡眠质量给出评价。作为手表,计时功能是必须的,而作为智能手表,它还能像手机一样设定某个时刻的提醒事项。 “用手表看时间,比用手机看时间更方便,所以利用智能手表管理自己每个时间点的工作会更直观。”许鹏。此外,智能手表还能充当手机助手,具有收发短信的功能。由于表盘比手机屏幕小,手指输入文字并不方便,因此手表采用的是语音输入模式。今年,果电子将推出第二代GEAK。目前,它的外观和新功能还处于保密阶段。不过,许鹏表示,他的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智能手表到底是什么”已经有了答案——智能手表将越来越像“表”,而它的智能手机“基因”会越来越少。所谓“像手表”,是指智能手表的外观会向传统手表靠拢,变得更精美、时尚,表盘的主流形状是圆形,成为佩戴者身份的象征。至于未来智能手表的功能,许鹏认为,由于手表戴在腕部,具有测量心率等健康数据的天然优势,所以健康管理是智能手表功能的一大发展方向,但不会是唯一方向。软件开发者可以为智能手表开发很多有趣的应用,比如GEAK系统的应用市场有一个新的应用,用户开启它后,能在演讲时通过挥手来翻动PPT。这很酷,不是吗?苹果公司iWatch的研发消息,似乎印证了果电子团队的判断。苹果最近向包括Swatch在内的多家传统手表制造商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与他们合作。这表明该公司想打造一款手表,而并非一块戴在手腕上的“缩小版iPhone”。可穿戴设备要解决两大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可穿戴设备要赢得巨大的市场,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开发出一系列智能手机无法很好实现的功能,使可穿戴设备具有不可替代性;二是如何把这类设备的功耗降到最低,使用户不必频繁充电。对于前一个问题,健康功能可谓最大的突破口。以尚未发布的iWatch为例,它可能预装名为“Healthbook”的应用。据美国科技博客报导,这一应用采用卡片式界面,根据类别分条显示信息,包括体重、血压、食物摄入、活动、睡眠习惯等。这些数据中有一部分由iWatch采集。另据英国巴克莱集团的分析师预测,美国企业“硅实验室”生的紫外线感测器将成为 iWatch的重要元件。这款感测器能测量紫外线强弱,从而控制用户在阳光下暴露的时间,减少潜在的皮肤癌风险。该公司制造的感测器还能测量心率、血氧,而且只有2平方毫米大小,适合装配在智能手表里,使其成为佩戴者的“私人医生”。上海“听风平安卫士”是一家研发家用安全可穿戴设备的企业,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微软大中华区前首席安全官裔云天表示:“很多医生并不认可这类设备的健康功能,觉得测量的数据不够准确。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觉得可穿戴应聚焦在大数据的长时间趋势分析上。 ”裔云天举了一个成功案例:美国一家公司通过智能设备收集了很多心脏病患者的数据,并进行了后台大数据分析,结果发现,这些患者心脏病发作前几天的数据有显著的相似性。这为可穿戴预测心脏病发作奠定了基础,于是,该公司得到了风投的青睐。 “所以,可穿戴可以和大数据分析结合在一起,这种模式也许有机会。 ”作为健康管理的组成部分,健身数据的采集是可穿戴功能的另一个发展方向。耐克与苹果的合作,是该领域的先行者。两家公司推出的“Nike+ iPod”服务,让拥有Nike+运动鞋和iPod的用户能获得跑步锻炼时的数据。跑步时,通过运动鞋内感测器和iPod的无线连接,iPod会记录用户的运动日期、时间、距离、卡路里消耗值等数据。跑步结束后,用户可将iPod的数据同步到Nike+平台上,为自己建立一份健身档案。对于后一个问题,科技界正在研发功耗更小的元器件,因为人们对可穿戴不会像对待手机那样 “容忍”一天充几次电。本月,美国初创公司Ineda Systems宣布,一家投资集团将为其投资1700万美元,用于开发可穿戴晶片。这种晶片有望让可穿戴设备的能耗降到目前品的十分之一,大幅延长充电周期。谷歌、Facebook投资未来上周,谷歌眼镜的开放销售掀起了可穿戴设备的又一波高潮。眨眼睛拍照、语音操作、镜片导航……这些功能充满了未来感。但从此前一些用户的反馈信息来看,谷歌眼镜还是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其中,电池续航时间短是个硬伤,应用软件少也受到诟病;在公场合可能侵犯他人隐私,则让美国的一些酒吧、健身房等场所禁止人们戴谷歌眼镜入场。从侵犯隐私这点来看,在可穿戴的未来发展过程中,企业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软件生态圈的开发问题,还要与政府、法律部门沟通合作,消除公的质疑。而就在前不久,另一家美国知名互联网企业Facebook也涉足可穿戴领域,宣布以约20亿美元的总价收购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公司OculusVR。该公司生的虚拟现实设备佩戴在用户头部,为他们创造一个三维的虚拟现实环境,而用户的头部运动能触发虚拟世界的变化。 OculusVR最初将这款设备用于电子游戏,但在Facebook看来,可穿戴头盔在通信、媒体、娱乐、教育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成为下一代社交网络的通信平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Facebook进行的是战略投资,看重的是可穿戴设备与社交网络结合,并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的潜力。[!--empirenews.page--]可穿戴设备将为人类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让我们拭目以待。老杳吧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想阅读更多老杳文章,请订阅老杳吧微信,资讯内容:手机、集成电路、面板、专利、老杳独家视点及手机概念股相关业务进展等;微信平台使用帮助发送“help”。关注办法:微信关注‘集微网’、‘jiweinet’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近期京东方表示,旗下的裸眼3D液晶面板已经正式量产。该面板尺寸为55英寸,分辨率方面达到了4K超高清标准,也就是大家熟知的3840x2160,不仅支持裸眼3D回放,传统的2D显示同样支持。除此之外,这款面板还采用了京东方独有的ADSDS宽视角技术,其分辨率、亮度、视角等特性均得到极大提升。液晶面板生产车间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京东方在国内面板厂商中,给人的感觉是对产品研发一直都比较重视。这次正式量产的新型裸眼3D面板,无需用户佩戴3D眼镜就可以观看到震撼的3D画面,相比不闪式3D和主动快门式3D要方便很多。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裸眼3D技术虽好,但是由于制造成本过高,短时间内还难以普及。据京东方表示,目前仅有少量产品供应给康佳试产,数量方面也并不多。不过相信随时技术的不断成熟,制造成本势必会降低,届时面板的价格也会出现下调。
随着联想S8手机发布,国内千元大屏互联网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浪科技讯 4月22日凌晨消息,联想集团昨天下午发布具备超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新品--黄金(1289.60, 1.10, 0.09%)斗士S8,正式参战互联网手机市场,与小米、酷派、华为、中兴的同类别产品正式展开竞争。本次联想推出的S8手机,采用了联发科的解决方案,分为788元的标准版以及988元的加持版两个版本,用户从今天起可以在京东(滚动资讯)商城进行预约,到28日正式发售。自小米公司旗下的红米手机将国内千元级大屏四核/八核市场引爆之后,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有针对性地推出各自的互联网品牌手机。其中,中兴推出了红牛系列手机,华为推出了荣耀系列手机,酷派推出了大神系列手机。随着S8的发布,国产手机厂商“中华酷联”全部推出了依靠互联网渠道销售的千元大屏智能手机。由于这些手机产品的配置相仿,并且价格也相近,预计未来将会产品激烈的竞争。虽然与其他厂商的产品配置相仿,但联想移动业务集团中国手机业务部总经理张晖强调,就联想S8而言,尽管定价低至788元,但联想在设计做工以及省电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联想力图以“一流的产品”来展现品牌的价值和产品的竞争力。张晖表示,联想集团为S8产品首次备货50万部,预计年内这款手机的销量可以达到500万部。他透露,未来联想集团将在不同的价位段推出类似S8这样的“互联网产品”。张晖还强调,S8手机将是联想手机今年布局电商平台的重要产品,联想方面将会集中利用在产业链整合上的优势,保证S8的货源供应。(罗亮)
北京时间4月21日晚间消息,中星微电子(Nasdaq:VIMC)今天宣布,已经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签订了关于SVAC(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标准)芯片的协议。签字仪式于4月18日在北京举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的多名人士,以及中星微电子CEO邓中翰和总裁金兆玮出席。SVAC标准是安防监控领域的重要成就之一,也是唯一一种专门用于安全监控的编解码技术。2011年,SVAC被确定为国家标准,而中星微电子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启动了合作开发。到目前为止,SVAC技术已被部署在山西和河北等省,以提供公共安全、城市管理和其他大规模工业应用。近期,公安部选择广东省进行全国性的SVAC标准展示。中星微电子表示,借助SVAC成熟的技术以及不断提升的认可度,2012年中国监控市场的规模约为3亿元人民币(约合5000万美元),而年增长率约为20%。中星微电子将继续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密切合作,开发未来的SVAC全国标准。
天涯大光圈镜头一向是摄影师梦寐以求的无敌旅行镜,在单反相机上几乎是没有办法做到,不过在轻便相机上,就有可能会看到。最近 Sony 的一个专利就为我们带来希望。最近 Sony 申请的一个专利,就是在 RX200 上配备的等效 28-100mm f/1.8-2.8 镜头。现在的 Sony RX100/100 Mark II,都是采用同样焦距的镜头,但焦距到达 100mm 的时候,最大光圈变成只有 f/4.9,不算很大,在低光环境之下会有限制。今次传闻中的 RX200,如果真的配合这个专利中的等效 28-100mm f/1.8-2.8 镜头,则会是一个很吸引的更新,虽然感光元件没有单反相机的大,不过配备这个天涯大光圈镜头,对于一般的摄影应用来说,实在是非常足够。RX100 和其后继机的评价都不错,到底 RX200 能否再有突破,也是很值得期待呢。来源:PetaPixel
三安光电为中国LED晶片龙头厂,近年来拓展动作频频,近日更接连公告新计划,包含将投资人民币100亿元于厦门扩产、与首尔半导体合资成立「安徽三首光电」等。三安光电的拓展不只是要大举扩充产能追上晶电(2448),且其在横扫中国市场之余,也藉由结盟首尔半导体来强化专利布局,抢食海外市场商机;而这也表示,对于台厂而言,三安光电不仅会是中国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也将会侵蚀台厂海外其他市场商机,即威胁台厂全球布局。三安光电将芜湖二期扩产计划移往厦门。该公司4月4日宣布,拟与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投资协议》,计划将于此地总投资人民币100亿元,预计拓200台MOCVD机台(以2寸、54片机台为基数计算),首期启动100台机台,建设期为1年,全部厂房及相关生产配套设施在2年内完成,其余100台MOCVD待首期设备全部投入后启动,最晚于2018年底到位并投入使用。三安如此大动作转换扩产计划,其主要原因在于厦门市政府抛出具庞大吸引力的条件,包含单台MOCVD设备(以2寸、54片机台为基数计算)补助人民币500万元,补助上限为200台,而以此计算,补助金额高达人民币10亿元,此外,开发区还支持三安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承接厦门市路灯等公共照明的LED改造项目,计划10年改造工程项目约30亿元。PIDA产业分析师吕绍旭表示,三安对大举扩产展现出势在必行的雄心,不同于芜湖二期有扩产进度疑虑,三安与厦门的合作案有时间限制,因此在数年内就会看到三安产能以更快的速度追赶晶电,以规模经济优势横扫中国市场。吕绍旭认为,若以技术层面来说,晶电、新世纪(3383)、璨圆(3061)等业者都还超前三安,但在产能规模上,三安于两岸间仅次于晶电,光凭规模经济优势就能压倒不少台厂。不过,吕绍旭说,若谈到海外市场,更重要的是专利门槛,这是过去台厂所面临的挑战,也将是陆厂迈向国际市场的最大难题,而例如晶电已经陆续与国际厂飞利浦、丰田合成达成交叉授权,未来于海外市场发展较不容易被专利权诉讼拒于门外,这也是台厂布局海外市场所拥有的相对优势。三安光电也察觉到此一现象,4月10日宣布与首尔半导体合资成立「安徽三首光电」,就是看中首尔半导体的关键专利技术能量,期望能够藉此突破国际大厂的专利墙,而台厂引以为傲的海外市场布局优势也将渐感到被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