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月19日下午消息,欧洲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荷兰阿斯麦控股公司(ASMLHoldingNV)发布第四季度财报,由于2010年销量创历史记录,其第四季度利润超过之前分析师预测。阿斯麦今日报道称,公司第四季度净利润为4.07亿欧元(5.49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仅为5.05千万欧元。此前彭博社对11位分析师预测统计,平均预测其第四季度净利润为3.258亿欧元。此外,公司第四季度净销售额上升至15.2亿欧元,高于此前预测的13.4亿欧元。
美国总统奥巴马7日签署了军事授权法,其中包含了一项鲜为人注意的“购买美国制造”条款,即国防部购买太阳能电池板必须“美国制造”。这一法案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过去两年内,中国已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生产国。去年中国产品占据世界总额的至少一半,其市场份额在迅速增加。美国占据世界太阳能电池板市场总额290亿美元中的160亿美元,而市场分析家通常并没有把销售给国防部的分开计算。也就是说,在过去美国国防部采购的太阳能电池板中,很可能有为数不少是“中国制造”。中国是太阳能电池板最大的出口国,显而易见,这个“美国制造”条款针对的对象是谁。实际上,2010年年中时,奥巴马就做过类似表态,他一次讲话中表示:“我不想看到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和电动车,我希望这些产品都是在美国制造。”因此,最新的“美国制造”法案实际上是这种思路的落实。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条例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之前签署,在时机上有些敏感。美国也已经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对“中国制造”的新能源产品,今后可能有更多歧视。对于中国的太阳能制造企业而言,如果今后还想打美国军方的市场,恐怕要考虑在美国投资设厂了。
来自IMSResearch的最新报告显示,2010年新增光伏安装量增长了130%,达到17.5GW,使得该公司早前在2010年第三季度预测的2010年全球新增产能达17GW得到了印证。此外,这份新的报告预测2011年安装量将有两位数的增长,可达20.5GW,到年底总安装量将达58GW。尽管一些其他的市场报告修改了其在2010年做的预测,但两个季度前IMSResearch在2010年做的预测却没发生多少变化,只是根据其最新一轮的研究和调查,提高了对2011年前景的预测,确定了今年至少有22个国家的安装量将达到50MW以上;其中的18个国家将至少达到100MW;而其中至少有四个国家至少将达到1GW。德国市场的需求将减少,而捷克市场也将抑制2011年全球光伏市场的增长势头,但这也将加速光伏组件价格的下调,并有助于加速其他光伏市场的增长速度。2010年17GW的新增安装量略高于大多数分析师,银行和主要供应商的预测;然而IMSResearch认为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归咎于意大利;因为大多数人预测意大利只有约1GW的安装量。IMSResearch在去年比大部分的预测都更看好意大利市场,并根据对其供应链和系统开发商所做的大量研究,预测其新增产能将接近3GW。确切数字还要等至少一个季度之后才能确定,监管机构正在处理年末几个月收到的数以万计的并网申请。IMSResearch的光伏研究主任AshSharma确认了这些结果,并对2011年有一个积极的预测,“在2011年产能将达到20GW,这会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这是两,三年前谁也不敢想象的。在调查了光伏供应链的几个关键点之后,我们的光伏分析师团队仍然对今年的市场发展持非常乐观的态度;甚至对未来两到三年的市场都保持乐观态度。我们最新的预测,在2014安装量达到35GW现在看来是肯定可以实现的。”尽管意大利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同时一些新兴市场如英国,希腊和保加利亚也将保持不错的增长势头,但由于德国和捷克的新增安装量下降,IMSResearch预测EMEA地区(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合称)的安装量份额将从2010年的81%降到2011年的68%。IMSResearch最近的报告选出了2011年五大光伏增长市场,其中只有一个是在欧洲;三个在亚洲,显示欧洲的市场份额在下降。报告还预测光伏需求将根据安装规模的大小呈现不同变化,超过5MW的公用事业规模的光伏系统在2011年将增长近50%,而10到100kW间的安装量将持平,这主要是由于德国市场的情况所决定的。IMSResearch对光伏产业的长期前景仍持乐观态度,除了“以往的”两,三个重点国家外,至少有34个国家的安装量在2015年将超过100MW,而去年预测只有13个国家可以达到这个数字。
西班牙太阳能补贴的争辩升温,业界挑战政府减低太阳能光伏电站电力收购税率的决定。西班牙光伏企业协会认为对新的和现有的太阳能发电厂的补贴削减30%,对那些基于政府承诺补贴而已投资数以十亿的企业,是一个严峻的打击。该协会在其网站上表示执行削减补贴是他们最大的忧虑,而此举被视为歧视光伏产业。“相对于其他技术产业,无论是传统的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地区之间,削减并不平衡...”该协会在声明中表示。他们还指出,强行实施一小时的限制,而不考虑社区、太阳辐射、技术特点和商业投资计划的不同是不公平的。政府决定对资助太阳能发电厂可以出售给电网数目设上限。最大的削减来自于光伏产业,很可能是因为该产业在2009年占可再生能源的补贴总额60亿欧元(超过80亿美元)的一半。固定光伏系统以往可向电网提供多达1753小时,而在今后三年只允许提供1250小时。较低的补贴是否合理?面对160亿欧元巨额赤字,政府认为降低补贴合理,尤其是光伏电池成本下降。但是,从投资者和分析师的角度,这种改变被认为是违反协定,EuPD研究指,政府于2007年推出计划保证25年的补贴。他们说,这可能对西班牙其他清洁能源行业增加不确定性。最近的裁决是四年内对光伏产业监管的第四次改革。目前产业对马德里太阳能资金削减的反应仍不确定,但EuPD研究分析师认为,影响将十分深远。分析公司的行政总裁MarkusAWHoehner说:“政府的决定不仅对光伏产业,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相关的附带产业,西班牙数百万的老人和退休人员,以至世界各地的基金投资者亦会感受到影响。”一批国际投资者于2010年5月直接写信给总理萨巴德罗,迫使他不要削减对光伏产业的补贴。他们说,西班牙的赤字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将常规和可再生能源的全部费用传递予消费者。“太阳能光伏不是根本的问题,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此但却成为针对目标十分不公平。”该批投资者重申。
一、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一)2009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情况根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EuropeanPhotovoltaicIndustryAssociation,简称EPIA)统计,到2009年年底,全球光伏市场累计容量已超过20GW(注1),其中仅2009年全球新增设备发电容量就达6.4GW。而根据国际太阳能市场研究咨询公司报告显示全球太阳能光伏安装量达6.43GW,比2008年增长6%。(二)欧洲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进程在欧洲最先利用太阳能技术的国家是德国。西班牙从2006年起效仿德国,也颁布了“馈入税”方案。尽管起步较晚,但由于西班牙政府光伏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太阳能市场发展的上升势头非常明显,2008年曾以2.5GW的新增安装量排名全球第一,取代德国成为第一大光伏发电消费国。(三)欧洲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对意大利的影响以及意大利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进程与西班牙相比,意大利太阳能光伏产业属于“慢热”。从2008年起,意大利相继出台了多个光伏能源应用方面的刺激政策和法规,除了欧洲国家普遍采用的优惠上网电价回购政策,还对光伏应用总成本提供高达20%的资金补贴,从而带动了意大利光伏市场容量的快速增长。其光伏电力安装规模仅在西班牙和德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三。(四)2009年意大利太阳能光伏市场与中国市场紧密相连意大利太阳能光伏市场与全球各国市场联系频繁,尤其2009年从中国进口的光伏电磁板数额与2008年相比呈增长态势。2009年1月至8月期间意大利购买中国光伏电磁板总值已达到4.2亿欧元,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加252.79%。2009年1月至7月期间,意大利已成为进口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第二大国,仅次于德国。二、意大利太阳能光伏市场扶持政策及前景预测意大利太阳能现行退税补贴方案将于2010年12月31日到期,新一轮太阳能补贴方案将于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意大利为2010-2014年Terna工业计划追加了9000万欧元,这样一来该项目投资总额将达到4亿3000万。此外意大利经济发展部还将投资10亿欧元用于加大光伏发电规模,目前已有7万个光伏发电设备正在建设中。一些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也正在建设中,如PremierPowerRenewableEnergy在意大利的1MG太阳能项目是太阳能开发项目中的一部分。对于开发商来讲,意大利的屋顶太阳能光伏和建筑物集成光伏市场从长期来讲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意大利太阳能安装量增长潜力还没有被完全开发。中国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国,而意大利又很重视发展光伏产业,双方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IMSResearch的最新研究成果,2010年美国光伏系统集成商在全球排名中获得一席之地。这家长期从事系统集成商和公用事业市场调查的市场研究公司表示,三家来自美国的大规模系统供应商在2010年首次跻身全球十大集成商。在美国,系统集成商的数量正在迅速增长。IMSResearch跟踪的最活跃的400家集成商中,有接近30%总部设在美国,尽管他们占全球安装量的份额不到10%。2010年公用事业级光伏系统需求高涨,在所有类型系统中增长最快,较2009年增长超过150%。Sunpower、FirstSolar、SunEdison,所有这些美国的系统提供商抓住了需求高涨的机会,巩固了在集成商排名榜的地位。“2010年对于公用事业级光伏领域是不可思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有创纪录的公用事业级光伏系统容量在全球范围被安装,”光伏研究分析师SamWilkinson表示。“几个大规模的光伏电站在去年完工,如FirstSolar在加拿大的萨尼亚项目和SunEdison在意大利的罗维戈电站。这些电站设定了此等规模光伏系统的新标准,并且使他们的供应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几家集成商。”Wilkinson补充道。2009年,集成商排名还是被德国公司占据,那时最大的集成商是Q-Cells。2010年,尽管许多美国供应商在排行榜上处于领先地位,但下一季度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许多德国公司,如Juwi,仍然表现良好。
中国太阳能企业若想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自美对华启动“301调查”事件开始,中美两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摩擦就从未停止。2010年12月22日,美国在世贸组织就中方风能有关措施提起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就在这一事件还未取得结果之际,美国政府又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击行动。2011年1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军队拨款法案,政府首脑签署军事法案本无可厚非,但是其中却包含了一项颇具政治挑衅意味的特别条款,即美国军方不得采购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对中国的敌意表露无疑。政府缘何出台“军方禁购令”根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这项条款中要求美国军方不得采购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并要求军方优先购买本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据悉,该条款是在部分议员的支持下添加进去的,其中纽约州民主党众议员西奇表示,美国过去拿出大量资金投资于海外市场,尤其是替代能源。但现在美国不需要假手于人,而是要亲历亲为地从事替代能源产品的生产。据专业律师的说辞,这一条款要求美国五角大楼在采购太阳能电池板时,只能考虑签署世贸政府采购协议的国家,而目前中国尚未签署这一协议。根据这一表述,美国的做法并不违反世贸组织规定。但类似做法,美国早有前科,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政府就曾在经济刺激法案中设置了大同小异的“购买本土货”的条款,从而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事实上,美国每年用于清洁能源方面的投资并不算多,这也是美国近两年在清洁技术方面落后于一些竞争对手的原因。如果想要在这场清洁能源竞赛中胜出,赶超其他竞争对手,美国不得不忍痛割爱,削减国防预算,每年从国防预算中挪出1000亿美元。但是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即便是在经济危机的窘境下,虽然政府声称要削减不必要的开支以摆脱低迷的经济,但也并未限制五角大楼的开支预算。一位五角大楼内部人士不无得意地称,国会不会削减国防预算,即便削减,这些钱也不会重新分配到清洁技术领域。在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称,他将服从白宫指令,在接下来的5年内减少国防部开支780亿美元,但是盖茨指出其所谓的削减只是削减花费预期,总花费还是会增长,只不过是没有原计划增长得快。如果美国真的要将更多资金用作军费开支,此消彼长,那么给予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势必不会有太多增长。面对更具价格优势的中国太阳能企业,美国政府自然是急在心上。从美国政府对中国太阳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一贯态度来看,做出这样的举动并不出人意料。禁购影响不可小觑美国军方一直是清洁能源的积极用户。根据计划,到2025年,美国军方所使用的所有能源中,必须有1/4来自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由于美军能源消耗日渐增加,再加上向海外美军基地运输能源的成本太高,美军正计划在更多基地安装太阳能光伏电站系统。在军费开支有增无减的情况下,美国军方自然会成为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强力消费者。所以,这条看似不起眼的新增条款想必会再次给中国风电企业带来不小的打击。过去两年内,中国已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生产国。去年中国产品占据世界总额的至少一半,其市场份额还在迅速增加。美国占据世界太阳能电池板市场总额290亿美元中的160亿美元,而市场分析家通常并没有把销售给国防部的分开计算。也就是说,在过去美国国防部采购的太阳能电池板中,很可能有为数不少是“中国制造”。中国是太阳能电池板最大的出口国,显而易见,这个“美国制造”条款针对的对象是谁。实际上,2010年年中时,奥巴马就做过类似表态,他在一次讲话中表示:“我不想看到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和电动车,我希望这些产品都是在美国制造。”因此,最新的“美国制造”法案实际上是这种思路的落实。太阳能电池组件属于劳动密集行业,美国自行生产并不具备优势。据美国业内人士分析,海外进口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要比美国本土生产的便宜两成。预计这一条款将让德国的光伏公司受益。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想要在充满壁垒的美国市场寻找商机则会变得更加困难重重。美国政府的纠结态度无论如何,包括太阳能、风电在内的众多中国清洁能源企业大举进入美国市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的态度从过去的提防变成了现在的阻扰,这种变化恰恰体现了中国新能源企业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正在日益增强。面对这样的局面,美国政府可谓相当纠结。举一个不久前发生的例子,2010年底美国政府宣布其可再生能源现金返还补贴政策(1603条款)延期一年。这个延期法案很快被参众两院通过。但就是这个被美国风电业内人士视为一个“圣诞大礼”的政策,却让奥巴马在签字时犯了难。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这次补贴政策延期对民主党和共和党来说都是“双赢”,但是对中国风电设备商而言,现金返还政策同样大大降低了中国风电设备商与开发商进入美国的门槛,这大大增加了项目的回报,相当于给新进入美国市场的海外企业颁发了一张金牌通行证。这可让奥巴马着实纠结了一回。奥巴马这个字不签,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就难有进展,美国新能源霸主地位就难以成就;签了,又会大大降低中国风电企业大举进入美国市场的风险。从这个事件中不难看出,尽管美国政府态度一向强硬,但对于中国能源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事实,他们也并没有很好的办法。无论是之前的“301调查”还是这次的“军方禁购令”,美国政府在给中国企业设置一道道障碍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心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不妨将其当做又一次“历练”,这样的条款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只有学会从容应对,才能在美国市场更好地走下去。
韩国一位分析师透露,台湾南亚科技可能将所持华亚半导体的股权出售给美光科技。韩国MiraeAssetSecurities分析师KimChangYeul周四表示,有消息人士透露,美光科技一直在与南亚科技母公司台塑关系企业商谈此事,双方可能去年年底就开始了接洽。华亚半导体是南亚科技与美光科技组建的合资企业。华亚半导体总裁高启全对此表示,自己对此事并不知情。美光科技拒绝对此置评。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C Insights的统计资料,台积电(TSMC)在 2010年成为研发支出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排名前十大的第一家纯晶圆代工厂商;台积电 2010年研发支出较前一年成长了44%,达到9.45亿美元,在众家半导体厂商之间由原先的排名第十九,前进到第十名。 台积电研发支出的大跃进,是近年来无晶圆厂(fabless)半导体业经营模式盛行,以及越来越多IDM厂走向轻晶圆厂(fab-lite)经营迷式的结果。IDM厂与无晶圆厂半导体业者,一般来说研发支出比例约是年度营收的15~20%,而晶圆代工厂的研发支出比例仅占年度营收的5%~10%。 IC Insights预期,台积电的研发支出会在2011年再度成长20%,总规模达到11亿美元。
根据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的初步调查,在经历了全球经济衰退之后,201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出现反弹,总收入达到了3,003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31.5%。 半导体行业收入高达3000亿美元,成为该行业里程碑式的业绩。 全球十大半导体厂商收入排名(预估) 2009年排名 2010年排名 公司 2009收入 2010收入 2009-2010 增长 (%) 2010 市场份额 (%) 1 1 英特尔 33,253 41,430 24.6 13.8 2 2 三星电子 17,686 28,256 59.8 9.4 3 3 东芝 9,604 12,376 28.9 4.1 4 4 德州仪器 9,142 12,356 35.2 4.1 11 5 瑞萨电子 4,542 10,368 128.3 3.5 7 6 Hynix 半导体 6,035 10,350 71.5 3.4 5 7 意法半导体 8,510 10,290 20.9 3.4 13 8 美光科技 4,170 8,884 113.0 3.0 6 9 高通 6,409 7,167 11.8 2.4 10 10 英飞凌 4,682 6,680 42.7 2.2 其他 124,338 152,156 22.4 50.7 总计 228,371 300,313 31.5 100.0 来源:Gartner(2010年12月)单位 百万美元
随着传统淡季的来临,在需求动能减缓与产品去化时间变长的影响下,集邦科技(TrendForce)旗下研究机构 EnergyTrend 认为,整体太阳能产业短时间内价格持续走跌的状况将不可避免,厂商的获利将面临严峻挑战,未来数周会出现接近$1.1/perWatt的报价。 集邦指出,从模块来看,目前价格与上周相比下跌在1%~2%,但厂商表示需求动能与去化速度仍未出现明显的反转,降价的压力仍然存在。而在Cell方面,由于客户不断要求降价,使得本周价格已跌破$1.2/perWatt的水位,但有些厂商面临库存水位增加的压力,短时间内价格持续下探的状况将不可避免,后续效应值得观察。 而在上游PolyWafer的价格变化上,受到客户产品售价持续下滑的影响,Poly Wafer厂商也被客户要求共体时艰,因此本周的价格也呈现走跌的状况。但根据EnergyTrend访谈发现,PolyWafer厂商表示2011年的产能仍然呈现吃紧的状况,价格虽然走跌,但变化上不致出现较大的波动,呈现温和下滑的状态。 而在硅薄膜方面,虽然目前在报价上仍随着硅晶模块价格的变动而调整,使得目前产品报价也呈现走跌的状况,然再进一步分析,微晶硅与非晶硅产品的状况略有不同。 至于微晶硅(Tandem)产品,由短期内产能仍无大量增加,且产品效率高于传统非晶硅,因此在合约价方面仍出现$1.5/perWatt的价格;但在非晶硅产品上,由于竞争者众且转换效率较低,厂商在价格上面临较大的压力,根据EnergyTrend的调查,现货市场上已出现$1.23/perWatt的 报价。 展望未来,EnergyTrend认为在2011农历年前价格持续下探的状况仍将持续,但在2011年2月中下旬市场需求动能可望回温,价格止跌回稳的契机将会出现。
Jefferies&Co.太阳能技术分析师JessePichel周五撰文指出预期下周公布的德国太阳能发电项目补贴削减计划尽管会导致光伏组件的平均售价降低,但该计划的本意不是要阻止相关项目的发展。JessePichel预期德国的上网电价补贴(feed-intariff)将会削减9%到12%,但他同时预期德国今年将有5-6GW的庞大的新增装机量需求。去年下半年装机量的缓慢增长从根本上意味着补贴削减不会降低今年的新增装机量需求。当然,JessePichel也预测当四月份开始实施9%幅度的补贴削减之后,光伏组件的平均售价将加速下滑。虽然没有说价格下滑的步伐到底变得有多快,但是JessePichel明确指出了普通规模屋顶太阳能系统的总安装量使这类项目可以支撑的光伏组件价格为每瓦1.5美元,规模更大的一类屋顶项目对应的这项价格为1.38美元;至于单体规模很大的地面光伏系统则要求光伏组件的价格低至每瓦1.25美元。
可乐丽宣布,决定增设欧洲当地法人——德国KurarayEuropeGmbH的聚乙烯醇(PVA:PolyvinylAlcohol)树脂制造设备。将投资约5800万欧元,增强产能2万4000吨/年,将总产能扩大至9万4000吨/年。增设设备预定在2013年度第一季度投产。另外,可乐丽集团除了欧洲外,还在日本国内拥有12万4000吨/年、在新加坡拥有4万吨/年的产能。聚乙烯醇树脂是1950年可乐丽作为维纶纤维(VinylonFiber)原料首次实现工业化的合成树脂。利用其水溶性等特性,使用于纸加工剂、粘合剂以及纤维糊剂等。另外,还可以作为液晶面板的基础部材——偏光板的生产原料光学用聚乙烯醇薄膜使用。此外,以聚乙烯醇树脂为原料生产的PVB(PolyvinylButyral,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可用于塗料、墨盒以及陶瓷的粘结剂等。而且,加工成薄膜状的PVB薄膜,还用于防止建筑物窗玻璃和汽车挡风玻璃破碎和散落的安全玻璃用中间膜,以及太阳能发电面板的封装材料。
亚洲电池厂商对光伏设备不断增加的需求,在2011年将会是行业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测将会从2010的107亿美元增加至117亿美元。据太阳能咨询公司Solarbuzz光伏设备最新年度报导指出,由于中国单晶硅一线厂商的结盟以及对已有的新兴薄膜技术的大力投资,使得2010年第四季度的生产能力继续增长,进而使2010年年度单晶硅电池以及薄膜面板产能增加至11.5GW。Solarbuzz公司高级分析师,FinlayColville指出,“季度收入数据将设备供应商加上一线客户的扩张,以及他们的生产技术趋势纳入考虑范畴,同时所积压的工具超过了最近12个月的营收量。领先的设备供应商如AppliedMaterials,Centrotherm,GTSolar以及MeyerBurger最近12个月营收超过5亿美元;与此同时,新兴过程工具供应商如AmtechSystems,DEK-Solar,DespatchIndustries以及JusungEngineering的年度PV营收额增长率有望处于220%至360%之间。”同时,2011年生产能力扩大率会超过60%。在2010年Q4末,大约有来自20个设备供应商的待办订单,价值超过1亿美元。与2009年Q4比较,2010年光伏设备积压量年增长率为26%,这种增长率反映在光伏接单发货比(Book-to-Billratio)中;2010年BB平均值超过1.24;2010年Q2高峰值约为1.7。AppliedMaterials引领2010年光伏行业,而Centrotherm将在2011年取而代之,成为行业No1。2010年Q4设备消耗模式对市场占有率以及光伏设备供应商表现都有巨大的影响。单晶硅一线厂商给予其偏好的过程工具供应商大量订单,继续保持扩张趋势。CIGS以及CdTe扩张为各种薄膜沉淀工具供应商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遇。亚洲Turn-key设备供应商继续占领非晶矽(a-Si)/微晶硅(uc-Si)订购与出运市场,与前几年AppliedMaterials,Oerlikon以及ULVAC进入市场时的情形类似。光伏设备的生产向中国、中国台湾以及东南亚的转变,反映了设备供应链中的巨大商机;2010年单晶硅电池营收达85%,薄膜面板营收达60%。同时,Centrotherm以及Roth-&-Rau从欧洲客户处所获得的盈利额仅为12%,而在2008年此数据为33%。2010年主要受益者AppliedMaterials,其收益大部分来自于为一线电池厂商提供过程工具,同时还包括来自薄膜面板的收益。全年PV营收额约为13至15亿美元,比其他任何PV设备供应商2010年的收益都多出5亿美元。2011年单晶硅锭到模块面板以及薄膜面板部分有望增长至117亿美元,但是依然还有很多未知成分。包括所有薄膜厂商(FirstSolar除外)的扩展以及1H’11单晶硅模块的过度供应而带来的影响。当前PPV设备供应商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将会是那些拥有强劲的市场份额以及大量产品遍布各大市场的供应商们。产品组合遍布于整个单晶硅价值链以及可选择供应单过程工具或者Turn-key单晶硅供应链,Centrotherm有望在2011年一跃成为设备供应商。2010年每季度营收增加量超过75%来自于单过程单晶硅工具,尤其是瞄准亚洲终端用户方面。另外,提供标准或者高效单晶硅供应链以及升级包装的能力,完善了其产品组合,能够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Colville补充道,“了解光伏设备供应商可寻址市场是由不同服务市场部分组成的,这对于供应商们增加其盈利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阿特斯太阳能(CSIQ)宣布成为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光伏组件供应商之一,这座电站是由全球领先的太阳能能源服务提供商SunEdison(休斯电子材料的子公司)建设的。SunEdison在意大利东北部,建成一个70兆瓦的太阳能电站,使其成为目前欧洲容量最大的独立运营的太阳能电站,整个联网过程在短短9个月。这座太阳能电站将会为周围环境带来显著的改善,仅在其运营的第一年,就有望能为超过16500户家庭供电,减少400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8000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这个欧洲光伏项目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对SunEdison及其包括阿斯特太阳能在内的合作伙伴优质工作成果的证明”阿斯特太阳能的董事会主席兼CEO瞿晓铧说,“阿斯特太阳能已经在过去的8年中我们已经为世界各地提供了超过1GW的光伏组件,我们期待着能够与我们的客户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进一步促进全球太阳能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