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实施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强化顶层设计和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实现弯道超车,一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梦想。与多年来始终在燃油车底盘、发动机、变速箱“三大件”等核心技术方面存在短板不同,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等核心技术方面,我国车企近10年来有突飞猛进的发展,部分领域技术已位居世界前列。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多年的历史变迁中,车的变迁可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时代个性。从原木滚推车,到两轮马车,到四轮马车,再到蒸汽汽车,到时下技术完善的燃油车和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电动车,无一不彰显着每个时代的个性!然而,人类历史进人现代社会以来,还没有任何一件产品能够像汽车那样,深远地影响着人们的出行、交往、生活、观念,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的经济,科技、就业、能源、环境、城市等众多方面的发展。而能源枯竭和环境破坏的难题,也呼吁着我们去开启可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和平相处的新代步工具-新能源汽车。
高速增长的汽车工业与汽车保有量使能源与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的紧迫形势,节能减排已成为汽车产业的首要任务,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也成为汽车工业的战略方向和重要战略举措。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典型代表,电动汽车是指由车载储能元件提供能源,用电动机驱动车辆行驶的汽车。电动汽车主要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
随着未来移动出行变革、新能源技术发展、消费市场复苏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加速落地等影响持续扩大,技术创新正在汽车生态圈中掀起一场新浪潮,并加速重塑汽车行业生态格局。2022年Automechanika Shanghai以“技术·创新·趋势”为主题,于展前及展期举办多项活动, 汇聚汽车业内人士共同探索前沿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展会将于2022年12月1至4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预计将吸引汽车全产业链来自21个国家及地区的3,500家参展企业。
据央视报道,6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大汽车消费支持的政策,强调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6月23日消息,今日晚间,@蔚来 官微就“测试车坠楼”事故发布声明称,6月22日17时20分左右,一辆蔚来测试车辆从上海创新港停车楼三层坠落,造成两名数字座舱测试人员罹难,其中一名为公司同事,另一名为合作伙伴员工。
在车载动力电池市场,来自中国的厂商宁德时代,全球市占率高举第一,超越韩国的LG新能源和日本松下。并且,宁德时代电池的成本、质量竞争力十足,而今,已经在韩国本土市场,抢走了LG和SK On的客户。
6月23日消息,据宁德时代官微消息,宁德时代将于6月23日15:30举行“麒麟电池,推陈出新”第三代CTP技术新闻发布会。
本田(Honda)在中国广州的纯电动汽车(EV)新工厂已经开工建设
据财联社报道,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当地时间周二表示,德国政府不会同意欧盟从2035年开始停止销售新的燃油车的计划。
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作为汽车产业链上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电子产业在汽车产业智能化变革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汽车电子单车成本占比不断提升,其关键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造车新势力相继登台亮相,传统车企探索转型之路,新能源汽车行业正蓬勃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推动下,人工智能与信息通信技术赋能新能源汽车,促进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深度融合,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方兴未艾,新能源汽车加速智能化、网联化变革。抢抓智能网联汽车重大历史机遇,将有效解决汽车社会面临的交通安全、道路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数字化潮流的驱动下,汽车正由原本一个机械化的交通工具,转变成与各个生态相互连通的移动终端。客户对汽车价值属性的期待,也不再仅限于由A点到达B点,而是对整个旅程中的驾乘体验和增值服务都提出了新的需求。汽车的机械属性正在不断弱化,而作为一个智能移动终端的消费电子品属性正变得越来越明显。在此过程中,加速的产品周期和高度的软件化要求汽车行业的企业在开发模式上进行变革,以跟上数字化时代带来的市场转变。
随着汽车电气化趋势的到来,汽车行业面临的变革或许比汽车从量产化发展以来的这一百多年还要大。汽车对于消费者的“意义”正在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除了交通工具,其还承载着更多“第三生活空间”的职能。而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若还沉浸在传统生产制造的“旧梦”中,或许会难以跟上这个时代对汽车行业重新定义的“新气象”的步伐。
全球能源电气化正在增加,并为各国提供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机会;全球23%的与能源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可归因于运输。由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中国国内市场正迅速将能源发电从化石燃料转向清洁技术,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表明,目前纯电动汽车正在取代化石燃料汽车,但监管机构仍在鼓励使用燃料电池等其他技术,这些技术可以进一步降低碳排放。中国已经在太阳能光伏和电池生产方面领先世界,并正在迅速实现新能源汽车产能和销售范围的国际化,参与并购买该行业的资产。
汽车工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迎来巨大的时代机遇。当前,中国品牌八仙过海,新造车势力来势凶猛,充满活力。合资品牌则蓄势待发,即将全面发力。汽车电动化已突破临界点,进入陡峭增长期。预计2022年约500万辆,市场渗透率超过20%;2025年约700万~1000万辆;2030年约为1700万~2000万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动汽车越来越盛行,有赶超汽柴油车的趋势。作为一种新能源汽车,根据能源的比例不同电动汽车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等。电动汽车问世已经170多年,比汽柴油车出现还要早。鲜为人知的是,它的发展之路漫长而曲折,其间故事颇有味道。
科技以人为本,人类意识形态直接影响科技发展方向。因此,在强调环保、倡导低碳生活的当今社会,如何利用现有的汽车市场资源,在更快、更好、成本更低的环境下开发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近期,随着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节能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日益高涨。中国人越来越能够倾听来自世界的声音,从而唤起我们重新平衡低碳与环保发展的意识。
全球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新能源化,或者说是电动化,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和企业的共识。过去,很多国家对这点存在争议和摇摆,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在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新能源化这个不可逆的态势已基本形成。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10%,即汽车增量中电动化的比例超过10%,预计到2025年会突破30%。
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为人们生活带来便捷和舒适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随着世界各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全球性难题,寻求替代能源、发展绿色交通已刻不容缓。新能源汽车以汽油、柴油之外的非常规的车用替代燃料或电能、太阳能等作为动力能源,具有污染较小、噪声较低、转换效率较高、使用成本较低等优点,被视为汽车工业节能减排、减少对石油依存的最有效途径。汽车工业较为发达的德国、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在20世纪中期就开始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其中美国着重研究燃科电池汽车,欧洲更崇尚于零污染的纯电动汽车,而日本选择了混合动力汽车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其技术已领先世界其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