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的发展史比燃油汽车更长,世界上第一辆机动车就是电动车。后来,由于燃油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电动车在能源技术和行驶里程的研制上长期未能取得突破,从20世纪20年代初至60年代末,电动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沉寂期。进入70年代以来,由于中东石油危机的爆发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日益关注,电动车才再度成为技术发展的热点。
从我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经历了十几年的飞速发展,随着人类的科技手段迭代更新,很多“新奇能源”在生活中开始普及,例如早期的太阳能,如今在很多领域都大放异彩。稍晚一些时候出现的新能源汽车,也是当下实现碳排放的主要手段之一。
车联网和新能源汽车没有直接关系,车联网可以放在任何一台燃油汽车上,车联网更多是注重用户体验,提供一个应用场景。按照数字化和算例,车联网依旧是硬科技,当然车联网也是智能座舱的一部分。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合在一起就是未来车企的核心竞争力。车联网是大势所趋,比如在车联网上投资1块钱,可能能带动汽车10块钱的产值,可以带动IDC、总线、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软件等一系列产业发展。当然,车联网的安全性确实有一定问题,但这个不只是它一个行业的问题,只要有互联网,就会面临黑客问题。就算你的设备不联网,别人也可以给你装上联网技术,这是网络安全技术该考虑的事情。
在长期研究开发进程中,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及国际汽车企业对传统内燃机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形成了共识:在未来20年,汽油和柴油仍将是汽车主要的能量来源,但传统汽油机汽车的市场份额将在此后明显下降,而柴油车仍将在重型车辆领域继续保持很高的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的近期解决方案是传统内燃机新技术和替代燃料汽车;中期方案是混合动力汽车大幅度降低油耗和排放;远期方案是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特别是资源极为丰富、且没有排放污染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将重新定义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格局。这种新能源汽车的宏观发展路径,也将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本依据。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燃油车成本的上升,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加,推动了厂商产品力的提升和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一般分为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新能源汽车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带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提升,对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大国纷纷加强战略谋划、强化政策支持,跨国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产业布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日前,比亚迪披露了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比亚迪在电话会议中表示,自从去年搭载 DM-i 超级混动车型上市以后,受到了市场广泛关注及好评,在手订单饱满。
因为疫情的影响,国内不少企业的生产活动受到了冲击,而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厂商宁德时代,也被迫卷入“停产”风波中。
今日,@比亚迪汽车 官微宣布,比亚迪3月新能源销售104338辆,夺得3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冠。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比亚迪连续十个月夺得月度销冠。
4月9日,蔚来官方App发布关于近期生产与交付情况的说明称,自3月份以来,因为疫情原因,公司位于吉林、上海、江苏等多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目前尚未恢复。
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和能源安全重视程度的加深,大量消耗化石能源的内燃机在公路交通领域的应用正逐渐被 采用其他能源的各类动力系统所取代,以电动化为技术背景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发展良机。
近年来,面对能源危机、金融危机以及人类对气候危机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全球围新能源出现超常规发展的态势。各国对新能源的投资大幅度增长,新能源产能也急剧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风电是在技术和成本上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形式。尽管短期新能源还无法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但世界围资源的供需紧以及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对温室气体排放所做的限制为新能源发展铺就了宽广的道路。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超乎想象,许多可再生能源资源将逐渐变成商业项目。可以预见,不同能源形式的逐渐替代将改变世界经济和政治版图以及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在汽车工业时代,汽车作为人类主要的移动出行工具,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以汽油、柴油为动力的传统能源汽车造成了严重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了威胁。随着汽车行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已不再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燃油型交通工具,更多的是向绿色、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方向发展,并具有广阔的前景。
2022年1月12日,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的成功召开,我国汽车产业向世人提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降局面。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2021年中国汽车产业开了一个好头。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和应用是我国科技创新支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内容,从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链结构来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游行业有:感知系统制造业,包含摄像头制造业、雷达制造业和高精地图与定位系统设计行业等;控制系统制造业,包含有算法设计行业、芯片制造业和操作系统供应业等;通讯系统制造业,包含有电子电器架构制造业和云平台设计行业。产业链中游行业有执行系统制造业和整车制造行业,执行系统行业中包含了ADAS系统、智能中控和语音交互等的设计和制造行业。产业链下游主要为开发测试和运营的行业,包含有开发测试业、出行服务业和物流服务业等。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石油资源短缺,汽车是油耗大户,且目前内燃机的热效率较低,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大约只有35%—40%用于实际汽车行驶,节节攀升的汽车保有量加剧了这一矛盾;另一方面,汽车的大量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城市大气中CO的82%、NOx的48%、HC的58%和微粒的8%来自汽车尾气,此外,汽车排放的大量CO2加剧了温室效应,汽车噪声是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下,寻找替代石油的新能源车成了必然的选择。
从202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出现了爆发式增长,2021年达到326.6万辆,比2020年增加了将近200万辆,增长了156%。今年前两个月,同比增长速度又达到了141%,呈现了一个高速的发展。事实上,这次的加速发展从2020年下半年就开始了。2020年下半年开始这个曲线就一路上涨,有短暂的小波动,到去年12月份达到52.7万辆的历史高位。从市场份额角度来讲,2021年达到15.7%的渗透率,2020年只有6%,一年提了将近十个百分点,今年前两个月的市场渗透率达到19.2%,继续在往上提高,实际上接近20%渗透率的月份已经达到了将近7个月的历史跨度。
截至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正步入高增长快车道。自2021年起,新能源汽车全面进入市场驱动阶段,全年市场渗透率达13.4%,新能源汽车市场“黄金十五年”正在到来。根据当前政策目标以及汽车消费市场空间推算,预计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6至8倍的成长空间。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焦点,伴随国家政策引导和核心零部件和软件技术的成熟应用,全新的电动技术平台架构和更加低碳高效智能的动力系统技术将逐渐推广应用,而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和更加智能化的座舱体验也将搭配整车产品上市进入主流家用市场。
在政策导向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取得了骄人成绩,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但随着补贴金额的逐年退坡,产业发展转入市场导向阶段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尤其是乘用车产业如何应对市场开放格局下外资品牌的强势冲击,如何保持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活力并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是不可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