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过但是不想过的朋友也就罢了,对于一些过不了还对此嗤之以鼻的人,我个人比较怀疑你的学习潜力。
请各位紧记3年后的今天, 2006年9月7日,我门再在这里聚会的时候,请不要谦虚与自卑,把你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都 全部叙说一遍,然后在看看3年前自己的路,看谁错谁对!!
如果谁说你们不了解情况,你们可能不服气,但是你们确实不是很了解情况
做事也很认真,工程师让做的事,我都努力去完成。结果却是走人的份。后来想想,其实走人只是个时间问题,那个公司是个小公司,才1个做设计的,还是要做新的机器才找的
抓住人生的每一步。第一步就是大学4年。现在看来大学生就业的机会不是很好,如果在这4年内不打好基础,那就是一步错,步步错。
其实,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麽?这些问题真的有绝对的答案麽?这些问题一定需要用是或不是来做选择麽?
再过个2,3年,我拿什么去跳槽,去拿高薪?我的目标是去大公司做真正的研发,但是学习的道路很坎坷。我想这里应该有不少象我这样做产品的工程师,所以把我的心里话说出来,希望路过的前辈们结合你们的人生经验给我些建议!真诚的感谢!
许天健,1992年来到上海。因为在1980年就开始在台湾从事壁纸等装饰行业,所以在上海的创业也是从自己熟悉的开始……
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其实有止是得到的不能少于付出的,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令人们心理失去平衡。
大多数人认为,支配别人,让他们去做你想让他们干的事情非常恶劣。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时时都在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支配着别人。
回顾这一历史,不能不使我们感到: (1)一代新技术、新产品的问市,特别是当代高新技术产品的问市,总是由那些跨学科、跨行业的,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年轻人来发现和完成的。
感觉看仿真波形很枯燥,然后自己买了FPGA的开发学习板,验证自己的verilog代码(当然都是简单的一些东西,最复杂的仅仅实现过一个电子表功能^_^),这些都是从去年9月份到最近所做的。
终于熬到了毕业,却没有伤感,没有留恋,一丝怅然泛起,马上被合同工资栏上饿不死养不肥的数字冲的七零八落;
依托华东政法学院师生的法律专业基础知识,建立了一个园区学生就业维权中心,开展诸如咨询、法规宣传、代理诉讼等活动,全方位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相信在这样一种模式下,毕业生权益的保护可以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