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嵌入式 > 嵌入式硬件
[导读]据《问芯Voice》爆料称,近日马来西亚最大的晶圆代工厂SilTerra挖来了华虹集团旗下12英寸晶圆厂——上海华力微电子的研发高管彭树根博士,出任SilTerra的首席执行官。

据《问芯Voice》爆料称,近日马来西亚最大的晶圆代工厂SilTerra挖来了华虹集团旗下12英寸晶圆厂——上海华力微电子的研发高管彭树根博士,出任SilTerra的首席执行官。

消息称,SilTerra挖来彭树根博士,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丰富的开发28nm和40nm技术的经验。资料也显示,彭树根博士拥有超过20年的晶圆制程研发和管理经验,曾任职MIMOS、世大半导体、台积电、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大厂。2011年至今任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负责40nm和28nm制程技术具体工作。

资料显示,SilTerra成立于1995年,是马来西亚的晶圆代工厂,专注8英寸晶圆制造。技术涵盖 BCD 制程、高压制程、CMOS 制程、混合信号、射频元件等,产品有传感器、MEMS、物联网芯片、MCU、显示屏驱动芯片 DDI 等。 客户有集创北方、奕力等。2021年2月,马来西亚科技公司Dagang Nexchange(DNeX)与北京盛世投资组成的团队以2.73亿令吉(6,600万美元)从马来西亚主权基金国库控股手中标拿下SilTerra的控股权。2021年6月,鸿海集团通过其新加坡子公司Foxconn Singapore Pte Ltd 投资1.08 亿令吉(约合人民币1.68亿元),取得DNeX普通股合计1.2 亿股,持股比例约5.03%。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于2010年1月18日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傅文彪,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开发、设计、加工、制造和销售集成电路和相关产品等。

说起国内的芯片代工大厂,大家肯定会想到的是国内排名第一的中芯国际。中芯国际由台湾著名的半导体业者张汝京一手创办。经过20年的发展中芯国际,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意大利都有自己的晶圆厂,可以覆盖0.35um—14nm芯片的生产。可以说中芯国际是国内半导体生产环节的王者。而华力微电子成立于2010年,隶属于上海华宏集团。上海华宏集团具有一定的国企背景,源自于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为了发展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搞得“909”工程,国家和上海市政府投资与日本NEC合资成立的华宏NEC,应该说上海华宏见证了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筚路蓝缕的艰辛创业路。对于华力微电子公司来说,目前他们的28nm全套制程工艺已经量产,像LPP和HKC+已经在2020年成功量产,22nm的FDSOI工艺计划2021年量产,14nm FitFet工艺在2020年1月12日无锡华宏7厂落成仪式上传出消息,华力微的14nm良率已达到25%,预计2021年量产。应该说华力微创立伊始就被华虹集团赋予了先进制程开拓者的使命任务,华力微也很好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全球芯片市场持续扩大,第一大市场中国正持续增加产能。有机构预测,中国未来五年(2022年~2026年)还将新增25座12吋晶圆厂。到了2026年,中国12吋晶圆厂总月产能将超过276.3万片,较目前提高165.1%。

2021年全球市场因疫情供应链中断,“宅经济”蓬勃、电动车爆发等多重因素,经历了一阵惨痛的芯片荒,多国政府喊出芯片自给自足口号,积极推动晶圆厂在本地兴建扩产,被美国钳制的中国更是加快脚步。

在地缘摩擦、疫情等冲击下,过去五年,中国半导体产业迈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随着国产芯片逐渐登上主舞台,数以千计的芯片公司遍地开花,芯片产能需求也跟着迅速膨胀,即便本土晶圆厂产能常年满载、持续扩产,还是出现巨大的产能缺口。

据统计,中国目前共有23座12吋晶圆厂正在投入生产,总计月产能约为104.2万片,与总规划月产能156.5万片相比,这些晶圆厂的产能装载率仅达到66.58%,仍有较大扩产空间。

5月21日消息,美国总统拜登搭乘“空军一号”出访东北亚,并于5月20日下午抵达韩国京畿道驻韩美军乌山空军基地,正式开始对韩国为期三天的访问。在与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等人会晤之后,共同前往首尔以南约70 公里处的三星平泽晶圆厂参观。所以晶圆制造是相当重要了。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自2014年ST公司推出STM32CubeMX以来,这款图形化配置工具凭借“一键生成初始化代码”“跨IDE兼容”“中间件集成”等特性,迅速成为78%的STM32开发者首选工具。然而,伴随其普及的争议始终未息:STM32C...

关键字: STM32CubeMX ST公司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Modbus协议凭借其开放性和易用性成为设备通信的"通用语言"。然而,当工程师面对Modbus RTU、ASCII和TCP三种变体时,如何根据具体场景做出最优选择?本文将从编码机制、通信效率、错误检测等...

关键字: Modbus协议 TCP

在工业自动化、能源管理等实时性要求严苛的场景中,Modbus通信系统的响应延迟直接关系到设备控制的精度与系统稳定性。从智能电表的功率调节到机器人关节的同步控制,微秒级的响应偏差都可能引发连锁故障。本文从硬件架构、软件设计...

关键字: Modbus 通信系统

在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数据中心等直流供电系统中,过压故障是导致设备损坏的主要诱因之一。据统计,电力电子设备故障中约35%与过压事件相关,其中直流侧过压占比达62%。本文以基于TVS二极管与MOSFET的复合型直流过压保...

关键字: 直流过压 保护电路

在工业物联网(IIoT)与边缘计算快速发展的背景下,Modbus协议凭借其轻量化特性成为微控制器(MCU)设备互联的首选方案。然而,在资源受限的MCU(如STM32F0系列、ESP8266等,RAM通常小于32KB,Fl...

关键字: 微控制器 Modbus 工业物联网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Modbus RTU协议的CRC校验如同通信网络的"免疫系统",某石化厂DCS系统曾因CRC计算错误导致0.3%的数据包丢失,引发连锁控制故障。本文将深入解析CRC-16/MODBUS算法原理,对比软件...

关键字: Modbus RTU CRC 算法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Modbus协议凭借其简洁高效的设计,已成为设备间通信的"通用语言"。某智能电网项目通过Modbus RTU协议实现2000台电表的数据采集,通信成功率高达99.97%,这背后正是对消息结构的精准把控。...

关键字: Modbus 工业自动化

在工业物联网设备开发中,Modbus从站功能已成为微控制器(MCU)的标配能力。某智能电表项目通过在STM32上实现Modbus RTU从站,成功将设备接入现有SCADA系统,开发周期缩短40%。本文将系统解析MCU实现...

关键字: 微控制器 Modbus 协议栈优化

在嵌入式系统中,Flash存储器因其非易失性、高密度和低成本特性,成为代码存储和关键数据保存的核心组件。然而,MCU驱动Flash读写时,开发者常因对硬件特性理解不足或操作流程疏忽,陷入性能下降、数据损坏甚至硬件损坏的陷...

关键字: MCU驱动 Flash

在嵌入式开发中,STM32的时钟系统因其灵活性和复杂性成为开发者关注的焦点。然而,看似简单的时钟配置背后,隐藏着诸多易被忽视的陷阱,轻则导致系统不稳定,重则引发硬件损坏。本文从时钟源选择、PLL配置、总线时钟分配等关键环...

关键字: STM32 时钟系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