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源 > 功率器件
[导读]如果问人们是什么决定了 PCB 走线温度,最常见的回答可能是电流或 I 2 R 功耗。虽然这些答案不一定是错误的,但它们非常不完整。 I 2 R 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是向迹线提供能量的速率。如果我们无限期地将这种能量施加到迹线上,则迹线的温度将无限期地继续增加。它不会发生,因为有相应的冷却效果可以冷却走线。这些影响包括通过电介质的传导、通过空气的对流以及远离走线的辐射。

如果问人们是什么决定了 PCB 走线温度,最常见的回答可能是电流或 I 2 R 功耗。虽然这些答案不一定是错误的,但它们非常不完整。

I 2 R 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是向迹线提供能量的速率。如果我们无限期地将这种能量施加到迹线上,则迹线的温度将无限期地继续增加。它不会发生,因为有相应的冷却效果可以冷却走线。这些影响包括通过电介质的传导、通过空气的对流以及远离走线的辐射。

在本文中,我们将几乎忽略对流和辐射,并将它们视为常数。我们将专注于传导热量的事物。

传导传热公式如公式 1 所示:

Q/t = kA(ΔT)/d (1)

在哪里:

Q/t = 传热率(瓦特或焦耳/秒)

k = 导热系数 (W/mK)

FR4 约为 0.5,铜约为 350

ΔT = 温度变化 (°C = °K)

在我们的例子中,走线和电介质之间

A = 重叠区域

d = 重叠区域之间的距离

当加热速率 (I 2 R) 等于冷却速率(方程式 1)时,会出现恒定温度。

由于 I 2 R 和 Q/t 是点概念,情况更加复杂。也就是说,它们随 (a) 时间点和 (b) 跟踪点的变化而变化。它们可以随时间点而变化,因为几个变量(例如电流和 ΔT)会随时间变化。它们可以沿迹线变化,因为几个变量(例如电阻率、热导率和 ΔT)可以沿迹线变化。

下面是对痕量温度的一些不太明显的影响的预览。

热建模

在本文中,我们将使用基于热仿真软件 Thermal Risk Management (TRM) 的简单热仿真模型来说明这些概念。该模型由一块 50×200 毫米的板组成,中间有一条 6 英寸长的走线。设置为正常实验室环境,环境温度为 20°C。重要参数有:

走线宽度 100 mil

走线厚度 1.3 mils(约 1.0 Oz.)

电流 8 A

电阻率 (ρ) 1.72 μΩ-cm(退火铜)

Tc(平面内) 0.7

Tc(通过平面) 0.5

板厚 63 mils

假设对流和辐射效应是恒定的。

时间瞬变

如上所述,热效应存在于某个时间点。当电流首次应用于迹线时,迹线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达到热平衡。时间范围通常为 5 到 10 分钟左右。我们模型的热响应时间。时间框架主要取决于热量通过电路板材料传导的速度。

那么,我们的迹线温度是多少?这是我们何时测量它的函数。

热梯度

此外,如上所述,沿迹线的热效应是沿迹线测量温度的点的函数。迹线的末端明显明显地冷于中间。这是大多数 PCB 走线的特点。

原因如下。走线中间的冷却——热流路径——几乎被限制为垂直于走线。但走线末端的冷却路径覆盖超过180度。热量有更广泛的“传导”区域。因此,走线末端的冷却比走线中点的冷却效率高得多。因此,走线的末端更冷。

那么,我们的迹线温度是多少?这取决于我们在哪里测量它。

板厚

我们的模型假设一块 63 密耳厚的电路板。迹线的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电路板的厚度。薄板上的痕迹比厚板上的痕迹更热。那是因为较厚的板有更多的材料可以传导热量。因此,较厚的板可以更有效地冷却。但收益递减。在某些时候,迹线下的材料比迹线可以有效利用的要多。

我们 66.4°C 的基础温度相当于一块 63 密耳厚的电路板。如果电路板只有 32 密耳厚,则走线温度会升至 78.9°C。但如果它的厚度为 126 密耳,则走线温度会降至 60°C。超出该点的额外厚度对我们没有太大帮助。

那么,我们的迹线温度是多少?这取决于板的厚度。

热导率

电路板材料或电介质,实际上几乎所有元素,都具有导热系数。这与材料的导热性能有关。它的单位是W/mK。对于大多数 PCB 电介质,该系数的范围从大约 0.3 到大约 0.8,对于铜,大约为 350。但是出现了具有更高导电系数的新型电路板材料。较高的导热系数导致较低的迹线温度。

PCB 材料通常有两个这样的系数:平行于迹线的“平面内”和垂直于迹线的“平面内”。我们认为,由于玻璃纤维的铺设方向,板材材料的平面内系数通常高于平面系数。令我们沮丧的是,这些系数通常不是由材料制造商发布的——尽管这种情况正在改善——或者它们以不完整的方式发布。

PCB 走线温度对导热系数非常敏感。如果我们稍微降低系数,迹线温度会显着增加。在我们的模型中,如果我们将面内系数从 0.7 降低到 0.6,则迹线温度会从 66.4°C 增加到 70.7°C。如果我们将通过面系数从 0.5 降低到 0.4,则迹线温度从 66.4°C 增加到 67.2°C。显然,面内系数是两者中更重要的。

那么,我们的迹线温度是多少?它取决于板材料的导热系数。

迹线尺寸

当我们关注迹线温度时,我们通常处理的是相对较宽的迹线。在这种情况下,相对而言,走线宽度没有太大的不确定性。但对于迹线厚度,情况并非如此。迹线厚度相对较小,沿迹线的厚度通常可以变化十分之几密耳。结果,沿迹线的迹线温度不均匀。我们不能安全地假设迹线厚度是名义上指定的。实际上,顶层上的镀铜在电路板周围的不同点可以变化 0.4 到 0.5 密耳。目前,没有实用的方法可以确定我们的迹线的实际厚度是多少。

迹线温度对迹线厚度非常敏感。例如,如果我们将模型中的走线厚度从 1.3 mil 减少到 1.2 mil,则走线温度从 66.4°C 增加到 70.8°C,增加了 6.6%。

那么,我们的迹线温度是多少?这取决于实际的走线厚度,不幸的是,这通常是不确定的。

一般来说,我们的电路板上有两种类型的铜:电镀(ED,或电沉积)和轧制(拉制)。镀铜非常接近“纯”铜。它的电阻率约为 1.64 μΩ-cm。轧铜由铜锭轧制而成,铜锭通常是铜合金或退火铜。它的电阻率各不相同,但约为 1.72 μΩ-cm(我们在模型中假设)。当然,铜的电阻率与走线的电阻直接相关,因此也与 I 2 R 项有关。因此,如果我们从压延铜改为 ED 铜,走线温度会下降。我们模型中的这种变化将跟踪温度从 66.4°C 降低到 63.4°C。

那么,我们的迹线温度是多少?这取决于我们使用的是 ED 还是轧铜。

地平面的存在

我们今天的大多数电路板都包含平面,这既是出于配电原因,也是出于信号完整性的原因。平面的存在对迹线温度有重大影响。原因是铜平面的热导率比电路板材料高得多——350 对 0.7 W/mK。热量可以传导到一个平面,然后它可以非常有效地传导到平面传播的所有地方。

如果我们在模型板的另一侧放置一个平面,则走线温度会从 66.4°C 下降到 45.2°C。如果我们将平面放置在走线下方 12 密耳处,走线温度将降至 38.1°C。请特别注意走线上方和下方的热“电流”有多宽。这说明了平面将热量分布在电路板周围更大区域的效果,以及为什么走线更冷。

那么,我们的迹线温度是多少?这取决于是否有地平面存在以及它们在哪里。

对仿真模型的需求

走线的温度不仅仅取决于沿走线的 I 2 R 功耗。一些更重要的变量包括平面的存在与否(及其大小)、电路板电介质的热特性、电路板的厚度以及沿走线长度的走线的实际厚度(变化)。

使用图表和方程式来确定微量温度已不再实用;我们需要计算机模拟模型。我们以前来过这里。在 1990 年代,我们开始担心受控阻抗走线。那时,我们可以使用各种标准和出版物中的阻抗方程。今天,这样的方程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场效应解决方案。我们在同一点上考虑了微量热问题。


声明:该篇文章为本站原创,未经授权不予转载,侵权必究。
换一批
延伸阅读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是数字电路中常用的元件,它们的主要作用是确定电路节点在无驱动时的电平状态,以及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关键字: 上拉电阻 下拉电阻 电阻

无线充电器消除了传统充电线的束缚,用户可以轻松放置充电设备,无需插拔充电线,大大提高了充电过程的便捷性。

关键字: 无线充电器 充电设备 磁场共振

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

关键字: 无线充电 大功率 磁场共振

电阻是电路中一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它可以限制电子流的流动,从而改变电路中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参数。在电子设备和电路中,电阻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理解电阻的作用和工作原理非常重要。

关键字: 驱动电阻 电子流 电子元器件

改变可调电源的输出电阻可以改变电流输出,一般来说,输出电阻越小,电流输出越大。因此,可以在电路中增加一个并联的电阻或者减小电路中的电阻值来增大电流输出。

关键字: 可调电源 电流 并联

恒流源是一种电路元器件,它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电流输出。在电路中,当需要一个稳定的电流时,就可以使用恒流源。与电压源不同的是,恒流源的输出电流是不受负载电阻的影响的。

关键字: 恒流源 高内阻 电流

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波)的转换器。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

关键字: 电警棒 逆变器 电池

单片机是一种嵌入式系统,它是一块集成电路芯片,内部包含了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等功能。

关键字: 单片机 编写程序 嵌入式

在一个典型的单片开关电源中,整个系统一般由直流输入端、PWM调制器、功率放大器、输出滤波电感和输出稳压器等部分组成。

关键字: 单机电源 PWM调制器 功率放大器

磷酸铁锂电池是指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而锂电池是一种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

关键字: 锂电 磷酸铁锂 电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