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故事的关键:信号不好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千个人看《啥是佩奇》,看出一千种味道。乡愁、思念、过大年。李玉宝老爷子一手锤出来的朋克风佩奇,挠着你的泪腺。这部短片的核心都指向一个导火索——信号不好。想来也是,如果一切交流都那么完美无缝,老爷子从一开始就知道佩奇是啥,那还有鼓风机什么事?纵观历史,差劲的信号,推动的科技通信产业的发展。电话发明者贝尔,他绝对知道信号不好是怎样一种折磨,那时周围人都劝他钻研火热的电报术,而他心里只惦记着“传递人声的工作”,信号不佳是众多实验中的常态。“沃森先生!沃森先生!请过来!”在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急促的叫喊。电话由此诞生,创造了历史。

再往后推几十年,20世纪初的一位意大利物理学家,发明了特定波长广播消息的无线电报,号称可以用作私人通信通道。而这显然是抢了当时电报届大佬东方电报公司的饭碗。在1903年马可尼准备在群众面前大秀自己设备时,却遭遇了“信号不好”。因为东方电报公司聘情人劫持了这段信号,而马可尼被重重打脸了。让世人也彻底了解了通信安全的重要性。
历史归历史,而我生命中的“信号不好”却永远忘不掉。
曾听说过一句话,“8岁那年抓住了一只蝉,以为抓住了整个夏天。”听来真俏皮,而我却只想靠舔冰棍舔完整个夏天。犹记得,整个暑假,总喜欢闷在房间里,看《七龙珠》和《神雕侠侣》来度日。手里捣鼓着电视机上的天线,祈祷雪花过后,孙悟空用龟派气功把比克轰趴下。既然说到孙悟空,就不得不提《西游记》……两开花……中美合拍。
呃……其实我想说,差劲的电视信号,让我度过了追剧的童年。当我突然渴望让杨过和郭襄组成CP时,童年一晃就没了。

老爸腰间别着BB机,那玩意酷毙了,就如“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里的金链子。开出租车脾气不好,没处撒气,BB机就成了投掷物,反正后来物归自然大地,便带回了小灵通。
班上有个女生,人送外号“小灵通”,不是因为水灵,而是小报告打的那是个勤快。不就是上课挖个鼻孔嘛,整的跟破案似的,班主任叫我注意个人卫生,我点头直答应,后来人送外号“一阳指”。
小灵通家里没有小灵通,而我有。
农村“信号不好”。但跑到路边,信号还是很得劲。小灵通响个不停,按绿色电话图标键接听,大人在那头哽咽说“外公走了。”
唉,真希望信号一直差下去。
信号太差,乔布斯被喷过。来,变个魔术,手握紧iPhone4,信号就没了。乔帮主才不管你变不变魔术,“既然信号差,你别握住,不就完事了。”老铁没毛病。

接班人库克也被喷过,高通仗着自己调制解调器独步天下,就“无授权、无芯片”的收费。库克急了,新iPhone统统不用,抱着英特尔,取暖两年,连5G的节奏都慢了。不过话说回来,不就是信号不好嘛,你支一根42米长的天线呢。
像《疯狂的石头》里的黑皮,在井盖下捅出去一根细小天线,饿了三天,终于打出去电话了:“道哥,道哥,饿三天咧,能不能过来救我?”“滚蛋,自己想办法。”
黑皮能有啥辙?砸面包店抢呗!被店老板开着60迈在后面抽打。

60迈刚刚好就是青春滑过去的速度。
滑过去了,我们就感叹:“以前书信很慢,信号很差,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渣男,合着现在信号好了,一生多爱几个呗?
到头来发现,还是“信号不好”才有美好的故事。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三体》里这么远的信号都能收到,就是信号太好的悲剧。烽火戏诸侯的时候,也是因为信号太好,酿成大错。
泰戈尔说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瞧,多美,信号多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