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嵌入式 > 嵌入式分享
[导读]本系列文章分为三部分,讨论了基于电阻温度检测器 (RTD) 的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历史和设计挑战。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介绍了温度测量挑战、RTD 类型、不同配置以及 RTD 配置电路。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三种不同的 RTD 配置:2 线、3 线和 4 线。

本系列文章分为三部分,讨论了基于电阻温度检测器 (RTD) 的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历史和设计挑战。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介绍了温度测量挑战、RTD 类型、不同配置以及 RTD 配置电路。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三种不同的 RTD 配置:2 线、3 线和 4 线。

4 线 RTD 连接图

4 线 RTD 配置可提供最佳性能。与其他两种配置相比,系统设计人员面临的唯一问题是传感器本身的成本和 4 针连接器的尺寸。在这种配置中,导线引起的误差由返回线固有地消除。4 线配置使用开尔文感应,两根导线将激励电流传送到 RTD 和从 RTD 传送,而其余两根导线感应 RTD 元件本身的电流。导线电阻引起的误差固有地被消除。4 线配置只需要一个激励电流 IOUT。ADC 的三个模拟引脚用于实现单个 4 线 RTD 配置:一个引脚用于激励电流 IOUT,两个引脚作为全差分输入通道(AINP 和 AINM),用于感应 RTD 两端的电压。

当设计使用多个 4 线 RTD 时,可以使用单个激励电流源,并将激励电流导向系统中的不同 RTD。通过将参考电阻放置在 RTD 的低压侧,单个参考电阻可以支持所有 RTD 测量;也就是说,参考电阻由所有 RTD 共享。请注意,如果 ADC 的参考输入具有宽共模范围,则可以将参考电阻放置在高压侧或低压侧。因此,对于单个 4 线 RTD,可以使用高压侧或低压侧的参考电阻。但是,当在系统中使用多个 4 线 RTD 时,将参考电阻放置在低压侧是有利的,因为一个参考电阻可以由所有 RTD 共享。请注意,一些 ADC 包括参考缓冲器。这些缓冲器可能需要一些余量,因此,如果启用了缓冲器,则需要一个余量电阻。启用缓冲器意味着可以将更强大的滤波功能连接到参考引脚,而不会导致诸如 ADC 内的增益误差之类的误差。

2 线 RTD 连接图

2 线 RTD 配置是最简单的配置,对于 2 线配置,只需要一个激励电流源。因此,ADC 的三个模拟引脚用于实现单个 2 线 RTD 配置:一个引脚用于激励电流 IOUT,两个引脚作为全差分输入通道 (AINP 和 AINM),用于感测 RTD 两端的电压。当设计使用多个 2 线 RTD 时,可以使用单个激励电流源,并将激励电流导向系统中的不同 RTD。通过按照 4 线配置将参考电阻放置在 RTD 的低压侧,单个参考电阻可以支持所有 RTD 测量;也就是说,参考电阻由所有 RTD 共享。

2 线配置是三种不同接线配置中精度最低的一种,因为测量点的实际电阻包括传感器和引线 RL1 和 RL2 的电阻,因此会增加 ADC 两端的电压测量值。如果传感器位于远端,且系统使用非常长的导线,则误差会非常大。例如,25 英尺长的 24 AWG 铜线的等效电阻为 0.026 Ω/英尺 (0.08 Ω/米) × 2 × 25 英尺 = 1.3 Ω。因此,1.3 Ω 导线电阻会因导线电阻而产生 (1.3/0.385) = 3.38°C (大约) 的误差。导线电阻也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这会增加额外的误差。

3 线 RTD 连接图

通过使用 3 线 RTD 配置,可以显著改善 2 线 RTD 配置中由于引线电阻而产生的显著误差。在本文中,我们使用第二个激励电流来消除 RL1 和 RL2 产生的引线电阻误差。因此,ADC 的四个模拟引脚用于实现单个 3 线 RTD 配置:两个引脚用于激励电流(IOUT0 和 IOUT1),两个引脚作为全差分输入通道(AINP 和 AINM),用于感测 RTD 两端的电压。

有两种方法可以配置 3 线 RTD 电路。方法 1 将参考电阻放在顶部,这样第一个激励电流 IOUT0 流向 R REF,然后流向 RL1 ,再流向 RTD ,第二个电流流过 RL2 引线电阻并产生一个电压,该电压抵消了 RL1 引线电阻上的压降。因此,匹配良好的激励电流可以完全消除引线电阻引起的误差。如果激励电流存在一些不匹配,则使用此配置可以将不匹配的影响降到最低。相同的电流流向 RTD 和 R REF;因此,两个 IOUT 之间的任何不匹配都只会影响引线电阻计算。此配置在测量单个 RTD 时很有用。

测量多个 3 线 RTD 时,建议在底部使用参考电阻(方法 2),这样只需使用一个参考电阻,即可将总成本降至最低。但是,在这种配置中,一个电流流过 RTD,而两个电流都流过参考电阻。因此,IOUT 中的任何不匹配都会影响参考电压的值以及引线电阻抵消。当存在激励电流不匹配时,此配置的误差将大于方法 1。有两种可能的方法来校准 IOUT 之间的不匹配和不匹配漂移,从而提高第二种配置的准确性。第一种是通过斩波(交换)激励电流进行校准,对每个相位进行测量,然后对两个测量值取平均值。另一种解决方案是测量实际激励电流本身,然后使用计算出的不匹配来补偿微控制器中的不匹配。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自2014年ST公司推出STM32CubeMX以来,这款图形化配置工具凭借“一键生成初始化代码”“跨IDE兼容”“中间件集成”等特性,迅速成为78%的STM32开发者首选工具。然而,伴随其普及的争议始终未息:STM32C...

关键字: STM32CubeMX ST公司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Modbus协议凭借其开放性和易用性成为设备通信的"通用语言"。然而,当工程师面对Modbus RTU、ASCII和TCP三种变体时,如何根据具体场景做出最优选择?本文将从编码机制、通信效率、错误检测等...

关键字: Modbus协议 TCP

在工业自动化、能源管理等实时性要求严苛的场景中,Modbus通信系统的响应延迟直接关系到设备控制的精度与系统稳定性。从智能电表的功率调节到机器人关节的同步控制,微秒级的响应偏差都可能引发连锁故障。本文从硬件架构、软件设计...

关键字: Modbus 通信系统

在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数据中心等直流供电系统中,过压故障是导致设备损坏的主要诱因之一。据统计,电力电子设备故障中约35%与过压事件相关,其中直流侧过压占比达62%。本文以基于TVS二极管与MOSFET的复合型直流过压保...

关键字: 直流过压 保护电路

在工业物联网(IIoT)与边缘计算快速发展的背景下,Modbus协议凭借其轻量化特性成为微控制器(MCU)设备互联的首选方案。然而,在资源受限的MCU(如STM32F0系列、ESP8266等,RAM通常小于32KB,Fl...

关键字: 微控制器 Modbus 工业物联网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Modbus RTU协议的CRC校验如同通信网络的"免疫系统",某石化厂DCS系统曾因CRC计算错误导致0.3%的数据包丢失,引发连锁控制故障。本文将深入解析CRC-16/MODBUS算法原理,对比软件...

关键字: Modbus RTU CRC 算法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Modbus协议凭借其简洁高效的设计,已成为设备间通信的"通用语言"。某智能电网项目通过Modbus RTU协议实现2000台电表的数据采集,通信成功率高达99.97%,这背后正是对消息结构的精准把控。...

关键字: Modbus 工业自动化

在工业物联网设备开发中,Modbus从站功能已成为微控制器(MCU)的标配能力。某智能电表项目通过在STM32上实现Modbus RTU从站,成功将设备接入现有SCADA系统,开发周期缩短40%。本文将系统解析MCU实现...

关键字: 微控制器 Modbus 协议栈优化

在嵌入式系统中,Flash存储器因其非易失性、高密度和低成本特性,成为代码存储和关键数据保存的核心组件。然而,MCU驱动Flash读写时,开发者常因对硬件特性理解不足或操作流程疏忽,陷入性能下降、数据损坏甚至硬件损坏的陷...

关键字: MCU驱动 Flash

在嵌入式开发中,STM32的时钟系统因其灵活性和复杂性成为开发者关注的焦点。然而,看似简单的时钟配置背后,隐藏着诸多易被忽视的陷阱,轻则导致系统不稳定,重则引发硬件损坏。本文从时钟源选择、PLL配置、总线时钟分配等关键环...

关键字: STM32 时钟系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