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 ESD防护设计的重要措施分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ESD静电防护对于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然而,很多电子产品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忽视了ESD防护,导致产品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受到静电的损害,影响了产品的性能和寿命。本文将介绍提高ESD静电防护的重要措施,特别是针对PCB的ESD防护设计。
电源平面、接地平面和信号线的布局是PCB ESD防护设计的重要措施之一。前面已经讲述了多种有助于降低ESD对电路的破坏和影响的有效方法,但是PCB本身的布局也有助于提高系统的ESD保护作用。
静电放电(ESD)理论研究的已经相当成熟,为了模拟分析静电事件,前人设计了很多静电放电模型。
常见的静电模型有:人体模型(HBM),带电器件模型,场感应模型,场增强模型,机器模型和电容耦合模型等。芯片级一般用HBM做测试,而电子产品则用IEC 6 1000-4-2的放电模型做测试。为对 ESD 的测试进行统一规范,在工业标准方面,欧共体的 IEC 61000-4-2 已建立起严格的瞬变冲击抑制标准;电子产品必须符合这一标准之后方能销往欧共体的各个成员国。
因此,大多数生产厂家都把 IEC 61000-4-2看作是 ESD 测试的事实标准。我国的国家标准(GB/T 17626.2-1998)等同于I EC 6 1000-4-2。大多是实验室用的静电发生器就是按 IEC 6 1000-4-2的标准,分为接触放电和空气放电。静电发生器的模型如图 1。放电头按接触放电和空气放电分尖头和圆头两种。
一、了解ESD静电防护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ESD静电防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ESD,即静电放电,是指由于摩擦、感应或接触而产生的静电荷在两个不同电位的物体之间转移的现象。ESD对于电子产品的危害非常大,它会导致元器件损坏、电路板失效、数据丢失等问题。因此,加强ESD静电防护是保证电子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必要条件。
二、PCB ESD防护设计的重要措施
DCDC电源布局,在电压输出端经过电感,旁路电容和储能电容的布局如上图,旁路电容C14、C13尽量靠近电感输出,取电压最好是经过电容C12后取电。目的是电路可更好滤波,减少干扰。所有通过电源线、信号线上的高频旁路电容都尽量就近接地,以减小进入电路系统的ESD大电流,起到更好的吸收干扰的作用。复位线、恢复出厂信号线要尽可能短。因为越长的走线就越难承受ESD能量,故元器件的布局尽可能凑近以减短走线长度。若实在无法避免,线的两边尽量有地包裹,如图2所示。(感谢关注微信公众号:硬件笔记本)目的是减少其他信号干扰,避免受到干扰使芯片无故重启。同时也可在电路上加电容或电阻,可增大内阻,防止过大的干扰信号。
1. 选择适当的元器件和材料
选择适当的元器件和材料是ESD防护设计的关键。首先,要选择经过ESD认证的元器件,这些元器件具有良好的静电防护性能。其次,要选择具有导电或耗散性质的表面材料,如金属、碳纤维等,以减少静电荷的积累。
2. 增加接地设计
接地是ESD防护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将电路板上的地线连接至大地,可以将静电荷迅速导走,避免静电荷在电路板上积累。同时,要确保地线宽度足够,以降低地线电阻。
3. 安装防静电元件
在电路中安装适当的防静电元件,如TVS管、压敏电阻、二极管等,可以在静电放电发生时快速泄放静电荷,从而保护电路板和元器件不受损坏。
4. 实施隔离措施
对于容易受到静电干扰的电路部分,可以采用隔离措施,如加装磁珠、电容器等元件,以隔离不同电路之间的静电干扰。
5. 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
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员工的操作和管理对于ESD防护至关重要。要加强员工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和ESD防护知识。同时,建立完善的防静电管理制度,确保员工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三、总结与建议
提高ESD静电防护是电子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PCB的ESD防护设计,我们应从选择适当的元器件和材料、增加接地设计、安装防静电元件、实施隔离措施和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防静电管理制度,确保员工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ESD对电子产品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