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射极放大电路结构有所变化,共射极放大电路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小编将对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相关内容和情况加以介绍以帮助大家增进对它的了解程度,和小编一起来阅读以下内容吧。
一、共射极放大电路结构变化
让我们一起见证共射极放大电路的一级一级电路结构变化过程。我们一开始学习三极管的时候见到的三极管放大电路多半是这样的。
我们以下讨论的内容都是考虑在三极管处在放大的工作状态下的。
1、第一次蜕变——减少直流电源
我会和你说我们可以把Vbb拿走,把RB接到VCC上,另一段还是接到基极,惊不惊喜。
假如我们把Vbb换成Vcc这么大,我调节电阻RB和RC的大小,还是可以使得基极b和集电极c之间的电压还是可以使得集电结反偏的,即Uce<0。
然后我们再简化Vcc书写,另一端是接地的,所以就是下面的样子了。
2、第二次蜕变——加上电解电容
因为RB的连接方式改变,我们还不能忘记交流小信号的连接。
它还是原来的位置没有一丝改变,但是如果不加电容直接接在基极的话,流过RB的电流就直接从交流小信号那走了,不从三极管发射结那流过,显然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所以我们就在让小信号串联一个电容,阻止直流。
现在我们介绍的共发射结电路其实已经开始考虑实际了,实际的我们还要有输出。电阻RL就是我们考虑的负载,两端电压uo就是我们说的输出电压。
电阻RC的作用还是很大的,现在我们只知道RC有控制电压UCE和电流IC的作用,其实更实际的是让我们的负载RL能够输出放大的交流信号,因为UCE=Vcc-IC*RC,IC里有交流的放大成分,而RL两端电压就是UCE,然后我们再加了一个电解电容,得到完全的交流放大信号。这就是最终的形态,我们最常用的共射极放大电路结构。
二、共射极放大电路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一看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用图像的形式去分析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
前面我们学习的时候经常说直流导通状态下和交流小信号状态下,我们开始分状态分析了。这里也是一样,我们开始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分别考虑直流电源产生的静态工作点下的输入与输出特性曲线和交流输入小信号影响静态工作点的特性曲线。
我们讨论的都是三极管工作放大区,下面让我们一睹为快。
(一)静态分析
我们用上期内容的共射极放大电路图。
考虑静态,直流直流电源,那么我们就等效成了下面的电路图。
输入回路:IB和UBE的关系式,UBE=Vcc-IB*RB=>IB=-UBE/RB+Vcc/RB;
输出回路:IC和UCE的关系式,UCE=Vcc-IC*RC=>IC=-UCE/RC+Vcc/RC。
我们把之前就学习的输入特性曲线搬过来,IB和UBE的斜线往上一放就是下面的图像了。
二者的交点就是我们所说的“静态工作点Q”,对应有一个电流IBQ,电压UBEQ;
再把以前的输出特性曲线搬过来,IC和UCE的斜线往上一放,选好IBQ,对应下斜线与直线的交点,电流ICQ,电压UCEQ。看图:
(二)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是在直流导通,工作在Q时,加入小信号产生动态波动,并不是我们所说那种叠加定理,但是我们的这种处理思路很像。
这个时候,直流电源置0,等效接地,这个时候电阻RB和RC就可以放到下面了。
以上就是小编这次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有关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内容,希望大家对本次分享的内容已经具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您想要看不同类别的文章,可以在网页顶部选择相应的频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