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粉煤灰密度检测方法的优化研究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0引言
粉煤灰作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副产品,其密度直接关联到其在混凝土、建材、土壤改良等领域 的应用性能[1-2]。例如,在混凝土生产中,粉煤灰的密度若超出标准范围,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根据《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标准》,粉煤灰的密度应控制在2.0~2.6 g/cm3,超出此范围的粉煤灰需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或筛选。通过精确的密度检测,可以及时发现粉煤灰质量的波动,从而采取措施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稳定。在一项针对粉煤灰密度与混凝土强度关系的研究中,发现粉煤灰密度每增加0.1g/cm3,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提高约5%[3-4]。因此,优化密度检测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检测的精确度,还能为粉煤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提升整个工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1 密度检测方法概述
1.1传统密度检测方法
粉煤灰传统密度检测方法,如比重瓶法和浮沉法,依赖于物理原理,通过测量粉煤灰在特定介质中的浮力或沉降速度来确定其密度。然而,这些方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比重瓶法操作烦琐,对样品的处理要求严格,容易受到样品中微小颗粒和杂质的影响,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浮沉法虽然简便,但其结果受颗粒大小分布和形状的影响较大,难以精确反映粉煤灰的真实密度。例如,有研究指出,在使用比重瓶法时,若样品中含有未完全燃烧的炭粒,其密度测量结果会偏高,从而影响粉煤灰作为混凝土掺和料的性能评估。因此,传统方法虽然在历史上为粉煤灰密度的检测提供了基础,但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其局限性已逐渐显现,迫切需要通过技术进步来优化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1.2 现代检测技术
当前粉煤灰密度测量方法已经从传统的物理测量手段转变为利用高精度的电子设备和先进的分析模型。例如,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可以非破坏性地对粉煤灰样品进行三维密度分布的精确测量,这不仅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还能提供密度分布的详细图像,为粉煤灰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更为直观的依据。此外,基于激光散射原理的粒度分析仪也被广泛应用于粉煤灰密度的测量中,通过测量颗粒对激光的散射强度,可以推算出粉煤灰的密度分布,这种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5]。在一项针对粉煤灰密度检测技术的研究中,通过对比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的测量结果,发现现代技术能将测量误差控制在1%以内,显著优于传统方法的5%误差范围,从而为粉煤灰的工业应用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
2优化途径
2.1提高检测精度的技术途径
在粉煤灰密度检测方法的优化研究中,提高检测精度是技术进步的核心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更为精确的测量技术,如采用高分辨率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它能提供粉煤灰颗粒的三维密度分布图,从而实现对密度的精确测量。例如,通过对比不同批次粉煤灰的CT扫描结果,可以发现密度分布的微小差异,进而对粉煤灰的质量进行更细致的控制。此外,利用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模型,可以对检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识别和校正可能影响检测精度的系统误差。
2.2 降低检测成本的创新方法
传统上,无水煤油常被用作密度检测的介质,但其价格较高且具有一定的毒性,对操作人员和环境均存在潜在风险。因此,有关研究尝试用无水乙醇替代无水煤油。无水乙醇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具有价格低廉、毒性较低和易于获取的优点。通过实验验证,无水乙醇在密度检测中具有与无水煤油相近的测量效果。研究发现,无水乙醇的密度与无水煤油相近,且对粉煤灰颗粒的浸润性良好,能够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此外,无水乙醇的挥发性较高,使得检测后的样品更容易干燥,从而缩短了检测周期,提高了检测效率。
3优化实验设计与方法
3.1 实验样本与设备的选择
3.1.1 实验样本
粉煤灰样本的代表性、均匀性以及检测设备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粉煤灰样本的选择可按照以下方法:
1)在对粉煤灰样本进行测定之前,应使用0.90mm 的方孔筛剔除杂质及较大颗粒,以确保样本混合均匀,再将样本置于烘箱中,维持烘干温度在 (110±5)℃ ,持续烘干1 h。之后,将样本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实验室温度。
2)在装填粉煤灰样本时,应选用适当的辅助工具,如漏斗和勺子。在加样前,应将漏斗、勺子以及粉煤灰与瓷坩埚一同置于分析天平上进行称重,如图1(a)所示。加样完成后,使用过的漏斗、勺子和坩埚可能沾有粉煤灰,需再次使用分析天平进行称重,如图1(b)所示。通过减去使用后的器具重量,即可计算出实际加入的粉煤灰量。
3)样品装填完毕后,无须立即盖紧瓶塞。应通过手摇或使用电磁搅拌器持续搅拌,以确保样品中不含空气。在使用电磁搅拌器搅拌过程中,应确保避免开启加热功能,并将搅拌速度调整至适宜水平,以促进空气迅速排出,同时防止无水乙醇喷溅。
3.1.2实验设备的选择
仪器设备的选择主要包括李氏瓶、恒温水槽、电子天平、漏斗等。
1)李氏瓶。
使用前应用计量检定对李氏瓶的刻度进行核查,即对李氏瓶进行计量检定时,用称重的方法或者是已标定过的滴定管检测0~ 1mL的刻度,18~24mL的刻度中每1 mL的刻度都需要进行检测,任何标明的容量误差不可大于0.05 mL。标定好容积误差之后,接下来就是记录并将其保存好,以便日后修正检验数据。
2)恒温水槽。
恒温水槽如图2所示,该恒温水槽需有足够大的容积,控制水温为(20±1)℃,水槽每个位置都要保持相同的温度,才能够保证在水槽内能以水平的视角读取李氏瓶的刻度。
3)电子天平。
电子天平的选择应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以满足实验要求。通常情况下,选择精度为0.0001 g的电子天平,以确保称量结果的准确性。在使用前应进行校准,确保其读数准确无误。此外,天平应具备良好的防风功能,以减少外界气流对称量结果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4)漏斗。
漏斗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的具体需求来确定。通常情况下,使用长颈漏斗,因其耐腐蚀性好,且易于清洗。漏斗的口径应适中,以便于液体的顺利转移。在使用前,应确保漏斗内部干净无残留物,以免影响实验结果。使用时,应小心操作,避免漏斗碰撞或损坏。
3.2 实验步骤与数据收集方法
第一步,粉煤灰试样先通过0.90 mm的方孔筛,然后放置在105~110℃的温度中持续烘干1 h,再转入干燥器进行冷却,冷却至(20±1)℃的室温。
第二步,称60 g左右的粉煤灰,使其达到0.01 g的精确度。
第三步,在李氏瓶中加入一定的无水乙醇,让无水乙醇的液面在刻度0~1之间,然后把李氏瓶放进恒温水槽里。确保水能够浸没所有刻度,并保持(20 ± 1)℃ 的水温,至少恒温30min,进行读数并记录。
第四步,将李氏瓶从恒温水槽中取出,用滤纸擦干瓶颈周围。
第五步,往李氏瓶中装入粉煤灰样品后借助恒温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图3),确保没有气泡后,放入恒温水槽,并保证刻度都浸在水中,恒温时间至少30 min,再进行读数。分两次对水槽温度进行读取,且保证温差在0.2℃以内。
第六步,粉煤灰质量/体积=密度。进行两次测定,计算出它的平均值。两次测量得到的数值要在重复性范围内,以保证密度的准确性。
4优化方法实验验证与分析
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粉煤灰密度检测技术,
该技术采用无水乙醇作为替代品,取代了传统的无水煤油。此方法的优势在于其操作简便性、检测快捷性以及检测结果的高精度。
4.1 实验设计
为了验证新方法的有效性,本文设计了一系列实验。选取了20%、30%、40%不同细度分布的粉煤灰样品,分别采用传统的无水煤油和新方法的无水乙醇测定方法进行密度检测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4.2 实验结果分析
观察表1,通过对比传统无水煤油方法和新方法的测定值,发现无水乙醇测定值与无水煤油测定值之间的差异在不同粒径的粉煤灰样品中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1)对于细度为20%的粉煤灰样品,无水乙醇测定值比无水煤油测定值略高,差值为0.02 g/cm3。
2)对于细度为30%的粉煤灰样品,无水乙醇测定值比无水煤油测定值略低,差值为0.02 g/cm3。
3)对于细度为40%的粉煤灰样品,无水乙醇测定值同样比无水煤油测定值略低,差值为0.03 g/cm3。
4.3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新方法采用无水乙醇作为测定介质,在不同粒径的粉煤灰样品中表现出与传统无水煤油方法不同的测定结果。这表明介质的选择对粉煤灰密度的测定具有一定的影响。
2)对于细度较低的粉煤灰样品 (20%),无水乙醇测定值略高于无水煤油测定值,这可能与乙醇的表面张力较低有关,使得粉煤灰颗粒在乙醇中的分散性更好,从而导致密度测定值略有增加。
3)对于细度较高的粉煤灰样品(30%和40%),无水乙醇测定值则略低于无水煤油测定值,这可能是因为在这些粒径范围内,煤油对粉煤灰颗粒的润湿性更好,导致粉煤灰颗粒在煤油中的沉降速度略有不同。
综上所述,采用无水乙醇作为替代品进行粉煤灰密度检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与传统无水煤油方法相比,无水乙醇方法的结果在标准的重复性范围内波动,但对于绝大多数粉煤灰样品,无水乙醇测定值都取显著性差异。此外,无水乙醇方法在环保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优先考虑使用无水乙醇进行粉煤灰密度检测。
5 结束语
本文对粉煤灰密度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采用无水乙醇作为替代品,不仅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还具有环保和经济的优势。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在不同粒径的粉煤灰样品检测中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然而,任何实验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方法也不例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无水乙醇的挥发性和易燃性,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此外,由于不同粒径的粉煤灰样品在两种方法中的测定值存在差异,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潘栋.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四川水泥,2024(8):1—3.
[2]吴松,刘雨杭.火电厂粉煤灰与脱硫石膏资源化利用现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4,14(14):153—159.
[3] 曾鹏.高速公路路面施工中粉煤灰技术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3(14):28—30.
[4]郭倩娜.掺粉煤灰水泥混凝土性能研究[J].江苏建材,2024(3):36—38.
[5] 惠涛,时启林,杨超,等.粉煤灰的烧结动力学和烧结特性[J].新型建筑材料,2024,51(6):61—66.
2025年第2期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