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充电超快充的原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超快充(如800V高压平台)正在成为现实。例如,某些车型可以在15分钟内充电至80%,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未来,超快充技术可能会进一步普及,让电车充电像加油一样便捷。
电车充电的原理
电车充电的本质是将电能储存到车辆的电池中。充电过程中,电能通过充电设备(如充电桩)转换为电池可以储存的化学能。电池的容量通常以“千瓦时(kWh)”为单位,表示电池可以储存的电量。
目前,主流的电车充电接口分为两种:
- 交流充电(AC):通常用于家用充电桩或慢充桩,充电功率较低(3.7kW-22kW),适合夜间充电或长时间停放时使用。
- 直流充电(DC):常见于公共快充桩,充电功率高(50kW-350kW),可以在短时间内为电池充入大量电量,适合长途旅行或紧急补电。
充电速度不仅取决于充电桩的功率,还与电池的状态、温度以及车辆的充电管理系统有关。例如,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充电效率会降低,而快充时电池温度过高也可能触发保护机制,降低充电速度。
充电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给蓄电池等设备补充电量的过程。其原理是让直流电从放电相反的方向通过,以使蓄电池中活性物质恢复作用。它有引申义比如学习,工作等。2022年9月,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为电动汽车(EV)开发了一种新型固态锂金属电池,有望实现3分钟内完全充电 [7]。
电动车的充电过程本质上是将电能从电网传输到车辆的电池中。电池是电动车的“心脏”,负责储存电能并驱动电机运转。充电时,电流通过充电设备进入电池,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放电时,化学能再转化为电能,驱动车辆行驶。
电动车的电池通常采用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寿命长且充电效率高。充电过程中,电池管理系统(BMS)会监控电池的状态,确保充电过程安全高效。电动车的充电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家用充电、公共充电和快速充电。每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家用充电是最常见的充电方式,适合夜间充电或长时间停车时使用。家用充电通常使用交流电(AC),充电功率较低,但充电时间较长。
- 充电设备:家用充电桩(壁挂式或便携式)或普通电源插座(需适配器)。
- 充电时间:通常需要8-12小时充满,具体时间取决于电池容量和充电功率。
- 优点:成本低、方便、对电池寿命影响小。
- 缺点:充电速度慢,不适合紧急补电。
公共充电桩通常安装在商场、停车场、加油站等公共场所,适合临时补电或长途出行时使用。公共充电桩的功率较高,充电速度比家用充电快。
- 充电设备:公共交流充电桩或直流充电桩。
- 充电时间:交流充电需4-6小时,直流充电需30-60分钟(充至80%)。
电动车充满电所需时间因电池容量、剩余电量和充电功率而异,但通常需要5小时以上,夏季约5至8小时,冬季则需8至10小时。值得注意的是,充电器在跳至绿灯后,还需进行1至2小时的小功率浮充。
电动自行车普遍采用三段式充电模式:首先是以固定电流进行恒流限压充电,随后转为恒压限流,以固定电压继续充电。最后阶段是涓流浮充,即以低功率进行保养性充电,直至充电结束。
在充电初期,由于电压未达到额定值,充电器指示灯呈红灯状态;随着充电的进行,电压逐渐上升并达到额定值,指示灯随之变为绿灯。充电过程中,功率会逐渐降低,最终以2至3小时的低功率完成浮充。
若持续采用恒流充电方式,为维持电流稳定,充电机会提高电压,这可能导致电池过充,从而造成损坏。而若长期进行恒压充电,充电电流会过大,使蓄电池发热、电液沸腾,内部化学反应变得剧烈,存在爆炸风险。
此外,过度充电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时间的充电会导致电池过热、膨胀,甚至引发爆炸。因此,建议前往专门的充电车棚或户外充电桩进行充电,因为现代充电桩通常具备充满自停的功能,能有效保护电池。
另一方面,过度放电同样会对电池造成损害。当电池电量耗尽后再充电,会对电池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建议在电量降至约20%时开始充电,以延长电池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