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发布,中美差距逐步缩小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 7 月 26 日举办的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科学前沿全体会议上,《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 2025》正式发布。该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共同编写,已连续五年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
报告聚焦基础支撑、资源与环境、科技研发、产业与应用、国际合作交流 5 个维度,通过构建三级指标体系,采用 39 项评价指标,对 46 个重点国家 2024 年的 AI 创新发展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力图客观反映当前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格局,分析各国所处位势和发展优劣势。
《指数报告 2025》显示,美国和中国稳居第一梯队,总分大幅领先其他国家。2024 年,美国以 77.97 的总分居全球最高,中国总分为 58.01 分,排名第二。对比 2023 年,中美整体发展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两国分差从 2023 年的 22.02 分,缩小至 2024 年的 19.96 分。相对其他国家,中美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两国的人工智能芯片企业数量、高层次人才数量、顶刊顶会论文数量、大模型数量之和均占参评国家总数的 50% 以上。
另外,第二梯队整体规模收缩,入围国家各具发展优势;第三梯队国家大多属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具备良好基础,但在人工智能创新方面处在中等水平,缺少突出优势;第四梯队国家普遍存在短板,能力有待提升。
中国作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格局中的两强之一,其发展形势广受关注。《指数报告 2025》显示,2024 年,中国 5 个一级指标均排名第 2;计算基础、人才、教育等 8 个二级指标排名前 2;电站容量、顶级论文量、大模型数量等 20 个三级指标排名前 2。
对比近几年的评价结果可以发现,我国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正在取得积极成效。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五年累计顶会论文作者数量达 3000 余人,首次超过美国;高质量研究产出持续活跃,顶会顶刊论文较 2019 年数量翻一番,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贡献的人工智能开源项目较 2018 年增长超 1.5 倍,超高影响力人工智能开源项目位列全球第 2;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3 年至 2024 年间我国企业数量增长超过 5.5 倍;但与美国相比,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整体上仍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高价值专利数量、风险投资规模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