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侧控制(PSR)技术,无需光耦的恒压恒流(CVCC)实现与精度优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消费电子与LED照明领域,电源设计的微型化与成本优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命题。初级侧控制(Primary Side Regulation, PSR)技术凭借其独特的电路架构,通过消除传统光耦合器与TL431等元件,在小功率电源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本文将深入解析PSR技术实现恒压恒流(CVCC)的原理,并探讨其精度优化策略。
PSR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变压器辅助绕组实现输出电压的间接采样。在反激式拓扑中,当主开关管关断时,变压器初级储能通过次级绕组释放,此时辅助绕组电压与次级输出电压呈线性比例关系。以典型应用为例,在输出电压为5V、二极管正向压降为0.7V的场景中,辅助绕组电压可通过公式计算得出,该电压经控制器内部误差放大器与参考电压比较后,动态调整开关管占空比,形成闭环控制。
相较于传统次级侧反馈(SSR)方案,PSR架构省去了光耦、TL431及配套阻容元件,电路板面积缩减30%以上。以UCC28722控制器为例,其采用SOT23-6封装,集成高压BJT驱动与动态保护功能,支持80kHz开关频率,在25W USB充电器设计中可实现<50mW空载功耗,成本较SSR方案降低15%。
恒压(CV)模式通过检测辅助绕组去磁结束点的电压实现输出稳压。针对变压器漏感引发的电压尖峰,PSR控制器普遍采用延时采样技术。例如,FSEZ1317芯片在开关管关断4.5μs后启动采样,避开漏感振铃周期。部分方案通过并联22-68pF电容至CS引脚,进一步抑制高频噪声。
恒流(CC)模式则依托初级峰值电流与导通时间比的固定关系。在DCM模式下,输出电流公式表明,当控制器维持Td/T比值恒定(如OB系列芯片设定为0.5),输出电流仅与初级峰值电流相关。MP023控制器通过限制CS引脚电压至0.8V,实现±3%的电流精度,满足LED驱动需求。
1. 变压器容差补偿
变压器匝数比偏差是导致输出误差的主要因素。PSR控制器通过内置补偿算法动态调整参考电压,例如立锜科技RT7732芯片采用三段式补偿曲线,在输入电压85-265VAC范围内,将CV精度从±5%提升至±2%。
2. 线缆压降补偿
针对长线缆场景,PSR方案通过INV引脚外接电阻网络实现远程补偿。以65W笔记本适配器为例,在2米输出线条件下,通过调节10kΩ电阻分压比,可使末端电压波动从±8%降至±2%。TI UCC28722控制器更支持可编程电缆补偿,通过CBC引脚外接电阻实现0-15%的补偿范围。
3. EMI优化技术
为满足CISPR 32标准,PSR控制器集成抖频与驱动柔化技术。安森美NCP1342采用±4kHz频率抖动,将传导噪声频谱能量分散至更宽频带;英飞凌CoolSET系列通过控制MOSFET栅极电压上升斜率,使辐射干扰降低10dBμV。
在15W LED驱动领域,PSR方案展现显著优势。以FSEZ1216控制器为例,其集成600V MOSFET与高压启动电路,支持90-305VAC输入,功率密度达0.3W/cm³,较SSR方案提升40%。在恒流精度方面,通过优化CS引脚采样电路,实现±2%的输出电流稳定性,满足高显色指数LED需求。
对于25W USB PD充电器,PSR技术面临效率与热设计的挑战。必易微KP3210B采用谷底开关技术,在90VAC输入时峰值效率达92%,较硬开关方案提升3个百分点。其内置过热保护功能,在结温150℃时自动降频,确保系统可靠性。
随着第三代半导体器件普及,PSR技术向更高功率密度演进。英飞凌推出的CoolGaN™方案,通过集成650V GaN HEMT与驱动电路,在65W适配器中实现14W/in³的功率密度,较传统Si方案提升2倍。同时,数字控制技术的引入使PSR方案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如MPS MP6924通过I²C接口实现动态参数配置,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然而,PSR技术在中大功率场景仍面临挑战。在100W以上电源中,变压器寄生参数导致的交叉调整率恶化问题突出。通嘉科技LD7575控制器通过采用加权反馈技术,在双路输出场景中将交叉调整率从±8%优化至±3%,为PSR技术向更高功率拓展提供可能。
PSR技术通过创新性的初级侧反馈机制,在小功率电源领域实现了成本、体积与性能的完美平衡。随着材料科学与控制算法的持续突破,PSR方案正从消费电子向工业电源领域渗透,成为推动电源技术革新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