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及过电压保护的常用技术方法与实践应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电力系统、通信设备、建筑设施等各类场景中,雷电冲击和过电压是造成设备损坏、系统瘫痪的重要隐患。雷电产生的瞬时高电压可达数百万伏,而操作过电压、谐振过电压等内部过电压也会超出设备额定耐受值,引发绝缘击穿、元器件烧毁等故障。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防雷及过电压保护措施,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和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本文将详细介绍当前行业内常用的保护方法,结合技术原理与应用场景展开分析。
外部防雷保护:构建第一道安全屏障
外部防雷的核心目标是将雷电直接引向大地,避免雷电直击被保护对象,主要通过 “拦截 - 引流 - 散流” 的完整链路实现。接闪装置是拦截雷电的关键,常用类型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避雷针利用尖端放电原理,将雷电吸引至自身,其保护范围遵循滚球法计算,适用于建筑物顶部、电力杆塔等孤立高耸结构;避雷带和避雷网则通过沿建筑边缘或屋面敷设的金属导体,形成连续的雷电拦截面,广泛应用于屋顶复杂的建筑物、变电站厂房等场景。
引流环节依赖引下线,通常采用圆钢、扁钢等金属导体,一端连接接闪装置,另一端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需保证导体截面足够(圆钢直径不小于 8mm)、敷设路径短而直,减少雷电波在引下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和电位升高。接地装置作为散流核心,通过水平接地体(扁钢、圆钢)和垂直接地体(接地极)组成的网络,将雷电电流快速导入大地,降低接地电阻。一般要求接地电阻值不大于 10Ω,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可采用换土、添加降阻剂、增加接地体长度等方式优化,确保雷电能量快速消散。
内部防雷保护:抑制雷电感应与过电压传导
雷电除直接击中目标外,还会通过电磁感应、静电感应产生感应过电压,或通过供电线路、通信线路传导至内部设备,因此内部防雷保护同样至关重要。
等电位连接是内部防雷的核心措施之一,通过将建筑物内的金属构件、设备外壳、金属管道、接地干线等全部连接成一个统一的等电位体,消除雷电冲击时各部分之间的电位差,避免电位差引发的放电击穿。在实际应用中,需设置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和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确保所有金属部件可靠连通,尤其在机房、配电室、卫生间等关键区域,必须进行完善的局部等电位连接。
浪涌保护器(SPD) 是抑制线路传导过电压的关键设备,被誉为 “设备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其核心原理是在电压超过额定值时迅速导通,将多余的过电压能量泄放至大地,同时限制残压在设备耐受范围内。根据应用场景不同,SPD 可分为电源线路 SPD 和信号线路 SPD:电源线路 SPD 按安装位置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保护,一级 SPD 安装在建筑物进线总配电箱处,耐受电流大(通常≥80kA),用于衰减雷电主波;二级、三级 SPD 分别安装在分配电箱、设备前端,逐步降低残压,保护精密设备;信号线路 SPD 则用于网线、电话线、监控线路等,需匹配信号频率,避免影响通信质量。
此外,屏蔽防护也是内部防雷的重要手段,通过采用金属屏蔽层(如屏蔽电缆、金属桥架)或设置屏蔽室,阻挡雷电产生的电磁波感应,减少感应过电压对设备的影响。在布线时,需将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两端可靠接地,且电源线路与信号线路应分开敷设,避免交叉干扰,进一步降低感应风险。
特殊场景的针对性保护方法
不同场景的设备特性、环境条件存在差异,需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保护方案。
在电力系统中,除常规防雷措施外,还需采用避雷器(如氧化锌避雷器)保护变压器、开关设备等关键设备,其具有响应速度快、残压低、通流容量大等特点,能有效抑制操作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同时,可通过优化线路结构(如增加线路绝缘水平、设置耦合地线)、采用自动重合闸装置等,提高系统抗雷击能力。
在通信基站场景中,由于基站多位于高处,且包含大量精密通信设备,需构建 “外部接闪 + 线路 SPD + 等电位连接” 的全方位保护体系。基站铁塔需安装避雷针,塔身作为自然引下线,接地装置需与机房等电位体连接;电源线路需安装多级 SPD,通信线路(如光纤、微波馈线)需配套专用 SPD,同时机房内所有设备外壳、金属机架均需可靠接地。
在建筑物防雷中,除上述外部接闪和内部等电位连接外,对于易燃、易爆场所(如油库、化工厂),需采用防爆型接闪装置和接地设备,避免雷电引发爆炸事故;对于高层建筑,需在电梯井、管道井等竖向通道内敷设专用引下线,确保雷电电流顺利泄放,同时避免对内部设备产生强电磁感应。
保护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防雷及过电压保护系统的有效性不仅依赖科学设计和规范安装,还需定期维护与管理。应建立定期检测制度,每年雷雨季节前对防雷装置进行全面检查:测试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接闪装置、引下线是否存在锈蚀、断裂、松动等情况,核查 SPD 的状态指示灯是否正常、漏电流是否超标,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部件。同时,需完善防雷档案,记录防雷装置的设计图纸、安装记录、检测报告等,确保保护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防雷及过电压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结合外部拦截、内部防护、针对性场景优化等多方面措施,形成 “层层设防、综合治理” 的保护体系。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防雷设备(如智能 SPD、主动式防雷系统)逐渐应用,为防雷保护提供了更高效、更可靠的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被保护对象的特性、环境条件和安全需求,科学选择保护方法,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