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硬件 > 智能硬件
[导读]摘要:正确判断主板出现的故障可以进一步了解出现故障的原因,从而更好的使用计算机。另外,使用多种方法判断主板故障也是很必要的。在此介绍一下本人在这方面的一点维修经验仅供同行参考,并给予指正。关键词:主板;故障

摘要:正确判断主板出现的故障可以进一步了解出现故障的原因,从而更好的使用计算机。另外,使用多种方法判断主板故障也是很必要的。在此介绍一下本人在这方面的一点维修经验仅供同行参考,并给予指正。

关键词:主板;故障;判断;维修

随着主板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及主板价格的降低,其可维修性越来越低。但掌握全面的维修技术对迅速判断主板故障及维修其他电路板仍是十分必要的。下文向大家讲解主板故障的分类、起因和维修。

一、主板故障的分类

1.根据对微机系统的影响可分为非致命性故障和致命性故障

非致命性故障也发生在系统上电自检期间,一般给出错误信息;致命性故障发生在系统上电自检期间,一般导致系统死机。

2.根据影响范围不同可分为局部性故障和全局性故障

局部性故障指系统某一个或几个功能运行不正常,如主板上打印控制芯片损坏,仅造成联机打印不正常,并不影响其它功能;全局性故障往往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其丧失全部功能,例如时钟发生器损坏将使整个系统瘫痪。

3.根据故障现象是否固定可分为稳定性故障和不稳定性故障

稳定性故障是由于元器件功能失效、电路断路、短路引起,其故障现象稳定重复出现,而不稳定性故障往往是由于接触不良、元器件性能变差,使芯片逻辑功能处于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的临界状态而引起。如由于I/O插槽变形,造成显示卡与该插槽接触不良,使显示呈变化不定的错误状态。

4.根据影响程度不同可分为独立性故障和相关性故障

独立性故障指完成单一功能的芯片损坏;相关性故障指一个故障与另外一些故障相关联,其故障现象为多方面功能不正常,而其故障实质为控制诸功能的共同部分出现故障引起(例如软、硬盘子系统工作均不正常,而软、硬盘控制卡上其功能控制较为分离,故障往往在主板上的外设数据传输控制即DMA控制电路)。

5.根据故障产生源可分为电源故障、总线故障、元件故障等

电源故障包括主板上+12V、+5V及+3.3V电源和PowerGood信号故障;总线故障包括总线本身故障和总线控制权产生的故障;元件故障则包括电阻、电容、集成电路芯片及其它元部件的故障。

二、引起主板故障的主要原因

1.人为故障

带电插拨I/O卡,以及在装板卡及插头时用力不当造成对接口、芯片等的损害。

2.环境不良

静电常造成主板上芯片(特别是CMOS芯片)被击穿。另外,主板遇到电源损坏或电网电压瞬间产生的尖峰脉冲时,往往会损坏系统板供电插头附近的芯片。如果主板上布满了灰尘,也会造成信号短路等。

3.器件质量问题

由于芯片和其它器件质量不良导致的损坏。

三、主板故障检查维修的常用方法

主板故障往往表现为系统启动失败、屏幕无显示等难以直观判断的故障现象。下面列举的维修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往往要结合使用。

1.清洁法

可用毛刷轻轻刷去主板上的灰尘,另外,主板上一些插卡、芯片采用插脚形式,常会因为引脚氧化而接触不良。可用橡皮擦去表面氧化层,重新插接。

2.观察法

反复查看待修的板子,看各插头、插座是否歪斜,电阻、电容引脚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烧焦,芯片表面是否开裂,主板上的铜箔是否烧断。还要查看是否有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借助万用表量一下。触摸一些芯片的表面,如果异常发烫,可换一块芯片试试。

3.电阻、电压测量法

为防止出现意外,在加电之前应测量一下主板上电源+5V与地(GND)之间的电阻值。最简捷的方法是测芯片的电源引脚与地之间的电阻。未插入电源插头时,该电阻一般应为300Ω,最低也不应低于100Ω。再测一下反向电阻值,略有差异,但不能相差过大。若正反向阻值很小或接近导通,就说明有短路发生,应检查短的原因。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系统板上有被击穿的芯片

一般说此类故障较难排除。例如TTL芯片(LS系列)的+5V连在一起,可吸去+5V引脚上的焊锡,使其悬浮,逐个测量,从而找出故障片子。如果采用割线的方法,势必会影响主板的寿命。

(2)板子上有损坏的电阻电容。

(3)板子上存有导电杂物。

当排除短路故障后,插上所有的I/O卡,测量+5V,+12V与地是否短路。特别是+12V与周围信号是否相碰。当手头上有一块好的同样型号的主板时,也可以用测量电阻值的方法测板上的疑点,通过对比,可以较快地发现芯片故障所在。

当上述步骤均未见效时,可以将电源插上加电测量。一般测电源的+5V和+12V。当发现某一电压值偏离标准太远时,可以通过分隔法或割断某些引线或拔下某些芯片再测电压。当割断某条引线或拔下某块芯片时,若电压变为正常,则这条引线引出的元器件或拔下来的芯片就是故障所在。

4.拔插交换法

主机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例如主板自身故障或I/O总线上的各种插卡故障均可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采用拔插维修法是确定故障在主板或I/O设备的简捷方法。该方法就是关机将插件板逐块拔出,每拔出一块板就开机观察机器运行状态,一旦拔出某块后主板运行正常,那么故障原因就是该插件板故障或相应I/O总线插槽及负载电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后系统启动仍不正常,则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采用交换法实质上就是将同型号插件板,总线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的插件板或同型号芯片相互芯片相互交换,根据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判断故障所在。此法多用于易拔插的维修环境,例如内存自检出错,可交换相同的内存芯片或内存条来确定故障原因。

5.静态、动态测量分析法

(1)静态测量法

让主板暂停在某一特定状态下,由电路逻辑原理或芯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万用表或逻辑笔测量相关点电平来分析判断故障原因。

(2)动态测量分析法

编制专用判断程序或人为设置正常条件,在机器运行过程中用示波器测量观察有关组件的波形,并与正常的波形进行比较,判断故障部位。

6.先简单后复杂并结合组成原理的判断法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主板上的控制逻辑集成度越来越高,其逻辑正确性越来越难以通过测量来判断。可采用先判断逻辑关系简单的芯片及阻容元件,后将故障集中在逻辑关系难以判断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7.软件诊断法

通过随机诊断程序、专用维修诊断卡及根据各种技术参数(如接口地址),自编专用诊断程序来辅助硬件维修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程序测试法的原理就是用软件发送数据、命令,通过读线路状态及某个芯片(如寄存器)状态来识别故障部位。此法往往用于检查各种接口电路故障及具有地址参数的各种电路。但此法应用的前提是CPU及总线运行正常,能够运行有关诊断软件,能够运行安装于I/O总线插槽上的诊断卡等。编写的诊断程序要严格、全面有针对性,能够让某些关键部位出现有规律的信号,能够对偶发故障进行反复测试及能显示记录出错情况。

更多计算机与外设信息请关注21ic计算机与外设频道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中国,北京-2025年9月4日-电源管理解决方案供货商Lotus Microsystems ApS与全球排名前十大的代理商益登科技(TWSE: 3048)今日共同宣布,双方签署亚太地区战略性代理合作协议。

关键字: 电源 热管理 电子设计

【2025年8月28日,德国慕尼黑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近日宣布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Delta Electronics,...

关键字: 数据中心 电源 AI

现代社会对计算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人工智能 (AI) 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包括数据的创建、处理和存储。AI已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汽车到购物方式无所不在。在工业领域,边缘计算改变了制造业,创造了一个...

关键字: 微处理器 电源 人工智能

在电子设备的世界里,稳定的电源供应如同基石,支撑着各种电路和器件的正常运行。线性稳压电源和开关稳压电源作为两种主流的电源类型,各自有着独特的工作方式、性能特点以及适用场景。深入了解它们,对于电子工程师进行合理的电源选型和...

关键字: 线性稳压 开关稳压 电源

开关电源,这一利用现代电力技术调控开关晶体管通断时间比率的电源设备,其核心在于维持稳定输出电压。这种电源通常由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的金氧半场效晶体管构成,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重要一环。

关键字: 开关电源 电源

PLC将是下述内容的主要介绍对象,通过这篇文章,小编希望大家可以对它的相关情况以及信息有所认识和了解,详细内容如下。

关键字: PLC 电源

本文中,小编将对PLC予以介绍,如果你想对它的详细情况有所认识,或者想要增进对它的了解程度,不妨请看以下内容哦。

关键字: PLC 电源

在现代电子系统中,电源的高效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开关模式电源(SMPS)因其较高的效率,在高电流应用中得到广泛使用。而若能够精细调节电源的输出电压,将为系统带来诸多益处,如移除电源路径上的容差和压降、验证系统限幅的运作,或...

关键字: 电源 效率 数字电位计

在现代电子系统中,电源噪声问题愈发凸显,严重影响着设备的性能与稳定性。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到工业控制设备、医疗仪器,各类电子设备都面临着电源噪声的挑战。例如,在医疗成像设备中,电源噪声可能导致图像出现干扰条纹,影响诊断...

关键字: 电源 噪声 干扰

在科技产品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电源适配器这一不起眼却又至关重要的配件,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从早期大而笨重的形态,逐渐向小而轻便转变,这场 “改朝换代” 背后,是技术不断革新的强大驱动力。

关键字: 电源 适配器 电子设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