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控制 > 工业控制
[导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需要,温度的测量和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温度的准确采集及合理调控,将会对温度要求较高的工作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炸药爆破等恶劣环境条件下对爆炸场温度的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需要,温度的测量和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温度的准确采集及合理调控,将会对温度要求较高的工作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炸药爆破等恶劣环境条件下对爆炸场温度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助于为炸药和相关弹药的威力考核及分析提供依据。文中利用CPLD作为主控芯片,使用钨铼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并配以高效低功耗的测试电路对爆炸场温度进行动态测试。

1 系统设计方案

1.1 动态存储测试

所谓存储测试技术,是指在对被测对象无影响或影响在允许范围的条件下,在被测体内置入微型存储测试仪器,现场实时完成信息快速采集与存储,事后回收记录仪,由计算机处理和再现被测信息的一种动态测试技术。

1.2 测试系统总体设计

本次设计的温度测试系统,主要是利用CPLD来实现。温度传感器将外界温度信号转换为微弱的电压信号,通过模拟电路部分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再经过A/D转化电路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经过FIFO存入存储器,计算机通过接口电路对数据进行读取。其中,A/D转换器、FIFO、存储器和电源管理模块都是由CPLD控制。

2 关键技术

2.1 主控芯片CPLD的选择

在本次设计中使用Xilinx公司生产的XCR3128作为温度测试系统的主控CPLD芯片。XCR3128有100个引脚,其中有76个I/O引脚,4个信号接口,4个全局时钟,7个VCC,8个GND,1个PORT_EN;共包含128个宏单元,VCC为3.6 V,电流限制为200mA。XCR3128封装小,功耗低,充分满足了实际需要。

在本次设计中,控制部分主要由CPLD控制电路时序和工作模式的产生。控制功能图如图2所示,主要功能有:

1)电源管理及控制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测试系统的电源管理及全局时钟控制,从而达到降低功耗和控制各信号初态的目的。

2)时钟分频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对从晶体振荡器输出到CPLD的时钟进行分频,从而得到A/D转换器、存储器和FIFO需要的时序。

3)编程触发比较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触发温度数字电平的编程,通过移位寄存器实现;数字比较部分是把A/D转换结果和所编温度数字电平值比较判断触发与否。

4)FIFO及存储器地址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生成FIFO和存储器需要的地址,FIFO和存储器的数据读写。

5)A/D时序产生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A/D转换器的CONVST/和读信号的时序生成。

6)读数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读数接口的逻辑连接控制,接收计算机发送的脉冲信号,以完成数据传输的目的。

2.2 温度传感器

在爆炸场等高温、高压、高冲击的恶劣环境下采集瞬时温度的动态变化对温度传感器要求很高,因此选用了美国NANMAC公司的E12钨铼侵蚀热电偶。该热电偶瞬态温度响应时间仅为几百微妙,温度范围高达2 315℃,耐压程度高达69 MPa,完全能够满足爆炸场温度测试的需要。

热电偶是利用导体或半导体材料的热电效应将温度的变化转换为电动势的变化,热电偶回路中产生的电动势差为:

NA、NB为材料A、B的电子密度;σA、σB为导体A、B的汤姆逊系数,K为波尔兹曼常数。

由于导体汤姆逊效应引起的电动势差相比较小,常可忽略,因此当热电偶的两种材料的特性为已知时,一端温度固定,则待测温度T是电动势的单值函数。为了使E12钨铼热电偶冷端温度固定在0℃,本次设计采用了补偿电桥法补偿冷端的温度变化。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直流电功率链路测试、高压电池测试和电驱动系统测试首选

关键字: 电动汽车 热电偶 连接器

在工业测温领域,热电偶因其宽温度范围和高可靠性被广泛应用,但其输出信号受冷端温度波动影响显著。传统冷端补偿方法如冰点补偿、固定补偿等存在响应滞后、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对毫秒级动态响应的需求。基于FPGA的...

关键字: 热电偶 冷端补偿

June 24, 2025 ---- 近期市场对于NVIDIA RTX PRO 6000系列产品的讨论声量高,预期在需求支撑下,整体出货将有不俗表现。然而,TrendForce集邦咨询资深研究副总吴雅婷认为,该系列产品受...

关键字: 存储器 供应链 边缘AI

在人工智能训练、实时图形渲染与科学计算领域,存储器带宽已成为制约系统性能的核心瓶颈。HBM3与GDDR7作为当前显存技术的两大巅峰之作,分别通过三维堆叠与信号调制技术的突破,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了差异化解决方案。本文从架构...

关键字: 存储器 HBM3

传统存储器技术逼近物理极限,铁电场效应晶体管(FeFET)凭借其独特的极化翻转机制与非易失性逻辑特性,成为突破冯·诺依曼架构瓶颈的关键技术。FeFET通过将铁电材料集成至晶体管栅极,实现了存储与逻辑功能的深度融合,其物理...

关键字: FeFET 存储器

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技术驱动,数据中心存储架构正经历从传统磁盘阵列向全闪存与新型内存技术的深度变革。全闪存阵列(AFA)凭借亚毫秒级延迟与高IOPS性能重塑存储性能基准,而持久化内存(PMEM)则通过填补DRAM与SSD...

关键字: 数据中心 存储器

AI算力与数据中心规模持续扩张,存储器纠错码(ECC)技术已成为保障数据完整性的核心防线。从硬件加速架构到算法优化,ECC技术正通过多维度创新,将内存错误率降低至每万亿小时1次以下,为关键任务系统提供接近零故障的可靠性保...

关键字: 存储器 ECC

存储器供应链安全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命题,从晶圆代工到封装测试,中国存储器产业正通过关键环节的技术突破与生态重构,走出一条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可控”的替代之路。这条路径不仅关乎产业安全,更承载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主权。

关键字: 存储器 国产化替

AI算力需求爆炸式增长,存储器封装技术正经历从2.5D到3D异构集成的范式变革。这种变革不仅重构了芯片间的物理连接方式,更对散热设计与信号完整性提出了全新挑战。本文从封装架构演进、散热机制创新与信号完整性保障三个维度,解...

关键字: 存储器 散热

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时代,存储器安全技术已成为保障数字资产隐私与完整性的关键防线。从早期基于硬件的加密引擎到现代可信执行环境(TEE)的生态构建,存储器安全技术经历了从单一防护到体系化协同的演进。本文从硬件加密引擎、存...

关键字: 存储器 TEE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