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控制 > 电子设计自动化

【导读】随着设备的飞速发展,电磁的干扰也越来越多,因此,提升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变得极为重要。本文从电磁干扰源的分类、干扰的传递途径、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基本原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典型电磁兼容性问题的解决办法。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的设备已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前,设备已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并且这个发展过程仍以日益增长的速度持续着。设备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必然导致它们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的电磁场电平的不断增加。也就是说,设备不可避免地在电磁环境(EME)中工作。因此,必须解决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适应能力。电磁兼容性(EMC)是一门关于抗电磁干扰(EMI)影响的科学。电磁干扰源的分类各种形式的电磁干扰是影响设备电磁兼容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它是电磁兼容性设计中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电磁干扰源可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内部干扰是指设备内部各元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包括工作电源通过线路的分布电容和绝缘电阻产生漏电造成的干扰(与工作频率有关);信号通过地线、电源和传输导线的阻抗互相耦合,或导线之间的互感造成的干扰;设备或系统内部某些元件发热,影响元件本身或其它元件的稳定性造成的干扰;大功率和高电压部件产生的磁场、电场通过耦合影响其它部件造成的干扰。外部干扰是指设备或系统以外的因素对线路、设备或系统的干扰,包括外部的高电压、电源通过绝缘漏电而干扰线路、设备或系统;外部大功率的设备在空间产生很强的磁场,通过互感耦合干扰线路、设备或系统;空间电磁波对线路或系统产生的干扰;工作环境温度不稳定,引起线路、设备或系统内部元器件参数改变造成的干扰;由工业电网供电的设备和由电网电压通过电源变压器所产生的干扰。干扰的传递途径  当干扰源的频率较高、干扰信号的波长又比被干扰的对象结构尺寸小,或者干扰源与被干扰者之间的距离r>>λ/2π时,则干扰信号可以认为是辐射场,它以平面电磁波形式向外副射电磁场能量进入被干扰对象的通路。干扰信号以漏电和耦合形式,通过绝缘支承物等(包括空气)为媒介,经公共阻抗的耦合进入被干扰的线路、设备或系统。如果干扰源的频率较低,干扰信号的波长λ比被干扰对象的结构尺寸长,或者干扰源与干扰对象之间的距离r<<λ/2π,则干扰源可以认为是似稳场,它以感应场形式进入被干扰对象的通路。干扰信号可以通过直接传导方式引入线路、设备或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基本原理   首先是接地。接地目的包括:保证电路系统能稳定地干作;防止外界电磁场的干扰;保证安全工作。其次是屏蔽。屏蔽就是对两个空间区域之间进行金属的隔离,以控制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由一个区域对另一个区域的感应和辐射。屏蔽体材料选择的原则是:当干扰电磁场的频率较高时,利用低电阻率的金属材料;当干扰电磁波的频率较低时,要采用高导磁率的材料;在某些场合下,如果要求对高频和低频电磁场都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时,往往采用不同的金属材料组成多层屏蔽体。另外还有其它抑制干扰方法,包括滤波、正确选用无源元件和电路技术。滤波是抑制和防止干扰的一项重要措施。滤波器可以显著地减小传导干扰的电平,对高频电路可采用两个电容器和一个电感器(高频扼流圈)组成的CLCMπ型滤波器。滤波器的种类很多,选择适当的滤波器能消除不希望的耦合。实用的无源元件并不是“理想”的,其特性与理想的特性是有差异的。实用的元件本身可能就是一个干扰源,因此正确选用无源元件非常重要。有时也可以利用元件具有的特性进行抑制和防止干扰。有时候采用屏蔽后仍不能满足抑制和防止干扰的要求,可以结合屏蔽,采取平衡措施等电路技术。平衡电路是指双线电路中的两根导线与连接到这两根导线的所有电路,对地或对其它导线都具有相同的阻抗。电磁兼容性问题的规范和标准  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主要研究无线电系统中干扰噪声的测量。1976年,CISPR开始制订电磁干扰的EMI标准。1900年10月在几经修订基础上公布再版标准,随后该委员会还与国际无线通信资询委员会一起审议,为产品电磁兼容性的检测制订数据要求及具体方法。制订了以信息技术装置噪声为对象的“工业、科学及医疗用无线电仪器的干扰特性允许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11号);“车辆、机动船和火花点火发动驱动装置无线电干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及允许值”(标准12号);“无线电和电视接收机的无线电干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及允许值”(标准13号)等。直至1992年中期,国际EMI标准才最终完善起来。CISPR推荐的容限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纳,并作为其国家条例的基础。一些典型电磁兼容性问题的解决  由于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在人类活动的空间无处不充斥着电磁波,因此,设备不解决电磁波干扰问题,就不能兼容工作。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在研究抗干扰技术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不断地研究出许多实用的方法来消除电磁干扰。微机设备的软件抗干扰主要是稳定内存数据和保证程序指针。微机是一个可编程控制装置,软件可以支持和加强硬件的抗干扰能力。保证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是一项复杂的技术任务,对于这个问题不存在万能的解决方法。电磁兼容技术涉及面很广,电磁兼容性领域也正在发展,重要的是掌握有关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认真分析和试验,就能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方法。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EMC电磁兼容性包括EMI(interference)和EMS(susceptibility),也就是电磁干扰和电磁抗干扰。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单片机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虽然单片机本身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是用单片机为核...

关键字: 电磁兼容 电磁

随着单片机系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消费类电子、医疗、工业自动化、智能化仪器仪表、航空航天等各领域,单片机系统面临着电磁干扰(EMI)日益严重的威胁。电磁兼容性(EMC)包含系统的发射和敏感度两方面的问题。

关键字: 单片机 电磁兼容

在现代电子设备的庞大体系中,开关电源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凭借其高效、紧凑、灵活等诸多卓越特性,广泛应用于从日常电子消费品到复杂工业设备的各个领域。从我们爱不释手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到功能强大的服务器、精密复杂的医疗设备...

关键字: 开关电源 电子设备 供电

在电子设备性能不断提升的当下,散热问题愈发凸显。无论是电脑、手机,还是各类工业设备,过热都可能导致性能下降、寿命缩短,甚至引发故障。因此,选择一个高性价比的散热解决方案,对于保障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关键字: 电子设备 散热问题 材料

在科技产品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电源适配器这一不起眼却又至关重要的配件,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从早期大而笨重的形态,逐渐向小而轻便转变,这场 “改朝换代” 背后,是技术不断革新的强大驱动力。

关键字: 电源 适配器 电子设备

在电子设备高度依赖电源稳定供电的当下,准确预测电源寿命对于保障设备可靠运行、降低维护成本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加速老化试验的数据分析方法为构建有效的电源寿命预测模型提供了科学途径。

关键字: 电源寿命 电子设备

在电子设备的运行过程中,浪涌现象犹如隐藏在电路中的 “杀手”,时刻威胁着设备的稳定运行与安全。浪涌通常是指在极短时间内出现的大幅电压或电流波动,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比如雷电感应、电网开关操作以及大型设备启停等。当浪涌来袭...

关键字: 浪涌 电子设备 电源模块

在传统电磁兼容(EMC)设计流程中,PCB叠层结构的规划往往基于经验法则或前期仿真,通过调整电源/地平面间距、介质材料参数等手段抑制辐射发射。然而,当产品进入辐射发射测试阶段时,若发现超标频点,常规做法是增加屏蔽罩、优化...

关键字: 电磁兼容 辐射发射

在电子设备的运行过程中,稳定的直流电源供应至关重要。直流稳压电源作为一种能够将交流电转换为稳定直流电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系统中。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电子设备能否正常、稳定地工作。而衡量直流稳压电源性能的,便是一系...

关键字: 电子设备 直流电源 稳压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与发展,开关电源(SwitchingPowerSupply,SPS)在各种应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关键字: 电子设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