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C在民航的应用浅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0 引 言
近几年,国内民航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飞行流 量日益增长。仅 2014 年,民航全年完成运输总周转量 742 亿 吨公里、旅客运输量 3.9 亿人次,同比增长了 10.4%,10.1%。 与之相反的却是管制人员匮乏、工作负荷大、安全形势严峻。 在这种背景下,AIDC 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新兴的 航班移交模式,本文就 AIDC 的发展进行了阐述,为各地的 AIDC 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AIDC(ATS interfacility data cmmunication) 是 指空中 交通服务设施间的数据通信,是亚太民航组织制定的相邻管 制区进行管制电子移交的标准协议。它的出现由原来的航班电 话移交转变为现在的电子移交,实现了工作模式的变革,提升 了工作效率与安全。以广州为例,目前采用欧洲猫系统来进行 飞行指挥,而广州区管周围管制区采用的都是 Telephonics 管 制系统。为了实现这两种管制系统移交报文的交换,在这两 套系统之间建立一条专线,实现设备间航班移交报文的交互, 这就是 AIDC 专线,相关报文称为 AIDC 报文。
AIDC 的 报 文 类 型 根 据 移 交 过 程 分 为 :EST、ACP、 CDN、LAM、LRM、TOC、AOC 等。对不同的移交过程做 以下简述 :
(1)EST:预计飞越报,用于管制单位之间通报航空器 位置、高度及航路信息的电报。 此报非常重要,欧洲猫系统就是 靠它来激活的。若无此报,则以 后报文的相关内容无法生成 ;
(2)ACP :管制协调接受报, 当管制接收单位同意接受先前收 到的一份报文中所包含的数据时, 向拍发报文的单位发出认可电报 ;
(3)CDN :管制协调报,在管制移交发生之前,由管制 接收单位收到 CPL 或 EST 报后,认为需要修改其中的有关数 据而发给管制移交单位的电报 ;
(4)LAM :逻辑确认报 ;
(5)LRM :逻辑拒绝报 ;
(6)TOC :管制移交报 ;
(7)AOC :管制移交接收报。
亚太民航组织对于 AIDC 协议的定义是固定不变的,而 中国民航基于 AIDC 协议的相关通信技术却在不断发展。目 前为止,主要有三种实现方式,分别为转报网传输模式、同 步透传专线传输模式、同步非透传专线传输模式。
1 转报网传输模式(异步模式)
转报网传输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民航现有转报网传输, 无需增加其他硬件设备。如图 1 所示。但缺点也是明显的,转 报网络中 AIDC 数据经过的每一台转报机都必须支持 AIDC 格式的报文,目前中国许多地方还采用不支持 AIDC 报文的 蓝波转报机。另外一个缺点是异步传输速率较低,在报文量 大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报文积压,从而导致 AIDC 报文延误。 表 1 是通过实验测出的 A/B 两地之间 AIDC 报文移交时延统 计表。


从表 1 可以看出,时延主要来自两个地方:一是电报由 B 至 A 的时延 ;二是 A 地转报承转(入队出队)的时延。
转报系统承转电报,是按队列排队转发的,所以存在不 定的时延,若转报某信道电报量较大,电报转发的时延也相 对较大,这是转报系统的内部机制决定的,属于正常情况。
从测试结果来看,报文时延基本能够满足目前的工作需 求,各地如没有专线条件,可以考虑使用报文专线的模式进行 航班移交。
2 同步透传专线传输模式
同步透传专线传输模式如图 2 所示,这种模式一般在大 区管之间通信使用,如华北区管中心与广州区管中心。由于 传输两侧的欧洲猫系统采用同样的 X.25 接口模式,传输网络 只需要为两端的端口提供透传模式即能实现 AIDC 的数据对 接。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提供固定带宽的专用同步通道, 数据传输时延非常小,能满足 AIDC 数据对时延的苛刻要求。 HDLC 格式的传输建立较为容易,一般的通信网络都能够支 持。缺点是需为每一路AIDC数据建立一条单独的HDLC链路, 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3 同步非透传专线传输模式
目前,民航部分地区使用 TELEPHONICS 自动化系统, 而中心枢纽节点均使用欧洲猫系统,TELEPHONICS 系统只 能对外提供 HDLC 接口,欧洲猫系统只能对外提供 X.25 接口, 故与同步透传专线模式相比,还需要增加 AIDC 网关。同步非 透传专线传输模式如图 3 所示,通过网关实现 HDLC 与 X.25 之间协议的转换。随着中国民航高空区的接管,更多的航班移 交逐步在大区管之间进行,也就是在各地欧洲猫系统之间实 现 AIDC 移交,故同步非透传模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4 结 语
无论是转报 AIDC 移交还是同步透传 AIDC 移交,都有 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些技术的逐步落实,扩大了我国民航 AIDC 航班移交的覆盖范围,有着广泛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