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嵌入式 > 嵌入式软件
[导读]本文讲述了linux内核中常见的同步机制,使读者掌握每处理器变量和rcu这两种新的同步机制。

 

本文讲述了linux内核中常见的同步机制,使读者掌握每处理器变量和rcu这两种新的同步机制。

内核同步机制 

内核同步主要是同步各执行单元对共享数据的访问,尤其是多处理器的同步。 Linux2.6中内核同步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原子操作、信号量(semaphore)、读写信号量(rw_semaphore)、自旋锁(spinlock)、大内核锁(BKL)等。 

(1)原子操作  

 

原子操作就是指某一个操作在执行过程中不可以被打断,要么全部执行,要不就一点也不执行。原子操作需要硬件的支持,与体系结构相关,使用汇编语言实现。  原子操作主要用于实现资源计数,很多引用计数就是通过原子操作实现。Linux中提供了两种原子操作接口,分别是原子整数操作和原子位操作。

原子整数操作只对atomic_t类型的数据进行操作,不能对C语言的int进行操作,使用atomic_t只能将其作为24位数据处理,主要是在SPARC体系结构中int的低8为中设置了一个锁,避免对原子类型数据的并发访问。  原子位操作是针对由指针变量指定的任意一块内存区域的位序列的某一位进行操作。它只是针对普通指针的操作,不需要定义一个与该操作相对应的数据类型。 

(2)自旋锁 

 Linux自旋锁保证了任意时刻只能有一个执行线程进入临界区,其他试图进入临界区的线程将一直进行尝试(即自旋),直到获得该锁。自旋锁主要应用在加锁时间不长并且不会睡眠的情况。  

自旋锁的本质是对内存区域的一个整数的操作,任何线程进入临界区之前都必须检查该整数,可用则进入,都则一直忙循环等待。 

自旋锁机制让试图获得该锁的线程一直进行忙循环(占用CPU),因此自旋锁适合于断时间内进行轻量级加锁。而且自旋锁绝对不可以递归使用,否则会被自己锁死。 

Linux自旋锁主要应用与多核处理器中,单CPU中不会进行自旋锁操作。 linux上的自旋锁有三种实现: 

a. 在单cpu,不可抢占内核中,自旋锁为空操作。 

b. 在单cpu,可抢占内核中,自旋锁实现为“禁止内核抢占”,并不实现“自旋”。 

c. 在多cpu,可抢占内核中,自旋锁实现为“禁止内核抢占” + “自旋”。 其中,禁止内核抢占只是关闭“可抢占标志”,而不是禁止进程切换。显式使用schedule或进程阻塞(此也会导致调用schedule)时,还是会发生进程调度的。 

(3)读/写自旋锁 

Linux中规定,读/写自旋锁允许多个线程同时以只读的方式访问临界资源,只有当一个线程想更新数据时,才会互斥访问资源。读写自旋锁包括一个24位读者计数和一个解锁标记来实现的。 

(4)信号量  

Linux中提供了两种信号量: 

a. 内核信号量,由内核程序使用 

b. System V IPC 信号量,由用户进程使用 

当一个线程去请求以不可用的信号量时,和自旋锁不同,该进程会进入睡眠(不再占用CPU),加入到等待队列中,直到被唤醒,所以只有可睡眠的状态才可以使用信号量。 信号量实现的结构体semphore中有一变量count计数。根据count取值的设定,信号量可以分为二元信号量和计数信号量,当count初值为1时,则为二元信号量。计数信号量允许任意数量的锁持有者,这点和自旋锁是不同的(自旋锁只允许一个)。 

(5)读/写信号量 

读写信号量实际上对于读者使用的是一个计数信号量,写者使用的是二元信号量。读写信号量同读写自旋锁一样提高了内核的并发度。 

Linux内核时按照先进先出(FIFO)的顺序来处理等待读写信号量的进程。具体过程是如果一个进程试图获取一个不可用的信号量时,加入到等待队列的末尾,当信号量可用时,内核首先唤醒等待队列的第一个进程,如果该进程为写进程,那么该进程获得信号量。如果该进程如果为一个读进程,那么其后的所有的读进程都可以被唤醒并获得信号量,但是中间不能跳跃。 

(6)BKL(Big Kernel Lock) 

BKL即全局内核锁,也称大内核锁,它是一个全局自旋锁。大内核锁也是用来保护临界区资源的,避免出现多个处理器上的进程同时访问同一区域,整个内核中只有一个大内核锁。  BKL是一个名为kernel_flag的自旋锁,持有该锁的进程仍可以睡眠,当睡眠时持有的锁将被自动释放,该进程被唤醒时重新持有该锁。Linux允许一个进程可以递归的持有BKL,BKL是一个递归锁。 

它的设计思想是,一旦某个内核路径获取了这把锁,那么其他所有的内核路径都不能再获取到这把锁。 自旋锁加锁的对象一般是一个全局变量,大内核锁加锁的对象是一段代码,里面可能包含多个全局变量。 那么他带来的问题是,虽然A只需要互斥访问全局变量a,但附带锁了全局变量b,从而导致B不能访问b了 

(7)屏障 

屏障或称内存屏障,是用来解决内存同步问题的,具体为对由于编译器的优化和缓存的使用,导致对内存的写入操作不能及时的反应出来,也就是说当完成对内存的写入操作之后,读取出来的可能是旧的内容的一种解决机制。 

内存屏障分类: 

a.编译器引起的内存屏障 b.缓存引起的内存屏障 c.乱序执行引起的内存屏障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CPU亲和度通过限制进程或线程可以运行的CPU核心集合,使得它们只能在指定的CPU核心上执行。这可以减少CPU缓存的失效次数,提高缓存命中率,从而提升系统性能。

关键字: Linux 嵌入式

在Linux系统性能优化中,内存管理与网络连接处理是两大核心领域。vm.swappiness与net.core.somaxconn作为关键内核参数,直接影响系统在高负载场景下的稳定性与响应速度。本文通过实战案例解析这两个...

关键字: Linux 内存管理

对于LLM,我使用b谷歌Gemini的免费层,所以唯一的成本是n8n托管。在使用了n8n Cloud的免费积分后,我决定将其托管在Railway上(5美元/月)。然而,由于n8n是开源的,您可以在自己的服务器上托管它,而...

关键字: 人工智能 n8n Linux

在Linux系统管理中,权限控制是安全运维的核心。本文通过解析/etc/sudoers文件配置与组策略的深度应用,结合某金融企业生产环境案例(成功拦截98.7%的非法提权尝试),揭示精细化权限管理的关键技术点,包括命令别...

关键字: Linux 用户权限 sudoers文件

Linux内核中的信号量(Semaphore)是一种用于资源管理的同步原语,它允许多个进程或线程对共享资源进行访问控制。信号量的主要作用是限制对共享资源的并发访问数量,从而防止系统过载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关键字: Linux 嵌入式

在云计算与容器化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Linux网络命名空间(Network Namespace)已成为构建轻量级虚拟网络的核心组件。某头部互联网企业通过命名空间技术将测试环境资源消耗降低75%,故障隔离效率提升90%。本...

关键字: Linux 云计算

在Linux内核4.18+和主流发行版(RHEL 8/Ubuntu 20.04+)全面转向nftables的背景下,某电商平台通过迁移将防火墙规则处理效率提升40%,延迟降低65%。本文基于真实生产环境案例,详解从ipt...

关键字: nftables Linux

在Linux设备驱动开发中,等待队列(Wait Queue)是实现进程睡眠与唤醒的核心机制,它允许进程在资源不可用时主动放弃CPU,进入可中断睡眠状态,待资源就绪后再被唤醒。本文通过C语言模型解析等待队列的实现原理,结合...

关键字: 驱动开发 C语言 Linux

在Unix/Linux进程间通信中,管道(pipe)因其简单高效被广泛使用,但默认的半双工特性和无同步机制容易导致数据竞争。本文通过父子进程双向通信案例,深入分析互斥锁与状态机在管道同步中的应用,实现100%可靠的数据传...

关键字: 管道通信 父子进程 Linux

RTOS :RTOS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实时性。它采用抢占式调度策略,确保高优先级任务能够立即获得CPU资源,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处理。RTOS的实时性是通过严格的时间管理和任务调度算法实现的,能够满足对时间敏感性要求极高的...

关键字: Linux RTOS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