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半导体电路技术国际会议“ISSCC 2010”的“Plenary Session”上,在“Sensing the
Future”主旨下有四个特邀演讲。原因是在CICC和ESSCIRC等半导体集成电路相关的主要学会上,生物和医疗应用的发布成为两大潮流。
在半导体电路技术国际会议“ISSCC 2010”的“Plenary Session”上,在“Sensing the
Future”主旨下有四个特邀演讲。原因是在CICC和ESSCIRC等半导体集成电路相关的主要学会上,生物和医疗应用的发布成为两大潮流。
首先是德国博世(Robert Bosch)的Jiri Marek以《MEMS for Automotive and Consumer
Applications》为题的演讲。他从MEMS的历史开始,介绍了面向车载以及手机等的应用,MEMS信号读取电路的重要性以及积层技术的封装实
例。指出了利用MEMS发电实现传感器网络节点等趋势。接下来是美国德州仪器(TI)的Greg Delagi以《Harnessing
Technology to Advance the Next-Generation Mobile
User-Experience》为题的演讲。演讲根据对新一代便携产品信号处理速度的要求,以电池容量和耗电量之间的差距为中心进行了讨论,并表明了对
将来的期待。第三位是索尼的铃木智行以《Challenges of Image-Sensor
Development》为题,就超越胶片的CCD性能的实现、超越人类视觉的CMOS性能(功能)的实现及其前景,结合此前索尼在CCD和CMOS图像
传感器方面的开发成绩和已经实现的性能的演讲。
另外,在此之前举行的表彰仪式的最后,大会就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发明光纤的高锟(Charles K.
Kao)和发明CCD的威拉德·博伊尔(Willard Boyle)及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介绍说,近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不仅颁发给了对基础科学,而且还颁发给了集成电路和GMR等工学有重要贡献的人士。
第四个主题演讲是由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詹姆斯·梅因德尔(James
Meindl)以《Nanoelectronics in Retrospect,Prospect and
Principle》为题,介绍了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ITRS(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规划)的近期发展方向以及将来实现纳米电子技术所需要的原理等。
在Plenary Session上,ISSCC
2010的普通会议拉开了帷幕。2009年的与会人数减少了30%多,今年也曾担心过与会人数,不过事前注册者已经超过了2300人。预计最终参加人数将
达到2500~2600名。此次普通论文投稿有638篇,经过严格筛选采用了209篇。有52%的论文来自产业界,与来自大学的论文持平。有报告称,从不
同地区来看,来自北美、亚洲和欧洲的论文数量基本持平。(特约撰稿人:池田 城,东京大学)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