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性负载对运算放大器的影响详解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容性负载会导致运算放大器性能下降甚至振荡,可通过以下方法改善:
选择高容性负载驱动能力的放大器
部分运算放大器(如ADA4807)专门优化了容性负载驱动能力,其输出过冲抑制可达17%以内。选择时需参考数据手册中的容性负载驱动参数,例如增益为1时驱动15pF电容的过冲仅为20mV。
增加反馈补偿
RISO补偿:在输出端串联电阻RISO(建议阻值大于5Ω),与负载电容形成分压网络,降低极点频率对电路的影响。
Cc补偿电容:在反馈回路增加Cc电容(如68pF),可平衡相位裕度,避免振荡。
增益补偿:提高放大器增益(如增益为10时驱动1nF电容),通过降低带宽要求实现稳定。
优化电路设计
确保输出端走线短且寄生电容小,避免PCB设计引入额外容性负载。
使用功率型放大器(如PA25/PA26),其输出电流大但带宽较低,适合驱动大电容负载。
稳定性评估
计算附加极点频率是否高于电路带宽的10倍,确保相位裕度大于45°。若过冲接近100%或相位余量低于此阈值,需立即调整设计。
1. 容性负载对放大器的影响
1.1. 【影响与振荡机理】
容性负载对运算放大器性能的影响是显著的,它甚至有可能将放大器转变为振荡器。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理。容性负载与运算放大器输出电阻共同作用导致传递函数中引入额外极点,这会在波特图上引发一系列的变化。每个极点都会导致幅度斜率减小20dB/10倍,同时增加多达-90°的相移。这些变化可能最终导致电路的不稳定性,进而引发振荡。
1.2. 【幅度与相位响应】
为了深入剖析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在对数图上,不稳定性显现当开环增益与反馈衰减和大于1时。同样地,相位响应也至关重要。如果环路相移超过-180°的频率低于闭环带宽,那么运算放大器就很容易发生振荡。
2. 维持放大的稳定性策略
2.1. 【电压反馈型运放的闭环带宽设计】
对于电压反馈型运算放大器电路来说,闭环带宽是一个关键参数。它等于运算放大器的增益带宽积(GBP,或单位增益频率)除以电路的闭环增益(ACL)。通过合理设计电路并选择适当的元件,我们可以控制闭环带宽,从而确保运算放大器稳定驱动容性负载。
2.2. 【相位余量的控制】
运算放大器电路的相位余量是确保电路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它需要代表在电路变得不稳定之前所需的额外相移量,即相移与相位余量之和应等于-180°。确保极点频率至少比带宽高10倍以防不稳定。当相位余量远小于45°时,风险显著增加。
2.3. 【容性负载的处理策略】
在处理容性负载时,需确认运算放大器是否能够安全地驱动其自身负载。许多运算放大器的数据手册中会明确规定其“容性负载驱动能力”。若数据不明确,应采用补偿技术以确保稳定。对于不同的运算放大器适用不同的负载驱动能力,必要时应采用补偿技术以确保稳定。
3. 关键补偿技术
3.1. 【噪声增益操控】
在低频应用中,保持电路稳定性的一个有效方法是采用噪声增益操控。通过增加噪声增益而不改变信号增益,我们可以在不改变信号增益的前提下提高电路的稳定性。通过调整RD和CD元件,保持系统稳定但需留意增加的噪声。
3.2. 【环外补偿技术】
环外补偿是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负载电容之间加入一个电阻RX,以引入零点。这样可以调整电阻和负载特性阻抗,以匹配信号,这种方法适合传输线路应用。
01容性负载对运算放大器的影响在设计和应用运算放大器时,容性负载对运算放大器性能的影响是显著的,它甚至可能导致放大器发生振荡。这是由于容性负载与运算放大器固有的输出电阻共同作用,形成了放大器传递函数中的另一个极点。在波特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极点如何导致幅度斜率的变化,同时注意到相移的增加。
为了深入理解这种不稳定性,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考察对数图上的幅度响应,当开环增益与反馈衰减之和超过1时,电路便可能变得不稳定。其次,相位响应也至关重要,如果环路相移在低于闭环带宽的频率处超过-180°,运算放大器就可能发生振荡。
值得注意的是,电压反馈型运算放大器电路的闭环带宽是由其增益带宽积决定的,即单位增益频率除以电路的闭环增益。运算放大器电路的相位余量,即闭环带宽所需的额外相移量,使得电路变得不稳定(即相移+相位余量=-180°)。随着相位余量逐渐减小至0,环路相移逐渐接近-180°,运算放大器电路也因此趋于不稳定。
通常,当相位余量远小于45°时,会导致频率响应出现尖峰,以及阶跃响应时的过冲或响铃振荡等问题。
02处理容性负载问题的策略
▲ 确认运算放大器能力
为了确保电路的稳定性,首先需确认运算放大器的“容性负载驱动能力”,许多运算放大器的数据手册会明确指出其“容性负载驱动能力”,而另一些则可能提供关于“小信号过冲与容性负载之间关系”的典型数据。通过查阅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发现过冲随着负载电容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为了避免过冲接近100%导致的不稳定风险,我们应尽可能将过冲控制在远低于此限值的范围内。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据通常针对特定增益而言。对于电压反馈型运算放大器,其容性负载驱动能力会随着增益的增加而提高。因此,在单位增益时能够安全驱动100pF电容的放大器,在增益为10时应当能够驱动1000pF电容。
▲ 补偿技术
为了防止电路不稳定,我们常常需要采取补偿技术。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 噪声增益操控
在低频应用中,噪声增益操控是一种常被忽视却十分有效的保持电路稳定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在不改变信号增益的前提下,通过提升电路的闭环增益(亦被称为“噪声增益”),来降低开环增益与反馈衰减之积等于1的频率。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之间接入电阻RD来实现,如下面示意图所示。通过应用相关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些电路的“噪声增益”。
由于稳定性主要受噪声增益而非信号增益的影响,因此上述电路在提升稳定性的同时,不会对信号增益造成影响。
▲ 环外补偿
环外补偿是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负载电容之间引入一个电阻RX,如上图所示。这个电阻位于反馈环路之外,但它与负载电容的组合能够在反馈网络的传递函数中引入一个零点,进而减小高频时的环路相移。
为确保系统稳定,电阻RX的取值应使得所引入的零点(fZ)低于运算放大器电路的闭环带宽至少10倍。在增加RX后,电路性能不受第一种方法所带来的影响,输出噪声保持不变,但相对于负载而言的输出阻抗会有所提升。
▲ 环内补偿
若RL的值未知或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为保持增益级的有效输出电阻处于较低水平,可考虑将RX接入整个反馈环路之内,如以下示意图所示。通过此种配置,直流及低频段的反馈将源自负载自身,从而确保从输入至负载的信号增益不受RX与RL构成的电阻分压器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