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模拟 > 模拟
[导读]汽车安全系统已从被动形式发展到主动形式,被动式安全系统追求的是在意外发生时能降低对个人的伤害,但主动式安全系统则强调要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这种事先的预防能力,需依靠在车子内外所设置的各种感测装置,如雷

汽车安全系统已从被动形式发展到主动形式,被动式安全系统追求的是在意外发生时能降低对个人的伤害,但主动式安全系统则强调要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这种事先的预防能力,需依靠在车子内外所设置的各种感测装置,如雷达、红外线、CMOS/CCD影像传感器、胎压监测系统(TPMS)等。基于不同的安全诉求,这些监测到的数据会经由特定的控制器来加以计算,分析其代表的意义,并以最快的速度做出适当的反应。目前已使用或发展中的先进安全系统在市场上已呈现应用热潮。

预碰撞系统起“内外”保护作用

交通事故的发生以碰撞为主,而碰撞的理由往往与驾驶人的注意力不集中(如打瞌睡或打电话)、或视线不良等情况有关,而且事故的发生通常都只在刹那之间。今日汽车厂无不致力于发展预碰撞(pre-crash)安全系统,此系统又可分为对内部驾驶人(或乘客)的保护以及对行人的保护两种。

对驾驶人来说,当预碰撞安全系统透过雷达系统监测到冲击的可能性,它会向驾驶人提出警示,如果仍无法避免冲撞的发生,会在0.6秒前启动自动刹车系统,此系统能根据驾驶者刹车的力量,增加刹车油压辅助,让车辆减速的动作更为确实,以望能将车速降至最低;在此同时,预碰撞系统也会驱动安全带系统内的马达,将安全带卷回,并将乘员固定在所设计的最佳位置上,例如调整头枕位置来防止颈部伤害,或将坐椅移到一个可以让安全气囊发挥最大功能的位置,以期将冲击降到最低。此外,系统也可以做出关闭车窗及天窗等控制动作。

在行人的保护方面,当雷达、红外线或影像传感器等组件感测到车体即将冲撞到行人时,预碰撞系统会紧急告知驾驶人,并在碰撞不可避免时,如上述般启动自动刹车系统、爆开位于保险杆及前挡风玻璃处的安全气囊,以降低对行人头部、胸部及足部的伤害。

  自适应巡航系统介入汽车操纵

从被动安全到预碰撞系统,都是不得已时的撞车处理措施,但最好的情况是能做到事前预防碰撞的发生。通过配置在车子四周、愈来愈多的传感器,以及更先进的数字控制技术,今日的车主能够获得来自安全系统的辅助驾驶信息,在探测到可能出现的危机时,可适时发出警告信号,甚至能够介入汽车的操纵控制。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CruiseControl,ACC)就是这样的一套系统,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当车距过近时将车辆减速,距离够远时再为车子加速。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属于前向行驶的自动车速控制功能,它对于刹车仅有部分的干预程度,让驾驶人仍居于主控者的地位。要实现自适应巡航控制的首要工作,就是锁定前方的目标车辆,再计算出前方车辆的移动信息,如车速、加速度、偏航率等;ACC系统会依据计算出的距离及相对速度,以及车主设定的反应时间,进一步算出两车之间的安全车距,并进一步做出加速及减速的动作。当两车距离过近时,则切换到预碰撞的处理模式。

驾驶警示系统多用CCD/CMOS

除了对碰撞及车速的控制处理外,对于驾驶人的种种行为,也能通过各种感测系统进行监控并做出警示动作。这些警示功能包括车道偏离警示(LaneDepartureWarning,LDW)、驾驶危险警示、视觉死角警示(或称盲点检测)等等。

这些功能大多利用CCD/CMOS影像传感器来进行监视,并通过一套辨识系统判断车辆或驾驶的行为是否正常,并适时发出恰当的警告信号。

车道偏离警示是当车辆不正常偏离车道线时进行警示动作,辅助驾驶人控制车辆保持在车道线内,或提醒驾驶人变换车道时必须先打方向灯。如果驾驶人事先打方向灯,再变换车道,这属于正常行为,系统不会发出警示信号。

驾驶危险警示系统是利用影像传感器来监看驾驶人的行为,当驾驶人出现打瞌睡或视线偏离车道太久的情况时,会发出警告。有的系统甚至会监测驾驶座中的酒精浓度,并提出适当的警告。此外,驾驶人的视线也有不少死角,透过加装后侧方死角及后方死角监视器,可以为驾驶人提供视觉死角的相关环境信息。例如使用CCD或是超音波进行后方物体的监测、显像及警示,可以避免车辆倒车时发生事故。

对于驾驶人来说,有用的信息能减轻一些操控上的感知负担,并协助他做出适当的应变动作,不过,如果警示信息出现的太频繁且没有太大作用(如“前有测速照相”语音警示),这只会让驾驶人觉得不堪其扰,进而拒绝使用这样的一套辅助系统。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发出警讯让驾驶人知道,如语音、屏幕/仪表板显示,或通过以振动油门踏板、方向盘或车体微动等方式来对驾驶人做出警示。

主动安全系统对传感器要求高

要做出正确的警示甚至是系统监控,关键在于充分且有用的感测信息,以及对信息的辨识或判断能力,前者需要靠传感器的广泛设置,后者则得依靠控制器中的可靠算法。以传感器来说,目前用于环境感知的技术包括雷达、光探测与测距、红外线、超音波、影像传感器及加速度器等。这些技术各有其使用特性,分别适用于车体中不同的位置及不同的应用。

以追随前车及预碰撞功能来说,在传感器上主要是采用毫米波雷达或激光雷达。其中激光雷达的成本较低,约只有毫米波雷达1/3的价格,不过,由于激光雷达的波长比较短,因此在下雨天无法达到理想的功能,因此为提高安全性能,高端车种还是会选用毫米波雷达。

在行人、道路、障碍物的辨识以及视野辅助方面,则以红外线及影像传感器为主要的监视器技术。红外线监视器又分为远红外线(FIR)及近红外线(NIR)两种技术,远红外线的原理是检测出物体的热量再将温差影像化,适合监测具有体温的人体及动物;近红外线则具有夜视的能力,能够在视线不良的环境中(如夜间)辅助显示前方的路况,而且能显示比车灯距离更远的位置,不过,会受到前方对照车灯的影响。

CCD或CMOS影像传感器的应用也愈来愈广,从前方、前侧方及后方的辅助视线应用已扩大到对车内及后侧方向的监测功能。透过辨识逻辑,它能够用来辨识道路分隔线、行人、交通信号标志,或判断路面是否干燥或积水、积雪,甚至进一步推测路面的湿滑度,以供驾驶人做参考。对于高反差或灰暗的环境,影像传感器也能通过将高感应度及低感应度两种画面合成的方式,制作出色调更分明的画面。

此外,影像传感器也能与红外线或雷达结合而形成混合式传感器,能提供功能更强的监视及警示功能。以红外线监视器来说,当红外线LED照射前方所反射回来的红外线被CCD吸收后,不管是白天或晚上,都可以辨识车辆四周的路况。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让食品安全管理更高效、更及时、更全面 上海2022年9月7日 /美通社/ -- 近日,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在北京举行,本届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以"共创食安新发展 共享美好新生活"为主题...

关键字: 安全管理 供应链 安全系统 BSP

中国,2022 年9月6日——意法半导体推出了IPS1025HF快速启动高边功率开关,目标应用是要求上电延迟时间极短的安全系统。

关键字: 意法半导体 安全系统

说起数码相机,大概可以分为单反、微单和卡片机等,从画幅来分,大概可以分为大画幅、中画幅、全画幅、半画幅和更小尺寸,比如说4/3英寸、一英寸以及1/1.2英寸或者1/1.7英寸,1/2.3英寸等。从前往后数,越往后尺幅越小...

关键字: 影像传感器 水凝胶传感器 微纳加工

(全球TMT2022年4月7日讯)IBM发布 IBM® z16™,这是把 AI 加速器集成在其芯片之上的 IBM 下一代系统。这一创新是为了让客户可以对实时交易进行规模化分析...

关键字: AI 量子 安全系统

(全球TMT2022年4月1日讯)TUV南德意志集团(简称“TUV南德”)近期发布的“自适应物理安全与信息安全系统” (AS3),提出了面向智能制造的动态风险评估方法,实现工业4.0系统的运行时监控,同时实现安全措施自...

关键字: 信息安全 安全系统

摘要:传感器获取现场信号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测量与控制精度。为了获取真实的现场信息,要对计算机系统接入模拟传感器输出的模拟量电信号进行不失真的变换。文中提出了一种针对力和位移传感器的输入标定技术,并...

关键字: 力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 输入标定 标定增益;标定零偏 系统增益 系统零偏

摘要:传感器获取现场信号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测量与控制精度。为了获取真实的现场信息,要对计算机系统接入模拟传感器输出的模拟量电信号进行不失真的变换。文中提出了一种针对力和位移传感器的输入标定技术,并...

关键字: 力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 输入标定 标定增益;标定零偏 系统增益 系统零偏

伴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推进,新能源产业由成长期进入到快速发展期,其中拥有更广泛用户基数的电动车锂电池价值也愈发凸显。但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电动车锂电池产业链面临着企业水平参差不齐、配套安全管理措施不完善、行业自我约束待加强、...

关键字: 安全系统 电动车 锂电池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红外温度传感器也在快速发展,那么你知道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详细资料解析吗?接下来让小编带领大家来详细地了解有关的知识。

关键字: 红外温度传感器 红外线 温度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周鹏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胡伟达研究员最近在新型光电探测器的研究中取得了开创性进展,研究成果以“范德瓦尔斯单极势垒光电探测器(Unipolar barrier photodetecto...

关键字: 复旦微电子 红外线

模拟

31144 篇文章

关注

发布文章

编辑精选

技术子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