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源与负载的阻抗匹配:目标阻抗(Target Impedance)设计法的纹波验证

    在高速数字电路与高功率密度电源设计中,输出纹波控制已成为决定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传统设计依赖经验性电容堆叠,但面对现代处理器核心电压降至0.8V以下、瞬态电流达数百安培的挑战,目标阻抗(Target Impedance)设计法凭借其量化分析优势,逐渐成为抑制电源纹波的核心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阻抗模型,将复杂的电磁耦合问题转化为可计算的电路参数匹配问题,为电源与负载的动态响应协同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石。

  • 电源纹波与EMI的共生关系,差模滤波与屏蔽设计的联合优化方法

    在电源系统设计中,纹波与电磁干扰(EMI)如同硬币的两面,既相互独立又深度耦合。电源输出端的电压纹波本质上是低频差模噪声,而EMI则包含传导与辐射的高频共模/差模干扰。二者共享相同的物理载体——开关器件的快速动作、磁性元件的电磁转换、PCB走线的寄生参数,这些因素既产生纹波又辐射EMI。本文将揭示这种共生关系的内在机理,并提出通过差模滤波与屏蔽设计的联合优化实现“一石二鸟”的解决方案。

    电源
    2025-09-22
    电源纹波 EMI
  • 第三代半导体在数据中心电源中的渗透路径:SiC MOSFET替代IGBT的选型临界点分析

    在贵州深山的数据中心集群中,某头部企业最新部署的48V直流供电系统正经历着技术革命:采用SiC MOSFET的1kW DC/DC模块在200kHz高频下稳定运行,功率密度突破1000W/in³,较传统IGBT方案效率提升5.2个百分点。这场由第三代半导体引发的变革,正沿着清晰的路径重塑数据中心电源架构。

  • 超结MOSFET与SiC MOSFET在1kW PFC电路中的损耗对比:英飞凌CoolMOS™ C7 vs 罗姆SCH2080KE

    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迈向高频化、高功率密度,超结MOSFET与碳化硅(SiC)MOSFET的损耗博弈成为工程师关注的焦点。以1kW PFC电路为典型场景,英飞凌CoolMOS™ C7与罗姆SCH2080KE的实测数据揭示了两种技术路线的本质差异——前者以硅基材料的极致优化实现性价比突破,后者凭借第三代半导体的物理特性颠覆传统损耗模型。

  • PFC电感磁芯的低温升选型,TDK PC95与日立FT-3H的100kHz损耗实测

    在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中,电感作为能量转换的核心元件,其磁芯材料的损耗特性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温升与可靠性。当开关频率突破100kHz进入高频时代,铁氧体与金属磁粉芯的损耗博弈愈发激烈。本文以TDK PC95铁氧体与日立FT-3H铁硅铝磁粉芯为典型案例,通过实测数据与理论分析,揭示两种材料在100kHz下的损耗机制与温升差异,为工程师提供低温升选型的实战指南。

  • PFC电感磁芯材料选型指南,铁氧体 vs 粉芯在高频下的损耗对比与温升预测

    在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中,电感作为能量存储与转换的核心元件,其磁芯材料的选择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效率、体积与可靠性。当开关频率突破50kHz进入高频时代,铁氧体与金属磁粉芯的损耗特性呈现显著分化——前者以低损耗优势主导高频场景,后者则凭借高饱和能力在特定领域坚守阵地。本文将从材料特性、损耗机制、温升模型三个维度,揭示两种材料在高频PFC中的选型逻辑。

  • LLC谐振控制器的高效轻载设计,NCP13992与L6599的谷底导通锁定与突发模式优化

    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5G基站供电模块,LLC谐振变换器凭借其软开关特性与高功率密度优势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当负载率低于30%时,传统LLC控制器常面临效率断崖式下跌的困境——开关损耗占比激增、控制电路静态功耗凸显,导致整机难以满足80 Plus钛金或DoE Level VI等严苛能效标准。本文将聚焦安森美NCP13992与ST L6599两款主流控制器,解析其谷底导通锁定与突发模式优化技术如何破解轻载效率难题。

    电源
    2025-09-22
    L6599 NCP13992
  • LLC谐振控制器的参数配置陷阱:软启动时间、死区时间与轻载效率的协同优化

    电动汽车充电桩、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等高功率密度场景,LLC谐振控制器凭借其软开关特性与高效能量转换能力,已成为AC-DC转换的核心方案。然而,参数配置的复杂性常让工程师陷入“调参地狱”——软启动时间过长导致启动失败、死区时间不当引发硬开关损耗、轻载效率崩塌违背能效标准……这些陷阱不仅影响产品性能,更可能推高研发成本与周期。本文将深入剖析三大关键参数的内在关联,结合实际案例揭示协同优化策略。

  • LLC谐振变换器在AC-DC中的优化应用:频率调制与轻载效率的平衡策略

    在智能手机快充、服务器电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场景中,AC-DC电源的效率与体积始终是核心矛盾。传统硬开关拓扑因开关损耗大、EMI噪声高,逐渐被软开关技术取代。其中,LLC谐振变换器凭借其全负载范围软开关、高功率密度、低EMI等优势,成为中高端AC-DC电源的主流选择。然而,其复杂的频率调制特性与轻载效率衰减问题,仍制约着系统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将从频率调制策略优化与轻载效率提升两个维度,结合实际案例探讨LLC谐振变换器的平衡之道。

  • GaN器件驱动芯片的选型指南:门极电荷匹配、传输延迟与抗干扰性测试

    氮化镓(GaN)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凭借其高电子迁移率、低导通电阻和超快开关速度,在高频、高功率密度电源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然而,GaN器件的驱动电路设计面临独特挑战:其门极电荷特性、传输延迟要求及抗干扰能力直接影响系统效率与可靠性。本文从门极电荷匹配、传输延迟优化及抗干扰性测试三个维度,结合典型应用案例,系统阐述GaN驱动芯片的选型方法。

    电源
    2025-09-22
    门极电荷 GaN
  • AC-DC电源中SiC MOSFET与超结MOSFET的对比选型:开关损耗与导通损耗的权衡分析

    在AC-DC电源设计领域,功率器件的选型直接影响系统效率、体积与成本。随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突破,碳化硅(SiC)MOSFET凭借其低损耗特性,逐渐在高压、高频场景中替代传统硅基器件。而超结(Super Junction, SJ)MOSFET作为硅基器件的升级方案,通过电荷平衡结构实现了高耐压与低导通电阻的平衡。本文将从开关损耗与导通损耗的权衡视角,结合实际案例与实验数据,深入分析两种器件的技术特性与选型策略。

    电源
    2025-09-22
    AC-DC SiC
  • AC-DC电源的器件降本策略:国产替代器件的参数对比与可靠性验证流程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国产替代加速的双重驱动下,AC-DC电源行业正经历从技术追赶到生态重构的关键阶段。国产器件通过参数优化与可靠性验证的双重突破,已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规模化替代效应。本文将从核心器件参数对比、可靠性验证流程、降本增效案例三个维度,揭示国产替代的底层逻辑与实践路径。

  • 单片机实时操作系统(RTOS) 3 种调度策略

    在智能化日益普及的今天,单片机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存在,为单片机提供了强大的控制能力和高效能的工作机制。

  • DC/DC直流电压转换器的原理?

    DC/DC转换器是开关电源芯片,指利用电容、电感的储能的特性,通过可控开关(MOSFET等)进行高频开关的动作,将输入的电能储存在电容(感)里,当开关断开时,电能再释放给负载,提供能量。

    电源
    2025-09-22
    DC/DC转换器
  • 有效降低电源纹波的技术方法与实践指南

    在电子设备运行过程中,电源纹波是影响系统稳定性与性能的关键因素。纹波作为电源输出电压中叠加的交流成分,不仅会干扰敏感电路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导致设备精度下降、噪声增大甚至元件损坏。本文将从纹波产生的根源出发,系统梳理滤波设计、电路优化、元件选型等核心环节的技术要点,为工程师提供一套可落地的纹波抑制方案。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