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菱日联租赁与三菱材料在四地共同推进光伏发电业务

    三菱日联租赁公司和三菱材料公司对半出资成立的LMSunPower公司目前正利用三菱材料集团在日本国内的4处公司用地,实施光伏发电项目。作为第一期项目,2013年12月18日真壁光伏电站(茨城县樱川市)开始商业运营,之后2013年12月27日又启动了福井光伏电站(福井县福井市),2014年5月和2015年1月还预定启动鸟越光伏电站(福冈县京都郡苅田町)和入釜光伏电站(宫城县栗原市)。真壁光伏电站的土地面积为40522平方米,太阳能电池板装机容量为2.476兆瓦,功率调节器(PCS)的输出功率为1.99兆瓦。EPC(设计、采购及施工)服务由千代田化工建设公司提供。

    半导体 光伏发电 光伏电站 EPC LMS

  • 2014年美欧陆LED照明占全球比重将达59.4% 产值年增率将达40%以上

    全球照明耗电量最多的区域依序为北美、欧洲、大陆,合计比重达60.6%,显示上述三个区域是照明产业的主力市场所在。然若观察全球主要区域LED照明比重分布,2014年将以日本地区最高、为25.6%,主因该区LED照明渗透率(以产值计)将达65.6%,然值得注意是,该区未来成长空间趋缓,DIGITIMESResearch预估2014年日本地区LED照明年增率将为22%,低于北美、欧洲、大陆的年增率40%以上,且低于全球LED照明产值年增率38%。DIGITIMESResearch预估2014年北美、欧洲、大陆三区LED照明占全球比重合计将达59.4%,较2013年增加2.4个百分点,相对的,日本地区则减少3.4个百分点。前述三区LED照明成长主因,包括产品线重心由原先商照市场渐转向消费型市场、传统照明厂提升LED产品线比重、大陆政府持续投入资源于LED照明计画所致。  

    半导体 LED照明 RESEARCH DIGI TIMES

  • 联发科等芯片厂纷纷启用大陆人才 引台籍高管紧张

    【导读】手机芯片龙头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先前就高调对外表示,要启用大陆籍高管。大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联发科想要维持其在大陆竞争优势,启用大陆高干,已是难回避趋势。 最近被国内某IC通路龙头拔擢为中国区总经理的Albert,似乎没有升官的喜悦,反倒是多了一分岌岌可危的愁容,忧心地说,他手下的一级主管清一色是陆籍干部,公司培养陆干接班的意图相当明朗,不久后,他中国区总经理的位置恐怕换人做。 Albert并不认为来自台湾的高阶经理人才不具竞争力,而是大陆本土干部企图心强,对市场嗅觉敏锐,加上对当地商场熟稔,都在某种程度上超越台干“可利用价值”。 同时,不少任用陆籍干部掌舵的成功经验,也让大陆高阶人才炙手可热。象是国内半导体大厂晨星就曾任用厦门出生的杨伟毅担任总经理,掌理两岸供应和客户链,一度创下1年赚3个股本傲人成绩,为大陆人才品牌大增光彩。 手机芯片龙头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先前就高调对外表示,要启用大陆籍高管。外界分析指出,大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联发科想要维持其在大陆竞争优势,启用大陆高干,已是难回避趋势。 本文由收集整理

    半导体 手机市场 联发科 芯片厂 手机芯片

  • 高通:平板、车用系统 下一个主力战场

    在此次于CES2014主题演讲中,Qualcomm新任执行长SteveMollenkopf认为未来行动装置展趋势,将从智能型手机进展至平板装置,同时各项操作系统、服务应用也将更趋健全。此外,SteveMollenkopf也表示看好连网车用系统发展,认为将是下一个蓄势待发市场。去年在行动处理解决方案有显著收益的Qualcomm,在此次CES2014间的主题演讲由新任执行长SteveMollenkopf表示,将看好2014年的平板装置发展,认为将继智能手机后大幅成长,同时包含Nokia、三星、LG、Sony等厂商也都会在此市场蓬勃发展。而针对行动装置使用平台部分,SteveMollenkopf也认为将会有更具体完整发展,并且提供更为健全的应用服务内容。Qualcomm目前所提供处理器解决方案,已经高度兼容于Android、微软WindowsRT、WindowsPhone等操作系统平台,新款处理器也同样提供高度兼容使用特性。同时,SteveMollenkopf也表示穿戴式装置将会成为市场趋势,未来将能遇见越来越多产品陆续问世,并且如同智能型手机般成为人们日常必备用品。而针对Google与各家厂商携手成立开放自动车联盟,未来将合作主力发展智能连网车用系统,SteveMollenkopf也表示看好此类发展,认为将能进一步将市场做大。而针对智能型手机发展部分,Qualcomm自然也不会就此停下脚步,未来也将以多核心处理架构、更高位元发展为主。特别今年将会是中国市场LTE开始成长一年,Qualcomm方面也将持续着重于LTE技术发展。

    半导体 平板 QUALCOMM STEVE

  • 台积电接招!GlobalFoundries 找高通前营运长Jha担任CEO

    晶圆代工大厂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Inc.)6日宣布,曾任摩托罗拉移动(MotorolaMobility)执行长、高通(Qualcomm)营运长等要职的SanjayJha将接下执行长(CEO)职位。格罗方德副董事长IbrahimAjami指出,Sanjay是科技业最受敬重的领袖之一,他的产业背景可望带领格罗方德持续成长。Jha将协助格罗方德拉升纽约州MaltaFab8晶圆厂产量、提供客户14奈米制程服务。格罗方德并且将持续升级新加坡、德国晶圆厂设备。成立于2009年3月的格罗方德是先进科技投资公司(AdvancedTechnologyInvestmentCompany,ATIC)旗下的半导体制造企业。彭博社去年9月报导,IHS分析师AndrewRassweiler在受访时指出,谷歌(GoogleInc.)旗舰智慧型手机「MotoX」所采用的高通晶片分别交由台积电(2330)、Globalfoundries(德国Dresden厂)代工。

    半导体 台积电 CE GLOBALFOUNDRIES

  • 全明星战:看LED球泡灯化身“百变星君”

    白炽灯在一百多年里变化不大,但新兴的LED球泡灯却在尝试着各种不同的造型和运作原理,使基于LED的改造灯至今仍是固态照明(SSL)行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尤其是在2012年及2013年上半年,下面就介绍一些先驱们。尽管各种灯的外形、大小不一,但都基于LED光源这一先天优势,节约能源优势诱人。在全球范围内,LED球泡灯因适用于数量庞大的原白炽灯插座而使其制造商热情不减。因其基本尺寸和插座的类型是固定的,制造商正在采取完全不同的方法,试图赢得这可能很短暂的市场。我们将在本文讨论多种全方位的A-灯的设计主题,也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灯。由于LED球泡灯的高寿命,预计很快就会市场饱和,2012年年中就有专家预言LED球泡灯五年内将市场饱和。有两个原因,首先,需求会下降,因为长寿命的LED灯已占主导地位,并不需要经常更换;第二,为特定目的制造的SSL灯具将更好地利用LED光源,将越来越受欢迎,即使在住宅应用。讨论完市场,让我们过渡到产品和设计方法的讨论。首先要谈到飞利浦,其LED球泡灯在这方面获奖颇多,包括美国能源署(DOE)的L奖。飞利浦推出了多款LED球泡灯,但可能最有名的是以远程荧光粉为基础的设计,当关闭电源后具有黄色或橙色的色调。远程荧光粉设计结合了非常有效的蓝光LED与荧光粉的二次光学器件,提供了一个光效优于使用荧光粉转换白光LED的设计。此外,远程磷光体可以提供更一致的颜色保养,因为在荧光体不受由LED产生的热量,因此不会使颜色随着时间逐渐发生变化。图中显示的三款灯为L奖获奖灯、EnduraLED系列、LED节能灯A19,该系列产品有相同的形状,都基于三个照明腔与分段之间的空气流动通道用于冷却。这些LED被安装在一个垂直的电路板上,大致垂直于每个段的中心轴线。这些LED外形上部外扩、下部收缩,提供一个全向波束。但L奖灯在设计上有些差异,采用不同的荧光粉组成,并增加了一些红色的LED指示灯,能效超过90流明/瓦。相较起来,价格略低的EnduraLED产品采用了荧光体吸收更多的蓝光LED灯,依然提供了温暖的2700K色温,不过流明输出和效率略低。最右的灯是飞利浦在2012年年底推出的,可取代60W白炽灯,外形大致相同,但在电源关闭时外观依旧是白色的,新的设计也消除了分段的方法。飞利浦虽然一直远程荧光粉灯的优秀表现,但这一新灯具的推出可能是飞利浦感受到了消费者传统眼光的压力,转而新推出与传统外观更相似的灯具。影雅Insignia是百思买(全球最大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零售集团)的自有品牌,生产许多类型的消费电子产品,包括电视机。在2012年的11月宣布推出由科锐供应LED的SSL灯具,这一款LED球泡灯不同于飞利浦,采用了一种类似垂直安装的LED,提供良好的光分布。外观为白色,比较传统,可以清楚地看到冷却方式为表面两个分隔的三层球面侧翼,LED安装在球泡内曲面两侧,在球泡内部正中心什么都没有。这样的设计使13W的灯泡灯表现良好,具有良好的全向波束和售价16.99美元的价格,800lm及相当于60W的表现。百思买还提供一个9W、450流明、相当于40W的同系列灯。该产品普遍反映,调光性能好。科锐在设计上进行了热学、电学、机械、光度及光学(TEMPO)的测试配套。Rambus公司也带来了一种新的改造灯方法,该公司是一家知识产权(IP)的专家,不制造产品,而是技术授权给其他厂商。其推出的照明技术为提供小的光学元件称为微透镜光导技术(MicroLens),将LED光源的光线传播出去,并包括嵌入在导向器的层内偏转一些光线,以提供自然的漫射光。这一技术目前被应用于开发平面照明,GE照明、库柏照明、Fern-Howard都是该技术被授权的企业之一,GE照明还推出了相应的LED面板灯。Rambus公司在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推出了这一名为Elite系列的相当于60WA19灯。该灯使用三个圆筒形的MicroLens段,基本上形成一个圆筒形灯。LED被安装在围绕灯闪亮向上进入光导的基底循环的方式。Rambus公司认为,采用该技术将使制造成本更低。Rambus公司的灯是在2012年下半年宣布使用光导技术的第二个产品,第一个是3M(历史悠久的多元化跨国企业)。其推出的灯泡大大简化了驱动程序的设计,因为驱动程序的位置在相对宽敞的球部,大多数其他的SSL灯具都将其放进了灯的底座或颈部。3M的设计允许空气通过灯泡底部流入,并通过灯泡顶部上半球的槽口流出,以此来冷却LED和驱动器。LED被安装在球泡的颈部,该设计还在光学引擎上使用了3M的增强镜面反光材料,并采用3M电连接器。该灯泡在沃尔玛商店出售,25美元、800流明。3M公司同时提供3000K和5000K的版本,暖白色版本采用十个LED,提供指定的通量,而冷白色版本使用九个LED。在2012年五月的国际灯具展上,很多照明企业都发布了将推出商业级的相当于100W的LED灯,如GE照明、开关照明、飞利浦照明、照明科学集团和欧司朗等,并承诺第一个进入市场,但最后欧司朗比飞利浦早一点首先赢得了比赛,欧司朗在2012年十一月中旬在一些零售商店推出了喜万年(OsramSylvania)20W的LED灯A21。飞利浦的EnduraLED灯具在12月1日才出现在HomeDepot商店。喜万年照明产品输出为1600流明,功效为80流明/瓦,在2700K的色温下显色指数为80,并且是可调至10%。欧司朗表示,喜万年照明产品在25000小时额定寿命。该喜万年设计,像许多其他的SSL改造灯,采用的是分段式的架构,交*冷却通道和光线分布。在关闭状态它是白色的。A21灯相比A19灯,可以有稍长的颈部,略有大小差异,在许多应用中都无关紧要,因为它们都使用相同的爱迪生插座。但A21灯不适合在每一个应用程序。飞利浦相当于100W的LED灯泡也是A21,提供1780流明、消耗22W。下面这款灯泡来自GE,GE已投资Nuventix公司并获得该公司的SynJet技术特许,包括建立空气脉冲主动散热装置。GE在其1600流明灯泡中采用了SynJet技术,这一主动冷却技术能帮助最大限度地减少散热片的大小,并能采用A19的外形尺寸,不过,因采用了SynJet,需消耗少量的能量,1600流明的设计将消耗27W。之前,网上曾首介绍一种新型的液冷LED灯泡。虽然它的功率很小,却能发出与100瓦白炽灯泡相同的亮度。Switch公司表示,它的最大亮点在于能比普通白炽灯泡节能80%。就商业应用而言,这款灯泡的投资回报期预计为6个月,所以对商户来说,更换成这批灯泡是很合算的。此款设计的新型灯泡着重于依靠惰性冷却液体驱动,以使LED灯具以较少的组件通过更高的电流以便得到更高的照明亮度。磨砂的灯泡外壳能使灯光向各个方向发散,在灯具上的金属梳状挡板设计安装成与惰性液体为一体,以使灯泡体的高温对流并发散到环境中。Switch称其为自冷环境。

    半导体 飞利浦 LED 球泡灯 荧光粉

  • 瑞士研制出可置于隐形眼镜上的柔性电路

      瑞士科学家研制出可置于隐形眼镜上的柔性电路 研究人员今天将这种可将电路放置于隐形眼镜的概念理论发表在了《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上,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眼镜可用于检测如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数据。研究人员相信,这种电路设计未来可应用到各种生物领域之上。来自瑞士联邦理工学院(SwissFederalInstituteofTechnology)的研究人员,也是论文的作者GiovanniSalvatore表示:“我相信,这种技术会在医疗健康检测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力。它能够应用与可穿戴和微创性设备,内藏有超轻型太阳能电池,更重要的是这些植入设备能够在人体内监视生物参数。”这种电路印于一种名为聚对二甲苯(parylene),厚度仅1微米的一种物质上,整个制造过程分为多个步骤。据说整个过程的独特性令电路存在诸多优势特性。这种电路极具弹性,可以弯曲、褶皱、卷曲,功能性仍然不受到影响。另外由于非常轻,所以可以用在一系列长期的医疗应用中。比如说,在心脏手术过后,医生可为患者在主动脉中植入类似的设备,对患者的血压做监视。这种几乎不可见的传感器另外也可以部署到生态系统中,对土壤养分和污染物做追踪监视,并可将数据无线发送到科学家的计算机上。瑞士科学家研制出可置于隐形眼镜上的柔性电路不过这种电路若要开始商用,恐怕也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毕竟还有不少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除了Salvatore的团队之外,其他的研究团队,比如伊利诺伊大学JohnRogers的实验室正在对超薄LED、无线天线和太阳能电池做研究。这些对于外来生物科技领域的应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半导体 太阳能电池 微米 柔性电路 BORDER

  • ATIC拟投百亿美元扩建纽约芯片厂

    北京时间1月3日晚间消息,阿布扎比先进技术投资公司(ATIC)周五宣布,计划未来两年投资至多100亿美元,扩建GlobalFoundries在纽约的半导体工厂。GlobalFoundries是从美国AMD公司分拆出来的半导体晶圆代工公司,成立于2009年3月,ATIC拥有该公司的65.8%股权,AMD拥有剩余股权。该公司在纽约、新加坡和德国拥有芯片生产厂。ATIC是阿布扎比国有投资基金Mubadala旗下的投资公司。该公司首席执行官IbrahimAjami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Mubadala已成年追加90亿到100亿美元投资,以扩建我们在纽约的工厂。”

    半导体 芯片厂 AMD IC

  • 处理器:从巨头垄断到多头混战的嬗变

    【导读】在个人计算领域,以基于x86架构的厂家英特尔、AMD、Cyrix、IDT为主导,也有用于苹果的IBM PowerPC;在服务器市场上有IBM的Power、Sun的UltraPARC、惠普的PA-RISC、SGI的MIPS和英特尔的安腾与至强;而在封闭体系的主机市场,IBM、克雷、优利、布尔等主机厂商都在自产自用处理器。 上个世纪末,处理器市场上群雄纷争,诸侯割据。话说处理器市场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这分分合合的背后,是半导体的产业细分和厂商商业模式的变迁。 从1958年,德州仪器公司的基尔比和仙童公司的诺伊斯相继独立发明集成电路后,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直至销售于一体的垂直整合制造(IDM)模式一直统治着半导体市场。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台积电为代表的代工业务独立。之后,专注于设计和市场销售将制造环节外包的无晶圆厂(Fabless),仅对外提供集成电路设计服务的设计公司(Design House)相继独立,最后是以ARM为代表仅出售IP(知识产权)授权的商业模式出现了。 商业模式的演化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决定了跨界之战的变迁。   从诸侯割据到市场削藩 上个世纪末,处理器市场上群雄纷争,诸侯割据。在个人计算领域,以基于x86架构的厂家英特尔、AMD、Cyrix、IDT为主导,也有用于苹果的IBM PowerPC;在服务器市场上有IBM的Power、Sun的UltraPARC、惠普的PA-RISC、SGI的MIPS和英特尔的安腾与至强;而在封闭体系的主机市场,IBM、克雷、优利、布尔等主机厂商都在自产自用处理器。 即便是在嵌入式市场上,MIPS也已称雄网络设备市场,而ARM则仅在消费电子和工控市场上以廉价见长。 进入新世纪后,处理器市场品牌集中化开始加速,摩尔定律所表征的用户对计算性能持续不断的追求,加速了半导体设备的更新换代,使得拥有半导体生产设施成为日益昂贵的资本游戏。处理器市场中,众多参与者在难以承受之下,要么如优利、克雷、惠普等放弃自有的处理器业务转而采用第三方商品处理器,要么如Cyrix、IDT等被收购,要么如AMD、摩托罗拉等剥离半导体制造业务。 历经分久必合之后,通用处理器市场的主要玩家锐减至英特尔、AMD和Unix服务器厂商IBM、Sun等几家。与此同时,台积电等半导体代工厂迅速崛起。处理器市场在设计与制造进一步细分的同时,也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多品牌和多架构的集中化。 借ARM架构枭雄四起 而今天处理器市场林林总总的跨界,或者说基于ARM单一架构的品牌发散,也孕育于上述集中化进程中。 成立初期的ARM主要“混迹”于微控制器(MCU)市场,直到1995年与DEC(数字设备公司)联手推出StrongARM,从而使ARM的计算能力变得“强壮”起来。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型机厂商,DEC试图跨过PC直接染指移动计算市场。然而,这一跨界的步伐在时间尺度上着实大了些,还没等到智能移动终端打败PC,DEC就在1998年被PC厂商康柏收编了。 【导读】在个人计算领域,以基于x86架构的厂家英特尔、AMD、Cyrix、IDT为主导,也有用于苹果的IBM PowerPC;在服务器市场上有IBM的Power、Sun的UltraPARC、惠普的PA-RISC、SGI的MIPS和英特尔的安腾与至强;而在封闭体系的主机市场,IBM、克雷、优利、布尔等主机厂商都在自产自用处理器。 上个世纪末,处理器市场上群雄纷争,诸侯割据。话说处理器市场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这分分合合的背后,是半导体的产业细分和厂商商业模式的变迁。 从1958年,德州仪器公司的基尔比和仙童公司的诺伊斯相继独立发明集成电路后,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直至销售于一体的垂直整合制造(IDM)模式一直统治着半导体市场。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台积电为代表的代工业务独立。之后,专注于设计和市场销售将制造环节外包的无晶圆厂(Fabless),仅对外提供集成电路设计服务的设计公司(Design House)相继独立,最后是以ARM为代表仅出售IP(知识产权)授权的商业模式出现了。 商业模式的演化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决定了跨界之战的变迁。   从诸侯割据到市场削藩 上个世纪末,处理器市场上群雄纷争,诸侯割据。在个人计算领域,以基于x86架构的厂家英特尔、AMD、Cyrix、IDT为主导,也有用于苹果的IBM PowerPC;在服务器市场上有IBM的Power、Sun的UltraPARC、惠普的PA-RISC、SGI的MIPS和英特尔的安腾与至强;而在封闭体系的主机市场,IBM、克雷、优利、布尔等主机厂商都在自产自用处理器。 即便是在嵌入式市场上,MIPS也已称雄网络设备市场,而ARM则仅在消费电子和工控市场上以廉价见长。 进入新世纪后,处理器市场品牌集中化开始加速,摩尔定律所表征的用户对计算性能持续不断的追求,加速了半导体设备的更新换代,使得拥有半导体生产设施成为日益昂贵的资本游戏。处理器市场中,众多参与者在难以承受之下,要么如优利、克雷、惠普等放弃自有的处理器业务转而采用第三方商品处理器,要么如Cyrix、IDT等被收购,要么如AMD、摩托罗拉等剥离半导体制造业务。 历经分久必合之后,通用处理器市场的主要玩家锐减至英特尔、AMD和Unix服务器厂商IBM、Sun等几家。与此同时,台积电等半导体代工厂迅速崛起。处理器市场在设计与制造进一步细分的同时,也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多品牌和多架构的集中化。 借ARM架构枭雄四起 而今天处理器市场林林总总的跨界,或者说基于ARM单一架构的品牌发散,也孕育于上述集中化进程中。 成立初期的ARM主要“混迹”于微控制器(MCU)市场,直到1995年与DEC(数字设备公司)联手推出StrongARM,从而使ARM的计算能力变得“强壮”起来。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型机厂商,DEC试图跨过PC直接染指移动计算市场。然而,这一跨界的步伐在时间尺度上着实大了些,还没等到智能移动终端打败PC,DEC就在1998年被PC厂商康柏收编了。[!--empirenews.page--] 【导读】在个人计算领域,以基于x86架构的厂家英特尔、AMD、Cyrix、IDT为主导,也有用于苹果的IBM PowerPC;在服务器市场上有IBM的Power、Sun的UltraPARC、惠普的PA-RISC、SGI的MIPS和英特尔的安腾与至强;而在封闭体系的主机市场,IBM、克雷、优利、布尔等主机厂商都在自产自用处理器。 新世纪之初, 2001年Palm公司推出基于ARM架构的PDA(个人助理),2002年微软推出基于StrongARM智能手机,从而帮助ARM架构在个人移动终端市场树立了技术品牌,并为ARM最终跨界到这一市场奠定了基础。 真正让ARM跨界成功的是苹果于2007年推出的iPhone。彼时,产业环境已是万事俱备:以数据业务为主的3G已经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普及,摩尔定律驱动下的片上系统(SoC)技术能够在一块芯片上集成越来越多的功能,从而满足了智能移动终端对小型化、低功耗、多功能和可靠性的诸多需求,而台积电等代工企业技术的迅速进步,以及ARM对外销售处理器内核授权的商业模式,使得整机厂商能够以“轻资产”的方式设计和生产处理器。最终,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苹果公司,得以完成从电脑厂商到消费电子设备厂商的跨界。 然而,ARM并不满足于智能移动终端市场的成功,又在2012年发布64位处理器内核,试图跨界到服务器市场。 新老面孔明争暗斗 ARM的商业模式成全了苹果、三星、高通、NVIDIA、联发科、华为等公司跨界之举。在这些“ARM们”的咄咄逼近下,处理器市场原有参与者被迫做出跨界式应战。 AMD通过2012年收购微服务器厂商SeaMicro,跨界到ARM芯片和微服务器市场。而RISC架构市场日益遭受挤压,则使IBM于2013年秋仿效ARM的商业模式,向谷歌等厂商开放Power处理器的内核授权,希望藉此扩大Power的生态系统并狙击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来犯,一箭双雕。 这一下,英特尔腹背受敌。从营收上看,移动市场犹如鸡肋,ARM 2012财年总收入才9.1亿美元,还不如英特尔1周挣得多;但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已经颠覆PC成为个人计算主流的今天,这个市场志在必得。面对IBM和ARM的施压,英特尔只好采用“让利”策略,从2013年11月面向第三方全面开放生产设施,甚至为第三方代工基于ARM内核的芯片,从而跨界到台积电等代工厂把持的代工领域。随着英特尔去年宣布22nm后不再生产盒装处理器,定制处理器将替代通用处理器风行起来。讨论英特尔会不会开放处理器内核授权,跨界到ARM盘踞的市场,已经不是异想天开。 伴随着产业垂直整合的深入,因为难以为整机厂商提供完全的量身定制服务,第三方独立的ARM处理器厂商已经初露疲态,如德州仪器2012年宣布退出移动市场,再如ARM服务器芯片厂商Calxeda半个月前倒闭。 未来,为了进一步追求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和降低成本,更多系统厂商会像苹果那样选择“私人定制”,因而垂直整合的系统厂商在处理器市场的权重将会趋强。除了苹果、三星、华为等垂直整合厂商外,上个月,谷歌被传打算设计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处理器,而微软战略软件与硅架构部门在网上公开招聘芯片架构师。 或许,处理器市场的混战才刚开始。 点评 2013年,CPU行业出现跨界发展的演变趋势。Android加ARM的“双A”设计大举进军个人电脑市场;原来采购Intel芯片的Google正在考虑使用ARM公司的技术,自主设计服务器处理器,以便能够更好地管理软硬件之间的交互。而IBM联合Google、NVIDIA、Mellanox和Tyan建立处理器联盟,希望降低POWER架构的开发成本。这些都是CPU企业向Intel发起的挑战。Intel也不甘示弱,开放先进制程代工,并布局移动终端市场。 事实上,CPU行业的跨界发展自有其规律可循。在云计算、大数据快速发展带动服务器市场高速增长以及设备节能降耗的大背景下,全球处理器行业将向高性能、低功耗方向继续发展。可以说,用于服务器领域CPU的发展趋势实际上是要在性能和功耗之间取得更恰当的平衡,并且硬件需要与软件紧密协调配合,才能实现更高性能和更低功耗的目标。未来服务器市场发展,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个人电脑市场衰弱的影响。因此,各大企业都将服务器CPU作为战略发展重点。可以预计未来服务器CPU大战已不可避免,而且会越来越激烈。 本文由收集整理

    半导体 IBM 英特尔 处理器 AMD

  • 摩洛哥太阳能项目资金不足 西方拒绝介入地区争端

    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1月2日报道,摩洛哥雄心勃勃地计划成立价值90亿美元的太阳能发电项目,通过把沙漠变为可盈利的资源,以向欧洲出口能源。但是,这一计划似乎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因为国际贷款人拒绝为发电站提供资金,理由是这些发电站的选址在西撒哈拉地区,然而这一地区在摩洛哥和波利萨里奥阵线(又称为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是一个致力于争取西撒哈拉独立的政治、军事组织)之间存在很大争议。在2009年,摩洛哥就已经计划建设一些太阳能发电站和风能发电站,并计划到2020年生产电能40亿瓦。摩洛哥想把最先要建的五所太阳能发电站中的两所建立在有争议的西撒哈拉地区,而且其中的一所发电站位于布支杜尔市附近的山谷口,其发电量为100兆瓦,另一所位于萨博哈·塔哈地区,其发电量约为500兆瓦。据一些信贷机构如隶属于德国政府的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和欧盟内部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这些银行绝不会资助在西撒哈拉的项目。一位资深银行家说:“如果我们支持这些投资,那么我们将被视为支持摩洛哥的立场,但事实上,我们对这场冲突的立场是中立的”。另有消息人士透露称:“我们从没支持在西撒哈拉地区的任何项目,尽管摩洛哥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计划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但是在未来,我们也绝不会支持任何相关项目。”鉴于这个问题的政治敏感性,所有的消息人士都拒绝透露其姓名。有限的进展到目前为止,摩洛哥的计划只取得了很有限的进展,主要是沙特国际电力公司(ACWA)在瓦尔扎扎特城建成了一所发电战,其发电量约为160兆瓦。摩洛哥太阳能管理局(即著名的MASEN)打算在近期内启动招标,再建造两所发电站,价值为17亿欧元(23亿美元),其中一所发电站的发电量为100兆瓦,而另一所的发电量为200兆瓦,两所发电站都靠近瓦尔扎扎特城。摩洛哥能源与矿产资源部部长阿卜杜勒·卡德尔·易马拉表示,摩洛哥并不担心西撒哈拉地区的项目融资问题,因为这些项目还尚未制定详细计划。他还说,“初步方案设定,最先建造的五所发电站中的三所将建在南方各省(这些地区是隶属于摩洛哥的西撒哈拉地区),但仍尚未决定建造这三所发电站的具体地点。”关于众多金融机构拒绝向上述项目提供资金的问题,易马拉表示,“我们会选择合适的时间来研究这个问题”。据消息人士透露,摩洛哥很可能是在通过与海湾国家的双边协定来寻找其他的赞助商。

    半导体 太阳能 太阳能发电 电站 电量

  • 妙手回春:盘点2013年“七大”LED医疗创新应用

    回顾2013年,LED的创新应用不断出现,可谓精彩纷呈,目不暇接,特别是与通信、医疗、农业等行业的跨领域合作备受关注。那么,下面小编为您整理了2013年LED在医疗健康行业那些吸引了公众眼球的创新应用。1.创意爆棚:“冷暖自知”植入式LED温度计追踪体温德国软体工程师T坎农(TimCannon)研发出一款电子装置名为Circadia1.0,将这款装置植入手臂后,可随时追踪体温变化,将检测到的温度纪录用蓝芽即时送到Android装置,一旦测到体温过高恐有发烧,就会发送警告讯息给使用者,装置内还安装了三个LED灯,随时显示装置的状态,并可以无线充电。更多2.研发新热点:深紫外LED医疗将成大热门深紫外光是指波长100纳米到280纳米之间的光波,在杀菌消毒、医疗、生化检测、高密度信息储存和保密通讯等领域有重大应用价值。与汞灯紫外光源相比,基于氮化铝镓(AlGaN)材料的深紫外发光二极管(LED)具备坚固、节能、寿命长、无汞环保等优点,正逐步渗入汞灯的传统应用领域。同时,深紫外LED的独特优势又激发了许多新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应用,如白色家电的消毒模块、便携式水净化系统、手机消毒器等,从而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成为继半导体照明LED之后,全球LED研究与投资的新热点。更多3.Osram光的创新运用:用光缓解疼痛坐落在慕尼黑伊萨尔河畔的跨领域疼痛治疗中心(TheZentrumfürInterdisziplin?reSchmerztherapie,ZIS),是世界上第一家使用生物有效光进行治疗的中心。该中心采用欧司朗的创新照明解决方案来进行光照治疗,该解决方案成本较低,各种疼痛治疗中心、诊所和医学实践均可负担得起。日前,ZIS正在进行科学研究,以对这项创新光照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系统性评估。更多4.日本旭化成将投产可杀菌的紫外线LED全球知名综合性化学制造大厂旭化成(AsahiKasei)将在2014年兴建可量产具有杀菌效果的紫外线LED的测试性产线,年产能虽不明,惟预估旭化成将对子公司“富士支社”投下数十亿日圆,导入可因应初期量产的设备,目标为在2020年度达成营收300亿日圆的目标。更多5.新意十足全球首款符合生物学规律的LED灯泡问世创新节能照明的全球领导企业LightingScience,推出DefinityDigital系列LED灯泡,这是世界上首款符合生物规律的照明产品,专为改善睡眠,支持自然褪黑激素的分泌,提高警觉,促进植物生长而设计。此款产品是由LightingScience基于LEDdigital技术为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SpaceStation)和美国南极研究站(U.S.SouthPoleStation)开发的,在科学和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这款LED灯泡可插入传统插座,提供符合消费者预期的明亮的白色光,并有益于健康。更多6.美科学家发明可治疗神经科疾病的微型LED美国伊利诺伊大学(theUniversityofIllinois)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微型LED,其微小程度能够轻易穿过细小的针眼。经实验证明,这一微型LED能够通过无线操作,有效进行深度脑部刺激,对神经系统疾病,例如运动障碍等,有一定的疗效。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将一根LED探针放入老鼠大脑,接着,通过使用光脉冲对老鼠的一部分脑奖赏通路的神经元进行刺激。老鼠在接受了这一LED脉冲刺激后,便会花更多时间在Y形迷宫里,就好像它们懂得会在迷宫里得到食物奖励一样。   7.微型无线LED参与医学研究或将治疗抑郁症等疾病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正在使用微型无线LED识别和映射大脑中的神经回路,以期利用LED光激活基因控制单个脑细胞。他们从特定类型神经元中获取光激活基因,并将其插入到老鼠大脑中。随后,闪耀的光线进入老鼠的大脑,可以激活神经元或抑制其活性。这项研究有一天可能为抑郁症、成瘾和焦虑提供更好的治疗。更多小编总结:随着LED的逐渐普及和不断渗透,LED应用越来越广泛,不再只是单纯地用于照明,与医疗行业的跨界合作层出不穷。超越照明的LED应用是LED行业个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会越来越受市场的青睐。

    半导体 LED 微型 紫外线 LED灯泡

  • 英特尔捍卫感知计算战场王座

    英特尔的老伙伴们似乎被冷落了。在本届CES的展前主题演讲中,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科再奇(BrianKrzanich)找到了“新欢”——可穿戴设备,而非前些年的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然而,英特尔似乎仍被处理器所局限。“我们的目标是让IntelInside成为所有计算和联网设备的最佳选择。”但是,在感知计算这一百花齐放的领域,这似乎并不是一句很好的口号。目前,移动设备处理器的领导者,是ARM生态圈的高通等厂商;可穿戴设备的领导者,是率先推出GoogleGlass的谷歌,以及三星等消费电子厂商;而虚拟现实技术,更是开发者甚众。这种形势下,英特尔如果仍将战略着眼于“卖出更多的处理器”,似乎并无助于其和产业链上下游的通力合作。事实上,英特尔如何合纵连横,或许是其在这一领域能否捍卫王者地位的关键所在。主题演讲之前不久,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兼感知计算事业部总经理邓慕理刚刚在新闻发布会上着重介绍了英特尔RealSense技术。这位头戴贝雷帽的以色列前国防军少校的演讲富有感染力,但“感知计算”这一概念在过去的一年内被提出得过于频繁,难免让人有些听觉疲劳。而在这一将人体自然感知能力与计算机无缝结合,融合现实和虚拟的领域,英特尔是否还能像过去一样成为平台之王,依然被很多人怀疑。或许是感受到了压力,英特尔祭出了多种感知计算所不可或缺的可穿戴参考设备,以证明自己还是这一领域的领导者。英特尔甚至启动了全球性的“英特尔可穿戴创想挑战赛”,这无疑将加强英特尔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毫无疑问,英特尔所推出的一系列参考设备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具备生物识别和健身功能的智能耳塞、与当前个人助理技术集成的始终在线的智能耳机以及智能无线充电碗,这些产品组合在一起,确实让人感觉眼前一亮;而捕捉真实世界以将之与虚拟场景融合的3D摄像头体系,和展示中会场场景与漂浮的鲸鱼的完美融合,也颇具震撼力。在这一领域,英特尔沿袭了其多年来行之有效的路径:提出参考设计、提供开发平台、减少开发者压力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将开发者与自己的平台绑在一起,使得自己能够成为行业标准。当然,英特尔最新的、可支持多操作系统并内置无线功能的Edison计算平台足以满足可穿戴设备的需求。然而,与PC领域不同,在移动设备领域,英特尔在计算平台上是挑战者,而非主导者。这一差异,或将使英特尔一贯行之有效的做法变得不那么有效。而对英特尔自身来说,如何通过合理的配备,放下处理器这一“包袱”,更好地与产业生态融合,似乎更为重要。

    半导体 英特尔 处理器 开发者 可穿戴设备

  • LED技术发展历史全回顾

    【导读】LED(全称: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 是一种能发光的半导体电子元件。这种电子元件早期只能发出低光度的红光,之后发展出其他单色光的版本,时至今日能发出的光已遍及可见光、红外线及紫外线,光度也提高到相当的光度。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LED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显示器、电视机采光装饰和照明等领域。在市场需求与技术进步的推动之下,LED经历了一段辉煌的历史。与您共同回顾LED发展历程。     1907年,Henry Joseph Round发现作为研磨剂的碳化硅晶体(SiC)通电后可以发光的现象。这种现象被发现之后,人们就对SiC和Ⅱ-Ⅳ族化合物半导体的矿物质发光现象展开研究。 1936年,George Destiau出版了一个关于硫化锌粉未来发光的报告。随着研究的深入,最终出现了“电致发光”这个术语。 1952年,人工合成的Ge、Si 晶体的pn结发光诞生。1954年,开始制作、研究GaP单晶和GaAs单晶的性能。 195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的鲁宾 布朗石泰(Rubin Braunstein)首次发现了砷化镓(GaAs)及其他半导体合金的红外放射作用。 1962年,GE、Monsanto、IBM 的联合实验室开发出了发红光的磷砷化镓(GaAsP)半导体化合物,从此可见发光二极管步入了商业化的发展历程。 1965年,全球第一款商业化发光二级管诞生,它是用锗材料做成的可发出红外光的LED,当时的单价约为45美元。其后不久,Monsanto和惠普公司推出了用GaAsp材料制作的商业化红色LED。这种LED的效率大约为0.1 lm/w,比一般的60-100w白织灯的15 lm/w要低100多倍。 1968年,LED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氮掺杂工艺使GaAsP器件的效率达到了1 lm/w,并且能够发出红光、橙光和黄光。1971,业界又推出了具有相同效率的GaP绿色芯片LED。 1993年,在日本日亚化工(Nichia)工作的中村修二成功把氮渗入,发明了基于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和铟氮化稼(InGaN)的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的蓝光LED,这类LED在1990年代后期得到广泛应用。 1997年,Schlotter和Nakamura等人先后发明了用蓝光管芯加黄光荧光粉封装成白光LED的技术。     继氮化镓LED之后,科学界随即又制造出能产生高强度绿光和蓝光的铟氮镓LED。超亮度蓝光芯片是白光LED的核心,在这个发光芯片上抹上荧光粉,然后荧光粉通过吸收来自芯片的蓝色光源再转化为白光。利用这种技术能制造出任何可见颜色的光。 【导读】LED(全称: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 是一种能发光的半导体电子元件。这种电子元件早期只能发出低光度的红光,之后发展出其他单色光的版本,时至今日能发出的光已遍及可见光、红外线及紫外线,光度也提高到相当的光度。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LED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显示器、电视机采光装饰和照明等领域。在市场需求与技术进步的推动之下,LED经历了一段辉煌的历史。与您共同回顾LED发展历程。     1907年,Henry Joseph Round发现作为研磨剂的碳化硅晶体(SiC)通电后可以发光的现象。这种现象被发现之后,人们就对SiC和Ⅱ-Ⅳ族化合物半导体的矿物质发光现象展开研究。 1936年,George Destiau出版了一个关于硫化锌粉未来发光的报告。随着研究的深入,最终出现了“电致发光”这个术语。 1952年,人工合成的Ge、Si 晶体的pn结发光诞生。1954年,开始制作、研究GaP单晶和GaAs单晶的性能。 195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的鲁宾 布朗石泰(Rubin Braunstein)首次发现了砷化镓(GaAs)及其他半导体合金的红外放射作用。 1962年,GE、Monsanto、IBM 的联合实验室开发出了发红光的磷砷化镓(GaAsP)半导体化合物,从此可见发光二极管步入了商业化的发展历程。 1965年,全球第一款商业化发光二级管诞生,它是用锗材料做成的可发出红外光的LED,当时的单价约为45美元。其后不久,Monsanto和惠普公司推出了用GaAsp材料制作的商业化红色LED。这种LED的效率大约为0.1 lm/w,比一般的60-100w白织灯的15 lm/w要低100多倍。 1968年,LED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氮掺杂工艺使GaAsP器件的效率达到了1 lm/w,并且能够发出红光、橙光和黄光。1971,业界又推出了具有相同效率的GaP绿色芯片LED。 1993年,在日本日亚化工(Nichia)工作的中村修二成功把氮渗入,发明了基于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和铟氮化稼(InGaN)的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的蓝光LED,这类LED在1990年代后期得到广泛应用。 1997年,Schlotter和Nakamura等人先后发明了用蓝光管芯加黄光荧光粉封装成白光LED的技术。     继氮化镓LED之后,科学界随即又制造出能产生高强度绿光和蓝光的铟氮镓LED。超亮度蓝光芯片是白光LED的核心,在这个发光芯片上抹上荧光粉,然后荧光粉通过吸收来自芯片的蓝色光源再转化为白光。利用这种技术能制造出任何可见颜色的光。 【导读】LED(全称: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 是一种能发光的半导体电子元件。这种电子元件早期只能发出低光度的红光,之后发展出其他单色光的版本,时至今日能发出的光已遍及可见光、红外线及紫外线,光度也提高到相当的光度。 2001年,Kafmann等人用UV LED激发三基色荧光粉得到白光LED。[!--empirenews.page--] 2002年,在市场上开始有5W的LED的出现,而其效率大约是每瓦18至22流明。 2003年9月,Cree, Inc.公司展示了其新款的蓝光LED,在20mW下效率达35%。他们亦制造了一款达65 lm/W(流明每瓦)的白光LED商品,这是当时市场上最亮的白光LED。2005年他们展示了一款白光LED原型,在350mW下,创下了每瓦70 lm 的记录性效率。 2006年,Cree公司宣布推出一款新的冷白光LED——“XP.G”,发光效率和亮度都创下新的纪录,其在驱动电流为350mA时,光通量达139 lm,发光效率为132 lm/W,亮度和光效分别比Cree公司最亮的XR-E LED提高37%和53%,被称为“业界最亮且具有最高效率的照明级LED”。 2007年,美国的Cree公司在SiC衬底上生长双异质结,SiC衬底可以把GaN基LED的金属电极制造在衬底的底部,电流能够通过低阻导电衬底的垂直流动,也为发展其他光电子器件奠定了基础。 同年,日亚化学公司发布了下一代高功率白光LED, 350mA电流输入时光通量为145 lm,发光效率为134 lm/W。实现白色LED高效化的原因是实现了所用的蓝色LED芯片的高效化。该蓝色LED在350mA驱动时的光功率为65lm/W,波长为444nm,外部量子效率为66.5%。 2009年2月,日亚化工(Nichia)发表了效率高达249 lm/W的LED,此乃实验室数据。     2010年2月、Philips Lumileds造一白色LED,在受控的实验室环境内,以标准测试条件及350mA电流推动下得出208lm/W,但由于该公司无透露当时的偏压电压,所未能得知其功率。 2011年,科锐(CREE)宣布获得231 lm/W的LED production光效,CREE的每瓦231流明每瓦的LED是在4500K色温350毫安电流的标准下测试初来的结果。 2012年4月、美国发光二极管大厂科锐(Cree)推出254 lm/W光效再度刷新功率。 2013年2月,LED照明领域的市场领先者科锐公司宣布,其白光功率型LED光效再度刷新行业最高纪录,达到276 lm/W。 LED发展历史已经几十年,随着人们对半导体发光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LED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和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各种颜色的超高亮度LED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无论是发光效率还是产品质量都有了质的提高,LED的应用市场也越来越广泛。随着全球LED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加大,未来LED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其产业正向着并将继续向着更多种类、更高亮度、更大应用范围和更低成本方向发展。 本文由收集整理

    半导体 LED技术 白光LED BSP LM

  • LED产业前景光明2014年七大“预言”

    时光荏苒,2013与我们渐行渐远;风云变幻,LED产业仍在不断向前。未来一年LED的发展,将面对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这期间LED企业的经营策略尤为重要。结合环境优势,做专品牌,实现规模效应是未来LED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有效途径。对于2014年,LED产业有七大预言。1、全球LED光源替换潮将正式启动据LEDinside分析师王婷表示,在快速发展的LED照明市场中,照明厂商纷纷通过收购通路与技术来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目前照明厂商多半搭配各种无线传输技术以及整体智慧控制技术,甚至是搭配各种再生能源的绿建筑解决方案,因此未来商机相当庞大。此外,品牌形象提升可扩大照明厂商议价空间,也可以摆脱持续杀价竞争的窘境。2、2014年LED照明产品出货年增七成,产值达178亿美元全球市场LED照明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2014年LED照明产值将达178亿美元,整体LED照明产品出货数量达13.2亿只,较2013年成长68%。LEDinside表示,全球LED照明产品替换潮来自于价格快速下降所致,其中以替代型光源产品最为明显,球泡灯和灯管是最受到市场欢迎的替换光源类型,分别占2013年LED照明产品的38%和25%。此外,一体式的LED照明产品类型未来需求将逐渐崛起,特别是结合智能照明应用的产品,因此预期2014年LED照明产品比重将可望逐年提升。3、2014年FlashLED市场走势将呈现M型化FlashLED在智慧型手机的渗透率已达100%,看准Flash商机,LED业者积极投入Flash市场。2013年FlashLED的规格以驱动电流1000mA、500mA与350mA为主流,而2014年FlashLED的规格将走向M型化发展,在驱动电流1000mA下,亮度在240-250lm的FlashLED将持续扮演中高阶的主流,另一方面,客户若有降低成本考量,加上导入机款为中低阶机种,FlashLED的采用将会落在驱动电流350mA,亮度在75lm以下的规格。4、2014年直下式电视渗透率逾六成,冲击LED背光产值2013年LEDTV渗透率在中国电视厂的带动下来到95%水平,2014年预计将全面取代CCFL,全年电视出货量估计达2亿9百万台,年成长率为3%。然而2014年电视LED背光产值预估为24.1亿美元,年成长率反而衰退17%,主要原因为直下式电视使用LED颗数较侧光式机种少约五成左右,而2014年直下式机种渗透率将高达六成,是导致整体LED电视出货成长,LED产值却下降的主要原因。5、价格持续下降,照明需求将大增近两年,全球照明市场开始显现“禁白”效应,同时受到上游芯片技术提升和价格快速下降影响,LED照明与传统照明产品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下游LED照明产品价格下降已成为不争的实施。当前,LED照明产品的价格正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下降,许多区域无论是取代40W或是60W的LED球泡灯最低售价甚至都已经低于10美元,渐渐逼近传统节能灯的价格。据统计,2013年10月份全球取代40W的LED产品部份价格下降较为明显,各区域品牌灯具最低价格都已跌破10美元,且不同区域间产品均价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尤其在英国地区,呈现11%大幅下跌。部份原有高价品项价格下调,低价品项则继续走低。欧司朗、三星、LG等品牌在英国区域均有接近或低于10美元的产品出售。该区域取代40W的商品最低价格目前已经达到8.1美元。而在美国区域,除CREE、沃尔玛近期推出的低价灯泡外,飞利浦、Ecosmart也一直有低于10美元的产品出售。该区域取代40W的商品目前最低价格也已下杀至9美元。6、2014年将脱离供过于求窘境亿光董事长叶寅夫、晶电董事长李秉杰、东贝董事长吴庆辉、璨圆董事长简奉任和美国Cree香港董事总经理李仕义等LED产业五巨头同步看好明年产业景气,李秉杰一改既有保守态度,预期LED即将脱离供过于求窘境。台湾LED厂近年受大陆大举扶持业者所苦,历经供过于求、毛利率下滑、营运迈入亏损等,随着大陆暂停补助业者、各国开始禁用白炽灯刺激LED照明商机大开,产业逐渐否极泰来、自谷底攀升。LED磊晶龙头董座李秉杰今年原本对产业抱持保守看法,近期转趋乐观。李秉杰指出,近期晶电急单涌进,预期市场供需平衡点有机会提早来临,明年产业极具转机,2015年厂商获利可望成长。全球LED照明龙头Cree香港董事总经理李仕义认为,LED照明应用与需求太广,规模超乎过去LED应用与市场想象。LED教父叶寅夫说,随着LED照明价格亲民化,明年LED照明需求成长,亿光照明营收比重将首度超越背光。7、数字时代2014年LED灯具+网络将瞄准应用蓝海随着移动互联的普及,人们在出行的时候寻找准确的位置喜欢用无线定位系统去寻找目标地点,然而,当人们在大型商场、购物广场等建筑内,惯用的定位系统往往不太适用。传统的无线定位系统容易受到物体和天气的干扰,定位的精确度不高,而传统GPS导航技术在室外很管用,但受建筑对卫星信号的格挡,GPS到了室内就不太给力了,同时,虽然有一些公司在试图用无线网络进行室内定位,但常见的室内无线技术(例如Wi-Fi和蓝牙)又不太适合定位每个人的准确位置。室内导航可以广泛运用于商场、机场、体育馆等大型建筑中,方便人们找人、找地点、找出口。伴随着未来半导体照明灯具的大量普及,每个室内场所都少不了照明灯具,通过灯光信号来实现定位正引起LED产业人士的关注,一场基于光通信的室内精准定位与导航的产业革命即将开启,据记者了解,可见光通信具有定位精准、成本低廉、附加值高等优势。目前Bytelight是唯一一家掌握LED室内定位核心技术的公司,其研发出了一个基于LED灯光的定位服务,使得程序能在一秒时间内计算出当前位置,精确度可以达到一米之内。这套LED定位系统通过天花板上的LED灯具实现,灯具发出像莫斯电报密码一样的闪烁信号,再由用户智能手机照相机接收并进行检测,而且用户不需要将手机相机对准摸一个特定方向,亦可以接收到反馈过来的直接光源信号。在我国,在LED灯在定位导航方面也有企业研发成功,第15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上,LED白光通讯技术首次在深圳亮相。据了解,这一新技术在国内尚属首创,在定位精确度上提升五倍,可成本却降了八成。这种新兴通信技术―“基于位置服务(LBS―Location―basedServi)的白光通信技术”的技术研发方华策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和“Ubeacon室内导航系统”两代产品,该技术的原理是将需要传输的信息编译成一段调制信号,用脉宽调制的方法附加到LED灯具的驱动电流上,利用户内无处不在的光源作为发射载体,通过专业终端或任何智能终端来接收并解码,从而通过灯具完成信息传输的目的。这两种产品前者主要能实现对井下工作人员的准确定位和实时跟踪,后者能让消费者以其自有的智能终端实现户外和室内定位导航的无缝链接,是室内导航、O2O、广告精确推送和移动社交等应用的基础。

    半导体 驱动电流 LED照明 LED产业 FLASHLED

  • 三安稳占芯片巨头地位

    【导读】三安光电公布1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32亿元,同比增长11.86%;净利润7.61亿元,同比增长14.07%。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6.45亿元,同比大增59.95%;基本每股收益0.53元。即三季度单季营收9.57亿元,同比下滑2.48%;净利润2.98亿元,同比增长48.42%;扣非后净利润2.43亿元,同比增长139.17%。 三安光电公布1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32亿元,同比增长11.86%;净利润7.61亿元,同比增长14.07%。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6.45亿元,同比大增59.95%;基本每股收益0.53元。即三季度单季营收9.57亿元,同比下滑2.48%;净利润2.98亿元,同比增长48.42%;扣非后净利润2.43亿元,同比增长139.17%。 主营增长良好,芯片业务占比不断提升 三安光电三季度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根据所了解的情况来看,芯片业务三季度继续实现环比增长,占营收8成左右。收入比二季度环比下滑主要原因为路灯及太阳能收入确认较少,但主要是季节波动因素,不影响全年业绩。毛利率方面,三季度为34.86%,与上季芯片度基本持平。但由于三季度毛利率高的路灯收入下滑了5000多万,这意味着芯片毛利率稳中有升。公司财务报表质量不断改善,对补贴及路灯依赖程度大为下降。公司将启动增发,增发完成后MOCVD机台数超过250台(按两英寸炉子计算),产能跃居世界龙头。 芯片龙头地位巩固 供给方面,芯片领域三安光电龙头地位已经确定,增发完成后三安+璨圆产能跟晶电+广稼接近,问鼎全球芯片出货量龙头指日可待。但从企业竞争力来看,更看好三安,三安在成本控制、企业管理水平、管理层素质上均占优势。过去两年的芯片竞争情况已经证明,市场通过MOCVD存量机台去计算产能过剩逻辑不通,不是所有厂商买了炉子都能生产出符合客户要求,具备经济效益的白光照明芯片,目前能够稳定给下游主流封装客户大批量出货的实质上只有三安光电一家。封装领域,产业整合步伐会加速,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未来两年都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弱肉强食大势所趋。 本文由收集整理

    半导体 芯片 太阳能 封装 三安光电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