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LED研讨会精彩纷呈 调光方案商各显神通

    【导读】随着LED技术的发展和成熟,LED照明产品的发光效率不断提升,价格持续下降。LED照明产品的推广应用有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今年上半年,室内LED照明需求表现强劲。而行业数据也显示,今年的LED商业照明市场爆发力非常巨大。上半年的LED路灯招标总额已经超过200亿元。业内人士估计,2013年中国LED照明市场将增长50%。 讯:随着LED技术的发展和成熟,LED照明产品的发光效率不断提升,价格持续下降。LED照明产品的推广应用有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今年上半年,室内LED照明需求表现强劲。而行业数据也显示,今年的LED商业照明市场爆发力非常巨大。上半年的LED路灯招标总额已经超过200亿元。业内人士估计,2013年中国LED照明市场将增长50%。 2008-2014年我国LED照明市场规模图 随着LED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LED灯具提出了新的要求。LED光源除了要满足照明的需求外,还应该满足不同应用情景模式的灯光亮度和色温要求,LED调光技术应运而生。此外,全球节能减排的要求,以及国家发改委关于《关于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2013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通知》的发布,急需LED灯具实现调光,以推进高校节能的半导体照明的发展。 自LED光源进入通用照明领域,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日益占据照明的核心领域。其除了耗能少、无污染、不含汞、寿命长等优点外,可控性强是LED光源区别于传统光源的鲜明特点。因此,充分发挥LED的先天优势,让LED按照人们的照明需求,随时“可控可调”,亦将使LED更为快速的占据照明领域的核心地位。目前,按照调光的方式能,可以把LED调光分为:可控硅调光、遥控器调光器、墙壁开关以及一些商用照明调光系统,比如0-10V和Dali等。其中,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可控硅调光是目前最为热门的LED调光技术。而智能调光、wifi调光等将是未来LED调光的发展方向。 市场的需求使LED调光技术的发展备受关注,业内各大方案商不断推出新的调光方案。在由资讯机构主办、半导体器件应用网承办的第九届LED通用照明技术研讨会上,多家知名方案商将带来最新的调光方案:新进半导体LED产品线市场经理韩璐将带来《高性价比的LED调光方案》,上海占空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系统应用副总监张义将在当天为参会人员做《高性能比高兼容性可控硅调光方案的设计及产品介绍》的演讲,美满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技术市场经理关振源将带来《Why 88EM8183- 论可控硅调光的分析和探讨》。本届研讨会将于10月25日,在深圳马可孛罗好日子大酒店举办。更多会议详情请登陆meeting/led_9j/index.html。 现场听众报名已启动,点击meeting/led_9j/tzbm.html在线报名,赢取精美礼品! 更多详情,敬请登陆活动官网:www.ic.big-bit.com/。   去年LED研讨会深圳站图片 本文由收集整理

    半导体 LED 研讨会 LED照明 照明市场

  • Imagination 和明导国际扩大合作伙伴关系,其开放源嵌入式工具可支持所有 MIPS CPU

    【导读】2013 年 9 月 9 日 —— 领先的多媒体、处理器、通信和云技术提供商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IMG.L) 今天宣布,已与明导国际 (Mentor Graphics) 扩大合作伙伴关系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IMG.L) 今天宣布,已与明导国际 (Mentor Graphics) 扩大合作伙伴关系,该公司的 Sourcery™ CodeBench 开发工具元件将能支持所有的 MIPS CPU 产品。得益于 Mentor® 的开放源、低成本以及受到广泛支持的软件平台,这项合作关系将能使开发人员显著加速其开发周期。 支持 MIPS CPU 的 Sourcery CodeBench 可提供包括最优化 GNU Compiler (编译器) 与 Debugger (调试器)的完整 C/C++ 开发环境。基于这项扩大的合作关系,为 MIPS 架构编程的嵌入式开发人员将能受益于所有的 Sourcery CodeBench 完全最佳化配置版本,可适用于从低端到高端,包括即将上市的 MIPS32 和 MIPS64 位元 Series5 ‘Warrior’ 内核等所有 MIPS CPU 产品的主要成员。 Imagination 市场营销副总裁 Amit Rohatgi 表示:“为了持续扩大我们的生态系统,并将 MIPS 架构推升到新的层次,Imagination 和明导国际达成了最新的多年合作协议。Sourcery CodeBench 这类的开放源工具与技术将是扩展我们 IP 内核应用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将继续与明导国际密切合作,共同优化工具链与相关元件,来为新的与现有的 MIPS 内核提供新功能并增强性能。” 明导国际开放源嵌入式解决方案总经理 Mark Mitchell 表示:“MIPS 架构是有史以来最具知名度、以及最受欢迎的运算架构之一。在纳入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旗下之后,MIPS 正朝着更大的成功迈进。多年来,明导国际一直是 MIPS 的重要合作伙伴。明导国际与 Imagination 的持续合作不仅能确保为 MIPS 提供免费的开放源工具链,同时还能为嵌入式开发人员持续带来功能性与性能的提升。” 本文由收集整理

    半导体 CPU MIPS 嵌入式 IMAGINATION

  • 美情报机构掌握芯片“后门”网络密钥

    据新华社华盛顿9月6日电美国前防务承包商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最新泄露的文件称,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超级计算机、技术标准、法庭命令和幕后劝说等多种招数,已秘密攻破或能够绕开现有常用互联网加密技术,获取私密信息,这意味着全球的网络通信在美情报机构面前已无所遁形。《媒体》、英国《卫报》6日报道了斯诺登提供的文件内容。报道称,美国国家安全局代号为“奔牛(Bullrun)”的高度保密项目投资数十亿美元秘密从事解密工作。“奔牛”项目一份文件称,美国国家安全局已获取了针对加密网络聊天与电话的“突破性能力”。美国国家安全局还每年花费逾2.5亿美元用于一个叫Sigint促进计划的项目上。文件显示,Sigint项目通过与芯片制造商合作植入“后门”,已能进入被某些企业与政府使用的加密芯片。

    半导体 互联网 加密技术 芯片

  • 辰汉电子解读智能工业控制的发展

    【导读】日前,中国高端ARM嵌入式设计服务领导者上海辰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金权先生接受电子发烧网专访,发表了关于智能工业控制的独到见解。 随着计算机以及控制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业控制技术已经逐渐地被智能控制技术所替代,智能化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为工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最强的技术保证,是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日前,中国高端ARM嵌入式设计服务领导者上海辰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金权先生接受专访,发表了关于智能工业控制的独到见解。 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科学技术、先进智能控制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业控制领域正受到先进科学技术的冲击,正在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大变革。工业控制技术大概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代的传统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CCS);第二代的分散控制系统(DCS);第三代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现在,对诸如图像、语音信号等大数据量、高速率传输的要求,又催生了以太网和控制网络的结合,网络化浪潮又将诸如嵌入式技术、多标准工业控制网络互联、无线技术等新兴技术融合进来,从而拓展了工业控制的发展空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智能化的工业控制正迅猛成长。     上海辰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金权先生 工业控制智能化是大趋势 刘金权先生表示:首先,辰汉电子认为工业控制智能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十五”期间,国家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作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提高传统产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二是以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为重点,推进制造业领域优质高效生产,振兴装备制造业;三是改造提升重点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其相关配套技术水平、工艺和装备水平。 其次,我国工业控制智能化发展道路,大多是引进成套设备同时进行消化吸收,然后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目前我国工业控制智能化技术、产业和应用都有了很大发展,我国工业计算机系统行业已经形成。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正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再次,无线局域网(WirelessLAN)技术可以非常便捷以无线方式连接网络设备,人们可随时、随地、随意访问网络资源,是现代数据通信系统发展重要方向。无线局域网可以不采用网络电缆线情况下,提供以太网互联功能。推动网络技术发展同时,无线局域网也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无线网通信协议通常采用IEEE802.3和802.11。802.3用于点对点方式,802.11用于一点对多点方式。无线局域网可以普通局域网基础上无线Hub、无线接入站(AP)、无线网桥、无线Modem及无线网卡等来实现,以无线网卡使用最为普遍。无线局域网未来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安全性、移动漫游、网络管理以及与3G等其它移动通信系统之间关系等问题上。工业智能化领域,有成千上万感应器,检测器,计算机,PLC,读卡器等设备,需要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控制网络,通常这些设备提供通信接口是RS-232或RS-485。无线局域网设备使用隔离型信号转换器,将工业设备RS-232串口信号与无线局域网及以太网络信号相互转换,符合无线局域网IEEE802.11b和以太网络IEEE802.3标准,支持标准TCP/IP网络通信协议,有效扩展了工业设备联网通信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技术以及智能传感器技术结合,产生了“基于无线技术网络化智能传感器”全新概念。这种基于无线技术网络化智能传感器使工业现场数据能够无线链路直接网络上传输、发布和共享。无线局域网技术能够工厂环境下,为各种智能现场设备、移动机器人以及各种智能化设备之间通信提供高带宽无线数据链路和灵活网络拓扑结构,一些特殊环境下有效弥补了有线网络不足,进一步完善了工业控制网络通信性能。 【导读】日前,中国高端ARM嵌入式设计服务领导者上海辰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金权先生接受电子发烧网专访,发表了关于智能工业控制的独到见解。 随着计算机以及控制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业控制技术已经逐渐地被智能控制技术所替代,智能化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为工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最强的技术保证,是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日前,中国高端ARM嵌入式设计服务领导者上海辰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金权先生接受专访,发表了关于智能工业控制的独到见解。 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科学技术、先进智能控制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业控制领域正受到先进科学技术的冲击,正在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大变革。工业控制技术大概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代的传统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CCS);第二代的分散控制系统(DCS);第三代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现在,对诸如图像、语音信号等大数据量、高速率传输的要求,又催生了以太网和控制网络的结合,网络化浪潮又将诸如嵌入式技术、多标准工业控制网络互联、无线技术等新兴技术融合进来,从而拓展了工业控制的发展空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智能化的工业控制正迅猛成长。     上海辰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金权先生 工业控制智能化是大趋势 刘金权先生表示:首先,辰汉电子认为工业控制智能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十五”期间,国家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作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提高传统产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二是以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为重点,推进制造业领域优质高效生产,振兴装备制造业;三是改造提升重点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其相关配套技术水平、工艺和装备水平。 其次,我国工业控制智能化发展道路,大多是引进成套设备同时进行消化吸收,然后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目前我国工业控制智能化技术、产业和应用都有了很大发展,我国工业计算机系统行业已经形成。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正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empirenews.page--] 再次,无线局域网(WirelessLAN)技术可以非常便捷以无线方式连接网络设备,人们可随时、随地、随意访问网络资源,是现代数据通信系统发展重要方向。无线局域网可以不采用网络电缆线情况下,提供以太网互联功能。推动网络技术发展同时,无线局域网也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无线网通信协议通常采用IEEE802.3和802.11。802.3用于点对点方式,802.11用于一点对多点方式。无线局域网可以普通局域网基础上无线Hub、无线接入站(AP)、无线网桥、无线Modem及无线网卡等来实现,以无线网卡使用最为普遍。无线局域网未来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安全性、移动漫游、网络管理以及与3G等其它移动通信系统之间关系等问题上。工业智能化领域,有成千上万感应器,检测器,计算机,PLC,读卡器等设备,需要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控制网络,通常这些设备提供通信接口是RS-232或RS-485。无线局域网设备使用隔离型信号转换器,将工业设备RS-232串口信号与无线局域网及以太网络信号相互转换,符合无线局域网IEEE802.11b和以太网络IEEE802.3标准,支持标准TCP/IP网络通信协议,有效扩展了工业设备联网通信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技术以及智能传感器技术结合,产生了“基于无线技术网络化智能传感器”全新概念。这种基于无线技术网络化智能传感器使工业现场数据能够无线链路直接网络上传输、发布和共享。无线局域网技术能够工厂环境下,为各种智能现场设备、移动机器人以及各种智能化设备之间通信提供高带宽无线数据链路和灵活网络拓扑结构,一些特殊环境下有效弥补了有线网络不足,进一步完善了工业控制网络通信性能。 【导读】日前,中国高端ARM嵌入式设计服务领导者上海辰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金权先生接受电子发烧网专访,发表了关于智能工业控制的独到见解。 最后,工业控制智能化是指工业生产、管理、经营过程中,信息基础设施,集成平台上,实现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以及信息综合利用等。国家实施高技术产业化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发展高技术,形成新兴产业,培育新增长点;二是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和优化传统产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工业控制智能化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国家整体国力、调整工业结构、迅速搞活大中型企业有效途径和手段,国家将继续实施一系列工业过程智能化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工业智能化技术进一步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化,解决国民经济发展面临深层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工业领域智能化趋势下不可以忽视的信息安全问题 “棱镜门”的曝光让我们再一次意识到信息安全是不可忽视的。现在,许多工业计算机运行的是专有操作系统。人们常认为这些计算机比较安全,因为操作人员认为黑客没有兴趣将“恶意代码”植入这些少数系统中。因此,系统中的一些安全漏洞常常不为人所知,很少有人想过如何屏蔽攻击,如何应对现今流行的众多病毒、蠕虫或特洛伊木马。刘金权先生透露,其实早在2010年,一种名叫“Stuxnet”的超级病毒就敲响了“防范病毒攻击”的警钟。“Stuxnet”专门攻击工业系统中采用的SIMAT WinCC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的设备,开始控制被感染的工厂,并造成生产事故或停工,该病毒目前通过极其隐蔽的技术手法快速传播,同时对感染的工业设备进行重编程,夺取控制权后实现对工业生产关键设备的自毁或破坏。专家表示,病毒的大规模爆发可能影响中国经济复苏前景。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辰汉电子一直致力于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刘金权先生表示,在工业领域智能化的大趋势下,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而传统的生产安全、机器设备安全话题也仍需要在新的趋势下加以改进。例如通过信息安全保卫工作确保生产控制过程中程序指令不受外界入侵、破坏。这就需要不同层级的信息安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黑客将试图通过手中的笔记本电脑连入互联网,在云端渗透到工厂的ERP系统、SCADA系统、甚至是控制系统。因为这些系统在物理上都将是连在一起的了。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安全问题还涉及到许多层面,比如设备层,如果硬件芯片损坏,设备当然无法继续工作。又比如软件层,虽然设备能继续运行,但各种有价值信息将有随时被窃取、盗用的风险。所以工厂设备时刻硬件工作稳定,并在硬件层有冗余性设计,还要在软件层确保只是被授权、被允许的软件、指令在运行。未经授权的则一律不能运行、通讯。辰汉电子提供安全(包括信息安全与机器安全)的实时操作系统,安全启动等技术。工厂可能通过VPN、私有云、公有云、或兼有云等多种渠道链接互联网,IDP(Intelligent Device Platform)确保了这之间的网关(gateway)是有安全保护的。 我国一直注重信息化安全建设。近年来,我国颁布了《国家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国家信息安全“十一五”规划》等指导性文件,进行信息化安全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相信随着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智能工业控制会更健康的发展。 辰汉电子以创新应对工业智能化的挑战 在面向工业领域的智能化方向大步前进的形势下,尚有很多难题待解,辰汉电子一直在不断创新,着重以创新来应对工业智能化的新挑战。公司已研发,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数十项。公司获得2011年年度上海市科技创新基金一等奖,是上海市软件企业,中国嵌入式行业协会理事单位,飞思卡尔全球合作联盟成员,意法半导体独立第三方设计成员。 刘金权先生介绍到,我们专注于高端嵌入式产品的设计服务,产品方案实现,PCBA级产品生产,系统级产品生产服务。我们的客户覆盖了中国50%以上的工科院校,为联想、华为、海尔这样的中国世界级品牌提供专业的设计服务,也与富士康,正崴,英华达这样的国际级代工厂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还有各种各样的来自各个行业的世界级巨头如全球称重业巨头梅特力-托利多,考试业上市公司ATA,中国军事工业集团,中国航空航天集团,中国电子工业集团,中油重工等等。 辰汉电子帮助行业客户进行产品市场分析,产品功能定义,系统分析,硬件设计,结构配合,操作系统移植优化,驱动开发,中间件移植优化,Linux应用软件开发,Android APP开发,云端后台服务器构架设计,数据库开发,移动互联网系统构架设计及实现等一系列研发设计服务。缩短客户产品上市时间,降低产品开发风险。同时我们还提供从核心模块,嵌入式板卡到整机产品的生产配套供应。减少客户的中小批量产品的生产测试环节。[!--empirenews.page--] 刘金权先生还介绍到,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不能仅考虑开发出全新的功能,甚至另起炉灶,我们还必须根据现实情况,依据工业企业现有设备的基础条件,进行必要的工程再设计。因为不会有任何一家工业企业为了实现某个新功能将自身的设备系统建设推掉重来的。 另一大挑战来自于更大范围的工业企业网络的互联互通,这给研发工程师在信息安全、设备安全方向提出了更高的防控指标。而我们辰汉电子在工业企控制系统的嵌入式解决方案,都是研发工程师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工具和有力武器。 辰汉电子核心技术工程师主要来自飞思卡尔研发中心。致力于为工业控制领域的客户提供创新的嵌入式平台方案,开发最前沿和高性能的产品。依靠现有平台,我们能够快捷的增减功能,为客户定制差异化的产品。辰汉电子还拥有全方位的芯片级,硬件级,产品级,操作系统引导层,内核层,驱动层,中间件,UI层,APP层,数据库,BS构架,CS构架的产业技术开发能力。开发的产品及方案可以通过美国的FCC,欧盟的CE以及中国的3C标准,可以为各种特殊行业需求提供真正的军工级,汽车级的高可靠性的领先设计,辰汉一直坚持不断创新,为客户提供快速的,高水平的嵌入式产品设计服务。 刘金权先生表示,辰汉电子将自身的发展与促进中国嵌入式设计服务紧密联系,立志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自我超越,实现一个属于中国的嵌入式设计服务世界一流企业的抱负与追求。 本文由收集整理

    半导体 无线局域网 电子 工业控制 智能工业

  • DIALOG半导体有限公司获得CADENCE行业领先的TENSILICA HIFI音频/语音DSP IP授权

    【导读】高度集成电源管理、音频、AC/DC 与短距离无线技术提供商 Dialog半导体有限公司今日宣布,公司已从全球电子设计创新领袖 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纳斯达克证券代码:CDNS)获得 Tensilica? HiFi音频/语音 DSP IP 的授权。Dialog 将首先利用该 IP 为其连接性产品开发下一代音频解决方案。 Cadence® Tensilica HiFi 音频/语音DSP 是业界应用最广泛的可授权型音频/语音 DSP 系列,支援100多个经验证的音频/语音软件包以优化提升音讯体验。 Dialog 企业发展与战略副总裁 Mark Tyndall 表示:“完美的品质和性能,以及低功耗架构是我们赢得声誉并与重要客户开展成功合作的关键因素。Cadence Tensilica HiFi 音频/语音DSP 不仅能使这一切变为现实,而且还拥有一个全面的软件合作伙伴生态系统,而该系统对于我们所服务的连接性和便携设备市场是不可或缺的。” Cadence 企业研发副总裁 Jack Guedj 表示:“通过选择我们的 HiFi 音频/语音DSP IP核心,Dialog 将能延续其优良传统,持续为客户的下一代无线连接性产品,以及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内的便携设备提供最高品质的 IC。” HiFi 音频/语音DSP 是范围更广的 Tensilica 产品家族中的一员,它们结合了 DSP 和 CPU 的最佳能力,同时可提供 10 倍至 100 倍的性能。设计人员可以使用各种自动化设计工具对它们进行优化,以满足具体而苛刻的信号处理性能指标。 本文由收集整理

    半导体 DSP CADENCE TENSILICA HIFI

  • 格罗方德CEO:28nm代工新商机连环爆

    28奈米商机正一波接一波涌现。继应用处理器、基频处理器与电视主晶片之后,无线区域网路(Wi-Fi)、近距离无线通讯(NFC)和射频收发器(RFTransceiver)等通讯晶片也已开始导入28奈米先进制程。同时,行动装置业者对影像处理效能要求日益攀升,并积极寻求数位和类比混合讯号整合方案,亦将驱动相关晶片商扩大采用28奈米技术。格罗方德执行长AjitManocha提到,该公司亦将类比制程视为未来的布局重点,正全力展开部署。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执行长AjitManocha表示,行动装置设计空间愈来愈吃紧,通讯和显示等功能规格又日新月异,促使晶片商积极导入更先进的制程,除系统主处理器业者从2012年开始从45/40奈米升级至28奈米制程外,通讯和影像处理相关元件,以及数位/类比混合讯号整合晶片,亦将掀动下一波28奈米转换潮。在通讯元件方面,晶片商已计划利用28奈米等先进制程,解决新一代Wi-Fi加蓝牙(Bluetooth)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多功能组合(Combo)晶片及射频收发器设计挑战,以实现更高效能与整合度,并降低功耗和体积,进而满足行动装置功能升级的需求。至于影像处理IC部分,Manocha强调,目前行动装置功能设计上最大的缺口之一就是影像处理机制,须引进新的视讯编解码技术并提高运算速度,因此相关晶片商对先进制程的需求相当殷切。此外,行动装置业者为增加电力,纷纷使用容量更大的锂电池,造成系统设计空间显著缩减,亟需寻求数位与类比整合型晶片方案,从而兼顾高品质的类比混合讯号处理能力,以及精巧的晶片体积,这也刺激晶片厂在先进制程的投片意愿,为晶圆厂挹注营收成长动能。随着更多IC设计业者积极往先进制程靠拢,格罗方德近期也在28奈米市场上成功打下一片天,不仅拿下高通(Qualcomm)和瑞芯微等处理器厂的订单,亦有多个28奈米合作案顺利进入验证阶段。Manocha更透露,看好后续28奈米晶圆代工商机,格罗方德今年将投注45亿美元资本支出,在德国、纽约和新加坡晶圆厂添购设备,积极扩充28奈米以下制程产能。

    半导体 晶片 先进制程 格罗方德 CE

  • 科赫以72亿美元收购Molex

    【导读】9月9日,由现年77岁的查尔斯及其现年73岁的弟弟大卫控股的科氏工业集团(Koch Industries)宣布,该公司将斥资72亿美元收购电子连接器制造商莫仕公司(Molex Inc.)。年营收估计高达1,100亿美元的科氏工业集团是美国第二大非上市公司,而且已使科赫兄弟俩在福布斯美国富豪榜上并列排名第四。 这是自去年12月份以来科赫做出的第四笔巨额收购或投资交易,使查尔斯•科赫在这方面花费的数额累计超过110亿美元,每年他都会从他总部位于堪萨斯州威奇托(Wichita)的科氏工业集团拿出数十亿美元资金进行再投资。他收购的所有公司都位于美国中西部地区,而且绝大多数都涉及科赫最了解的业务类型:在大多数年份里能够获得可靠回报的工业企业,而当经济趋势有利于科赫的时候,就可以提供获取巨额利润的机会。 今年4月份,科赫曾宣布以15亿美元收购博凯技术公司(Buckeye Technologies),后者专门生产用于LCD液晶屏一直到轮胎等各种产品的纤维素纤维。去年,科赫斥资15亿美元收购了玻璃制造商加迪安工业公司(Guardian Industries)的半数股份,并且以7.5亿美元从瓦楞纸包装与建材产品公司Temple-Inland手中收购了16家美国建筑产品工厂。此外,科赫还出资2.4亿美元参与了成交总额为8.78亿美元的美国贺卡公司American Greetings的私有化收购交易,这表明查尔斯想要参与更多巴菲特式的金融交易。最近他甚至表示对报业感兴趣,但没有确认自己是否在出价收购《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和《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但有关他打算收购上述两家报纸的传闻已经使得自由主义者紧张不安,并且导致上述两家公司的编辑部人员威胁要离职。 对于科赫而言,对莫仕公司进行整合应该不会是太大的挑战。莫仕公司总部位于伊利诺伊州莱尔(Lisle),自1930年代以来一直由克雷比尔(Krehbiel)家族控股。该公司生产用于汽车、电子产品以及电信行业的电子连接器,自1990年代初期以来一直在缓慢而稳步地扩大业务,每年在资本支出方面投入的金额差不多相当于其盈利金额。 科赫工业集团将其90%的盈利重新投资在业务上,每年给科赫兄弟俩派发大约5亿美元(据我估计)股息作为他们的零花钱。 科赫同意为莫仕公司的普通股支付较周五收盘价高出31%的溢价,而克雷比尔家族已签署了此项收购协议,这样不太可能会有人通过提高报价来参与竞购。对于通常抠门的科赫兄弟而言,这个收购价格似乎有点不同寻常,因为这个收购价格几乎相当于莫仕公司年度现金流的12倍,但莫仕公司可能需要进行一些整顿。过去三年以来,该公司盈利持续下滑,而且今年支付了1.82亿美元,以解决有关旗下一位雇员在日本未经授权获取贷款的诉讼案。 在他这个年龄,查尔斯•科赫应该考虑进行遗产税规划,而不是扩大其个人财产。但他显然喜欢进行资本投资,并且看到资本成倍增值。到目前为止他进行的规模最大的收购交易,是在2005年12月份以210亿美元收购纸张、包装和建筑产品制造商Georgia-Pacific。在美国经济崩溃并且导致建筑产品市场随之衰退之后,这笔交易看上去像是一场潜在的灾难。科赫投入约140亿美元,很快着手重组Georgia-Pacific的运营,并且偿付了该公司80 亿美元债务的一部分——现在已偿还了一半。 造纸行业的消息人士告诉我,该公司已在新厂的机械设备上投入了巨资,以期提升旗下Brawny纸巾和Angel Soft卫生纸等历来属于低端的品牌。Georgia-Pacific是否可以在消费品领域向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发起正面攻击呢?最后结论还有待分晓,而且查尔斯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承认,他对Georgia-Pacific旗下陷入困境的打印纸业务感到担忧。 此外,在金融危机最严峻的时候,科赫还不得不关闭Georgia-Pacific相当一部分的胶合板生产线,但这让Georgia-Pacific在市场复苏之后重新启动这些生产线时处于一个有利的境况。我估计,去年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39亿美元的Georgia-Pacific目前价值300亿美元,收购至今的投资回报率高达70%以上,而同期标普500指数的累计回报率(包括股息再投资)为53%。对于在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金融危机爆发前夕对消费品和建材行业做出的这一风险极高的投资交易而言,这样的回报相当不错。 每次与查尔斯•科赫交谈(无论多长时间),他都会掏出纸和笔,画出一系列向上倾斜的曲线,显示工业企业的投资回报率。经济衰退可能令人厌恶。但通过将足够的资金和技术运用于这些企业,科赫坚信随后的回升趋势是值得投资的。他能否让这家已有75年历史的电子连接器制造商焕发活力呢?我不会与他对赌。 本文由收集整理

    半导体 IC AC GE MOLEX

  • 高通盯上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

    【导读】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芯片生产商商高通(Qualcomm)在上周推出了支持无线充电功能的Toq智能手表。现在,该公司将把无线充电技术应用到体型更大、速度更快的电动轿车上。 高通在去年收购的无线充电技术Halo系统将被应用到国际汽车联合会(FIA)2014年首届电动方程式锦标赛(Formula E)的赛车上,该锦标赛的全球举办地包括英国伦敦、意大利罗马和美国洛杉矶。由包括法国Spark Racing Technologies在内的各家汽车公司研发的电动汽车将能够在不到三秒钟的时间里加速到每小时60英里,在城市道路的最高行驶速度将超过每小时130英里。 电动汽车的粉丝们还必须耐心等待一段时间。Halo技术将在今后两到三年的Formula E系列赛才能发挥重要作用。高通的这套充电系统采用了能够在两个线圈之间传输电力的技术,这两个线圈必须实现共振才能够给行驶中的赛车充电。赛道两旁的接收板会在电动赛车疾驰而过的瞬间为其充电。 不过由于这套系统目前还不成熟,因此首届Formula E车手还将不得不面对所谓“里程忧虑”的困扰。电量显示偏低的电动赛车的车手必须到指定地点更换另一辆赛车。 然而,电动赛车还只是高通无线充电技术的一块试验场。这家总部位于美国圣迭戈的芯片公司将目标锁定在了更加广阔的电动汽车市场,因为这些电动汽车的驾驶员非常不满意单次充电的行驶距离。 不觊觎短期内创收 Formula E的所有系列赛都被安排在城市中心的街道上举行,这也就意味着为锦标赛建设的基础设施将来都可以供上下班和购物的驾车消费者使用。 高通首席市场官阿南德•钱德拉塞卡(CMO)(Anand Chandrasekher)表示:“一旦锦标赛结束,道路两旁的电力接受和传输板仍将得到保留。我们是无线充电技术的坚定支持者。对于我们来说,这不是能不能实现的问题,而是何时能够实现的问题。” 钱德拉塞卡指出,高通并没有在短期内觊觎从无线充电技术中获得营收。相反,该公司将努力提升市场意识并最终实现该技术的大规模配置。高通同样希望能够抓住年轻一代消费者提倡环保和技术更新的心理。在城市环路上,由于观众很难看清多数赛道,因此高通还将提供无线技术帮助观众在手机3D地图上关注赛车的实时信息。 本文由收集整理

    半导体 电动汽车 无线充电技术 FORMULA

  • 首尔半导体Acrich2 LED模组再创新高,光效达到140lm/W,热销美国市场

    首尔半导体9月10日表示,正式推出光效达到140lm/W的Acrich2LED模组。它比目前运用在美国最大零售店LED照明产品上的Acrich2模组的光效还要高将近20%。即使LED照明系统在制造时会有光学和热损失问题,我们的ACLED模组也能确保达到业界最高水准的光效。<图片资料:光效高达140lm/W的Acrich2LED模组新产品>(L:120voltage,R:220voltage)>此次推出的10W产品,在冷白条件下能达到1,400流明,在暖白条件下能达到1,250流明。这与用在业界最高性能180lm/WDCLED产品上的DC模组制造成的灯具的光效是同等的,并且从原先的120lm/W提升至140lm/W,也降低了电力消耗。另外还有一个优点是,重新排列了LED和零部件的摆放,使得应用在天花板灯(如卧室灯,玄关灯,感应灯等)上的模组能够提供最佳光束角度。Acrich2是首尔半导体在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可直接连接在家用电源上进行工作的模组,该模组仅使用一颗简单的IC来控制,不需要电源,从而简化了设计;而其拥有的调光﹑感应等多种智能功能,则能为客户提供差别化的附加价值。用于这个产品的MJT5630LED封装是将MJTLED芯片应用在市场标准尺寸5630的LED封装上,它适用于重视高光效的天花板照明产品。并且通过了美国能源之星的LM80(LED照明可靠性)测试和世界权威安全认证机关的UL认证,能够确保客户的产品提前上市。目前暖白CRI=80,冷白CRI=70的模组正在量产。首尔半导体全球市场战略部副总裁MartenWillemsen表示,此次推出的光效高达140lm/W的Acrich2模组在安全和设计的灵活性上做了极大的改善,能够为全球照明制造商提供高品质的照明产品和新的附加价值。Acrich2模组已经成功应用在美国一家著名照明公司的产品上,并且正在美国最大的大型商场里火热销售中。继Acrich2LED模组在户外照明领域取得成功后,首尔半导体正在布局室内照明领域,提高市场占有率。*MJT(MultiJunctionTechnology:多结技术)MJT系列是一种能在多种电压下安全驱动的LED封装。和一般的通过物理的方法连接许多芯片从而形成复杂电路不同的是,它将通过多结技术制造成的单个芯片应用在LED封装上,高电压条件下也能安全驱动。首尔半导体的代表产品-Acrich2模组运用的就是MJT,它在AC/DC条件下均能驱动。使用单个芯片比使用多个芯片故障发生率低,单位面积的发光效率得到极大提高,所以成品灯具的光效更加优秀。*CRI(ColorRenderingIndex:显色指数)和自然光源相比,人工光源对物体的显色能力

    半导体 首尔半导体 IC LM LED

  • 全球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发部署重点及方向分析

    在首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应用发展国际研讨会上,Transphorm公司的技术营销高级经理黄赞先生对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各国研发部署重点及方向进行了主题报告,系统阐述了美国、日本等国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发相关项目、进展及发展趋势等问题。GaN的发展过程与功率密度息息相关。从1970年到2000年,每经过10年左右电源的大小就会减小到原来的1/40,功率密度按照指数级增长。但在2000年以后,以硅为原料的器件已经发展到了其极限点。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则必然要采用新型的材料,即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1993年起GaN正式进入LED市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其功率密度又提升了10倍之后,GaN进入微波器件市场,为无线通讯领域带来了一次变革。在过去的几年中,其功率密度再次得到长足的进步,GaN进入功率器件市场。总体而言,GaN应用的发展趋势为功率密度不断提升,可靠性不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根据美国能源部对其LED市场所做出的总结,从2010年到2012年,LED的光电效率增长了50%,而2010年至2011年,光电成本下降了70%。由于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LED进入通用照明领域,在美国的市面上可以很方便地买到LED灯,人们在家庭中使用LED成为新的趋势。美国与第三代半导体的研究与发展相关的项目主要包括:美国的EERE(EnergyEfficient&RenewableEnergy)项目,其重点在于降低成本。已完成的项目包括:Veeco公司通过多反应系统提升LED器件产量项目,KLA-Tencor公司通过监察系统提升LED产量及减小资源浪费项目,Ultratech公司通过调整光刻工具以降低高亮度LED生产成本项目等。2013年EERE新启动的LED和OLED项目包括:Cree公司低成本、高效率LED可伸缩灯具,Eaton公司低成本、高能效半导体整合式灯具生产制造,PhilipsLumileds照明公司蓝宝石基底InGaN/GaNLED的研发与工业化,OLEDWorks公司OLED照明创新型低成本、高效能生产与处理技术,PPGIndustries公司OLED集成基底生产工艺等。DARPA(Defense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2009年推出NEXT(NitrideElectronicNext-GenerationTechnology)项目,目的在于进行氮化物开关的研究,开发方向是高压、高速度、高电流。项目内容具体包括:将电力开关器件提升至200V阻塞电压、电阻降至1ohm-m、转换速度达到500V/nsec;通过NJTT(NearJunctionThermalTransport)技术将GaN在SiC基底生长的工艺与钻石基底相结合,以产生新的热处理流程;通过生产4寸SiC基底GaN晶片实现28VMMIC(MonolithicMicrowaveIntegrateCircuit)的大批量生产,使得GaN的产量提高300%以上,同时MMIC的成本降低至25%以下;GaN产品在40V、200℃的条件下MTTF(平均失效时间)达到1000万小时以上,在225℃条件下,MTTF达到100万小时以上。美国能源部最新推出的NNMI(NationalNetworkforManufacturingInnovation)项目是一个由研究机构组成的网络,由总统奥巴马直接牵头,旨在促进全美的生产制造创新与发展,将研究和生产结合,填补其间的空白,让制造业回归美国。其中,最主要的三家研究机构均侧重于WBG(宽禁带)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的制造;多学科中心侧重于GaN/SiC基底电力电子及LED照明组件与系统的生产和设计。该计划特别强调了6英寸和8英寸生产线,二者可能会由于300mm生产线的使用和发展或国外竞争而导致低产。NNMI项目每年投入1400万美元,投资持续5年,采用50%成本分担制,每年仅有一家公司可获得项目投资。此外,美国国防部推动了GaN在射频领域的应用。目前GaN的可靠性、可生产性已经可以完全取代砷化镓(GaAs),尤其是在高能量应用中。GaN与GaAs相比在能量密度上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实现高输出与高频率,在更小的体积中实现更高的能量。在电子扫描阵列雷达中,在使用GaN的条件下,在同样的区域内GaN扫描达到GaAs速度的5倍,或者在同样的速度下,其扫描面积比GaAS大50%。在使用GaN的情况下,雷达可以在体积缩减到一半的情况下实现更高的扫描效率。美国在第三代半导体技术与研发方面的发展进步主要用于支持新一代AESA(ActiveElectronicallyScannedArray)雷达、新型电子战系统和商业应用。美国能源部对于WBG半导体的发展目标为:体积更小、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具体包括:实现较高的功率转换及照明效率;提升在高电压及高温下的运作能力;达到更高的频率。其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在成本方面如何让更大尺寸的晶片降低成本;在稳定性方面如何耐受更高的电压、更强的电流和更高的温度;在系统集成方面,如何在布线、测试、封装等方面均实现系统性提高。WBG半导体的应用主要包括:工业电机方面,主要包括高效率变速传动装置等;电子设备方面,主要包括数据中心、通信电源、家用电子产品等;电网整合方面,主要包括太阳能和风力涡轮机等;实用工具方面,主要包括减小变压器体积等;以及电动车和混合驱动机车、军事、地热及照明等其它方面。日本在过去的两年中发展方向有所转变,很多公司转向成为专门生产GaN的企业。发生转变的原因主要包括:600V-1200V功率器件已成为规模最大的市场,而GaN在这一区间内有着十分优异的表现;在SiC基底上生长GaN技术的进步使得GaN功率器件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企业只需通过对现有设备进行调整便可实现生产的转型和升级。在未来,第三代半导体的发展趋势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特征:半导体照明将侧重于降低成本和向更广阔的市场拓展;由国防推动的射频领域应用需要更高的功率密度以实现降低成本;功率应用有着最大的增长潜力,例如,600V及以上的器件需求量潜力较大,但其研发仍需攻关。

    半导体 OLED 半导体材料 功率密度 SIC

  • 欧洲新能效标准来袭,LED检测认证自乱阵脚,乱象丛生

    自9月1日起,所有进入欧盟市场的LED照明产品必须符合欧盟新的能效标准,才能加贴CE标签。新指令的实施,不仅带来LED照明产品物料成本的上升,而且检测认证规则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面对新的指令要求,如何才能有效快捷通过相关测试认证?众多LED企业表现出了诸多困惑,而更让业界困惑的是众多国内及国际知名检测认证机构对新的ErP能效指令的理解及测试方式也各不相同,相当混乱,乱象丛生,令LED产品出口企业不知如何选择。理解乱象:所谓“加速老化”和“超级加速老化”根据欧盟《LED照明产品最新能效规定》,灯和灯具的CEMark要求在LVD指令和EMC指令的基础上,新增ErP(EU)No1194/2012指令和能效标签(EU)No874/2012指令。其中,(EU)No1194/2012主要规范了能源效率要求,6000小时后灯泡的残存率和光通量维持率,1000小时早期失效率,1万次以上开关次数试验,灯泡启动时间、预热时间、显色性、光通要求等。从新规可以看到,ErP指令已经明确规定了老化时间,但是目前市场上很多检测认证机构,包括国际知名机构,为了抢占市场,利用欧洲市场的监察力度薄弱、惩罚力度较松等空隙,贸然向LED产品出口客户推出所谓的“加速老化”和“超级加速老化”检测认证服务,取巧甚至欺瞒方式五花八门,从而为国内征战欧洲市场的LED企业埋下了重大祸根。测试乱象:所谓低色温覆盖高色温目前,在进行ErP新能效测试过程,对于产品覆盖方面的测试,不同的机构存在不同的测试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对在同等功率下低色温覆盖高色温的问题遇到色温高低不同的测试产品,个别机构只对低色温产品进行测试,高色温产品则只进行光色电初始值测试,其他关键参数套用低色温产品数据进行覆盖,并依据该批次数据出测试报告;而同样是国际知名的其他机构虽然宣称坚决不采用,甚至鄙视这种做法,但是迫于市场压力,在客户同意或要求的前提下仍会按此做法进行测试。2.仅更换灯罩的产品是否每个产品都测试的问题遇到灯罩材料及光学设计不同的产品,例如,同是18w灯管3种色温,2种面罩,个别机构仅对最低色温的磨砂面罩进行老化测试,其他产品只做光色电初始值测试,其他机构则宣称要每个产品都要进行测试。价格乱象:不同机构,5倍的差距!LED之乱,其实都是价格惹的祸。不仅是产品售价乱象纷呈,就连检测认证的收费价格也是五花八门,差距之大,达到5倍之巨!从深入各检测机构了解的情况看,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测试价格有两种。第一种是8000-10000元不等,全部测试在专业权威的检测认证机构做,检测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第二种是2000-6000元不等,一部分测试甚至所有的测试全部放在LED产品制造企业进行,检测认证机构进行所谓的目击测试,或者干脆认可LED产品制造企业提供的数据,直接依据这些数据盖章出报告。虽然,这种行为相当的不负责任,而且后果很严重,但是仍然后很多LED产品制造企业热衷于此,毕竟价格便宜,产品先出去再说,无顾后期损失;当然也有相当多的检测认证机构乐意配合客户,毕竟省事省心省力,盖个章赚一票,顺手,完全不顾及第三方机构的公正及公信道德。不断失守的价格底线和层出不穷的取巧甚至是欺骗做法,在监管相对严格的北美市场已经上演了一部部悲剧,但很多企业和机构仍然没有以前车之鉴为师,冒险行走在ErP新规边缘上,后面必将重复上演人间悲剧

    半导体 指令 色温 LED产品 LED

  • 希腊光伏企业协会要求重启光伏市场

    9月5日,希腊光伏企业协会(HELAPCO)向希腊总理AntonisSamaras发出了一份公开信,警告称2013年光伏产业约有三分之一的就业人口已经失业,并要求总理采取措施“重新启动希腊太阳能光伏市场”。这份致希腊总理的公开信用一种颇为夸张的口吻称,2013年迄今为止,希腊光伏产业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失业,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遏制这一趋势,那么到今年年底还将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将会失业。希腊光伏企业协会向Samaras总理表示,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为该国创造了上千个就业岗位,吸引了海内外大量的投资,而如今希腊遭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且失业率位居欧洲最高水平。希腊光伏企业协会在信中写道,仅仅2013年,希腊光伏产业投资总额达到15亿欧元。总体而言,在过去5年以来,希腊光伏产业总计投资达到45亿欧元。此外,希腊光伏企业协会向Samaras提醒道,太阳能光伏市场创造了20,000个直接就业岗位及30,000个间接就业岗位,使大约100,000户希腊家庭受益。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去年,共计有38,000个家庭消费者以及14,000家企业投资于国内光伏市场。希腊光伏企业协会向总理表示,光伏发电系统中所采用的原料、元件以及相应的服务至少40%是来自于希腊国内市场。鉴于希腊光伏市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例如可追溯性税收、停止接受新建项目申请并削减FIT上网电价补贴,希腊光伏企业协会对此表达了担忧,希腊光伏产业所取得的成功或许很快会“一去不复返”。2013年第一季度希腊新增光伏系统装机量达到惊人的801MW。然而,第二季度该国新增光伏系统装机量暴跌至148MW。

    半导体 光伏市场 太阳能光伏 光伏企业 光伏产业

  • 赛灵思与生态伙伴启动All Programmable抽象化计划

    【导读】2013年9月11日,中国北京讯 — All Programmable FPGA、SoC和3D IC的全球领先供应商赛灵思公司(Xilinx, Inc. (NASDAQ:XLNX))今天宣布启动All Programmable抽象化计划,帮助硬件设计人员提高生产力并力助系统及软件开发人员直接利用All Programmable FPGA、SoC和3D IC。 赛灵思及其生态系统联盟成员,包括MathWorks公司、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现在即可支持一个软件、模型、平台和基于IP设计环境的整合。上述这些环境不仅支持C、C++、SystemC等高级图形化和文本化编程语言,而且很快即将支持OpenCL™语言(Open Computing Language,开放计算语言 ),利用高级自动化技术可将这些语言转化为优化的实现方案。实践证明,上述这些软件及系统级抽象化补足了以硬件为中心的IP集成和C语言设计抽象化,与采用传统RTL流程相比可将复杂FPGA和SoC的开发速度提升高达15倍。 赛灵思公司设计方法市场高级总监Tom Feist指出:“通过扩展设计人员能选择的抽象化数量和类型,我们不仅能提高现有硬件客户的生产力,更能帮助大量系统和软件工程师直接运用All Programmable FPGA、SoC和3D IC进行编程。”     图片说明: 赛灵思及其生态系统联盟成员,包括MathWorks公司、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现在即可支持一个软件、模型、平台和基于IP设计环境的整合。上述这些环境不仅支持C、C++、SystemC等高级图形化和文本化编程语言,而且很快即将支持OpenCL™语言(Open Computing Language,开放计算语言 ),利用高级自动化技术可将这些语言转化为优化的实现方案。 加速硬件设计 为了在All Programmable器件中加速创建高度集成的复杂设计,赛灵思推出了Vivado® IP集成器(IPI)。Vivado IPI结合采用Vivado HLS (Vivado高层次综合技术),可加速客户IP核、赛灵思LogiCORE™和SmartCORE™ IP核、第三方IP核、赛灵思系统生成器(System Generator)生成的MathWorks Simulink® 设计,以及C/C++和System C综合的IP核的集成。 Gainspeed公司软件与FPGA产品总监Ties Bos指出:“结合利用Vivado IPI和HLS为我们开发新一代有线基础设施产品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一代有线基础设施产品能通过基于软件的全IP架构支持新业务的快速开发。上述抽象化的整合能帮助我们用C++语言开发算法并快速集成所得的IP,相对于采用RTL方法而言,开发成本可降低达15倍之多。” Vivado IPI采用ARM® AXI互联和IP封装的IP-XACT元数据等业界标准,能提供智能、结构组装正确并与赛灵思 All Programmable解决方案协同优化的设计方案。针对Zynq™-7000 All Programmable SoC设计,嵌入式设计团队现在能够更快速地识别、重用并集成软/硬件IP,满足双核ARM处理系统和高性能FPGA结构的要求。 加速系统级设计 系统工程师希望通过C/C++/SystemC、OpenCL、MathWorks MATLAB®与Simulink以及NI LabVIEW等抽象化来为软/硬件行为建模,满足今天更智能化系统的需求。赛灵思及其联盟计划成员生态系统帮助设计团队直接采取算法实现,而无需担心实现细节问题。 MathWorks随R2013b版本发布了新的Zynq-7000 All Programmable SoC器件工作流程指南。根据本工作流程指南,软件开发人员和硬件设计工程师可在MATLAB和Simulink中创建算法并为其建模,将设计进行软/硬件分区,以及让模型自动针对赛灵思目标设计平台,实现模型的集成、调试和测试。这种新功能建立在MathWorks丰富的专用工具箱库和稳健可靠的嵌入式软硬件代码生成技术基础之上,能帮助用户验证和优化系统性能,让更广泛的开发人群充分利用业界首款All Programmable SoC的优势。 嵌入式系统设计人员用LabVIEW和NI可重配置I/O(RIO)硬件来抽象出传统RTL设计的复杂性,避免花大量时间为部署目标去构建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中间件。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针对嵌入式设计创建了基于平台的方法。该方法提供有现成的可重配置硬件和直观易用的图形编程功能。只需单击,NI LabVIEW 2013开发环境就能编译、调试和部署专门为NI目标上的处理器或可编程逻辑编写的应用。这种开发环境目前可支持多款赛灵思All Programmable器件。NI的包含60多款可部署目标的平台选用了赛灵思All Programmable SoC和FPGA作为其RIO计算核心。 赛灵思与一些早期客户协作,还在开发一种全新的系统级异构并行编程环境,该环境能够支持软件编程、系统验证、调试以及自动实现C/C++和OpenCL。这种基于Eclipse™的全新综合环境能够提供特定市场的库,从而大幅提高设计生产力。该最新流程旨在帮助系统架构师、软件应用开发人员以及要求并行架构的嵌入式设计人员提高系统性能,降低系统材料清单(BOM)成本和整体功耗,而且其简便易用性和开发时间与ASSP、DSP和GPU旗鼓相当。 加速软件设计 赛灵思All Programmable抽象化还可加速Zynq-7000 All Programmable SoC和MicroBlaze™处理器的软件开发。赛灵思开发了能仿真系统软硬件接口的Quick Emulator(QEMU)开源虚拟机。较早进行软件开发不仅可提高设计生产力,而且还能确保持续软硬件集成验证。 此外,赛灵思还携手Cadence公司推出了专门针对赛灵思Zynq-7000 All Programmable SoC的虚拟系统平台,从而支持软/硬件同步开发,这样不仅大幅降低了开发成本,而且还显著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借助虚拟化环境和赛灵思软件开发工具套件(SDK),设计团队能将系统开发时间缩短数月。 本文由收集整理

    半导体 集成 赛灵思 NI PROGRAMMABLE

  • PI宣布推出节能PAR38 LED聚光灯参考设计

    PowerIntegrations宣布推出调光型PAR38聚光灯参考设计,这是与一流LED照明厂商Cree,Inc.共同开发的成果。DER-350所说明的全新参考设计,采用PowerIntegrationsLYTSwitchTM-4系列的全新LYT4317E装置,以及Cree的MT-G2EasyWhiteLED,可使所有双向闸流器(TRIAC)调光器类型达成优异的调光效能。DER-350涵盖隔离式高功率因子、双向闸流器(TRIAC)调光的LED驱动器,经过最佳化,可在输入电压范围从90VAC至132VAC时于550mA下驱动36V的标准LED串电压。这款结合了PFC与CCSingle-stage隔离式架构的LYTSwitchTM-4IC可提供优异效率,功率因子大于0.98,而且所需的元件数量少。过压、过电流与过温保护均已内建。DER-350也展示LYTSwitchTM-4IC卓越的TRIAC调光功能,可在不到200ms的极短时间内快速启动,调光时光源稳定且低导通角,可轻松达到NEMA调光曲线要求,无论使用的是前缘,还是后缘调光器。PowerIntegrations产品行销经理AndrewSmith表示∶「在结合Cree的MT-G2EasyWhiteLED的高流明输出、优异光控与光色一致性后,使得本产品非常适用于定向灯,例如PAR38替代照明灯。」Cree的联合开发主管DavidCox进一步表示:「PowerIntegrations的低成本、高效率驱动器能与我们的LED相辅相成,促成小型化、所需散热极少,且提供优异调光功能的设计。因此,客户十分满意LED照明解决方案。」

    半导体 PI POWER LED

  • 智能电网:开启霍尼韦尔下一站的智慧梦想

    【导读】中国是霍尼韦尔全球拓展战略蓝图中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为此,霍尼韦尔承诺以最好的质量、交付、价值和技术推动在华业务的发展。其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国家整体规划,充分利用公司在节能、环保、安全等相关领域的全球领先实力,有效地为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建筑智能,是霍尼韦尔一直以来智慧之梦的真诚践行,而智能电网,将开启霍尼韦尔下一站的智慧梦想。 对话人物: 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全球总裁潘哲思先生 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亚太区副总裁兼总经理庄纬程先生 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中国区总经理陈文法先生 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亚太区业务开发总监秦岳 中国智能建筑的轨迹记录者 霍尼韦尔是最早进入中国智能建筑领域的外国品牌之一,十几年来一直在行业里保持着领先的地位,引领者中国的楼宇智能化系统从早期的追求功能完备齐全,向高技术化、实用化和节能化方向发展,是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轨迹最忠实的记录者。 在霍尼韦尔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亚太区副总裁兼总经理庄纬程先生主要在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从事霍尼韦尔产品的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工作,2013年其责任范围扩大至包括中国、韩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国家。对于国外智能建筑市场了若指掌,且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前景,他表示,目前全球各地智能建筑解决方案市场的普及,各个国家不尽相同,例如在美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而在亚太区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开始有试点,像越南、印度、印尼都开始尝试一些试点。但是中国的情况与这些国家不尽相同,中国智能建筑发展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实施的速度非常之快,投入的力度非常之强,这是霍尼韦尔在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激励因素。“在其他国家,我们看到这些试点项目在需求侧响应概念验证的过程当中发展速度较慢,同时难度也较大,但是在中国我们这种概念验证以及项目试点上的开展力度非常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中国市场的独特的优势。”庄纬程先生如是说。 庄纬程先生继续表示,相较于项目从试点到实施到开展对接更快、周期更快,更为有速度这是第一点,而第二点则为中国有关方面更加重视实际成果,而不是仅限于理论的探讨,这也是中国市场非常独特的一点。以结果效果为导向,看到实实在在的结果,不停留在表面的探讨和沟通,恰恰这也促使霍尼韦尔的结果,加快投入资源,尽快在中国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效去开展这种双赢的合作。 “在智能建筑方面霍尼韦尔是如何做到国际化品质与本土化需求的有机结合?”在听到这个问题后,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全球总裁潘哲思先生爽朗一笑,随即介绍,为了做到这一点,霍尼韦尔无论是在公司文化还是在技术上都花了很多的工夫、用了很大的精力。比方说霍尼韦尔有全球的公司内部的知识分享体系,一方面确保能够把霍尼韦尔在世界各地的最佳实践带到中国来,另一方面霍尼韦尔的中国团队又会去做一个本土化的改造去适应中国本土的环境。 过去几年当中,霍尼韦尔在这种内部协作合作的技术平台上也做了很多的投资,其在中国的团队非常的强,而且现在已经在中国的十个城市当中开展有很多的工作,另外霍尼韦尔在中国的团队也是在整个霍尼韦尔集团可以说是最早一批用社交媒体传播和采纳最佳业务实践的团队,非常地创新、前沿。 “我们不光在采纳来自霍尼韦尔世界各地的经验,而且非常注重本土化的适应。有这样一个例子我非常喜欢讲,就是在2007年的时候,本来我们有一个控制系统的技术是在德国开发出来,准备从德国向全球做一个推广,后来出现了一些技术的问题,在亚太区不适用,这时候我们在中国的团队就开发出来一套相似的控制产品,这个控制系统非常适合亚太区的情况,很快在中国部署以及推广到韩国、东南亚、澳大利亚,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案,它的适应性更好,投入市场所需要的时间更短,而且性价比也更加的优越,接下来这套解决方案也先后部署到了中东、德国,最后也投入到美国市场当中。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充分诠释了我们的“东方服务于东方、东方服务于西方”的理念,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创新的决心和能力,我们的解决方案,不光是一个从西方到东方或者是东方内部的一个输入模式,也有从东方向西方输出的模式,这也就是意味着对于霍尼韦尔这个公司来说我们的创新、我们的技术,在我们全球有业务的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可能研发、产生,再推广到全球,这也是我们整个公司文化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潘哲思笑着介绍,“这个产品的名字叫Comfortpoint,因为刚开始是从亚太区做起的,现在因为是一个全球产品叫Comfortpointopen,这是我们一个顶级的智能楼宇管理的平台,就是在中国、在亚太区做起来的。” 【导读】中国是霍尼韦尔全球拓展战略蓝图中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为此,霍尼韦尔承诺以最好的质量、交付、价值和技术推动在华业务的发展。其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国家整体规划,充分利用公司在节能、环保、安全等相关领域的全球领先实力,有效地为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建筑智能,是霍尼韦尔一直以来智慧之梦的真诚践行,而智能电网,将开启霍尼韦尔下一站的智慧梦想。 对话人物: 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全球总裁潘哲思先生 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亚太区副总裁兼总经理庄纬程先生 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中国区总经理陈文法先生 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亚太区业务开发总监秦岳 中国智能建筑的轨迹记录者 霍尼韦尔是最早进入中国智能建筑领域的外国品牌之一,十几年来一直在行业里保持着领先的地位,引领者中国的楼宇智能化系统从早期的追求功能完备齐全,向高技术化、实用化和节能化方向发展,是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轨迹最忠实的记录者。 在霍尼韦尔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亚太区副总裁兼总经理庄纬程先生主要在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从事霍尼韦尔产品的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工作,2013年其责任范围扩大至包括中国、韩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国家。对于国外智能建筑市场了若指掌,且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前景,他表示,目前全球各地智能建筑解决方案市场的普及,各个国家不尽相同,例如在美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而在亚太区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开始有试点,像越南、印度、印尼都开始尝试一些试点。但是中国的情况与这些国家不尽相同,中国智能建筑发展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实施的速度非常之快,投入的力度非常之强,这是霍尼韦尔在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激励因素。“在其他国家,我们看到这些试点项目在需求侧响应概念验证的过程当中发展速度较慢,同时难度也较大,但是在中国我们这种概念验证以及项目试点上的开展力度非常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中国市场的独特的优势。”庄纬程先生如是说。[!--empirenews.page--] 庄纬程先生继续表示,相较于项目从试点到实施到开展对接更快、周期更快,更为有速度这是第一点,而第二点则为中国有关方面更加重视实际成果,而不是仅限于理论的探讨,这也是中国市场非常独特的一点。以结果效果为导向,看到实实在在的结果,不停留在表面的探讨和沟通,恰恰这也促使霍尼韦尔的结果,加快投入资源,尽快在中国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效去开展这种双赢的合作。 “在智能建筑方面霍尼韦尔是如何做到国际化品质与本土化需求的有机结合?”在听到这个问题后,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全球总裁潘哲思先生爽朗一笑,随即介绍,为了做到这一点,霍尼韦尔无论是在公司文化还是在技术上都花了很多的工夫、用了很大的精力。比方说霍尼韦尔有全球的公司内部的知识分享体系,一方面确保能够把霍尼韦尔在世界各地的最佳实践带到中国来,另一方面霍尼韦尔的中国团队又会去做一个本土化的改造去适应中国本土的环境。 过去几年当中,霍尼韦尔在这种内部协作合作的技术平台上也做了很多的投资,其在中国的团队非常的强,而且现在已经在中国的十个城市当中开展有很多的工作,另外霍尼韦尔在中国的团队也是在整个霍尼韦尔集团可以说是最早一批用社交媒体传播和采纳最佳业务实践的团队,非常地创新、前沿。 “我们不光在采纳来自霍尼韦尔世界各地的经验,而且非常注重本土化的适应。有这样一个例子我非常喜欢讲,就是在2007年的时候,本来我们有一个控制系统的技术是在德国开发出来,准备从德国向全球做一个推广,后来出现了一些技术的问题,在亚太区不适用,这时候我们在中国的团队就开发出来一套相似的控制产品,这个控制系统非常适合亚太区的情况,很快在中国部署以及推广到韩国、东南亚、澳大利亚,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案,它的适应性更好,投入市场所需要的时间更短,而且性价比也更加的优越,接下来这套解决方案也先后部署到了中东、德国,最后也投入到美国市场当中。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充分诠释了我们的“东方服务于东方、东方服务于西方”的理念,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创新的决心和能力,我们的解决方案,不光是一个从西方到东方或者是东方内部的一个输入模式,也有从东方向西方输出的模式,这也就是意味着对于霍尼韦尔这个公司来说我们的创新、我们的技术,在我们全球有业务的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可能研发、产生,再推广到全球,这也是我们整个公司文化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潘哲思笑着介绍,“这个产品的名字叫Comfortpoint,因为刚开始是从亚太区做起的,现在因为是一个全球产品叫Comfortpointopen,这是我们一个顶级的智能楼宇管理的平台,就是在中国、在亚太区做起来的。” 【导读】中国是霍尼韦尔全球拓展战略蓝图中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为此,霍尼韦尔承诺以最好的质量、交付、价值和技术推动在华业务的发展。其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国家整体规划,充分利用公司在节能、环保、安全等相关领域的全球领先实力,有效地为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智慧城市的塔尖与尘埃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进程当中,如何推进城镇化,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事情,而智慧城市建设与国家“四化同步”的要求相吻合,近些年开始如火如荼的进展开来。去年底,我国决定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并于今年1月公布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时隔仅半年,8月5日试点城市范围扩大,住建部再次公布北京等103个城市为本年度智慧城市试点。面如此的智慧城市热潮,霍尼韦尔举措如何?     “从霍尼韦尔来讲,首先,我们正在尝试逐步融入中国这个市场,因为智慧城市是个非常新的概念;其次,此次霍尼韦尔在智慧城市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而霍尼韦尔与住建部拥有长期的合作,比如目前中美之间的一个能效合作项目,里边包括六个示范性城市叫做生态城市的项目,在这里应用了大量的智慧化的解决方案。霍尼韦尔会整合全球的资源去跟六个主要的城市对接,也会协助、协同我们的合作伙伴进入更大的市场。我觉得与其说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不如说霍尼韦尔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讲,更希望通过我们的解决方案,去帮助城市的管理者解决问题,让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能更加地宜居、更加地享受现在的生活,在这过程中利用智慧的解决方案去解决食品危机、交通的状况、水危机、空气危机以及其他危机,这些都是霍尼韦尔需要去做的事情,让我们的解决方案切实落实,从而造福大众。”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亚太区业务开发总监秦岳给予了完美解答,智慧城市,高比塔尖,因为它造福所有大众;低至尘埃,因为它关乎大众生活的点点滴滴。 说到智慧城市,从来都会与节能和低碳联系在一起。在《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就明确了中国中央各部门建设智慧城市的职责重点,强调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霍尼韦尔在节能建筑与低碳建筑领域颇有建树,已经为全球1.5亿个家庭、1千万栋楼宇和数千工业厂房提供控制系统,为100多项供电设施提供需求响应和能效项目管理服务。 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中国区总经理陈文法对此介绍,“实际上,霍尼韦尔把节能技术运用到建筑节能过程当中,在过去的五到七年中,这项工作的重点越来越多的提升了建筑或者楼宇自身的动态节能管理能力,使得建筑真正的变得智能化,其中,移动智能的建筑指的是这种建筑能够根据建筑当中的具体的使用的情况来动态的调节它的能源使用。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在一栋智能建筑当中,以一个会议室为例,如果其中装有传感器,那通过传感器,智能系统就会知道这个屋子里坐满了人,空调的温度就会去自动调低,把这个空调开足,而如果人离开,这个传感器它就会知道,之后灯就会被自动关掉,空调也会自动关小,将温度调高,这样就不会浪费电,节约了能源。 如果我们要把整个酒店都建成一栋智能化的楼宇的话,我们需要部署数以千计的传感器来时时去探测温度、空气流,以及有无人、自然光、日光的照明强度来控制各个方面用电的情况。比方说如果自然光的照明度比较好的话就会自动将灯光调暗,如果我们再通过现代化计算机的处理技术,把所有的传感器集中加以控制,从而实现对整栋建筑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我们所需要使用的技术恰恰和需求侧响应的技术是同一套技术。[!--empirenews.page--] 如果我们需求侧相应不是自动的,而是一个手动操作的,那就意味着在这样的一个完好酒店当中,整个运维团队必须东奔西走去关掉一些电源或者是调低亮度,去人工的降低负荷,但是我们实现自动化的需求侧响应的技术当中,我们根据已经预先编程好的这样的一个程序能够实现自动的调节,当成千上万的建筑都具备了这种自动需求响应的技术的时候,这也就意味着电力公司、供用事业公司同时和成千上万的楼宇在进行互动,实现负荷降低,从而有效降低对整个电网的需求。我们在技术上已经验证这样的一套技术在中国也适用,而且现有的楼宇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和电网之间也可以进行信号的交互。” 假如电网都变得智能 “十二五”期间,中国在智能电网上的投资高达1.5万亿人民币,计划2020年全面建成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绿色节能意识的一个重要表示形式,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体现。据了解,霍尼韦尔与天津泰达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实施了中国首个智能电网需求侧响应项目,并获得了阶段性成功。 秦岳介绍,该项目霍尼韦尔经过两年时间筹备建立,可以说是煞费苦心。目前整个项目已进入执行和应用的阶段。整个项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霍尼韦尔应用之前很多次提到的自动需求侧响应技术,这个技术最大的受益者不光是来自最终用户,它实际上是把城市级别或者城市尺度这些功能和能源的负荷进行了优化。它做的是一种需求侧管理的解决方案,可以最大化地让客户的需求和供应侧进行无缝的对接,最大化地优化智能电网运行的成本,这是一个最大的收益,也是霍尼韦尔在美国做的事情。     第二阶段霍尼韦尔会把自动需求侧响应和智能化的远程能源管理放在一起。这种方式目前在国内和在美国都有一个趋势,也就是说它叫按区供应的或者说按区响应的负荷管理和能源管理,里边运用了大量的智能化技术。 【导读】中国是霍尼韦尔全球拓展战略蓝图中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为此,霍尼韦尔承诺以最好的质量、交付、价值和技术推动在华业务的发展。其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国家整体规划,充分利用公司在节能、环保、安全等相关领域的全球领先实力,有效地为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这里要提到刚才所说的智慧城市的问题,何为智能?其中有两个核心的理念,第一个理念是所有的事物或者未来所有的物体,或所有的设施都可以充分联网;第二点是它可以双向的通讯,也就是之前提到自动需求侧响应。什么叫自动需求侧响应呢?指的就是说我们的用户可以发一个信号给到我们的功能侧,它以前是不可能的,以前可能家庭里边插座上有电才可以用电,可是现在霍尼韦尔这个技术可以充分预测和估计你未来用电的需求,然后把你的用电需求通过互联网告诉电网,电网可以直接发送给功能侧各种各样的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这样的话整个网络就可以进行无缝的连接。这一切的基础设施也就是未来智能城市的前提。 中国这个市场的独特之处在于“十二五”规划已经清晰地指明节能增效和发展智能电网的目标,虽然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在谈这些目标,但是没有哪个国家把这个节能增效的目标像“十二五”规划这样明确规划,且规划得如此清晰和具体,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力度非常大,所以现在在中国的挑战已经不是技术或者是政府投入方面的挑战,挑战在于我们要把这样节能增效的市场做出来,这样能够激励广大的用户包括工业企业、商业企业以及居民,愿意去采取这些节能的措施。 “我想,如果千千万万的用户都能用这个需求侧响应技术的话,会带来的利益不一定是节能减排,而且不需要为了应付电力高峰去建很多的发电厂。”陈文法说,“相对来说,从生态环境角度来说是一个低碳的概念,而且对未来的持续低碳,贡献极大,这也是‘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要因素。” 推开核心竞争力那扇窗 智能电网巨大的市场规模引得包括西门子电气、施耐德在内的众多国际电气巨头布局中国市场。面对竞争,霍尼韦尔似乎拥有更多的自信,推开核心竞争力那扇窗,你就能看到卓越的曙光。 谈到竞争优势,潘哲思先生侃侃而谈,首先从业务模式上霍尼韦尔是把在世界各地最优秀的想法汇聚在一起,而且霍尼韦尔在每一个重要的市场都很大程度地让公司本地的团队做很多像工程设计的工作,比如说霍尼韦尔在北京和上海都设有研发中心来开发这种专门针对系统进行优化的软件,通过优化的软件把我们智能管理系统当中有关的算法去进一步的加以优化,这样主要针对中国的情况,而且有一些霍尼韦尔在这里优化过的软件,也可以输出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使用,这样就能够充分利用霍尼韦尔整个公司的规模,符合霍尼韦尔“东方服务于东方、东方服务于西方”的理念。 之前谈到的像智能楼宇或者是智能楼宇的控制管理系统这些方面的技术有很多公司都能够交付,但是在整体的解决方案当中技术只是其中一部分。那么作为这种技术的供应商必须要能够和他们的客户坐在一起确保他们的技术解决方案当中的流程对客户的楼宇、对于客户的建筑是行得通的。智能建筑不光要设计流程,不光要帮助实施技术,而且是一旦在方案部署之后要长期多年地给予客户不断的支持,这是霍尼韦尔的优势。 “举例来说,光有一栋楼宇是智能化的或者是单栋这种智能化的楼宇不可能形成一个智慧城市,也不可能去实现整个电网的优化,我们需要在一个广大的区域,甚至把全市的建筑统一的加以协调去形成一个协调化智能电网管理的系统,才能够实现这种优化的电网或者是智慧城市。 而霍尼韦尔这样的一个自动需求侧管理的技术恰恰是能够和所有的这种建筑当中的建筑管理系统或者建筑自动化的管理系统进行交接、交互,无论这个管理系统是霍尼韦尔的技术还是我们竞争对手的技术,我们都能以智能化的方式统一进行协调,进行统一的负荷管理。这也就是说我们的自动需求侧管理是可以使用于现有的所有的楼宇管理的这种系统。 此外,在成本方面,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的时候这样的项目才有异议,否则仅仅这样的试点只是做一个概念的验证而已,从霍尼韦尔的角度来说,我们非常注重在这种节能项目上客户的投资回报率,我们会看每一个客户,就是每一栋建筑、每一组建筑、每一个城市他们的投资标准,他们希望在这方面做多少的投资,然后再为单栋的建筑以及建筑的群组去界定,去找到能够帮助他们实施多少项节能增效的措施。”潘哲思说。[!--empirenews.page--] 霍尼韦尔的团队当中有很多都是训练有素的能源方面的工程师,他们能够经过调研之后从每一栋建筑都能够找到数以百计提高能效的机会,根据客户愿意做的投资规模,将至少二十项最能够立竿见影的措施挑选出来先加以实施,这样确保客户的投资回报率。霍尼韦尔这样的做法其意义远远超越了理论阶段,是密切地和实践联系在一起。 “我还要补充一点就是”,潘哲思说,“今天整个霍尼韦尔集团有50%的业务其实都是和能效、节能增效多多少少相关的,所以在高能效项目方面关注并且帮助客户确保投资回报率,已经深深植根于霍尼韦尔整个公司的文化当中。在过去十年里我们看到这个领域主要的转变之一,就是过去只是单纯的去讲建筑物能耗这样的需求管理,现在已经演进到了这种更加自动的需求响应,并且从这种单栋建筑的规划进入到整个城市规划当中,也就是在这种新型的节能思考和规划当中,已经把智能电网发电和输配电的环节放到首位来考虑了。” 本文由收集整理

    半导体 霍尼韦尔 智慧城市 智能电网 智能建筑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