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州太阳能安装调查 太阳能屋顶出售率波动幅度大

    伯克利实验室一项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加利福尼亚太阳能屋顶出售率波动幅度很大从每瓦3.90美元到6.4美元不等,最近新增的3.1KW太阳能屋顶系统的补贴达到了17,000美元。报告中的数据显示,3.1KW是平均尺寸的系统,而补贴则随着每年系统贬值而逐年降低。报告显示,出售的系统从2009年第二季度的2000户增加至约72000户。每瓦5美元的平均价格,是由2001年到2009年安装太阳能系统的业主平均承担。加州作为最大的太阳能市场,使用量多造成成本一定程度的上升。加州有大约10万个并网光伏系统,其中90%是家庭安装。很多人表示,厨房装修也会增加家庭开支,长远来看,住户拥有自己的家庭光伏系统会节约电力成本,而且,政府也正提供更多的补贴和融资选择。这正是家用太阳能系统不断增加的原因所在。融资方案可以削减整体开支,减少电费。从积极方面来看,家庭太阳能电力售价的增加主要取决于便宜的电费。而结果显示,2010年,大约有280个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住户把电力以每瓦4.4美元的价格卖到了圣地亚哥。调查数据显示,现有家庭系统的平均电力超过了6美元每瓦,而新安装的住户则在2.3-2.6美元每瓦。因此,有必要增加能源项目的预算,进一步降低成本。应该建更多的太阳能电站,确保那些收入平平的家庭也可以负担得起可再生能源电力。美国人民需要增强宣传活动的意识,使立法者意识到太阳能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能源效益。

    半导体 太阳能 电力 光伏系统 太阳能系统

  • 华盛顿观察:绿色能源经济的再思考

    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等“绿色”能源发电量目前仅占美国全部发电量的百分之三点六。如果哪一天,有人在林肯纪念堂前作另一个有关绿色能源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无疑这将会促进我们在这块上帝应许之地上加快用可再生能源完全取代化石燃料和核能的进程。但是有谁想过实现这个梦想需要多少成本呢?能源专家瓦茨拉夫斯米尔计算,如果按照前副总统戈尔的建议在十年内实现这一目标,包括建筑成本在内将会耗资4万亿美元,即便时间延长,也只是略微降低成本,仅仅建造必要的发电机的成本就高达2.5万亿美元。就算我们可以负担得起,我们之前就没有见过这样的“绿色经济”?不是的,我们见过。但那是在13世纪。可再生能源语义上说就是昨天的能量。很少有人意识到,我们几个世纪前就出于几个很好的理由放弃“绿色”能源。首先,绿色能源是分散的。利用绿色能源需要花费大量的土地和材料。洛克菲勒大学人类环境和规划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助理杰西奥苏贝尔作过计算,要用风能为纽约市提供所有能源,那么就需要整个康涅狄格州那么大地方来安装风力涡轮机。第二,它的成本高昂。据2010年奥巴马总统的能源情报署估计,陆上风力发电(这是绿色能源中最便宜的),将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贵80%。因为绿色能源产生地区一般远离消费者,所以还需要另外建造新的输电系统,如果把这个价值数千亿美元的成本计算在内,纳税人所要支付的相关费用就是天文数字了。第三,它并不可靠,不是随叫随到的。太阳并不总是普照阳光,大风也不是时时都有,因此也就无法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得到能量。今天,在可再生能源无法提供能量的时候,我们幸亏有了煤炭和天然气可以发电。但是,如果在这个世界上,化石燃料成为过去式,那么我们将被迫像黑暗时代的农民,依靠变幻莫测的天气来获得能量。第四,它是稀缺的。虽然风和阳光,显然并不少见,可是利用风力和太阳能所需要的土地显然还是稀缺资源。最后,绿色能源的电池储存技术目前尚没有突破,太阳和风力产生的电能还没能够达到足量存储的地步,因此,我们必须立刻使用,否则即使发电也只是白白浪费。化石燃料相比绿色能源具有许多优点,1,000立方英尺天然气仅仅需要四美元。它可以产生的电力相当于一个屋顶式太阳能系统运行131天得到的电力。而且,它相对便宜和可靠。什么时候你需要,它什么时候就可以通过燃烧而产生能量。它相对来说是丰富的(我们发电方面所使用的只是一小部分石油)。此外,你还可以存储化石燃料。绿色能源的支持者认为,如果政府可以把人送上月球,也一定能使得绿色能源经济实惠。这种说法值得商榷。请注意,政府送一个人到月球是不惜工本的事情,而不是为了盈利。即使在奥巴马担任总统之前,风力和太阳能其实没有太大的商业利用价值,其生产成本的一半是由纳税人支付的。因此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以后数十年的承诺和连续的补贴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其实这种事情有前车之鉴。在20世纪50年代核能发电饱受争议之时,联邦政府曾经信心满满的保证核能是最廉价的能源。可结果是政府提供了六十一亿美元的补贴,核能依然比常规能源贵。绿色能源的支持者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是:如果绿色能源和巨大的投资是必然的,我们为什么要提供补贴呢?如果可再生能源具有经济价值,追逐利润的投资者将建立所有我们所需的一切,根本无须政府动一个手指。但是,如果它没有经济意义,那么无论砸多少补贴都不会改变世界。

    半导体 绿色能源 天然气 可再生能源 电力

  • ST-爱立信一季度亏损扩大 净亏损1.78亿美元

    北京时间4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爱立信与意法半导体的合资公司ST-爱立信(意法爱立信)周二发布了该公司2011年第一财季财报。财报显示,ST-爱立信第一财季营收为4.44亿美元,低于上年同期的6.06亿美元;调整后的运营亏损为1.49亿美元,不及上年同期的运营亏损1.14亿美元。ST-爱立信是爱立信和意法半导体在2009年2月组建的芯片合资企业,总部设在日内瓦。在截至3月31日的第一财季,ST-爱立信净营收为4.44亿美元,低于上一季度的5.77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6.06亿美元。ST-爱立信第一财季运营亏损为1.49亿美元,不及上一季度的运营亏损1.19亿美元,不及去年同期的运营亏损1.14亿美元。ST-爱立信第一财季运营亏损为1.78亿美元,不及上一季度的1.71亿美元,不及上年同期的1.64亿美元。ST-爱立信第一财季净亏损为1.78亿美元,不及上一季度的净亏损1.77亿美元,不及上年同期的净亏损1.54亿美元。ST-爱立信预计,公司第二季度营收环比将继续出现下滑。该公司表示,尽管日本大地震对公司造成的影响一直在控制范围之内,但公司将继续对供应链形势进行监控。

    半导体 爱立信 供应链 意法半导体 ST

  • 意法半导体一季度净利1.7亿美元同比增近两倍

    北京时间4月27日早间消息,意法半导体今天发布了2011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报告显示,虽然日本大地震带来了供应链担忧,但意法半导体第一季度营收仍比去年同期增长9%,净利润也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两倍。意法半导体第一季度业绩不及分析师预期,推动其盘后股价下跌近3%。在截至4月2日的这一财季,意法半导体净利润为1.70亿美元,每股收益19美分,这一业绩好于去年同期,但不及分析师此前预期。2010财年第一财季,意法半导体净利润为5700万美元,每股收益6美分。汤森路透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意法半导体第一财季每股收益为21美分。意法半导体第一财季营收为25.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23.3亿美元增长9%,但不及分析师此前预期。汤森路透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意法半导体第一财季营收为25.8亿美元。意法半导体预计,第二财季该公司营收将比第一财季下滑约2%到增长5%。汤森路透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意法半导体第二财季营收为27.1亿美元。北京时间4月27日早间消息,意法半导体今天发布了2011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报告显示,虽然日本大地震带来了供应链担忧,但意法半导体第一季度营收仍比去年同期增长9%,净利润也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两倍。意法半导体第一季度业绩不及分析师预期,推动其盘后股价下跌近3%。在截至4月2日的这一财季,意法半导体净利润为1.70亿美元,每股收益19美分,这一业绩好于去年同期,但不及分析师此前预期。2010财年第一财季,意法半导体净利润为5700万美元,每股收益6美分。汤森路透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意法半导体第一财季每股收益为21美分。意法半导体第一财季营收为25.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23.3亿美元增长9%,但不及分析师此前预期。汤森路透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意法半导体第一财季营收为25.8亿美元。意法半导体预计,第二财季该公司营收将比第一财季下滑约2%到增长5%。汤森路透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意法半导体第二财季营收为27.1亿美元。意法半导体仅有不到5%的芯片是在日本市场上生产的,但可能因部件短缺而受到损害。意法半导体曾在3月份表示,日本大地震对该公司第一财季和第二财季营收造成了风险,但该公司不会对其业绩预期作出改动。当日,意法半导体股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常规交易中上涨0.28美元,报收于12.43美元,涨幅为2.30%。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9:11(北京时间27日7:11)为止的盘后交易中,意法半导体股价下跌0.33美元,至12.10美元,跌幅为2.65%。过去52周,意法半导体最高价为13.53美元,最低价为6.51美元。意法半导体仅有不到5%的芯片是在日本市场上生产的,但可能因部件短缺而受到损害。意法半导体曾在3月份表示,日本大地震对该公司第一财季和第二财季营收造成了风险,但该公司不会对其业绩预期作出改动。当日,意法半导体股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常规交易中上涨0.28美元,报收于12.43美元,涨幅为2.30%。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9:11(北京时间27日7:11)为止的盘后交易中,意法半导体股价下跌0.33美元,至12.10美元,跌幅为2.65%。过去52周,意法半导体最高价为13.53美元,最低价为6.51美元。

    半导体 供应链 芯片 意法半导体

  • TI收购NS:获得人才巩固模拟霸主地位

    美国德州仪器(TI)宣布将以65亿美元收购美国国家半导体(NS)。这样,TI在半导体销售额上将超越与之基本持平的东芝,上升至仅次于美国英特尔和韩国三星电子之后的业内第三位。在模拟IC领域,更是巩固了业内第一的地位(表1)。预计模拟半导体在TI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将达到约50%。然而,也有模拟IC业内人士对TI收购NS表示不看好的。他们认为NS生产的模拟IC品种跟TI基本重叠,很难获得收购效应。TI收购模拟IC企业已不是第一次了。该公司曾于2000年收购了模拟IC厂商美国Burr-Brown。获得该公司优秀模拟设计技术人员之后的TI致力于组合主力产品DSP与模拟IC的业务模式。到现在已有10多年的时间。现在,TI在模拟IC领域已稳固了行业巨头的地位,并形成了从电源IC到放大器IC乃至A-D/D-A转换器的广泛产品群。TI董事长兼总裁、首席执行官里奇·谭普顿(RichTempleton)在面向行业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公司与NS所从事的模拟产品群重复的领域很少”。他指出,NS的模拟产品群在要求较高输出功率的产业设备市场上占有优势,而TI的产品群则面向低输出功率的终端市场。不过,同意这种说法的业内人士很少。“包括能够使用的温度范围在内,TI公司的模拟IC也完全可以用于产业设备”(模拟IC技术人员)。在开关稳压器IC方面,TI拥有“SWIFT”,而NS拥有“SIMPLESWITCHER”。在运算放大器领域也有很多重复产品。一位内人士分析指出:“对TI公司而言,NS所拥有的现场工程师很有吸引力”。NS之所以在面向产业设备的销售上占有优势,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的人员的贡献要比产品参数和性能更大。NS由此赢得了半导体制造装置和NC(数控)机床厂家等客户。与TI擅长的数字家电领域相比,有望获得高收益。通过此次收购,NS将成为TI的模拟业务部门之一。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的NS总部仍继续统管业务。据TI介绍,今后也有可能利用TI的模拟半导体工厂来生产NS的新模拟半导体产品。

    半导体 模拟 输出功率 模拟IC

  • 阿特斯太阳能签100MW光伏组件供应协议

    阿特斯太阳能公司日前宣布,该公司已经与FireEnergyGroup签署了一项100兆瓦太阳能光伏组件供应协议。根据此协议,100兆瓦太阳能光伏组件供应将在2011全年内完成,价格按季度调节。FireEnergyGroup是一家行业领先的系统集成商,主要在西班牙,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捷克,摩洛哥和中国境内提供项目管理和配送服务。 

    半导体 光伏组件 FIR ENERGY 太阳能

  • 28nm来了!AMD新芯片本季度内开始流片

     AMD首席财务官,临时首席执行官Thomas Seifert日前向媒体透露,公司预计将有多款28nm工艺芯片产品在本季度内流片(Tape-out)。但他没有明确透露这些芯片究竟是由台积电还是Globalfoundries制造。     Thomas Seifert表示:“公司预计将有数款28nm产品在本季度内流片。我们将会综合考虑风险性能和价格来选择产品的代工合作伙伴。但很自然的,我们会和过去一样同Globalfoundries进行紧密合作。”用词相当谨慎,既没有排除新产品仍由台积电代工的可能,也重申了与兄弟企业Globalfoundries的情分。 28nm即将到来     目前在AMD路线图中,包括多款28nm产品,既有代号Krishna和Wichita的APU,也有南方群岛系列GPU。根据最新媒体报道,南方群岛系列代号既包括岛屿类:Tahiti塔希提、New Zealand新西兰、Lombok龙目岛,也包括伦敦地名类:Heathrow希思罗、Thames泰晤士、Wimbledon温布尔顿、Chelsea切尔西。     目前还不清楚首先在本季度内流片的AMD 28nm芯片属于那些系列,但从常理推断,首先使用一款小核心GPU进行新制程尝试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半导体 芯片 AMD BSP SE

  • 6家企业加入3DIC芯片堆叠技术启动项目

     美国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Sematech)日前宣布,又有6家半导体设计/制造厂商加入了其3DIC芯片堆叠技术启动项目(3D Enablement program),这6家新加入的公司名单为ASE(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Altera,ADI(Analog Devices),LSI,安森美以及高通公司。     2010年12月份,Sematech联合半导体协会(SIA)以及半导体研究协会(SRC)一起启动了一项新的3DIC芯片堆叠技术启动项目,该项目成立的目的是促进3DIC技术的标准化和对异构型3DIC整合技术进行研究。项目的首要目标是确立出一套与3DIC关键技术如量检测技术,芯片键合技术,微凸焊点(microbumping)等有关的技术和规格标准。     去年Sematech宣布建成了首个300mm规格3DIC试产产线,该产线建在纽约州立大学纳米科学与工程学院下属的奥尔巴尼纳米技术研究中心(CNSE)内,而Sematech的3DIC芯片堆叠技术研究则是以该研究中心为核心展开的。在此之前,除了 CNSE之外,已经有GlobalFoundries,惠普,Hynix,IBM,Intel,三星以及联电几家公司加入了这个研究项目。  

    半导体 芯片堆叠 ADI IC芯片 BSP

  • 瑞萨预计6月15日之前恢复一家工厂

    据国外媒体报道,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微处理器生产商之一,日本瑞萨电子(Renesas Electronics Corp.)表示,该公司正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以在6月15日之前重新恢复因地震而被迫关闭的一家芯片生产工厂。     瑞萨电子位于彭城县的芯片生产工厂正在全力以赴恢复生产     瑞萨电子占据着全球汽车微控芯片市场约40%的份额,该公司正在夜以继日地工作以使在日本地震中因能源短缺而被迫关闭的一家工厂早日恢复生产。瑞萨表示,如果这家位于彭城县那珂的工厂能够重新恢复生产,其产能也只能维持在正常状态下的5%。至于何时能够全面恢复生产,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本周三,瑞萨电子高级副总裁鹤丸哲也(Tetsuya Tsurumaru)表示:“该工厂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地令其重新恢复生产。我们要保证我们的客户能够及时得到他们订购的产品。”同时,鹤丸哲也还称该公司正在通过将芯片进行外包生产以及在其他工厂进行生产等多种方式弥补因地震而导致的损失。     这家工厂生产的芯片占该公司汽车微控芯片产量的25%左右。根据瑞萨电子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计算,该工厂的停产可能直接导致全球汽车微控芯片产量下跌10%。瑞萨电子在地震前公布的2011财年财报预期显示,在截至3月底的公司财年,该公司的全年营收预计为140亿美元。  

    半导体 汽车 瑞萨电子 微控 BSP

  • 亚洲开发银行为印度太阳能产业提供1.5亿美元的信贷担保

    由于认识到印度的太阳能发电的潜力,亚洲开发银行将提供1.5亿美元的信贷担保,以帮助印度的太阳能发电项目发展。“太阳能非常适合印度,因为印度有广阔的土地享受强烈的阳光。”亚行私营行业运营部总经理PhilipErquiaga说。“在化石燃料消耗殆尽的世界,太阳能是一种长期的应对印度能源需求和安全的可持续解决方案。”他补充说。计划在印度建造太阳能发电厂的私营公司,可以通过地方和外资银行利用这一保证。这项担保涵盖了项目开发商获得的银行贷款违约风险的50%。亚行的部分担保贷款长达15年,这使得较长期限的太阳能发电项目贷款对银行和项目的吸引力更大。贷款将支持高达25兆瓦的太阳能项目。亚行还考虑为印度私营部门的较大的太阳能发电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此外,亚行提供了125万美元的关于太阳能技术和风险问题的培训,并协助参与银行对个别太阳能项目进行技术尽职调查。一笔50万美元的赠款将来自亚行的优惠技术援助特别基金,而剩余的75万美元的赠款将来自日本政府的亚洲清洁能源基金。“我们在未来两到三年的行动是印度太阳能方案的关键。”亚行私营行业运营部高级投资官DonPurka说。“和A.D.B.共同融资项目的银行将越来越支持太阳能发电,这反过来将最终转变市场风险观念,促使其他银行在没有亚行支持的情况下借钱给私营行业。”他解释说。A.D.B.采取的这一步将有助于实现印度的尼赫鲁国家太阳能计划,其目的是到2022年实现20,00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并网。提供给印度的贷款担保,符合亚行的亚洲太阳能能源计划精神。该计划于去年五月公布,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太阳能开发。该计划的目标是到2013年年中,产生约300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

    半导体 清洁能源 太阳能发电 发电厂 太阳能

  • GT Solar获台湾宝德能源价值9390万美元的多晶硅生产设备及技术订单

    GTSolarInternational,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OLR)4月23日宣布,该公司已经收到台湾多晶硅生产商宝德能源(PowertecEnergyCorporation)订购一整套多晶硅生产设备及相关技术的订单,该订单价值达9390万美元。订购的设备及技术包括SDR?400反应器、氢氯化反应技术以及硅芯和产品加工设备。GTSolar是多晶硅生产技术、蓝宝石和硅晶体生长系统以及相关材料的全球领先供应商,服务于太阳能、LED和其他专业市场。这批设备将安装在宝德能源新的多晶硅工厂内,该工厂预计将于2012年投产。该订单将成为GTSolar当前2012会计年度第一季度(截至2011年7月2日)储备订单的一部分。宝德能源首席执行官ScottKou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家领先的多晶硅供应商,支持全球光伏(PV)产业的增长。为了确保我们新工厂能低风险地快速投产,我们需要可靠的技术,以最低的多晶硅生产成本生产高品质的材料。GTSolar的多晶硅技术及整套工程服务将让我们的工厂能快速投入批量生产,并且获得最高投资回报。”GTSolar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omGutierrez则表示:“我们很高兴宝德能源选择我们作为其多晶硅新工厂的技术合作伙伴。我们在帮助市场新进入者建设高产的多晶硅工厂方面拥有成功的卓越经验。我们成套的多晶硅设备及相关技术可以提高产量,并且降低能源消耗,每公斤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因而可以降至业界最低水平。”SDR400CVD反应器性能稳定,可年产多晶硅400多公吨。GTSolar因为开发业界能源效率最高的反应器而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SDR400CVD反应器进一步巩固了该公司的领先地位。

    半导体 多晶硅 SD SOLAR ENERGY

  • 电子化学行业产能向国内转移是大势所趋

     不久前的日本大地震,显然对日本及全球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重创了日本国内的电子产业,同时影响扩散到全球,国内也受到一定的波及,一些关键电子材料面临短缺或恐慌性抬价。然而,日本地震给国内敲响了警钟,原因在于它一直占据着产业链的高端,我国电子化学行业必须加强,但危机过后,让更多国内企业看到一丝希望,随着国际产能的进一步转移,以及替代日本产能的市场机遇,使得国内企业表现更为活跃。 随着“十二五”新政的出台,国内电子化学行业的走向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巨大商机在电子化学的各细分领域也纷纷呈现。从9月1日至3日即将在广州召开的“2011中国国际电子化学品展”上了解到,电子化学行业在国内已经显山露水初具规模,产业链条也基本成型,细分领域更是精彩纷呈。 由于地震引发了部分关键材料的供应断裂,迫使下游企业加速寻找替代品,已有的消息显示,包括日本国内未受影响的企业公开表示增加产能,或者投入新的新生产线的建设。显然这给了国内企业很强的启示,就是要抢抓产能短缺的间隙,以及产能转移带来的机遇。据资料显示,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国,近年来一些高科技制造也向国内转移,如高时代液晶面板、高性能集成电路等,国内形成了广东、江苏、湖北、北京等产业聚集地,上游的电子化学也随之现形,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由于中国是世界主要的基础化学品生产基地,如氟化工、磷化工等电子基础化学品很大部分源自国内,同时国内也是精细电子化学品的主要进口国,说明我国有很好的产业基础以及旺盛的市场需求。另外,由于我国拥有原料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靠近下游需求等的优势,电子化学行业产能向国内转移是大势所趋,日本地震只不过加速了这个趋势的发生。 国家把信息及新材料等行业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之中,对国内电子化学品行业的发展是一种直接的催化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为精细化工行业带来间接而广阔的商机。具体来讲,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等都是电子化学可大展拳脚的领域,相关电子化学品企业(或精细化工企业)须关注的领域包括集成电路用材料、封装测试用材料、液晶显示器用材料、光盘材料、导电材料、办公自动化设备用材料,以及含氟电子化学品等。相关行业的整体拉动,将为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半导体 集成电路 电子 光盘 BSP

  • AMD第一季度净利5.1亿美元 同比增长98%

    北京时间4月2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AMD周四发布了该公司2011年第一财季财报。财报显示,AMD第一财季营收为16.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5.7亿美元增长2%;净利润为5.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净利润2.57亿美元增长近一倍。在截至4月2日的第一财季,AMD净营收为16.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5.7亿美元增长2%。AMD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5.1亿美元,每股收益0.68美元。这一业绩好于去年同期,2010财年第一财季,AMD的净利润为2.57亿美元,每股收益0.35美元。AMD第一财季运营利润为5400万美元,去年同期运营利润为1.82亿美元。不计入特殊项目,AMD第一财季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08美元,这一业绩好于分析师此前预期。汤森路透调查显示,分析师此前预计AMD第一财季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05美元,营收16.1亿美元。AMD第一财季毛利率为43%,低于上年同期的47%。2011年第一财季,AMD计算解决方案集团的销售额为12.00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1.60亿美元;运营利润为1亿美元,去年同期运营利润为1.46亿美元。AMD图形部门销售额为4.1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4.09亿美元;运营利润为1900万美元,去年同期运营利润为4700万美元。AMD其他部门销售额为0美元,去年同期为500万美元;运营亏损为6500万美元,去年同期运营亏损为1100万美元。截至第一财季末,AMD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有价证券总额为17.5亿美元。AMD同时预计,公司第二季度营收环比将与第一季度持平或略微下滑。AMD股价周四在纽交所常规交易中报收于8.71美元,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08美元,涨幅为0.93%。在随后的盘后交易中,AMD股价下跌0.06美元,跌幅为0.69%,报收于8.66美元。过去52周,AMD最低股价为5.53美元,最高股价为10.15美元。

    半导体 AMD

  • GE拟建美最大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厂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宣布,以成为太阳能产业主要竞争者为目标,计划斥资6亿美元打造一座大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工厂。报道称,GE此举将在美国太阳能市场掀起一阵波澜。尽管是制造业的巨头,但GE业务范围广泛,尤其是近年来,GE正在把触角延伸到发展快速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从核电站到燃气汽轮机无不涉猎。消息透露,这座工厂建成后,将生产与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Solar)同款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众所周知,第一太阳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商,是薄膜市场的领导者。GE此番投资是在给这个太阳能行业龙头“下战书”。GE下属可再生能源部门副总裁维克托-阿贝特表示:“过去5年里,我们在太阳能领域下了很大功夫,投入很多资金和人力,扩大产业规模是势在必行的。”目前,这家工厂的兴建地点还没最终确定,但GE表示,将至少雇佣400名员工,创造出600份工作岗位,预计年产能会达到400兆瓦,约供电8万户家庭。业内认为,这座工厂的规模或成全美最大。有分析认为,GE大举迈进美国竞争激烈的太阳能市场后,将成为第一太阳能的劲敌。分析师表示,GE凭借规模、制造经验、技术和资金会给第一太阳能等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商带来巨大市场压力。事实上,GE对此信心十足,这是因为其手中拥有一枚制胜的“法宝”—PrimeStar太阳能公司,该公司的光伏组件主要以碲化镉技术为主。GE证实,在美国能源部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协助下,PrimeStar30兆瓦的碲化镉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线的转换率已经达到了12.8%,超过了之前所有碲化镉薄膜光伏所达到的转换率。多年来第一太阳能一直使用相同的半导体材料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转换率约为11.2﹪。阿贝特表示:“我们计划新建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工厂的计划证明了我们对此项技术的信心。我们不仅在转换率上创造了里程碑式的成果,我们的团队在将理论付诸实践上也很果断。另外,后期该项技术仍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据悉,GE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把电池组件的制造成本降低50%左右。尽管这座工厂还没有投产,但GE已经与多家公司签订了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变频器的供应协议。目前为止,GE最大的订单是和美国NextEraEnergy公司签署的60兆瓦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供应协议。“太阳能是一个拥挤的领域,我们的投资刚刚起步,不过目前看来还不错。我坚信,我们有能力成为太阳能产业中的成本先锋和技术先锋。”阿贝特表示。业内人士分析称,预计GE将以低价为营销策略,走物美价廉路线以进军市场,在略微降低光能转换率的同时,用低价取胜,凭借价格与光能转换率的平衡来换取更大的市场效益。估计这个新产品线将极大冲击第一太阳能的市场份额。另外,为了进一步充实公司的太阳能业务发展战略,GE日前以32亿美元收购了法国Conerteam变电公司,该公司专门从事机械动力向电力的转换技术。GE期望借由该公司的技术进一步提高光能转换率。

    半导体 太阳能电池组件 薄膜太阳能电池 转换率 GE

  • 一季度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投资1440亿元

     4月26日上午消息 工信部公布了“2011年一季度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2011年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增速加快的势头,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440亿元,同比增长82.4%,增速高于去年同期53.6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工业投资增速57.8个百分点。   其中,3月份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投资823.5亿元,同比增长91.8%,增速高于去年同期51.7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593.7亿元,同比增长85.8%。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新开工项目1414个,同比增长44.3%,扭转了1-2月新开工项目下滑的局面,其中3月份新开工项目1035个,比前2个月新增加656个。新开工项目主要集中在家用视听、电子元件、电子专用设备和信息机电行业等领域,四个行业新开工项目增速分别达85.7%、47.3%、57.9%和64.4%。内外资企业呈现不同态势,内资企业新开工项目增长59.1%,港澳台企业仅增长1.1%,外资企业下降9.6%。   一季度,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一个行业投资增速均超过35%,电子器件、电子元件和信息机电行业投资额为382.3、262.4和313.7亿元,分别增长86.2%、79.8%和130.6%,合计占全行业比重达66.5%。光电器件和新能源电池成为投资最大的领域,投资额均超过200亿元,增长100%以上,成为拉动行业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数据同时显示,一季度,内资企业完成投资1043亿元,同比增长104.5%,占全行业比重(72%)比去年同期提高8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增势突出,同比增长140%。港澳台和外资企业分别完成投资151和246亿元,同比增长32.7%和48.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6.3和36.5个百分点。

    半导体 电子元件 机电 电子信息产业 BSP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