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奇梦达将在中国苏州成立IC设计中心 8月7日正式公布细节 据道琼斯(Dow jones)报导,德国内存大厂奇梦达(Qimonda)打算在大陆苏州成立1座IC设计中心,为该公司扩大亚洲营运版图,再下一城。 尽管奇梦达发言人Regine Liu维持低调,对于投资金额预算暂不提供信息,但表示该公司会在8月7日正式对外布达。据悉,目前奇梦达在西安市已有1座半导体研发设计中心。 另据业界消息指出,筹备中的苏州IC设计中心规模大约和西安中心相当,雇用的工程师将有100名。据了解,奇梦达3月间表示,将以2.5亿欧元资金在3年内使苏州封测厂的产能增加1倍。 而奇梦达亚太区总裁黄振潮(Daniel Wong)曾在5月表示,亚太地区包括日本在内,将成为该公司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1块市场,因此奇梦达计划在3~5年内将亚太地区雇用人力加倍至6,000人。此外,奇梦达于2007年稍早曾表示,将以5年时间投资20亿欧元,在新加坡建立先进的12吋晶圆厂。同时还将斥资1.5亿欧元,5年内在马来西亚柔佛(Johor)打造1座DRAM模块厂。
【导读】瑞萨大举进军中国低端半导体市场 昨日,去年销售额达9526亿日元(约76.2亿美元)的株式会社瑞萨科技(下称“瑞萨”)在北京发布了新的中国战略,瑞萨将扩大中国工厂的生产规模,并大举进军中国低端半导体市场。 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山村雅宏称,中国本地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瑞萨的首要任务,瑞萨中国区新战略制订的销售目标是:将中国区2006财年600亿日元(约5亿美元)的营业额,扩大1倍至4年后2010财年的1200亿日元(约10亿美元)。 在新的战略中,瑞萨将中国事业划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中国本地企业、在中国参与项目设计的“本地业务”,另一类是针对在中国生产的跨国企业提供半导体产品与方案的“转口贸易业务”。目前瑞萨中国区营业额是以“转口贸易业务”为主,不过,今后瑞萨将会通过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特色产品,明显扩大“本地业务”的比例,向用于扩大本土贸易的产品领域实施资源的集中,使得2010财年时“本地业务”占到中国区营业额60%的比例。 定位低端的4/8位MCU(单片机)目前占中国半导体市场的主流,山村雅宏介绍到,瑞萨将会利用中国市场的特色产品进攻低端市场,瑞萨将在中国的设计网点开发适用于空调、遥控器、电表、小型家电、电动自行车等低端市场的MCU(单片机)。
【导读】华润上华或购韩国海力士一条8英寸生产线 中国原“908工程”——无锡华润上华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6英寸产品生产了。 该公司日前公告称,正与一家公司进行一项有关半导体设备的谈判,公司欲购入生产线,但公告没有透露具体交易细节与卖家的身份。 全球第二大存储芯片企业——韩国海力士半导体同日则表示,旗下两家中国子公司已签署初步协议,将把一条8英寸生产线出售给无锡华润上华。两家子公司之一,正是中国第二家拥有12英寸生产线的公司——无锡海力士意法。该公司发言人同样没有透露任何详细的交易内容。 而韩国财经网EDAILY传出的消息说,海力士这条生产线接近4亿美元,并表示海力士出售的目的在于技术升级,即淡化8英寸、扩充12英寸芯片的生产。之前,本报已获悉,该公司打算在2012年之前,将12英寸产品比重由目前的40%提高到90%。 华润上华发言人阎英宇对此表示,公司为进入8英寸芯片代工,一直希望购买8英寸制造设备,但并未透露目前交易谈判的进展。 半导体产业观察家、美国应用材料高级顾问莫大康对《第一财经日报》说,无论交易谈判结果如何,这对双方都是“好事情”。以海力士为例,由于它的存储芯片技术正向65纳米乃至更高的45纳米迁移,其8英寸生产已缺乏竞争力;而对华润上华来说,它的6英寸生产也需要升级,以覆盖更广的产品领域。 事实上,试图购买这条生产线的公司不止华润上华。一位消息人士透露,至少有5家,其中包括全球代工巨头台积电。 莫大康则分析说,从消息面看,华润上华有望获得华润集团的资本支持。不久前,华润上华的关系企业华润励致6月22日宣布了重组消息,它将以11.7亿元出售全部空调压缩机业务,并表示今后将专注于半导体业务。6月30日,华润励致宣布,收购华润上华的建议已获29.8%的股本持有人同意,目前,该公司及一致行动人已持有华润上华55.5%的股份权益。 截至目前的传闻称,华润励致可能全面收购华润上华,以整合生产流程,提升竞争力。
【导读】英特尔投资10亿在越南建芯片厂 09年投产 要建成一座芯片制造厂可能并非易事,但负责英特尔在越南制造业务的官员表示,投资10亿美元在越南建设的芯片工厂将按计划于2009年建成投产。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英特尔产品集团越南区的总经理霍华思说,在西贡高科技园区的工厂将于12月份动工建设,并计划于2009年年中完工。批量生产将从2009年12月份开始,最初时将只有500名工程师,到年底时将增加到约1000人。 霍华思表示,英特尔需要约3年时间才能使整个工厂满负荷生产,届时,年生产能力将达到6亿个芯片组,员工将达到4000人。 尽管该工厂还需要2年才能够投产,但英特尔也不会闲着。3月份,英特尔在该工厂附近的一个办公机构破土动工,并一直在忙于准备基础设施和技术资源,对它在越南的大规模项目提供支持。 霍华思说,胡志明市陈旧的电力网络是英特尔的一大担忧之一,英特尔正在通过建立专用电网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令英特尔稍感欣慰的是,越南有3个发电厂将于2008年年末并网发电。他表示,当我们投产时情况会有很大改变。 霍华思表示,英特尔正在努力解决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他说,越南还没有高科技产业,尽管没有足够多的工作岗位,但大学毕业生仍然不大愿意进入高科技产业。这是我们关注的四大问题之一,也是我们更大的担忧之一。霍华思说,英特尔已经采取了应对措施,提前招聘了一些关键岗位上的员工,并把他们送到在亚洲的其它工厂进行培训。 英特尔还在通过帮助本地大学开设新课程,努力建立后备人才库。英特尔还在与美国大学进行洽谈,在西贡高科技园区建立一所新的技术学院。政府和高科技园区的管理机构已经同意支持该项目,未来数月内,英特尔可能与美国的一家合作伙伴达成协议。新成立的学院可能在2008年秋季开学。 霍华思表示,尽管最初越南的工厂将纯粹是一个制造基地,但英特尔可能在越南发展更多的业务。英特尔在越南的发展有足够的土地,到2011或2012年,英特尔将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是否挨着第一座工厂再建设一座新的工厂。英特尔还预留了可以建立研发机构的土地,但目前并没有公布建立研发机构的计划。
【导读】意法半导体聘任Philippe Lambinet担任公司副总裁 意法半导体今天宣布Philippe Lambinet 加盟该公司,担任公司副总裁兼家庭娱乐及显示器产品部(HED)总经理,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arlo Bozotti的直接下属,并兼管ST在法国格勒诺布尔设计中心。 Lambinet,毕业于法国高等电力学院,获得硕士学位,2001年曾在意法半导体工作,担任部门副总裁兼当时的数字视频产品部的总经理。在任职期间,他成功地推动了公司数字视频系统级芯片的规格定义、设计、生产活动,以及公司的所有的数字机顶盒、数字电视、DVD视盘机和DVD刻录机IC的市场推广活动。在Lambinet的领导下,ST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机顶盒IC供应商。 在重返意法半导体前,Lambinet是ADB集团的副董事长兼市场营销战略总监,在他的领导下,该集团公司的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和扩张。在他任职期间,ADB公司从一家业务以亚洲为主的纯付费电视机顶盒供应商发展成为一个业务遍布16个国家的全球数字电视解决方案供应商。 “在过去的六年里,作为ST的一个重要客户的主管,我非常了解如何把ST的家庭娱乐及视频产品的业务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Lambinet表示,“在竞争激烈的机顶盒和显示器市场上,ST拥有最先进的产品、密切的客户关系和才华出众的团队,我期望我们取得更大的成功。” Lambinet将管理被誉为欧洲最先进的集成电路(IC)设计设施的ST格勒诺布尔设计中心。这个设计中心聚集了2,300名技能精湛的技术专家,他们从至少25个不同的国家来到这个以世界一流的技术知识享誉业界的多学科团队。 此外,Lambinet还承担ST家庭娱乐及显示器产品部总经理一职。消费电子应用的收入约占ST总收入的17%(据公司2007年第2季度收益报告),专用产品部 (由Lambinet领导的家庭娱乐及显示器产品部是专用产品部的一个重要业务部门)占公司总收入的50%以上。 作为家庭娱乐及显示器产品部总经理,他将接管该产品部前任总经理Christos Lagomichos的全部工作。Christos Lagomichos已经离开公司寻求其职业发展。
【导读】投资11.5亿元的辽宁金华冶炼多晶硅项目奠基 8月10日总投资达11.5亿元东北规模最大的辽宁金华冶炼有限公司多晶硅项目在凌海市凌南工业园区奠基,其电子级多晶硅生产技术将填补国内空白。 据悉,该项目经辽宁省发改委批准,一期工程占地250余亩,预计2008年达产为千吨多晶硅规模,年销售收入为15.4亿元;辽宁金华冶炼以工业硅生产为主,集采矿、冶炼为一体,其投资多晶硅项目将引领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凌海市有望成为“中国硅都”。 多晶硅产品是单晶硅及硅片的唯一原材料,硅片大部分用来制作集成电路及太阳能电池。随着世界能源总量的减少,作为替代能源产业的半导体工业得以迅猛发展,带来硅片需求趋旺。近年来多晶硅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世界多晶硅生产为日、美、德三国垄断,我国仅有南方少数几个厂家少量生产。
【导读】代工“四巨头”产能有限,IC代工将面临产能短缺? 从2007年底到2008年,主要代工厂可能面临产能短缺,IC Insights公司警告说。据研究公司预测,“四大”IC代工厂—TSMC、UMC、SMIC和Chartered—将从第一季度78.5%的总产能利用率提升到第四季度的97.5%的产能利用率。“四大”代工厂目前拥有几乎总的全球纯代工产能的3/4以及90nm及以下工艺的产能的90%。 全球最大的代工厂TSMC的产能利用率预测将从第一季度的83%跃升为第四季度的100%。UMC的产能利用率预计将从第一季度的仅仅70%增加到年底的90%。 中国最大的代工厂SMIC(中芯国际)也有望在第四季度把产能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据预测,新加坡的特许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是“四大”代工厂中第四季度产能利用率唯一低于90%的公司,那时候的产能利用率有望达到88%。
【导读】Xilinx高性能SPARTAN-3A DSP平台FPGA又添低功耗器件 XtremeDSP产品线新增器件进一步优化高性能DSP的功耗 全球可编程逻辑解决方案领导厂商赛灵思公司(Xilinx, Inc. )今天宣布其XtremeDSP™信号处理解决方案产品系列新增功耗优化的Spartan™-3A DSP器件。这个目前业已投入量产的FPGA新器件,为低成本且低功耗FPGA领域的应用如军事通信战术无线电系统、无线接入点和便携式医疗设备等,提供了高性能的数字信号处理(DSP)能力。 与标准器件产品相比,Spartan-3A DSP低功耗 (LP)器件的静态功耗降低了50%,而在待机模式下静态功耗的降低更是高达70%。同时 ,Spartan-3A DSP低功耗器件还具有工业额定等级。降低的功耗与Spartan-DSP系列固有的因集成专用DSP电路而拥有的动态功耗优势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事实上,与竞争FPGA产品相比,Spartan-3A DSP 3400A LP具有25%的功耗效率优势,最低成本的器件在250Mhz时钟速度下性能高达每毫瓦 4.06 GMACs。 “随着大量应用对DSP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能效优化成为此类应用的必然需求。”赛灵思公司处理解决方案部资深营销总监Bruce Weyer说,“XtremeDSP产品线中新增的低功耗Spartan DSP器件性能功耗比更高,因此一些需要高DSP性能的应用能够从中受益。” 高性能、低功耗的Spartan-DSP DSP功效(power efficiency)是指完成信号处理计算时所消耗的功率。DSP功效指标适用于系统、功能、构建模块和通用操作。执行通用乘法累加操作时,Spartan-3A DSP LP器件在250Mhz时钟速度下功效达每毫瓦4.06 GMACs。 Spartan-3A DSP FPGA平台不需消费额外逻辑资源就能完成信号处理功能,因此设计人员可以在获得更高的功效的情况下达到性能和成本目标。用来构成专用DSP电路的XtremeDSP DSP48A逻辑片包括专用18 x 18乘法器和18位预加法器(pre-adder)和48位后加法器/累加器(post-adder/accumulator),能够以低成本提供优异的DSP性能。 新器件能够实现高功率效率的另一个原因是Spartan-3A DSP FPGA平台采用了高级静态功率管理(待机模式)功能,可以在保持FPGA配置数据和应用状态的情况下大幅降低FPGA功耗。这意味着在应用中器件可以根据需要快速进入和退出待机模式(suspend mode)。 Spartan-3A DSP LP可用于超级便携式超声设备等应用。在超级便携式超声设备中数字波束赋形(digital beamforming)是关键的DSP应用,而根据系统需要通道数量从16至128不等。Spartan-3A DSP FPGA平台的待机模式还可帮助延长此类应用中电池的寿命。能够从这一业内功率最低的高性能FPGA平台中受益的其它应用还包括军用通信(MILCOM)便携和移动战术无线设备以及便携式夜视设备。 价格和供货情况 XC3SD1800A-4LI(低功耗、工业温度级)和XC3SD3400A-4LI器件的价格分别为US$34.80和US$50.00(批量为25K时,到2008年底时的价格)。 关于赛灵思XtremeDSP解决方案 赛灵思公司是性能、价格和功耗优化的高性能可重配置DSP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供应商。赛灵思的XtremeDSP解决方案包括硬件平台、设计工具、开发板和开发套件、参考设计,以及一系列针对无线和多媒体视频应用的信号处理IP。XtremeDSP硬件产品组合通过三大器件平台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其中Virtex-4 SX平台可在500MHz时钟下提供超过250 GMACs的性能;针对超高带宽应用的Virtex-5 SXT平台可在550MHz时钟下提供超过350 GMACs的性能,同时还集成了低功耗串行连接功能支持;Spartan-3A DSP平台则提供了性价比最高的器件,可在250MHz时钟下(成本最低的速度级器件)提供超过30 GMACs的性能。
【导读】茂德明年将关闭台湾8寸厂 转向重庆发展 茂德科技10日举行第2季法人说明会,发言人曾邦助副总特别提到,将在明年的第3或第4季关闭台湾的8寸晶圆厂,并将生产作业移往在中国大陆重庆兴建的8寸厂。 茂德旗下拥有1座8寸晶圆厂与4座12寸晶圆厂,因获得政府同意赴大陆设厂,正在重庆兴建首座8寸厂,预计从事逻辑代工,另一方面,因台湾首座12寸厂折旧摊提结束,在策略性考量下,将此厂做为进军逻辑代工领域试金石,并以0.13微米、0.11微米与90奈米等为主要制程,因此相较其他逻辑代工厂来说,相当具成本竞争优势。 曾邦助表示,预估台湾8寸厂将在明年7月进行歇业,大陆重庆8寸厂将先在明年上半季试行DRAM营运,等到稳定后,才转由大陆重庆厂进行运作。 就茂德产能规划来说,现阶段会优先扩充DRAM产能,旗下三厂与四厂会以生产DRAM为主,未来将一厂设备移入大陆,变更为12寸厂后,将与预计明年内动工的后里五厂,当成生产NAND快闪记忆体的基地。
【导读】分立功率半导体市场全面复苏 根据Frost & Sullivan日前发布的全球分立功率半导体市场调查,2005年该市场年收入为104.9亿美元,预计2009年将发展到144.2亿美元。Frost & Sullivan高级研究分析员Bonnie Varghese K表示,“汽车中电子产品逐渐增加,以及通信和电子玩具市场火爆都对分立功率半导体销售带来积极影响。行业经历了一次完整的复苏过程,并且预计未来几年增长还将持续。” 消费电子、通信技术和汽车市场销售增长推动了分立功率半导体市场,尤其在亚洲市场,这些应用贡献了分立功率器件年销售收入的一半以上。 尽管终端用户市场出现增长,但半导体闸流管、整流器和双极晶体管缺乏技术革新。由于没有明显的技术进步,产品无差别化导致部分制造商已开始放弃这些产品。另外,制造商为了增加销售量压低价格,经常导致收入负增长或者零利润。仅仅少量公司在整流器研发中进行投资,并且这些公司也没有承诺长期投资开发。 Varghese解释,“通用整流器市场急剧下滑,但肖特基整流器很有可能实现增长。尽管有将整流器功能集成到其他功率半导体的趋势,但一些终端用户声称这样会对 分立器件的效率带来消极影响。” 由于在制造过程和效率方面不断改进,MOSFET和IGBT的性能已经有了很大提高。通过减少漏源电阻(drain-source resistance)、提供低传导损耗、更高功率级别、更快速转换速度,更低转换损耗和更小的封装尺寸,应用和设计人员不断提高这些器件的性能表现。在低价格和附加功能帮助下,MOSFET和IGBT增加和保持了市场份额。
【导读】06年各大半导体厂商有喜有忧 在大中华区总体供货金额比上年增长12%达到663亿美元06年各大半导体厂商有喜有忧 7月下旬,美国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发布了包含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在内的“大中华地区(Greater China)”半导体市场的调查结果。资料显示,就整体大中华区来看,包括大陆、香港和台湾在内,2006年出货量较2005年同期上扬11.8%达663亿美元。但就各区分析来看,大陆和香港地区出货量448亿美元,成长率15.8%,超越大中华区整体表现。而台湾出货量近年来成长曲线持平,2006年半导体营收仅微增4.2%达到215亿美元。 iSuppli大陆区研究总监Byron Wu分析指出,大中华地区之所以增长了2位数是因为中国大陆市场实现了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台湾市场上,台湾的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s)厂商把生产转移到中国大陆,供货金额较前持平。有部分龙头厂经历成长缓慢之苦,这对半导体业整体而言并不乐观。 以下(Table1)是2006年各大半导体厂商在大中华区的供货金额排名情况: 德州仪器、海力士和超威实现增长 从06年大中华地区市场上不同厂商地供货金额来看,英特尔(Intel) 2006年在大中华区维持一贯的领导优势,以84亿400万美元营收摘冠,不过,与上年相比减少了8.1%。德仪(Texas Instruments)营收金额仅英特尔一半左右,为44亿800万美元而排名第2,不过德仪因其手机供货商客户积极扩产,年增率高达32.2%。因内存事业成长率飙高的海力士(Hynix) ,位居第3,名次还在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之前。 位居第四的韩国三星供货金额同比减少2.5%,为34亿5400万美元;意法半导体和东芝均同比增长10%左右,分居五、六位,供货金额分别为29亿2700万美元、24亿9600万美元;第七位是荷兰NXP半导体,受重组的影响,供货金额同比减少1.3%,为23亿2000万美元;第九位是美国超威半导体(AMD),由于收购了加拿大ATI科技,供货金额比上年增长了144%之多,为17亿8400万美元;位居第十的美国高通公司供货金额为14亿6200万美元,由于CDMA移动通信业务的增长缓慢,所以供货金额与去年相比仅增长了19%。 韩Hynix定位低端市场 在大中华市场反超三星 韩国半导体厂商Hynix在大中华区市场的芯片销售额去年首次超过三星电子,据iSuppli的数据,去年全年Hynix 在大中华区市场的销售额为34.75亿美元,而同期三星电子为34.54亿美元。三星电子2004和2005两年连续排名第二,但2006年却跌落到第四。三星销售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DRAM价格的整体崩跌,DRAM是韩国的核心出口产品。 Hynix显然没有受DRAM价格下跌太大影响,相反由2005年的第七位上升到第三位,其销售额还有大幅增长,说明其出口数量的大幅增长抵消了价格下跌的损失。自2005年以来,Hynix在大中华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了60%,而同期三星只增长2.5%。 Hynix之所以在大中华市场能够反超三星,部分原因是其进入中国市场较早,做了大量的铺垫,Hynix的前身Hyundai 电子早在1982年就在香港建立了分支机构。自市场研究机构有统计数字以来,Hynix在中国DRAM市场一直居领先地位,它紧紧咬住中国市场,特别是低端市场,而三星主要看中高端市场,中国市场并不占据其重要战略地位,因而在低端市场显得三心二意。今年一季度,Hynix在中国市场的DRAM销售额为7.56亿美元,而全球最大的DRAM生产商三星电子在该市场的销量仅为1.5亿美元。 在含香港的中国市场上,英特尔供货金额比上年减少13% 从含香港和大陆的中国市场上不同厂商的供货金额来看,与大中华地区一样,居首位的仍是英特尔。虽然该公司继上年之后再次居首,但由于同超威半导体的竞争更加激烈,所以供货金额比上年减少13.3%。德州仪器连续三年保持第二。生产线的产能和正确的销售战略是保持良好的主要原因。第三位是海力士半导体,其DRAM产品的供货情况良好。位居第四、第五、第八的意法半导体、东芝和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的供货金额均比上年增长15%左右。位居第六、第七的三星和NXP半导体的市场份额都减少了。第十位的超威半导体供货金额比上年增长了116.6%。 台湾市场与含香港的中国大陆市场排名有差异 台湾市场半导体厂商供货金额的排名与含香港的中国大陆市场上的排名有所不同。iSuppli分析指出,原因在于各大半导体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焦点不同。含香港在内的中国大陆市场的主要产品是面向家电和无线设备领域的,而台湾市场上面向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和生产占很大的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德仪在大陆、香港地区,因为业务策略奏效,已连续3年稳居第二。 英特尔的劲敌AMD,因收购ATI,在大中华区出货量劲扬,为第8名;通讯芯片大厂高通(Qualcomm),在CDMA移动通讯事业走弱下,2006年成长幅度变慢。此外,美国Broadcom虽然在大中华区和大陆/香港地区都未上榜,但在台湾,却因其数据通讯产品大受欢迎,位居第7名。 拥有微处理器、DRAM与显卡等产品群的英特尔、三星、台湾力晶半导体、海力士半导体、美国NVIDIA、超威半导体等公司都进入前十强。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与NXP半导体能进入前十强是因为其模拟产品与功率相关产品对数据处理是不可缺少的。
【导读】代工业者12英寸厂扩产脚步转缓 产业复苏仍有待时日 近期包括台积电、联电等晶圆代工厂纷因客户订单递延,对于12英寸厂扩产计划态度转趋保守,在产能利用率最佳化运用考量下,晶圆代工业者纷将2007年下半年12英寸工艺设备交期向后递延。半导体设备业者指出,晶圆代工厂2007年下半年营运复苏动力,部分来自于客户重建库存水位,然近来晶圆厂却无大举扩产的信心,使得12英寸设备纷纷递延,市场景气度依旧有衰退之虞。 半导体设备向来是IC产业景气先期指标,然近期晶圆代工厂12英寸厂扩产步调却出现杂音。半导体设备业者指出,近来晶圆代工厂纷出现对于迁入机器设备转采观望态度,尤其对12英寸厂设备更是明显,包括台积电南科12英寸厂Fab 14,目前是台积电替客户代工存储器产品主要厂区,但却因客户下半年年订单较原本预期保守,间接影响台积电扩产脚步。 设备业者表示,尽管台积电还有其它客户包括绘图芯片厂恩NVIDIA、高通(Qualcomm)、德仪(TI)、Altera等高阶先进工艺订单挹注,不过,12英寸厂整体产能利用率2007年下半年仍将不如产能吃紧的8英寸厂,加上台积电未来仍有毛利率压力,在冲刺扩产的同时亦得顾及对获利影响,以求取平衡。 设备业者亦指出,2007年初联电宣布耗资50亿美元所打造台湾第2座12英寸厂,近日已感受到整体12英寸厂设备订单不若原先预期,并出现部分设备递延情况。目前联电先进工艺订单仍以填满既有12英寸厂12A及新加坡UMCi为首要,而客户对于65纳米工艺市场应用趋于保守,恐要待2008年才会有显著成长,这应是联电现阶段添购设备略转趋观望主因。 另外,新加坡特许半导体(Chartered Semiconductor)12英寸厂Fab 7主要代工产品,包括AMD CPU及Xbox 360游戏机处理器,亦因客户终端市场面临价格竞争,获利压力转嫁给特许,使其对于进一步扩充12英寸厂是否为明智之举,亦需审慎评估。 设备业者认为,目前12英寸工艺设备订单主要来源,仍以DRAM晶圆厂为主要贡献,晶圆代工业者要恢复成长力道还得再等一等。分析机构亦指出,尽管半导体设备制造厂第2季平均存货天数略降,但从整体存货金额来看,仍停留在历史高点。至于在8英寸厂方面,台积电、联电态度则大不相同,台积电积极洽询8英寸厂二手设备,且不排除以购并方式进行;联电则认为,目前8英寸厂产能利用率比12英寸厂低,现阶段没有添购8英寸厂设备必要。
【导读】跨越视频届的里程碑 跨越视频届的里程碑——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视频信号交换处理芯片通过性能测试 7月11日,位于郑州高新区的凯达电子有限公司宣布,他们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视频信号交换处理芯片——“凯达2号”通过性能测试,全部指标达到预期值,本月下旬将实现批量生产,推向市场。 作为河南省目前唯一的集成电路专业公司,郑州凯达电子有限公司成立短短两年,即获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和EDN本土创新奖。“凯达2号”视频信号交换处理芯片,是该公司面向视频信号处理和交换领域的新一代主导产品,是目前国内集成度最高、功能最强的视频信号处理芯片,实现了视频应用的高度统一,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填补了国际、国内多项空白。为嵌入式系统“PC”化扫除障碍 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董涛博士说:“‘凯达2号’首先在全球嵌入式显示(VGA)领域实现了新突破,为嵌入式系统PC化扫除了最大障碍。” 据介绍,计算机系统大致分为PC系统和嵌入式系统。PC处理系统,主要是指高端CPU实现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高端服务器和办公、家用电脑(PC)等;嵌入式领域,则是指处理器系统直接嵌入应用产品的系统,如手机、数码相机等。嵌入式系统具有成本低、体积小、开发周期短、应用灵活等特点。 以汽车为例,胎压检测、空调控制、安全气囊、发动机点火、驾驶导航等都需要嵌入式系统来进行控制。去年全球生产的25亿颗CPU,有95%都应用于嵌入式系统。 董涛说,目前PC系统逐步向多功能方向发展,而嵌入式系统也逐步在向高处理速度、高性能方向发展,PC、嵌入式系统呈现高度的“相向交叉”。随着嵌入式系统速度的不断提高、功能的日益完善,在不少应用场合都在向传统的PC市场挑战。如POS机等,对视频信号处理和显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嵌入式只能实现简单的数字液晶显示,无法实现高性能的VGA显示功能,“显示技术”成了嵌入式系统“PC”化的瓶颈所在。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舍弃嵌入式的成本、体积等优势走PC路线, 有关人士评价,“凯达2号”视频信号处理交换芯片的出现,填补了嵌入式显示(VGA)领域的真空地带,摈弃传统的PCI/AGP总线架构和南北桥设置,其自身独具HSB(HIGHSPEEDBUS)高速传输总线接口,可以和嵌入式CPU直连实现视频信号的大容量吞吐,使整体嵌入式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性能得到大幅提升,为嵌入式系统“PC”化铺平了道路。此外,其自身独具的视频信号交换功能,可以将各种类型的模拟和数字输入信号转换成需要的另外一种模拟或数字信号输出,同时提供未来高清晰度电视所需的双高速LVDS接口。这为嵌入式系统方案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打破电视、电脑等之间的显示隔阂 闻亭科技集团总裁董永红认为,“凯达2号”独具的视频信号交换机功能,彻底打破了电视、电脑等之间的视频显示隔阂,有利于实现视频应用的高度统一。 近两年来,随着液晶电视、数字电视逐步走入家庭,电子信息产品的系列化和多样化,使得视频信号处理领域异军突起,成为方兴未艾的集成电路朝阳产业。但由于不同类型的视频信号格式不同,无法进行相互转换,给电子信息产业集成化、统一化的发展方向带来了障碍。而“凯达2号”视频信号处理交换芯片的出现,则有利于成功消除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不同视频显示格式之间的隔阂。 董永红介绍,“凯达2号”首次实现了单芯片视频信号格式的统一,从而可以实现在一种视频设备上播放、处理各种视频信号,实现视频信号的功能扩展和综合运用,为众多的电子信息行业方案提供商和产品开发商研发新生代电子信息产品提供了良好的选择。采用“凯达2号”视频信号处理交换芯片,利用其兼备的高性能视频信号处理和交换功能,可以便捷的实现模拟电视—液晶电视的产品转换,构建低成本的数字液晶电视。 由于普通的CRT模拟电视和液晶电视视频信号格式不同,致使现有模拟电视生产工艺无法直接转换成液晶电视,需要重新研发视频处理系统生产液晶电视,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资金重新进行项目研发。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研发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国内仅有少数知名大型电视厂商通过合作等渠道完成了液晶电视系统研发,而多数中小电视生产厂家却因不具备相应技术和资金实力,只能继续提供CRT模拟电视。由于这些原因,一方面国内液晶电视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国外进口液晶电视产品充斥市场。 2008年奥运会即将临近,国家数字电视节目也将于年底正式开播,“凯达2号”视频信号处理交换芯片的适时推出,对于降低数字液晶电视市场价格、保护树立民族数字液晶电视品牌、提高数字电视产品市场自给率、普及液晶电视和数字视频信号传播将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降低了开发门槛和产品成本 凯达公司董事长周学宁告诉记者,他们目前不仅完成了“凯达2号”视频信号处理交换芯片的研发工作,而且已经完成了和嵌入式CPU的连接,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底层驱动BIOS、系统电路设计(PCB)、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WINCE)移植等工作,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可以为产品提供完善的配套技术支持和丰富的技术资源,有效降低了下游使用厂商的技术开发门槛和产品开发生产成本,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客户可以以此为平台,开发出多功能液晶电视、兼备电视和计算机功能的显示器等多种产品。 [!--empirenews.page--] 目前,“凯达2号”视频信号处理交换芯片已在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和TCL、闻亭科技等企业试用。周学宁说,今年下半年,“凯达2号”销售将全面铺开,预计3年内可实现产销量500万片,产值和销售额预计可达40亿元。 (转自科报网)
【导读】汽车信息娱乐系统市场两极分化 国际消费电子展(CES)让人们能够洞察未来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市场的发展,展会表明汽车电子供应商最终将拥抱便携式媒体技术。汽车市场仍然在试图“iPod效应”,这给传统的信息娱乐系统供应商带来了若干问题。实际上,没有人知道这种技术将给汽车电子市场产生多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迄今为止的各种缺省配置技术,如CD播放机。对连接的要求以及新型传输和广播格式的发展促进了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发展。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汽车CD播放机、汽车数字广播差强人意,便携式媒体播放器和汽车PND市场迅速增长。 便携式媒体播放器市场崛起 随着CD市场开始走向衰落,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MP)市场有望崛起。 电子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在CES上展示各种适应iPod和其他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的技术方案。这种把PMP技术设计到汽车中的趋势以及车载电子的其他趋势,将有助于推进汽车信息娱乐半导体市场从2006年的40亿美元达到2012年的6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7.5%。 为了支持对iPod和其他PMP的爆炸式需求,汽车供应商在CES的移动电子展厅展示了他们最新的高规格音响系统。随着驾驶员持续不断地加装后装车头娱乐设备,以及利用目前广泛应用的辅助输入连接器把现有的车载音响系统与他们的个人音乐播放器连接起来,增强型音响的市场需求依然强劲。基于D类技术的放大器解决方案正在汽车中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它不仅缩小了音响的体积,而且提高了效率,并允许车头娱乐系统制造商把他们强大的音响放大器安装到车头的音响设备之内。 虽然D类放大器最初的付运量比较低,但是,这种技术提高的效率和节省的空间赋予中档和高档汽车OEM扩充扬声器数量的机会,而整个物料清单(BOM)却没有很大的增加。 iSuppli预测,从2005年到2012年,汽车OEM和后装市场的D类放大器付运量将达到45%的复合年增长率。此外,针对D类放大器的半导体销售收入有望从2006年的500万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5000万美元。 连接需求推动市场年增7% 通过现有的连接标准,信息娱乐市场规模有望在2012年达到538亿美元。 2007年将会是这样的一个年景,在这一年中,汽车制造商最终开始用他们的信息娱乐系统对爆炸式的消费类装置和内容加以充分利用。这种新的首次利用开放连接标准的勇气,将使汽车产业最终参与到比尔?盖茨所描述的“数字化十年”中。像蓝牙和USB这样的连接网关,在给消费者始终需要的梦寐以求的汽车连接的同时,似乎准备要为消费电子设备制造商和汽车产业都创造巨大的市场机会。 对连接的要求以及受到新型传输和广播格式的刺激,iSuppli认为车载信息娱乐市场,将以7%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从2006年的389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538亿美元。 iSuppli还认为,在车载娱乐系统中许多新型可行技术将由芯片供应商所创造的机会驱动,这些芯片供应商能预见到,他们的市场销售收入将从2006年开始以7.1%的CAGR增长到2012年的65亿美元。 从应用和汽车制造商的观点来研究问题和市场机会已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基于这一点,iSuppli正围绕车载信息娱乐中紧迫的连接问题,研究新的领域和市场机会如何都能向无线和有线应用打开。 尽管许多连接应用仍处于开发阶段,但是iSuppli认为,它们的出现将会产生汽车制造商、半导体供应商和买家的“多赢”局面。毋庸置疑,随着信息娱乐连接进入舞台中央,向可便携和可下载的转变将要求整个汽车价值链对他们当前提供的产品的相关性重新进行评价,并相应地作出调整。 着眼于信息娱乐市场的增长潜力,传统上保守的公司像福特和通用将在2007年开始提供数字连接方案,并于2008年在其所有汽车中全面推行这一计划。这些公司首先向着连接方案迈进,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车载信息娱乐市场的增长潜力,但也出于被他们的竞争对手甩在后面的担心。iSuppli认为,特别是汽车OEM正被迫对满足新型媒体整合需求的方式进行重新思考,因为这时出手已经有点晚了。 PND兴起放飞信息娱乐市场 根据iSuppli的研究,消费者对便携式自动导航和GPS系统的胃口已经变得更大,原因在于导航不仅推动中小型显示屏市场做大,更推动了汽车半导体和汽车信息娱乐市场的发展。 自从2001年以来,导航市场已经从由嵌入式导航系统主导转变为实际上被便携式自动导航设备(PND)主导。根据iSuppli的调查,PND的风生水起也成就了诸如Tom Tom和Garmin这样的公司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公司。鉴于该市场实际上是从2005年年初才开始从独立黑盒子方案转变为便携式手持设备,这真是一个令人瞠目的壮举! 在过去四年,Tom Tom和Garmin的营收快速增长,2006年成长为营收过10亿美元的公司,部分得益于汽车信息娱乐市场的强劲需求——Tom Tom的营收由2002年的区区1000万美元增至2006年的近16亿美元。不过竞争也在加剧,因为其他公司也注意到这是个蓬勃发展的市场。由于预测到导航设备市场将继续高速增长,这些处于领导地位的公司发现他们自己也需要一些“导航”,因为据估计来自中国台湾和韩国的100家原始设计制造商(ODM)正在加快享受景气市场带来的好处并夺走一些市场份额。 目前,这些主要供应商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中国台湾的神达公司(Mitac),它拥有宇达电通(Mio)品牌并在近期收购了Navman品牌,根据iSuppli最近的市场份额数据,Mio和Navman在2006年攫取了20%的市场份额,使神达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的公司,排名仅次于拥有37%市场份额的Tom Tom公司和拥有25%市场份额的Garmin公司。[!--empirenews.page--] 由于竞争加剧、平均销售价格(ASP)下降及更多入门级产品的出现,iSuppli预测导航系统市场会强劲增长,有望从2006年的1860万部增长到2013年的5230万部,其复合年平均增长率将达15.9%。 根据iSuppli预测,三大主要供应商—Tom Tom、Garmin和神达目前占据了全球便携式自动导航设备市场80%以上的份额,中国和亚太其他地区的芯片营收占到销售给PND制造商芯片的70%。对PND的关注提升了导航的销售,iSuppli还认为来自车辆OEM系统的芯片营收会强劲增长。 汽车CD播放机江河日下 iPod崛起的另外一个影响是汽车CD播放机市场江河日下。正当美国大多数新车的CD播放机安装率达到几乎100%之时,2006年,欧盟和日本的系统供应商阿尔派和松下通过这种较老技术获得的销售额和利润都出现了大幅度下跌。2006年,单碟CD播放机的销售量下降了15%,而多碟CD播放机的销量下降了35%,原因在于一些消费者转向采用PMP产品。 阿尔派在CES上推出了没有CD的车头娱乐设备,此举必将加速淘汰用于汽车的基于光的存储媒介和播放机。由于CD已经从安装槽消失,阿尔派最新的iDA-X00车头娱乐设备通过USB接口支持iPod和其他基于闪存的拇指驱动器。 Clarion推出FB275BT车头娱乐设备。该设备以加密数字卡槽(SD)功能为特色,它隐藏在前折叠板的下面。这就允许用户通过SD卡听MP3音乐和WMA音乐,或通过符合蓝牙先进音响分配规范(A2DP)的设备把音乐发送到耳机或其他接收机。该设备也支持免提呼叫,零售价大约为250美元。 数字广播步履维艰 在车载便携式设备使用量日益增加的颠覆性影响出现之后,当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制造商即将着手应对这一影响之时,市场上已经开始推动新型的广播服务,其目标就是向汽车领域提供数字广播和数字电视(DTV)节目。这些新型的服务和形式推动广播和电视机构走出困境,用增强的广播能力,承诺向汽车制造商提供一种内置的增值服务。 第一代数字广播和电视服务主要集中在提供传统节目内容,与现在的模拟服务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服务差异,下一代服务有望提供量身定做的内容,还提供能利用该技术增强功能的机制。 为什么要进入数字化广播服务?支持数字广播的人士面临的困难可谓不少,而且这些困难各有不同,但是他们坚信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人相信从AM广播转变到FM广播音频质量产生了极大的飞跃,只是当从模拟FM转向地面或卫星形式的数字广播转换时才会明显。英国仅限于数字音频广播(DAB)标准,在美国提出的则是新的数字地面广播标准混合数字高清广播,拥有利用现有地面广播基础设施的能力,这种广播本身被认为将取代骨干的模拟广播服务。 那么,还有一些问题悬而未决,赤字正折磨着美国的两家卫星广播提供商:Sirius和XM。事实上,Sirius的首席执行官Mel Karmazin近日证实,Sirius和XM彼此之间的竞争,并不像跟iPods、传统的模拟广播和新型高清广播之间的竞争那么激烈。 与此同时,在汽车数字电视(DTV)领域,广播服务模式和硬件开发正面临三个主要压力:技术、内容和成本。 DTV技术已经出现,但它只占市场份额的10%左右。广播公司和接收机制造商也一样,大量的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包括向正在行驶中的汽车提供不间断的图像和视频传输。这一基础工作的成败,尤其在服务的开始阶段,可能会把整个市场机会拖入向下的漩涡,这是因为消费者把这一技术列入“最好配备”而不是“必备”的清单。 随着数字广播的多种格式得到建立,汽车领域中的数字广播和电视市场显然被定位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虽然DTV市场仍旧奋力寻找它们的立足点,它们也面临着来自新对手的竞争。通过在两种广播领域均能提供基础服务以及增强的数据广播服务,汽车供应商们渴望开发由此带来的潜在的附加价值。
【导读】超微低价释放库存令台MB业者尴尬 超微(AMD)日前正式宣布全线调降桌上型计算机(DT)处理器价格,降幅约在12~30%之间。主机板(MB)业者指出,超微此次降价在于中低阶产品,希望在新一代Stars架构处理器登场前,逐步去化库存,避免届时出现兄弟对打局面。 据超微最新DT处理器售价表显示,高阶型号Athlon 64 FX-74将由799美元降至599美元,与Athlon 64 FX-72同价,单核心型号Athlon 64及Sempron则调降5~16美元左右。 最重要的是,主流级Athlon 64 X2 6000+、5600+、5200+、5000+、4800+、4400+及4000,降幅约在15.4~29.8%,在性价比明显拉升下,可望与英特尔Core 2 Duo E4000以下产品一较高下。而Athlon 64 X2 3600+及3800+将会退出市场。 超微符合预期的降价计划,却令MB业者陷入两难。目前看起来超微AM2产品需求应会明显增加,理应加大超微平台主机板出货比重,然而一旦英特尔突然提前及扩大降价幅度,加上未来处理器主流为支持HyperTransport 3.0,那么可能就会惨遭仅支持HyperTransport 1.0超微平台主机板库存的烫伤。 此次降价,对于主攻中高阶市场的技嘉、华硕及微星影响甚微,而预期将会对主力为中低阶的精英、华擎及其它二、三线厂形成很大冲击。另外,近期更传出超微已将手上RS600存货全部释放给华擎,令其它MB业者均感到相当扼腕。不过,超微及华擎对此事均不愿发表意见。 ATI在未被超微买下之前,原本与英特尔(Intel)关系甚为密切的ATI,原规划2007年8月推出高性能英特尔平台整合型绘图芯片组(IGP)RS600,包括华硕、技嘉等台系主机板(MB)一线大厂纷纷高度期待。由于规格相当漂亮,效能表现甚至超越英特尔G965芯片组,因而倍受MB业者期待。然而据MB业者指出,在双A合并后,超微产品规划出现大转弯,并逐步解除过去ATI与英特尔的紧密关系。 MB业者表示,在双A合并后,对于RS600能否顺利出货,实在不抱太大希望。不过,虽然产品计划出现大幅变动,超微原本准备对RS600出货临时叫停,但因环电旗下ABIT早已下单,因此,超微仍履行承诺交货,这也使ABIT成为独家销售RS600 MB「Fatal1ty F-190HD」的业者。不过,由于RS600库存量不少,超微为避免遭手上RS600库存烫伤,不得不清库存,于是近期低调将手上所有RS600统统出货给华擎。 由于华擎锁定大陆市场,不会影响其它地区MB市场销售,遂顺利出线取得超微手上RS600所有库存,与ABIT成为唯二独家销售RS600 MB的业者,让其它MB业者感到相当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