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索尼PS3芯片业务出售给东芝 作价11亿美元 10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索尼本周四宣布,已同意将PS3 Cell处理器生产线出售给竞争对手东芝。 根据合作协议,两家公司还将成立一家合资企业,生产高性能半导体产品。据悉,索尼此举部分是为了收回PS3巨额投资,并阻止游戏部门的继续亏损。尽管索尼并未透露交易金额,但据《日本商业日报》报道,预计规模在11亿美元。 对此,Fitch Ratings分析师Tatsuya Mizuno称:“PS3的问题是制造成本太高,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继续继续维持高昂的价格是很困难的,很难获得投资回报。” 对于东芝,不但通过该交易拓展了当前的芯片业务,同时还将赢得索尼PS3处理器供货合同。事实上,《日本商业日报》上个月就曾报道,索尼计划将高级芯片制造业务出售给东芝,并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宣布该消息。
【导读】IBM公布Q3财报 营收241亿利润22.2亿 IBM公司19日发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从该报告显示,IBM今年第三季度表现相当出色,总营收为241亿美元,净利润为23.6亿美元,每股收益为1.68美元,这一成绩主要归功于IBM在软件服务业务上的大幅度增长。 去年同期,IBM公司总营收为226美元,利润为22.2亿美元,每股收益1.45美元,由此我们看到IBM的总营收实现了7%的增长,不过在净利率方面,IBM今年第三季度的41.3%的净利率还是稍逊于去年的42%。IBM公司今年第三季度的财政报告之好已经超出了分析师之前的预计。 从IBM全球市场第三季度来看: (1)IBM在欧洲、非洲、中东地区的总营收为8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 (2)IBM在亚洲地区的总营收为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 (3)IBM的重头戏依然还是在美洲,总营收为10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 从IBM第三季度部门表现来看: (1)IBM科技服务部的总营收为9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 (2)IBM商业服务部的总营收为4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 (3)IBM系统与科技部的总营收为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 (4)IBM软件部门总营收为4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 (5)IBM金融部总营收为6.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 另外IBM第三季度签下的服务合同总值为1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
【导读】英特尔宣布任命新CFO 第四季将裁员2000人 10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特尔本周二任命斯塔西•史密斯(Stacy Smith)担任公司新任首席财务官,同时还宣布将于第四季度裁员2000人。 据悉,斯塔西•史密斯此前在英特尔担任助理首席财务官,他将取代安迪•布莱安特(Andy Bryant)。而安迪•布莱安特将担任英特尔首席行政官。斯塔西•史密斯任首席财务官后,将向布莱安特报告。 英特尔同时还宣布,将于第四季裁员2000人,将员工数降至约8.6万人。
【导读】英特尔08年Q1开始淘汰单核芯片 10月19日消息,据中国台湾媒体报道,英特尔将于2008年第一季度起淘汰单核桌面处理器,并推出入门级赛扬E1000系列双核处理器。 据悉,首款赛扬E1000系列双核处理器为E1200,内核主频为1.6GHz,支持800MHz前端数据总线和512KB二级缓存,批发价为53美元。 尽管英特尔将于今年11月进入45纳米时代,但E1200仍采用65纳米制造工艺。但随后,英特尔还将推出两款基于45纳米E4000系列处理器。 其中一款为E4700,主频为2.6GHz,支持800MHz前端数据总线和2MB二级缓存。批发价为133美元。而另一款处理器的型号尚未确定,但支持1066MHz前端数据总线和3MB二级缓存。
【导读】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发展趋势透析 近几年来,电源管理一直是半导体领域热点市场之一,其增长也高于半导体整体市场发展速度。2002~2006年,中国电源管理IC复合增长率达30.1%,推动市场发展的直接因素是下游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未来这些产品产量增长还将继续,但增长率将低于2006年,原因主要是整机产品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增长率将会有所下降,从而直接造成上游芯片市场增长下滑。虽然未来几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仍然将会有几个明显的增长点,例如3G和数字电视等,但这只能带来某些领域内的产品升级,很难带动下游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网络通信仍是电源管理芯片的最大应用领域。 从产品类型来看,未来电源管理芯片PMU的市场份额将会有所提高,尤其在便携设备中,PMU的发展将会更加快速。PMU与LDO和DC/DC这些单一功能产品不同,它可能同时集成多个LDO、DC/DC和充电管理等功能,在应用中往往相当于一个ASSP。虽然不能完全解决某类设备的电源管理需求,但是能够满足一些相对通用的电源转换需求,例如手机应用的PMU可能同时处理手机平台下的LCD供电、存储器供电、摄像头供电、基带处理器供电、USB接口以及电池充电管理等问题,这样只需要再加上其它少量电源管理器件就可以解决整个手机的供电问题。LDO和DC/DC产品无疑是应用最大的两类产品,不过对于多数LDO和中低端DC/DC产品来说,由于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以及参与竞争厂商众多,未来价格还可能进一步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电源芯片产品。近两年来该产品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但却叫好不叫座,市场推广应用一直没有实现高速发展,而且从目前来看数字电源在近一两年仍然难有大的突破。首先是因为下游厂商对数字电源芯片的认可、评估、产品设计和量产规模采购等都需要一定时间,其次是数字电源芯片本身在响应速度、成本和面积等方面可能和传统模拟电源芯片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还有就是设计人员本身的习惯,以及使用数字电源的产品设计复杂程度等问题。此外,由于目前数字电源供应商较少,销售渠道开拓远远不够,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数字电源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障碍。 在应用领域方面,未来5年中国汽车电子类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将是发展最快的领域。随着中国汽车产量的扩大、汽车电源管理芯片产品的不断升级以及应用比重不断增加,2007~2011年中国汽车电子类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8%。其次,网络通信领域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在3G、IPTV和各种网络应用的带动下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也将超过25%。不过随着下游整机制造业的饱和,中国消费电子类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增长率将低于其它各个领域,但是数码消费产品由于其产量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及其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这部分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将依然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 总体来看,由于未来整机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将逐渐减缓,同时某些领域下游整机制造业也将逐渐饱和,因此未来几年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的发展速度将逐渐变慢。中低端产品将会进一步降价,PMU的应用将会增加,而数字电源的推广估计还有几年的路需要走。将来中国各领域电源管理芯片将依然保持增长,虽然汽车电子领域的发展速度最快,但市场最大的推动力则来自通信领域。
【导读】联通声明否认入围香港CDMA2000牌照竞标 10月16日消息,近日有消息称中国联通正式入围香港3G牌照竞标,并已提交申请。但中国联通相关声明表示,由于多种原因,中国联通未能在申请截止日前达成有关商业安排,无法如期参与竞投。 据了解,香港此次CDMA2000 3G牌照竞拍底价为7600万港元,正式竞拍将于本月底或11月初进行,中标者可在一年之内铺设网络,并于2008年11月20日正式商用。联通曾表示对此牌照感兴趣,同时由于香港漫游费用所占联通总漫游费用比率上升,有分析认为取得牌照后的相关漫游费用收入贡献也将大增。而随着CDMA2000竞拍申请日期结束,有关联通入围消息也日益增多,多数消息认为联通有望竞拍成功。 今日,中国联通针对此发布声明表示,中国联通欢迎和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拍卖CDMA2000牌照的决定,也一直关注CDMA2000牌照拍卖事宜,并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以合资或合作方式共同投牌。但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在申请截止日前达成有关商业安排,无法如期参与竞投。声明全文如下: 中国联通关于竞投香港3G牌照的新闻声明 中国联通欢迎和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拍卖CDMA2000牌照的决定。在香港建设和维持CDMA2000网络,不仅符合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的地位,有利于香港电信业的均衡发展,而且可以为全球4亿CDMA用户、特别是内地4000万CDMA用户提供漫游服务。 中国联通一直关注CDMA2000牌照拍卖事宜,并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以合资或合作方式共同投牌。但由于多种原因,我们未能在申请截止日前达成有关商业安排,无法如期参与竞投。 中国联通衷心希望此次拍卖成功产生的竞投人如期建成香港CDMA2000网络。在此过程中,中国联通愿积极支持与合作。
【导读】瑞萨开发出多模通信RF收发IC滤波器电路技术 瑞萨科技近日宣布,公司目前已经开发出了最新的滤波器电路技术,可实现在支持多种无线系统的多模通信RF收发IC上,集成小电路面积及低功耗的离散时间滤波器。 此次瑞萨新发布的滤波器电路技术是一种有助于减少离散时间滤波器使用电容器数量的电路技术,与以前的技术相比,可节约大约一半的电容器。采用这些技术的130 nm(纳米)CMOS工艺的试验制造表明,新的技术可以实现全球最低水平的电路面积和功耗,在1.5 V电源电压条件下,滤波器核心电路面积仅为1.8 mm2,而电流消耗仅为11 mA。同时,新的技术已经获得证实,还可以实现GSM、W-CDMA和无线LAN(局域网)通信系统所需的抑制特性。 一直以来,为了满足数字无线通信设备对更小尺寸的需要,业界积极开发在一个芯片上实现RF收发IC和基带IC的方法。目前,这类产品已在市场上出现。不过,未来的无线通信设备更需要通过独立的硬件单元提供更好的多模通信能力,以支持多种无线系统,如GSM、W-CDMA系统、无线LAN等等,而为这些无线系统提供多个RF收发IC的解决方案使得设备不能实现小型化。因此,业界开始寻求开发所谓多模通信RF收发IC技术,利用单个RF收发IC芯片来支持多种无线系统。实现多模通信RF收发IC的困难,包括电路面积小型化,以及可由微处理器或类似控制调整的,支持多种无线系统标准的性能多样性。此外,对移动电话等便携设备而言,SoCs低功耗能力也是必需的。 在此背景下,瑞萨开始进行多模通信RF收发IC中接收滤波器电路的研究。滤波器电路是重要电路,它不仅可以消除不必要频率成分,提取目标频率成分,更可将该频率成分以尽可能少的损失传输到下一级电路。通过研究,瑞萨此次开发出了最新的滤波器电路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全球最小电路面积及最低功耗,并具有宽带频率特性多样性的接收离散时间滤波器。 瑞萨已经在2007年9月16日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荷塞(硅谷)举行的2007年定制集成电路会议(CICC)上提交了这些技术成果。
【导读】AMD第三季净亏3.96亿美元 10月19日消息,全球第二大芯片商AMD本周四发布第三财季报告,报表显示,本财季净亏损3.96亿美元,摊每股0.71美元。由于毛利率有所提高,因此整个报表优于此前的预期。 据国外媒体报道,AMD的头号竞争对手是芯片业巨头英特尔,AMD去年同期净亏损1.36亿美元,摊每股0.27美元。第三财季AMD的收入较同比增长23%,至16.3亿美元,略高于路透财经此前15.2亿美元的预期。 市场研究机构American Technology Research的分析师道格·弗雷德曼表示:“AMD的收入相当不错,本财季又有许多开支项目,其中部分开支属于员工遣散费用,因此上述报表总体表现良好” AMD财报显示,收购芯片商ATI交易产生了大量支出,比如部门整合、人员遣散费和资产报废等,这些费用摊到每股为0.22美元。不计上述支出,AMD每股净亏0.49美元,这一数字优于路透财经此前所做的每股亏损0.61美元的预期。 AMD表示,第四财季通常是公司收入增长最强劲的一个季度,因此预计收入会出现大幅增长。在提到了公司展望时弗雷德曼表示:“AMD的主要目标是赶上英特尔,对AMD来说这一目标其实并不困难,再说AMD的图形芯片业务增长潜力尚未完全发挥。” 此前英特尔发布了季度财报,由于期内笔记本处理器销售增长强劲,公司收入增长43%,市场份额又有新增长。英特尔发布的第四财季展望同样也优于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 本周四,AMD股价在市后交易中增至14.77美元,在当时常规交易中,公司股价上涨0.44美元,至14.55美元,增幅为3.1%。
【导读】英特尔第三季度赢利19亿美元 同比增长43% 10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特尔本周二发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本季度,英特尔实现净利润19亿美元,同比增长43%。 报告显示,在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内,英特尔实现净利润18.6亿美元,每股收益31美分,同比增长43%。而去年同期,英特尔的净利润为13亿美元,每股收益22美分。 本季度,英特尔营收100.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87.4亿美元相比增长15%。英特尔表示,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源自巨大的处理器市场需求,尤其是移动处理器。 展望未来,英特尔预计第四季度销售额将达到105亿-111亿美元,高于分析师所预期的104.2亿美元。
【导读】电盈拿下香港CDMA2000牌照 香港首张CDMA2000 3G牌照竞投以最快的速度出现了最出人意料的结果。记者从香港电讯管理局获悉,该牌照为电讯盈科旗下香港电话有限公司获得。 香港电讯管理局的公告显示,截至10月12日下午5时的竞投期限内,只接到了香港电话公司的申请。 按照此前设定的程序,如果出现只有一家公司竞投的情况,牌照将直接给予该公司。香港电讯管理局发言人宣布,香港电话公司成为暂定成功竞投人。该公司须于2007年11月27日或之前向政府支付7600万港元的频谱使用费,及向电讯局提交1.5 亿港元的履约保证金,才可成为成功竞投人。电盈表示,对竞得CDMA2000牌照表示高兴,相信可进一步加强其提供的无线解决方案组合。 此结果之所以出人意料,是因为此前被认为“夺牌”大热门的中国联通选择在最后关头退出竞投,业界希望看到的激烈的牌照竞购大戏也没能上演。中国联通发出了一则声明,表示一直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以合资或合作方式共同投牌,但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在申请截止日前达成有关商业安排,无法参与竞投。不过,该公司仍然表示一直关注CDMA2000牌照拍卖事宜,并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以合资或合作方式共同投牌。此前,该公司高层曾在多种场合高调表示对香港这张3G牌照志在必得。 中国联通是内地唯一的CDMA运营商。香港此前有四张3G牌照,但都是基于WCDMA技术标准的。业内猜测中国联通的退出可能与电信业重组有关。一些分析认为,在重组方案落定之前,中国联通自然不敢贸然对外大型投资,抛出合作的橄榄枝不失为取巧之策。
【导读】2008中国彩电四大趋势 随着十一黄金周结束,2007年彩电市场进入收官阶段,中国业内厂商开始勾画2008年彩电市场发展蓝图。苏宁电器分析了2007年全国200个城市彩电和3C产品消费特征,提出2008年中国彩电发展的四大趋势。 趋势一 奥运契机催生彩电市场井喷 苏宁电器营销总部执行总裁金明认为,2008是奥运年,更将是彩电的丰收年。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全球范围内奥运会将掀起彩电消费的高潮。在中国国内市场,此前的中怡康预测2008年彩电市场总量3734万台,较2007年增加200万台。增量主要是平板电视,平板电视的的市场总量将达1150万台,增幅为55%。然而,根据今年前三个季度和十一黄金周的销售分析,平板电视增幅将近100%,2008年平板市场将超会出预期,有望达到1500万台。 随着景气预期大幅提高,“小康社会”目标的推进,再加上民众对于奥运节目质量和收视需求的提高以及高清信号的普及等综合元素,2008年中国彩电市场尤其是平板电视消费必将呈现井喷之势。 趋势二 小尺寸显示屏电脑彩电兼容 苏宁电器营销总部执行总裁金明还预测,和彩电市场既形成竞争,又形成互动的将是个人电脑、电视一体化的消费趋势。他认为,在传统意义上,彩电始终是家电中最为敏感、最为迫切的品类。近年来,随着数字电视、互联网的普及,在25英寸以下小屏幕的显示终端,电脑与电视的兼容性将显著提高,电脑电视化、电视电脑化、多媒体信息咨询、娱乐消遣呈现出以个人为中心的发展趋势,2008年彩电的技术应用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趋势三 高端平板普及CRT战略转型 从2004年以来,平板电视的发展速度一再打破业内人士的预期。中怡康数据显示,2006年平板电视售金额占市场总量50%以上,2007年将达到70%,在发达的一线城市平板的销售占比甚至超过90%。2007年全国平板电视销售有望突破1000万台。促使平板电视市场份额大幅提高的原因主要是价格。2008年平板电视的价格推手除了国产品牌外,外资品牌也将大举介入:春、秋季两个黄金周彩电大战,合资彩电都扮演了降价急先锋的角色,进而带动了2007平板市场价格的全线调整。其中降价幅度大的是40寸以上的大屏幕彩电。苏宁电器营销总部执行总裁金明认为,在这样的发展速度下,2008年平板电视在一二级市场的进一步“垄断”已经可以预期。 面对平板电视的步步紧逼,CRT电视在2008年也将寻求战略转型。金明预测,CRT电视将逐渐转移主战场,向三级市场和农村市场纵深渗透。CRT电视还将利用其色彩清晰、质量稳定、价格低廉的优势,大举开辟低端商用市场,如经济型酒店、小区监控等市场。 趋势四 显像技术回归,PDP异军突起 随着平板电视的深入使用,人们会逐渐摒弃概念性的争执,转而务实理性的消费。苏宁电器营销总部执行总裁金明指出,CRT、LCD、PDP三种技术成像原理,在视觉效果上各有千秋。CRT由于体积大、面积小,尽管成像好,但在总体上输给了平板电视。而PDP输给了LCD,则显然是专家输给百姓,技术输给市场。 其实PDP具有色彩均衡、亮度均匀的特点,长期使用PDP的饱和度退化较LCD小很多,而且大尺寸的PDP始终不用担心画面拖尾失真等问题。所以一旦人们在消费观念中,摒弃LCD与PDP的档次之争、技术的先进性之争,PDP必将凭借其优异的耐用性,获得市场的认可。
【导读】全球IC插座需求旺盛 中国增长最快 市场调研公司BishopandAssociates预测,2011年全球IC插座市场将增长到28.444亿美元,而去年是18.88亿美元,2006-2011年的复合年增率为8.5%。上述2011年的数字相当于全球连接器需求的4.8%。 Bishop的分析覆盖了生产IC插座和测试/老化(burn-in)插座。2006年IC插座市场接近19亿美元,比2005年的16.55亿美元上升14.1%。2006年,IC插座需求占355亿美元的总体连接器市场的4.7%。 IC插座用于所有终端设备市场。电脑和外设是其最大的市场,2006年总销售额为5.82亿美元,占总体IC插座需求的30.8%。工业和数据/电信领域也是IC插座的大型用户。 Bishop指出,北美地区的需求将从2006年的4.72亿美元增长到5.96亿美元,复合年增率为4.8%。最大增长可能来自中国,该地区的需求将从2006年的3.55亿美元上升到7.81亿美元,复合年增率达17.1%。增长最慢的将是欧洲,从2006年的4.16亿美元上升到4.855亿美元,复合年增率是3.1%。预计日本的需求将从2006年的2.76亿美元上升到3.38亿美元,复合年增率是4.1%。亚太地区的需求将从2006年的2.5亿美元上升到4.11亿美元,复合年增率是12%。
【导读】苹果发布第四季度财报 营收达到62亿美元 10月23日消息,本周一,苹果发布了截至9月29日的第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本财季营收为62.2亿美元,赢利9.04亿美元,摊每股赢利1.01美元,上述结果均超过业界此前的预期。 据国外媒体报道,据Thomson Financial的统计数据,华尔街分析师此前预期苹果本财季营收为61亿美元,每股赢利0.86美元。苹果截至目前共销售139万部iPhones,而本财季内的销量就达110万部。Mac的出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4%,iPod的出货量同比增长17%。 在iPhone销售方面,尽管削价决定引起初期买主的强烈不满,不过对于销量提升却发挥了很大作用。苹果表示,截至9月10日,iPhone的销量达100万部。而在削价之后的18天内,就卖出了40万部iPhone,超过全部销量的四分之一。 苹果首席运营官提姆·库克再次重申了公司的预期,预计2008年自然年度iPhones的销量将达1000万部,但他并没有透露今年假日促销期内的销售目标。他表示,苹果推出iPods之后的两年时间内其销量达140万部。 此外,苹果在PC市场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上周,知名市场研究机构IDC和Gartner评估全球PC市场的增速为15%,然而Mac的出货量增长率却是这一数字的两倍。第四财季内苹果共销售210万部Macs,创下公司的新纪录,较去年同期增加40万部。 学生是推动本财季Mac销售强劲的主要用户,库克表示:“这是苹果有史以来遇到的最成功的学生返校购买潮”。苹果今年8月份推出新款iMacs,同时还推出了新笔记本免费绑定iPod的促销手段。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第四财季iPod的销量却低于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市场研究机构American Technology Research的分析师Shaw Wu预期本财季iPod的销量是1100万部,事实上售出了1020万部。不过这一数据却与Piper Jaffray分析师吉恩·穆恩斯特的预期一致,他综合分析师的平均预期后做出了1090万部的预测。 苹果预计即将到来的假日热销期、即第一财季的营收为92亿美元,每股赢利1.42美元,两项数据均高于金融分析师的预测。苹果通常在发表财务预期时都较为保守,而此次却一反常态。假日热销期通常是iPod的黄金季节,去年第一财季苹果售出了2100万部。 苹果首席财务官彼得·奥本海姆表示,与学生返校季相比,第一财季Mac的销售通常较为萧条。当问及他对下一财季的展望时,对于苹果能否重复第四财季的业绩奥本海姆似乎有些信心不足。
【导读】全球半导体景气频捎寒意 交战进入关键期 随着北美9月半导体设备订单出货比(B/BRatio)0.81再创2007年来新低,以及上周末美股重挫,使得与美股关联性极高的台股、特别是半导体指标股本周走势备受各界关注,尤其紧接着台积电、联电财务报告,外界预料恐将释出第4季度增长率较第3季度趋缓讯息,以及市场对晶圆双雄先进工艺价格下滑,导致毛利率难回高档存疑虑,加上本周五联电和舰案将宣判,市场笼罩观望气氛,为财务报告会前半导体景气捎来阵阵寒意。 台积电、联电本周均将面临关键性一役,对于台积电而言,目前市场充满多空论调交战,就连外传台积电拟缩减2008年资本支出20%,有人认为对于晶圆代工供需是正面帮助,但亦有外资分析师持相反论调,认为已增添2008年半导体景气不确定阴影。尽管台积电第4季度尚不会公布2008年资本支出规画,但几乎可确定的是,第4季度营运增长力道将较第3季度偏弱。 业界预估,台积电、联电第4季度若能较第3季度微幅增长个位数,就已算表现不错,若营收持平亦不会意外,毕竟2007年上半年晶圆代工客户已吃过IC库存的亏,对于即将来到的2008年第1季度淡季,投单态度皆较保守。此外,从半导体上游机器设备业者状况来看,来自于晶圆代工业者订单明显进入低潮,可见对2008年新产能扩充皆持偏保守态度。 市场除关注台积电、联电对未来景气看法,包括台积电预定2007年内要完成购回大股东飞利浦(Philips)持股进展亦备受关切,同时台积电积极跨入封测领域技术蓝图也已出炉,对于未来晶圆代工核心事业贡献度极明确作法,亦引发业界好奇。此外,尽管台积电已因应2008年员工分红费用化调整分红办法,但对于影响人才竞争力最巨的股票配股如何作,目前包括台积电、联电因应对策皆尚未正式出炉。 值得注意的是,最具话题性的联电和舰案亦即将于本周五宣判,虽然目前联电持有和舰15%股权尚未获主管机关认可,但此案对于未来联电与官方投资大陆政策互动将具深远影响,尤其目前台积电0.18微米工艺已获得政府批准放行,同时规划新购入爱特梅尔(Atmel)8英寸二手设备以扩充产能,未来2业者之间大陆布局消长,值得进一步观察。
【导读】新欧盟环境规则及对中国电子产业的影响 在由TüV南得意志集团广州分公司主讲的研讨会上了解到,由于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连年攀升,欧盟、日本和美国等有关安全、回收、节能等环境方面的要求,正在对中国电子产品出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从而也影响到中国电子电器生态设计、产品升级和产业调整。 据了解,目前国内电子企业,如TCL、康佳、海尔等已经严格对供货商进行环保要求。据估计,仅海尔公司受到指令限制,其上游供应商就由原来的1500余家削减到目前的900多家。欧盟指令带来的压力和影响直接转移到了本土中小企业身上。但从另一方面看,欧盟指令的颁布,对一些大型企业而言,由于具有较好技术基础和资金实力,对指令要求的相关技术升级和改造能做出较好的回应。TCL通过3年的培训与支持,已培育出了国内第一批500余家符合RoHS指令要求的部件供应商,实现了整机厂商与零部件原料供应商的同步成长。 如今欧洲和日本的很多电子制造企业已经开始着手EUP指令的准备工作,即使是跨国大公司,也表示应对EUP指令有一定难度,目前,有不少公司已开始针对EUP指令培养下一代的工程管理人员。参加研讨会的企业代表认为,应对欧盟的环保指令,从根本上说,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战略问题,一定要尽早参与并作出有针对性的研究,培养应对环保指令的意识,否则就会对整个制造体系产生重大的影响。 有关专家认为,电子产品的生态设计、环境要求和企业的社会责任,一方面给中国电子产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又为中国电子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