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华为追赶苹果的问题

    一、华为的差距 华为做终端不算晚,但是做智能手机很晚,第一款被大众认可的U8800才不过一年多,还是中端性价比路线。高端产品一款没出过,高端市场的门都没摸过现在谈超越苹果为时过早。华为硬件优势不过是四核A9的

  • 中国人为何宁花4000元买手机 不花6元买游戏

    网易游戏频道做了一个有意思的专题:“宁花4000买手机 不花6元买游戏”,来讨论中国iOS游戏市场上的怪现象。中国大陆已成为iPhone全球销量排名第二的地区,仅次于美国。而与硬件的热销形成对比,中国大陆的

  • 英特尔拟涉足平板市场协助合作伙伴挑战苹果

    北京时间3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特尔首席运营官布赖恩·科兹安尼克(Brian Krzanich)本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在迅速改造生产线,为生产平板电脑芯片进行准备工作。科兹安尼克说,“我们的产

  • Gizmodo测试称多数人分不清新iPad和iPad 2

    北京时间3月17日消息,苹果的广告宣传攻势已经遍及美国的每一户人家,不论喜欢与否,消费者似乎都需要购买一台新款iPad。然而,美国科技网站Gizmodo的测试表明,多数人根本分不清新iPad和iPad 2。Gizmodo请商业博客G

    充电吧
    2012-03-19
    BSP IPAD 苹果
  • 英特尔杨叙:超极本将超越传统PC

    日前,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叙在英特尔广州媒体见面会上透露,2012年英特尔的发展方向将转为使用者工作与体验的个性化高度融合。他表示,从前的产品是工作为主,体验为辅。如今,产品个性化的时代即将

  • 互联网发明机构研究用键盘按键动作验证身份

    北京时间3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旗下的“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局”(DARPA)孕育了今天风靡世界的互联网。目前,该机构正在研发一个新技术,通过每个人的键盘敲击力度等行为特征,来完成身份

  • 日本三大电子巨头亏损创纪录

    松下、索尼、夏普近日发布的2011财年业绩预告显示,日本三大家电巨头中,松下预亏7800亿日元(约合102亿美元),夏普预计净亏损2900亿日元(约合38亿美元),两公司均创下年度亏损最大纪录;索尼也预计本财年亏损30亿美元

  • 本闪存“独苗”尔必达“阵亡”

    日本“3·11”地震过去一年了,对于日本电子产业来说,重建之路似乎并不顺畅。去年受地震影响,全球DRAM大厂尔必达2个厂区被迫停工。此后一蹶不振,于今年2月27日提出破产申请。作为日本国内唯一一家

  • 德法院暂停审理苹果诉三星侵权案

    3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德国曼海姆地方法院已经暂停审理苹果诉三星侵犯其移动设备滑动解锁专利技术的诉讼案,以等待另一起诉讼案的判决结果。曼海姆地方法院周五表示,法院对苹果在该案中声称的专利权持怀疑态

  • IBM股价破205美元 三年股价翻三倍

    当IBM股价跃上历史性的200美元的时候,美国商业发展史上一个增长神话已经书就。这家曾经的全球最大计算机硬件制造商之一,用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实现连续3年股价上涨的骄人战绩向世界宣布,成功完成向全球最大计

    充电吧
    2012-03-19
    IBM PC MIDDOT
  • 苹果iTunes广告语被指涉嫌抄袭微软Zune

    3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iTunes疑似抄袭了微软Zune的广告语Your entertainment. Everywhere.据悉,微软首先在Zune主页上使用了这条广告语,但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这仅仅是一个巧合还是苹果有意为之。截至

  • 职场攻薪计之“假痴不癫”

    假痴不癫“原文”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解析”宁肯装作糊涂无所作为,也不自作聪明轻举妄动。表面上一点不露声色,就像云层蕴藏着雷霆,蓄力待发。“职场

    充电吧
    2012-03-16
    IP BSP
  • 职场晋升潜规则:让老板看见你在做事

    晋升是指有等级之分的职务、职称等,从低级别向高级别的升迁,也是指员工向一个比前一个工作岗位挑战性更高、所需承担责任更大以及享有职权更多的工作岗位流动的过程。晋升对每个职场人都同样的重要,因为它是实现自

  • 千万别要做职场的喜羊羊

    人在职场,不争取必遭淘汰;而太过争取,必遭孤立。宋先生今年28岁,6年来,从一名懵懂的大专毕业生,成长为太原市一家上市房地产公司部门经理,历经坎坷。在他看来,自己的小有成就应该得到众人的认可。但实际上,就

    充电吧
    2012-03-16
    IP MDASH BSP
  • 电信业是否被3·15曝光已不再重要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到了,不少人预测电信消费将会被CCTV曝光。是否真的如此,还要等到晚上才知道,但是社会舆论对于电信业越来越不满,以及行业整体形象和口碑的暴跌,却已是不争的事实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