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台湾媒体报道,业内传闻显示,台积电取代三星,夺下了特斯拉新一代全自动辅助驾驶(FSD)芯片大单,将以5nm家族工艺生产。报道称,特斯拉明年有望成为台积电前七大客户,是台积电主力客户当中首度出现电动车大厂,这也将有助于台积电抵抗消费性电子景气下滑的冲击。
据台湾媒体报道,中国台湾行政院副院长沈荣津今日表示,台积电1nm晶圆厂将落地桃园龙潭。报道称,台积电大本营在新竹科学园区,若真的想要超前部署台湾半导体先进制程,就近选择龙潭科学园区是最理想之处,并将为桃园带来上万个就业机会,进而带动桃园整个地方经济发展。
据外媒RetiredEnginener报道称,由于台积电在芯片制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其最新的3nm制程工艺的制造成本的上升,台积电也将大幅提高3nm晶圆的价格。
新一代移动互联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已经与车联网产业进行了深度融合,对中国车联网产品发展和开发模式 产生巨大影响。无论是车企还是车联网技术供应商,都亟待根据自身的创新需求向外部寻找创新资源,从而构建自身强劲的车联网核心技术体系,这也是车联网商业化竞争的核心要素。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快速发展,我国车联网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车联网最大应用场景应该是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当汽车发展到高级别自动驾驶后,V2X必需普及,那时智能网联才能真正走向智慧出行。进一步强化频谱资源对车联网产业和应用发展的支撑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重点高速公路开展车联网技术试验和规模部署。
当前,全球汽车业正经历一场百年未遇的科技革命。中国新能源汽车抢占先机实现了"换道超车",未来还能否继续引领全球?这成为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又一个发展难题,特别是现代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并不局限于产品本身,还与宏观政策、信息通信、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紧密融合才能有再进一步的发展。这需要从更多领域统筹谋划、统筹协调,才能在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中抢占市场赢得先机。
目前世界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国的高层、政府都关注到了这一点,展现出很多的形势,比如说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行业深度的融合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助力共享出行新生态,供应链的体系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变化面临的重塑,产业链的形式也由垂直性向跨界融合的网状生态进行演进。我们也在积极地部署单车智能和网联赋能的方案,在这个方案是没有成功的经验和既定的道路可以借鉴的,必须要立足高新技术与产业发展的要求,并结合中国的国情,来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中国方案。
智能网联汽车是一种跨技术、跨产业领域的新体系,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且结合现在的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车、路、人、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和共享,可以安全上路的无人驾驶汽车,并最终实现可以代替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近一年来,尼吉康针对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等应用,相继推出了围绕铝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以及小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等最新技术的产品,为电容器市场带来了更多创新技术突破。
标准普尔全球交通公司预测,到2025年,特斯拉在美国电动车市场的份额将会下跌到两成以下。此外美国市场销售的电动车型号,将从目前的48款增加到159款。
自2018年起,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会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每年对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开展全国调查并发布研究成果。
11月29日,由主要半导体厂商组成的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发布报告称,2023年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同比减少4.1%,降至5565亿美元,此前曾预期增长4.6%——这也是该市场时隔4年再次出现预期负增长。
随着技术的逐渐发展,VR(虚拟现实)已经成为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但有不少用户在体验VR后,都表示“眼镜累,很酸”。
30日讯,Counterpoint今日发布报告称,XR设备出货量2021年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同比增长60%。由于新款大众级设备尚未推出,今年增速有所放缓,但预计该市场将在明年加快增长步伐,2025年出货量将达4800万台左右。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显示,随着OLED面板在手机应用上逐渐增加,预估2022年采用OLED面板的手机渗透率约47.7%,至2023年将达50.8%,2026年则预计超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