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小米SU7在高速发生碰撞的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4月1日晚间,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就该事故发表了声明,表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
近日,一名疑似小米SU7 Ultra的车主,在小米汽车店外拉横幅维权,引发了舆论的极大关注。
近日,美国商务部下属机构工业与安全局(BIS)宣布新增两项出口管制规定,将来自全球的82个实体列入了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称,美方此举意在打压遏制他国实体,剥夺他国发展权利,将严重损害相关实体合法权益,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这两起并购案例,宛如两记春雷,正式拉开了国产EDA行业并购潮的帷幕。它们不仅展示了国产EDA巨头的战略雄心,也映射出行业整合的现实需求,为中国芯片设计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想象空间。
在最近的股市风云变幻中,英伟达(NVIDIA)股价遭遇了剧烈波动,一夜之间市值缩水高达169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对此,业界普遍认为,这一暴跌或许与“中国可能限制采购英伟达H20芯片”的消息有关。
当地时间3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联合波音公司研发六代战斗机,并命名为F-47。该消息一出,便引来了全球网友围观。
微控制器(MCU)的发展,正如同一场双向竞速的赛跑。一边是功能的极限扩张,封装尺寸和引脚数量不断增加,以满足工业、汽车和通信领域对性能与接口的极致需求;另一边则在拼命地追求极致尺寸,在消费电子、医疗穿戴等领域,以越来越微小的体积实现更加丰富的功能。这场“卷”得热火朝天的竞赛里,每一寸硅晶圆都在挖掘极限潜力,每一纳米尺寸都被精打细磨,无论是“大”是“小”,微控制器都走向了各自方向的极致。
物理AI正在重塑多个行业的未来。这一宏大前景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算力的提升,更需要仿真技术、合成数据和生态协作的全面突破。NVIDIA的生态系统布局显示其目标不仅限于技术提供者角色,更试图成为物理AI的“基础设施提供者”。Omniverse和Cosmos的结合正吸引更多软件生态采用其库,统一物理世界和工业数据,这为大规模训练物理AI模型奠定了基础。HALOS安全系统将帮助合作伙伴更快推出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产品。
3月14日,中国信息安全评测中心发布了《安全可靠测评结果公告(2025年第1号)》,其中华为麒麟X90芯片赫然在列。该芯片获得了安全可靠等级II级认证,意味着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2024年,中国并购市场迎来了被业界称为“元年”的关键节点。交易数量同比增长13%,金额环比激增45%,这一波热潮不仅刷新了市场活跃度,更揭示了中国经济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转型方向。作为技术驱动型经济的重要支柱,半导体、先进制造和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正成为并购市场的核心焦点。与此同时,政策松绑、跨界并购的鼓励以及私募基金的深度参与,为这一浪潮注入了强劲动力。
左迪对A股并购重组的未来充满信心。他预见,产业整合深化将催生头部企业间的强强联合,科技领域并购热度不减。一级市场投资逻辑的重塑——追求优质低估值资产——也将推动更多企业通过并购融入资本市场。成功的并购,既需政策东风,更需企业审慎布局与文化融合。
胡黎强戏称晶丰明源为“并购狂魔”,并透露未来还将继续推进并购计划。他认为,易冲科技的市场潜力(SAM超过150亿元)与晶丰明源的结合,有望实现100亿元收入,约合15亿美元,足以支撑全球前十的愿景。同时,公司将继续深耕芯片设计、工艺和算法技术,通过开放合作和投资并购,拓展泛模拟领域的影响力。
2025年3月15日,在由上海交通大学集成电路校友会主办、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集成电路行业投资与并购论坛”上,韦豪创芯合伙人王智发表了题为《守正出奇,DeepSeek & High-stake》的演讲。王智引用李小龙名言“Be Water, My Friend”,总结半导体投资与退出的哲学。他认为,半导体行业的基础性与广阔性使其成为“水大鱼大”的领域,但成功的关键在于灵活性。无论是“投”时的资源整合,还是“退”时的路径创新,都需如水般无形多变。他还建议探索产业型S基金,通过整合产业链打造优质资产包,实现退出与产业价值的双赢。
近日有消息称,微软与华为的合作许可将于本月到期,且双方并未续约。这意味着,华为PC将不得不转向全国产化方案,推出搭载“国产芯片+国产操作系统”的PC产品。
3月10日,智元机器人正式发布了首个通用具身基座模型——启元大模型(Genie Operator-1),并创新性地提出了Vision-Language-Latent-Action(ViLLA)架构。这一发布标志着具身智能技术向通用化、开放化、智能化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机器人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