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7日,株式会社瑞萨科技在北京发布了新的中国战略——采取以世界第一的
MCU为中心的“通用产品业务”,及以开发平台、合作关系为基础的“系统解决方案事业”的双管齐下的基本战略,实现稳定成长。瑞萨不仅期望到2010财年之前在中国的销售额能够增长100%,并且MCU、
TV用LSI和汽车半导体等重点领域的产品市场份额同步扩大100%,还计划大幅度提升在中国工厂的设计能力和产能,产能目标是在五年之内提升到目前的3倍。瑞萨半导体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山村雅宏先生就新发布的战略表示:“中国本地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瑞萨的首要任务,瑞萨新战略是为了更好的适应中国快速增长的半导体产业,以谋求更多的市场机会”。
近年来,中国半导体市场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成长,到2006年已占有全球市场30%的份额。对瑞萨而言,中国是正在发展中的市场,而且是重要的设计和制造网点。因此,瑞萨需要集中从市场到设计、制造、 销售、技术支持的各方面能力,从而实现事业的扩大。
面向中国市场的销售战略 此前瑞萨对中国大陆及香港的销售、技术支持公司进行了重组,并从2007年1月开始实施一体化运营,着手推动中国事业新体制。据山村雅宏董事长介绍,在新业务体制下,瑞萨06年度实绩为600亿日元(约5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20%,并表明在新战略下的销售目标是到2010年度将销售额扩大两倍,达到1200亿日元(约10亿美元)。
在新的战略中,瑞萨重点将中国事业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市场的“本地业务”,另一类是来自欧美,日本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的“转口贸易”。为了在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中获取更大发展,瑞萨将更多的投入到其重点的目标产品和领域,如MCU、AV设备、
汽车电子等领域,并且希望在其位列世界第一的MCU领域和目前极具发展潜力的AV领域(特别是适用于
TV的LSI)的市场占有率从2006财年的10%上升到2010财年的20%;汽车电子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从目前的5%提升至10%。
扩大MCU占有率的基本战略
为了实现在MCU领域的目标,瑞萨将提升在设计、研发方面的投入,计划将设计人员将从现今的350名增加到2009财年的500名。本地研发主要应对目前占中国市场主流的4/8位市场、以及今后不断成长的16/32位市场。具体而言,在低端市场方面,瑞萨将面向中国市场的闪存MCU、QzROM在中国设计网点进行开发,并扩大空调、遥控器、电子仪表、小型家电、电动自行车(E-bike)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高端市场方面,瑞萨将与和中国合作伙伴一起开发,为今后不断增长的汽车电子市场提供16/32位MCU、以及金融/交通领域的智能安全MCU。
更紧密的本地化合作 为扩大销售,通过与合作伙伴的更紧密合作,是瑞萨实现新战略目标的又一个重要手段。2007年5月,瑞萨与两大全球分销商Arrow、Avnet分别签订了中国地区的新合同,目的正是开拓更多的新用户。另外,新计划中,瑞萨提出灵活运用中国IDH(Independent Design House),为中国客户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保障。具体而言,在AV设备领域,瑞萨将根据市场发展的情况,灵活制订销售目标,并根据其他DVD-R/W等新兴市场的成长、进行针对性投资,如对IDH等。在
汽车电子领域,基于同中国政府、企业、大学之间的合作、开发和提供面向中国市场的解决方案。
强化本地生产能力
随着销售额的增长,瑞萨首先将扩大对制造的投资,提升北京、苏州工厂后工序生产能力。瑞萨计划将北京和苏州两处后工序工厂的目前生产能力,约6000万个/月增长到2008财年的1亿个/月,并且在今后5年内,持续扩大生产能力,达到目前的3倍以上也就是约2亿个/月产的惊人数字,这些改变都将是由北京工厂扩建所带来的成果。
增进与大学的合作 “持续加强与中国教育部门和著名大学的合作”也是瑞萨处处体现“合作精神”的新战略规划的一部分。如瑞萨从今年开始赞助教育部主办的“瑞萨超级
MCU模型车大赛”,而合作开设有瑞萨赞助的教育讲座和研究中心的中国大学数量也将在目前8所的数量上进一步提升。
此外,作为应邀记者,笔者有幸参观了瑞萨在北京的制造网点——瑞萨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初步了解了IC 制品的后工序生产流程。 同时看到作为外资企业管理下的生产基地,员工优越的工作及生活环境,以及对优秀员工提供的嘉奖鼓励机制,严格的工作制度,浓厚的文化背景均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面向中国庞大的成长市场,通过制造、设计和销售三大重要手段,瑞萨在2007年中奏响了充满中国元素的“战略进行曲”。以“多方合作”为核心词的新战略的颁布必将引领瑞萨扩大在中国半导体市场的发展,并将提升国内IC应用水准,积聚人才,从而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

瑞萨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工厂内部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