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SS的桩基工程基岩深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数据描述及其概念
在基于数据分析的各类科学研究中,针对数据的分析分为两种情形。其一,直接获取全部待研究对象的全体数据,研究者针对整体数据开展研究。其二,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研究者无法或不便于获取全体研究对象的整体数据,于是基于某一规则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数据,以这些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并基于样本开展研究。
总体数据简称为"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某项指标的取值的集合或全体。它们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
样本数据,是总体数据中具有代表性的个案的子集。样本数据,也常常称为"样本"。
在数据考察与分析中,由于总体包含全体待研究对象的整体,通常包含较多的记录规模,因而研究结果通常比较准确、固定:而样本是对总体的获取,通常包含较少的记录规模。另外,基于样本开展数据分析,由于待研究对象仅仅是对总体的抽取,不是全体待研究对象,所以常常具有估算的性质,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借助特殊的数据处理手段。
2SPSS数据分析处理软件
SPSS以其强大的统计分析与数据准备功能,方便的图表展示功能,以及良好的兼容性、界面的友好性等优势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其囊括了各种成熟的统计方法与模型,不仅可在SPSS中直接进行数据录入工作,还可将日常工作中的Excel表格数据、文本格式数据导入SPSS中进行分析,易用性强。SPSS的统计分析过程包括描述性统计、均值比较、一般线性模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数线性模型、聚类分析、数据简化、生存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重响应等几大类。
3桩基工程中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的应用
单因素方差分析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在桩基工程中,在设计阶段经常要对桩长作出估计,以便确定工程量和工程造价。而桩长是依据很多个不同的地质钻孔所得到的基岩深度确定的,基岩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所以各个钻孔所得到的基岩深度是一个离散的随机数据,我们可以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便较为准确合理地估计出桩长。例如,我们通过地质钻探,在一个工程项目4个区域的不同钻孔得到表1所示一组基岩深度数据。
操作步骤如下:
第1步,打开SPSS的dataeditor窗口,输入表1中的基岩深度数据,然后,打开"单样本K-S检验"对话框窗口。
第2步,在"单样本K-S检验"对话框窗口框中将变量名因子"基岩深度"转移到"dependlist"列表框中,将因子"区域"转移到"factor"内。
第3步,选择"常规"选项,然后打开"数据视图"对话框窗口,选择"最小显著差异检验""常规检测"两种方法,在该方法中,差异显著性水平默认为0.05,也可选用其他值,如0.04等,然后单击"继续"按钮。
第4步,单击"选项"按钮,打开"选项"对话框窗口,选择"重新编码为不同变量""数据分析视图",然后单击"continue"按钮。
第5步,单击"确定"按钮,SPSS将输出数据分析结果。
表2是在4个区域1、2、3、4中对基岩深度进行测试得到的报表,包括标准误差、95%置信区间上限、95%置信区间下限、最小值、最大值。
表3为基岩深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在F值和自由度d/已知的情况下,也可采用以下方法分析试验结果:由自由度d/1=3,d/2=24和显著水平a=0.05查得临界F值F0.05(3.24)=3.01:由此得,F=3.643>F0.05(3.24),故P<0.05,应拒绝H0,接受HA,表明4个区域的基岩深度有显著差异。
表4为采用LSD法进行平均数多重比较时得到的结果。
4结论
由上述SPSS分析的结果可知,实际计算的差异显著性水平Sig.=0.027,小于0.05,表明4个区域的基岩深度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