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C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及OBC的分类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OBC(On-Board Charger)是车载充电机的简称,是一种为纯电动汽车(BEV)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高压电池组充电的电子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将电网中的交流电转换为适合车辆电池组的直流电,从而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充电12。
OBC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OBC通过高频开关电源技术,将交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供给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它不仅负责充电,还提供多种保护功能,包括过压、欠压、过流、欠流等保护措施,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和稳定13。
OBC的分类
单向OBC:电能只能从电网流向电池,适用于经济型电动车,结构简单,成本较低1。
双向OBC:电能可以双向流动,不仅能从电网流向电池,还能从电池流向电网,支持车辆对外供电,适用于需要反向供电的场景1。
集成式OBC:将OBC与其他高电压、大功率模块集成,如OBC与DCDC的二合一集成、OBC与电机、电控、减速器、DCDC、BMS等多合一集成1。
OBC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
OBC适用于家庭或公共的交流充电站,适用于需要慢充的场景。与直流充电桩不同,OBC不用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需要快速充电的场景1。此外,OBC还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体积小、工作可靠等核心优势,能够显著提升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和用户体验4。
OBC,即车载充电机(On Board Charger),承担着将电网电压通过地面交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口传输至车载充电机,进而为电动车电池充电的重要任务。
了解车载充电机 OBC
目前,国标电动汽车上的OBC必须符合《QCT 895-2011 电动汽车用传导式车载充电机》的标准规范。
现代OBC通常默认为隔离型,这意味着在电网侧与车载侧之间需设置一个耐压范围在2500V至3750V的电气隔离层,从而确保电气安全。
车载充电机工作原理图解
车载充电机采用交流电源输入,并输出直流电直接为动力电池充电。对于某些不具备车载充电条件的车型,如常见的“老头乐”,则采用非车载充电机。这类非车载直流充电机同样以交流电为输入,输出直流电为动力电池充电,但其功率相对较小。
另一类充电设备是交流充电桩,它输入和输出均为交流电,因此无法直接为动力电池充电。它需要通过连接车载充电机进行交直流转换才能实现充电功能。交流充电桩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作用是将电网交流电引导至便于电动汽车充电的位置,并提供标准的充电接口。由于受到车载充电机能力的制约,交流充电桩的功率通常无需过大。
OBC,即车载充电机(On Board Charger),是专为电动汽车设计的充电设备,其核心功能在于为车辆提供安全的充电保护。
这种充电器不仅便于车主利用车载电源为各类数码产品随时充电,而且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手持式锂电池设备的充电,如12V轿车和24V卡车电瓶的供电。
OBC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将电网电压通过地面交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口传输至车载充电机,进而为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
车载充电器具备多重安全保护功能。首先,其内置的自动保护芯片能够确保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安全使用,为充电设备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其次,充电器插头结构中装有保险丝,一旦出现过压或电流过大的情况,保险丝会立即熔断,从而保护设备免受损坏。此外,车载充电器还配备了USB接口,支持多种USB电源输出,方便为手机等设备充电。
目前市场上的OBC通常默认为隔离型,这意味着在电网侧与车载侧之间设置了一个耐压范围在2500V至3750V之间的电气隔离层,显著提升了电气安全性。
电气隔离技术通过防止电流在不同区域间直接流动,确保了电路的安全性。尽管电流被隔离,但能量和信息仍可以通过电磁感应、电磁波以及其他如光学、声学或机械方式进行有效传递。
OBC,全称为On Board Charger,即车载充电机,是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的关键组件,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当电动汽车需要充电时,它并非直接通过外部充电器连接到大蓄电池,而是通过OBC进行充电,确保了充电过程的安全与稳定。
此外,车载充电器也是一种便捷的配件,它允许使用车载电源为各种数码产品充电,不仅适用于轿车12V的电瓶,也适用于卡车24V的电瓶。这种充电器广泛应用于为各种便携式、手持设备的锂电池充电。
车载充电器具有多重保护功能。首先,它配备了计算机自动保护芯片,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为充电设备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同时,其插头结构中内置了保险丝,一旦出现过压或电流过大的情况,保险丝会自动熔断,从而保护设备免受损害。另外,车载充电器还配备了USB接口,支持多种USB接口电源输出,可以轻松为手机等设备充电。
在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中,电网电压通过地面交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口连接到车载充电机,为电动电池充电。目前,大多数OBC都默认为隔离型OBC,即在电网侧与车载侧之间设置了耐压高达2500V-3750V的电气隔离层,这大大提高了电气安全性。
电气隔离技术能有效防止电流直接从电网侧流入车载侧,尽管电流被隔离,但能量或信息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电磁感应、电磁波或光学、声学、机械等方式进行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