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硬件 > 智能硬件
[导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能源领域的创新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近年来,全固态电池作为新一代电池技术,吸引了全球科研人员、企业以及投资者的目光,成为了能源领域的研究焦点。众多迹象表明,全固态电池现已进入关键研发期,预计在 2030 年前后将趋于成熟,届时,它极有可能给多个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能源领域的创新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近年来,全固态电池作为新一代电池技术,吸引了全球科研人员、企业以及投资者的目光,成为了能源领域的研究焦点。众多迹象表明,全固态电池现已进入关键研发期,预计在 2030 年前后将趋于成熟,届时,它极有可能给多个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全固态电池,简单来说,是对传统锂离子电池的一次重大革新。传统锂离子电池采用液态电解质来传导离子,实现充放电过程,但这种液态电解质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易燃、易挥发,在高温等极端条件下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并且能量密度提升受限,难以满足人们对长续航、高安全性电池的需求。而全固态电池则将液态电解质替换为固态电解质,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电池的安全隐患,同时为提升能量密度打开了新的空间。这一改变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到材料学、电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技术难题。

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政府和企业对全固态电池研发的投入持续增加。在政策方面,2025 年 2 月,工信部等 8 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支持储能用固态电池发展,提出加快长寿命、高安全性固态电池技术攻关,推动锂电池和钠电池固态化发展。4 月份,工信部印发的《2025 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提出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以加速其产业化进程。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这一领域。

在企业层面,各大车企和电池制造商纷纷加大在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日本的丰田作为汽车行业的巨头,一直致力于全固态电池的研发。虽然曾有消息称其将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从原定的 2027 年推迟到 2030 年以后,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的难度和复杂性。即便如此,丰田在该领域的投入和决心并未改变,其计划在 2027 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测试,一旦技术成熟,大规模量产将为其在电动汽车市场赢得巨大的竞争优势。韩国的三星 SDI 也不甘落后,预计在 2027 年启动量产,并且已经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就生产问题展开讨论。此外,美国的多家初创公司聚焦于能量密度、充放电速度等核心性能的突破性提升,加速推进技术专利布局与量产工艺验证。

在中国,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同样进展迅速。广汽集团在 2024 广州车展上表示,其固态电池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电芯能量密度达到 400wh/kg 时,能满足电池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计划在 2026 年实现装车搭载。广汽埃安也宣布将在 2026 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搭载。东风日产在车展上展示的全固态电池技术,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几乎可达现有电池的两倍,充电时间缩短到传统电池的三分之一,预计 2024 年启动试点工厂,2028 年之前量产上市。长安汽车计划在 2030 年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 8 款自研电芯,2027 年之前推动重量能量密度达到 350 - 500Wh/kg、体积能量密度 750—1000Wh/L,并逐步量产应用,2030 年实现全面普及。

在技术研发方面,虽然全固态电池前景广阔,但目前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电极材料在嵌脱锂过程中出现的体积膨胀和收缩问题,可能导致固态电极与电解质界面分离,进而缩短电池寿命。其次,高电导率的固态电解质虽能提升电池动力性能,但往往空气稳定性较差。再者,硅基材料虽可显著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却需要解决体积膨胀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不过,科研人员正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团队聚焦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通过结构调控实现了 Ni90 高镍正极跟硫化物复合电极下 235 mAh/g 的容量,1C 下循环超过 700 圈,5C 下循环超过 5000 圈,还创新性地提出了高容量、高稳定性的硅碳负极制备方法。

从市场应用前景来看,全固态电池一旦成熟并实现大规模量产,将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在电动汽车领域,其更高的能量密度将大幅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解决消费者的 “里程焦虑”;出色的安全性将降低车辆起火等安全事故的风险,提升电动汽车的整体安全性。在储能领域,全固态电池可以提高储能系统的稳定性和能量存储效率,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存储和利用提供有力支持。此外,在航空航天、机器人等对电池性能要求极高的领域,全固态电池也将大有用武之地。

预计在 2027 - 2030 年期间,全固态电池将逐步实现规模产业化。初期,它可能会率先应用于高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家庭储能等对性能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本的逐步降低,到 2030 年前后,全固态电池有望迎来产业化拐点,市场渗透率将快速增长。

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正处于关键时期,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全球各界的积极投入和不断取得的技术突破,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 2030 年前后,全固态电池将趋于成熟并实现大规模应用。它的到来,不仅将改变我们的能源使用方式,还将为众多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推动整个社会向更加高效、安全、环保的方向迈进。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商业化以来,锂离子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较高的充放电效率,成为了现代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主流电源。然而,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锂离子电池面临着资源稀缺和成本高昂的挑战。在...

关键字: 锂离子 电池 钠离子

在当今的能源领域,锂离子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多个关键领域。然而,由多个锂离子电池构成的电池组存在热击穿的风险,这犹如一颗隐藏的 “定时炸弹”,给相关应用带来了严重的安全威...

关键字: 锂离子 电池 能源

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比钠离子电池高。这意味着锂离子电池可以存储更多的能量,并且可以在相同大小和重量的电池中提供更长的电池寿命。

关键字: 锂离子

深圳 2025年5月15日 /美通社/ -- 五月的深圳,创新脉搏与绿色浪潮交相激荡。 5月15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5)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

关键字: 新能源 固态电池 电池技术 研讨会

5月8日消息,当地时间本周四,丰田汽车表示,受美元疲软以及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双重影响,预计在截至2026年3月的财年中,其利润将下滑超20%。

关键字: 丰田 新能源 固态电池

循环寿命是指电池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充放电循环的次数,它直接影响着电池的使用成本和资源利用率。

关键字: 固态电池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固态电池作为极具潜力的新一代电池技术,正站在从研发走向大规模应用的关键节点。根据 TrendForce 集邦咨询最新研究,固态电池为具备商业化潜力的下一代电池技术,欧美等全球厂商正致...

关键字: 固态电池 电动汽车 能源

颠覆传统,安全出行 深圳2025年4月15日 /美通社/ -- 近日,深圳电魔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数码品牌马拉松(以下简称“马拉松数码”)正式宣布,全球首款量产固态电池充电宝于4月25日全面登陆京东、天猫、抖音等国内主流...

关键字: 充电宝 固态电池 数码 能量密度

YOLU是我在2025年到来之前制作的自主机器人。除了我希望它拥有的一个功能外,我对它的所有功能都很满意。无线监控的能力。哦,我是不是说过外面也在扫雪。因此对其进行远程监控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字: 机器人 锂离子 网络甲板 无线充电

锂离子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提高容量与功率密度、降低成本、保持并提高安全性,以及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

关键字: 锂离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