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电子 > 汽车电子
[导读]在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领域,激光雷达凭借毫米级测距精度与三维环境建模能力,已成为核心感知器件。然而,雨雾等恶劣天气导致的激光散射与吸收,始终是制约其性能的关键瓶颈。数据显示,约30%的交通事故与能见度降低相关,而传统激光雷达在浓雾中的探测距离衰减超60%。在此背景下,偏振调制技术与多光谱融合技术的突破,为激光雷达的雨雾穿透能力优化开辟了新路径。

在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领域,激光雷达凭借毫米级测距精度与三维环境建模能力,已成为核心感知器件。然而,雨雾等恶劣天气导致的激光散射与吸收,始终是制约其性能的关键瓶颈。数据显示,约30%的交通事故与能见度降低相关,而传统激光雷达在浓雾中的探测距离衰减超60%。在此背景下,偏振调制技术与多光谱融合技术的突破,为激光雷达的雨雾穿透能力优化开辟了新路径。

一、雨雾环境对激光雷达的物理制约

激光在雨雾中的衰减主要源于米氏散射与吸收效应。当1550nm波长激光穿透100米浓雾时,水滴直径(2-20μm)与激光波长的匹配导致散射截面激增,信号强度衰减至初始值的15%以下。传统激光雷达采用单一波长与固定发射模式,在雨雾中面临三大挑战:

后向散射噪声:雨滴表面产生的米氏散射形成杂散光,覆盖有效回波信号;

目标特征丢失:雾气导致激光穿透率下降,目标边缘细节模糊化;

动态环境适应性差:雨速、雾浓度实时变化,传统固定参数系统难以快速响应。

华为ADS Max系统在得州Robotaxi测试中暴露的问题极具代表性:其905nm激光雷达在暴雨中误将雨帘识别为障碍物,导致紧急制动触发频率增加300%。而特斯拉纯视觉方案在浓雾中完全失效的案例,更凸显了多传感器融合的必要性。

二、偏振调制技术:破解雨雾散射密码

偏振调制通过控制激光的偏振态,实现雨雾环境下的信号增强与噪声抑制。其核心机制在于:

偏振选择性透射:球形水滴对线偏振光的后向散射保持原偏振方向,而非球形冰晶(如雪片)会产生垂直偏振分量。通过偏振分光镜分离两类散射光,可滤除85%以上的雨滴噪声。

动态偏振补偿:极狐阿尔法S HI版搭载的华为激光雷达采用电光晶体实时调制偏振角,在雨雾中自动切换至椭圆偏振模式,使回波信号强度提升40%。实测数据显示,该技术使中雨环境下的探测距离从45米延长至78米。

偏振-强度联合解码:武汉大学研发的高光谱激光雷达将偏振信息与光谱数据融合,通过解算雾滴尺寸分布反演能见度参数。在200米浓雾测试中,系统成功识别出隐藏在雾中的侧翻货车,而传统雷达完全失效。

宇瞳光学开发的偏振模场适配器已实现量产,其插入损耗<0.2dB,偏振消光比>30dB,使1550nm激光雷达的雨雾穿透率提升25%。该器件在比亚迪仰望U8车型上的应用,使车辆在暴雨中的自动泊车成功率从72%提升至91%。

三、多光谱融合技术:穿透雨雾的复合武器

单一波长激光在雨雾中的局限性催生了多光谱融合方案。其技术路径包含三个层次:

波长协同探测:禾赛科技AT512雷达采用905nm+1550nm双波长设计,前者用于近距离高精度建模,后者实现200米外障碍物探测。在薄雾环境中,双波长融合使点云密度提升3倍,误检率下降至0.3%。

光谱特征识别:高光谱激光雷达通过50个波段(400-1000nm)连续采样,获取目标的光谱指纹。实验表明,该技术可区分雨滴(反射峰在850nm)与真实障碍物(反射峰在650nm),在暴雨中实现98%的障碍物正确分类。

时空-光谱联合校准:水晶光电开发的蓝宝石保护窗口集成窄带滤光片,在1550nm波段实现OD6级环境光抑制。配合时间门控技术,系统可排除99.9%的太阳光干扰,使正午强光下的探测精度与夜间持平。

四、技术落地

国产供应链的突破为技术商用化奠定基础:

舜宇光学:非球面透镜良率提升至95%,单套光学组件成本下降18%;

永新光学:为蔚来ET9提供MEMS振镜,扫描速度达120Hz,功耗降低40%;

瑞华泰:CPI薄膜透光率突破92%,弯曲寿命超50万次,支撑折叠屏雷达设计。

华为ADS4.0系统集成了偏振调制与多光谱技术,其超远距雷达在300米浓雾中仍可识别车道线,支持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自动泊车。2025年Q2数据显示,搭载该系统的车型在雨雾天气事故率较上一代降低67%。

五、智能光学重构感知边界

下一代激光雷达将向全固态、自适应方向发展:

光学相控阵(OPA):通过硅基光子集成实现无机械扫描,扫描速度突破MHz级;

液态晶体透镜:0.1秒内完成焦距切换,兼顾远距探测与近场广角扫描;

量子传感融合:结合原子磁力计,在GPS拒止环境下实现厘米级定位。

当1550nm激光穿透300米浓雾时,其携带的不仅是位置信息,更是对生命安全的承诺。偏振调制与多光谱技术的融合,正在重塑自动驾驶的感知边界——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安全第一”原则的坚守。随着模造玻璃产能扩张与非球面镜片成本下降,激光雷达从“豪华配置”向“安全标配”的进化,已不可逆转。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