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控制器架构下嵌入式FPGA的冗余设计:满足ISO 26262 ASIL-D功能安全要求的硬件方案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架构中,嵌入式FPGA作为关键计算单元,需满足ISO 26262 ASIL-D级功能安全标准。该标准要求系统在随机硬件故障和系统性故障下,仍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文以某型L3级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为例,阐述基于FPGA的冗余设计硬件方案,重点解析三模冗余(TMR)、动态部分重构(DPR)及安全监控机制的实现。
一、三模冗余(TMR)架构设计
TMR通过物理复制三个独立计算模块,配合多数表决器实现故障屏蔽。在FPGA中,该架构需解决资源利用率与共因故障(CCF)的矛盾。以Xilinx Zynq UltraScale+ MPSoC为例,设计采用以下策略:
模块级隔离
将关键计算单元(如传感器融合、轨迹规划)复制为三份,每个模块使用独立的时钟域和电源域。通过Vivado工具的物理约束文件(XDC)强制布局布线隔离,确保单粒子翻转(SEU)不会同时影响多个副本。
表决器冗余设计
表决器采用异步设计,通过三级流水线实现低延迟决策。其Verilog实现如下:
verilog
module tmr_voter (
input [31:0] data_a, data_b, data_c,
output reg [31:0] voted_data
);
always @(*) begin
if ((data_a == data_b) || (data_a == data_c))
voted_data = data_a;
else if (data_b == data_c)
voted_data = data_b;
else
voted_data = 32'hFFFF_FFFF; // 触发安全状态
end
endmodule
资源优化
通过选择性TMR(S-TMR)对非关键路径(如日志记录)采用双模冗余,将资源占用从300%降至180%。
二、动态部分重构(DPR)故障恢复
DPR技术允许在运行时替换故障模块,显著提升系统可用性。设计要点包括:
重构触发机制
当TMR表决器检测到持续不一致时,通过ICAP(内部配置访问端口)启动重构。配置帧错误检测采用CRC-32算法,其硬件实现如下:
verilog
module crc32_checker (
input clk, rst_n,
input [31:0] frame_data,
output reg crc_error
);
reg [31:0] crc_reg;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crc_reg <= (crc_reg << 1) ^
((frame_data[31] ^ crc_reg[31]) ? 32'h04C11DB7 : 32'h0);
if (crc_reg != expected_crc)
crc_error <= 1'b1;
end
endmodule
安全重构流程
重构过程分三阶段:
冻结阶段:暂停相关模块输出
回滚阶段:加载备份配置帧(存储于BPI Flash)
验证阶段:通过内置自检(BIST)确认功能正常
整个过程在10ms内完成,满足ASIL-D要求的故障容错时间间隔(FTTI)。
三、安全监控机制
健康状态监测
集成Xilinx System Monitor IP核,实时监测:
电压(精度±1%)
温度(范围-40℃~125℃)
辐射剂量(累计SEU计数)
当监测值超出阈值时,触发看门狗复位。
多样性设计
采用N版本编程技术,三个TMR模块分别由不同团队使用Verilog、VHDL和SystemVerilog实现。通过形式化验证确保功能等价性,降低设计缺陷导致的共因故障风险。
四、验证与确认
故障注入测试
使用Xilinx Fault Injection Tool模拟:
单粒子翻转(SEU)
固定故障(Stuck-at)
时钟故障(Clock Glitch)
测试表明,系统在98.7%的故障场景下能进入安全状态。
FMEDA分析
计算得到:
单点故障度量(SPFM):99.2%
潜在故障度量(LFM):90.5%
随机硬件失效概率(PMHF):8.2FIT
均满足ASIL-D要求。
五、工业应用成效
该方案已在某型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中量产,实现:
传感器融合延迟从12ms降至3.2ms
故障恢复时间从200ms压缩至8ms
诊断覆盖率提升至99.6%
年故障率(FIT)从120降至9.5
六、技术演进方向
下一代系统将集成:
AI辅助故障预测:通过LSTM网络预测硬件老化趋势
5G-TSN融合通信:实现远程重构指令的确定性传输
光子FPGA:利用光互连降低SEU敏感度
在功能安全与高性能计算的双重驱动下,嵌入式FPGA的冗余设计正从被动容错向主动预防演进,为L4/L5级自动驾驶提供更可靠的技术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