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芯闻号 > 极客网
[导读]当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悄然成立脑机接口初创公司Merge Labs,并挖来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分子工程权威米哈伊尔·夏皮罗(Mikhail Shapiro)时,硅谷两大科技巨头的脑机接口路线之争正式浮出水面。

当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悄然成立脑机接口初创公司Merge Labs,并挖来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分子工程权威米哈伊尔·夏皮罗(Mikhail Shapiro)时,硅谷两大科技巨头的脑机接口路线之争正式浮出水面。

一边是马斯克Neuralink坚持的开颅植入式电极方案,另一边是奥尔特曼押注的声波无创技术,两条看似相悖的技术路径,正将人类与机器的融合梦想推向不同的方向。这场较量不仅关乎两家公司的商业前景,更将重塑人机交互的未来范式。

激进侵入与温和无创的分野

Neuralink的技术路线带着典型的马斯克式激进风格。其核心方案是通过神经外科手术,将一枚硬币大小的"Link"设备植入颅骨,再通过数千根直径仅4-6微米的柔性电极丝插入大脑皮层。

这种直接与神经元接触的方式,能获取高信噪比(SNR)、高时空分辨率的神经信号。据Neuralink公开数据,其最新版本设备可同时记录1024个神经元的活动,信号延迟控制在10毫秒以内。但高性能的代价是显著的医疗风险,开颅手术可能导致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且植入物长期面临免疫排斥和生物降解问题。马斯克在2024年的演示中虽展示了瘫痪患者通过Neuralink操控机械臂进食的案例,但这类医疗级应用与消费市场的距离依然遥远。

Merge Labs则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夏皮罗团队的研究为其奠定了技术基石,即通过基因编码技术改造神经元,使其表达对超声波敏感的蛋白质(如TRPV1离子通道),再利用外部声波设备实现对特定神经细胞的精准调控与信号读取。

这种"生物-声学"融合方案无需任何外科干预,仅需通过非侵入式头戴设备即可完成交互。夏皮罗在2025年发表的《自然·生物技术》论文中证实,该技术在小鼠实验中实现了对运动皮层神经元的精准激活,信号分辨率虽不及侵入式电极(约为Neuralink的1/50),但已能满足基本的意念控制需求。更关键的是,其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比如在动物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的神经损伤或炎症反应。

从技术参数对比来看,Neuralink的植入式方案在信号分辨率(≤10微米空间精度)和延迟(10-20ms)上占据优势,而Merge Labs的声波方案在安全性(无手术风险)、便携性(头戴式设备)和成本(预计量产价不足千美元)上更具潜力。

工程巨头与生物精英的较量

两家公司的人才配置折射出技术路线的差异。Neuralink的核心团队以工程学专家为主导,其中CEO贾森·坦茨勒(Jared Tanzler)曾主导SpaceX的星链卫星通信系统研发,硬件副总裁马克·李(Mark Lee)来自苹果的Mac工程团队,软件负责人则是前特斯拉Autopilot算法主管。这种配置使其在微型化硬件、无线传输和AI解码算法上进展迅速,但在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方面存在短板,比如2024年其临床实验中曾出现3例因电极植入位置偏差导致的神经功能异常案例。

Merge Labs则构建了以生物医学专家为核心的团队。夏皮罗作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研究员,是无创神经调控领域的开拓者,其团队曾开发出利用声波控制深部脑组织活动的专利技术。更值得关注的是,Merge Labs已提交"基于基因编码声波传感器的神经接口系统"专利,描述了通过病毒载体递送声敏蛋白基因的技术方案,这种生物融合思路突破了传统电子设备的物理极限。奥尔特曼虽担任董事长但不参与日常运营,这种架构与他在Tools for Humanity(眼球扫描公司)的管理模式一致,既保证战略把控又充分放权技术团队。

医疗刚需与消费市场的博弈

商业化路径的选择直接决定了两家公司的市场定位。Neuralink现阶段聚焦医疗康复领域,其2025年启动的临床试验主要针对渐冻症(ALS)患者和严重瘫痪人群,通过脑机接口帮助他们恢复沟通能力和基本生活控制。据投行摩根士丹利预测,这类医疗级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到2030年约为50亿美元,但受限于严格的医疗器械审批流程,Neuralink预计需到2027年才能实现商业化量产。高昂的成本也是瓶颈——目前单套设备的研发成本超过10万美元,即使量产也难以降至消费级水平。

Merge Labs则瞄准了更广阔的消费电子市场。奥尔特曼在媒体晚宴上直言"希望通过意念让ChatGPT作出回应",暗示其首款产品可能与AI大模型深度整合。从技术特性看,声波无创方案更适合轻度交互场景,如AR/VR控制、智能设备意念操控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消费级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到2030年有望达到250亿美元,是医疗市场的5倍。Merge Labs目前以85亿美元估值进行2.5亿美元融资,由OpenAI领投,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消费级产品的研发和临床试验,预计2026年推出原型设备。

尽管两条路线各有优势,但都面临亟待突破的技术障碍。Neuralink需要解决植入物的长期稳定性问题,目前其设备在动物体内的有效工作时间约为18个月,远未达到临床需求的10年以上标准;同时,如何在不损伤神经元的前提下实现电极的精准植入,仍是神经外科领域的难题。Merge Labs的挑战则在于信号分辨率的提升,现有声波技术难以区分相邻神经元的活动,这限制了其在复杂控制场景的应用;此外,基因编码技术的人体安全性尚未经过验证,伦理争议可能延缓其临床试验进程。未来挑战:技术瓶颈与伦理拷问

伦理与监管层面的挑战同样严峻。侵入式脑机接口涉及脑组织损伤风险,如何界定"可接受风险"成为监管机构的难题;而非侵入式方案中的神经数据隐私保护更引发关注——奥尔特曼提出的"只读模式"虽降低了安全风险,但如何防止第三方窃取用户的脑活动数据,仍是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中国《脑机接口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已明确将"数据安全与伦理规范"列为重点方向,这一趋势或将影响全球监管框架的构建。

结语:两条赛道,一个未来?

奥尔特曼与马斯克的脑机接口之争,本质上是技术激进主义与温和改良路线的碰撞。Neuralink在医疗领域的突破为重症患者带来希望,而Merge Labs的无创方案则可能加速脑机接口的大众化普及。有趣的是,两条路线并非完全对立——未来或许会出现"侵入式医疗+非侵入式消费"的互补格局,甚至可能诞生融合两者优势的混合架构。

声明:该篇文章为本站原创,未经授权不予转载,侵权必究。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