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又一美国大厂对华断供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纸出口管制令,再次改变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格局。
近日,美国设备巨头应用材料公司发布消息称,受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政策加码影响,公司已彻底暂停向中国内存芯片及成熟制程市场供应设备。
作为全球晶圆制造设备领域的“顶流玩家”,应用材料的这一决定瞬间引发了产业链震动。要知道,成熟制程芯片广泛用于汽车、工业等民生领域,而内存芯片更是数码产品的核心组件,其设备断供将直接击中中国半导体制造的关键环节。
据悉,此次应用材料的断供决定,直接源于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的持续收紧。该公司高管们确认,由于美国加强管制,应用材料无法再向中国的存储芯片和成熟芯片制造市场供货设备。这一限制不仅影响了新设备销售,还包括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向部分中国客户提供特定零部件和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应用材料曾经表示,新规将使出口某些产品变得更加困难。这表明,此次断供并非企业自主的商业决策,而是遵循政策要求的不得已之举。
然而,就在外界担忧“被卡脖子”时,应用材料CEO Gary Dickerson的表态透了底:“非美国设备公司不受限制,客户就算想选我们,也能从别处买到。”
这并非空话,数据显示,应用材料在中国的营收占比已从近40%暴跌至20%,其份额正被不受美国管制的国际厂商瓜分。更值得关注的是,国产设备企业已悄然崛起,以屹唐股份为代表的本土厂商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增幅最高达37%,正快速填补市场空白。
此外,Gary Dickerson还补充了一个关键信息:“预计不会有新的重大限制”,暗示这场断供或为短期政策冲击,而非长期封锁。
其实,美国的“芯片封锁”早已不是新鲜事。从划分“供货圈层”限制GPU出口,到用“0%最低含量原则”搞“长臂管辖”,管制已覆盖半导体全产业链。但效果显然打了折扣: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已超过手机,连续14个月增长。
此次应用材料断供,更像是这场博弈的一个缩影——美国企业被迫放弃庞大市场,中国则加速寻找替代方案。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短期来看,设备供应将面临压力;但长期而言,这或许将加速国产设备的替代进程,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未来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的格局将如何演变,仍需持续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