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刘岩轩

所属频道 原创
  • ST全新旗舰NFC读写器ST25R300:2.2W发射功率+低功耗检卡技术,率先布局NFC未来应用场景

    近年来,近场通信(NFC)技术以其便捷、安全和高兼容性的特性,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支付宝碰一碰”实现快速支付,到共享单车解锁、快递柜取件,再到智能眼镜的无线充电,NFC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重塑我们的交互方式。根据NFC论坛的最新预测,全球NFC设备的出货量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持续高速增长,尤其在支付、身份认证和无线充电领域,市场需求旺盛。与此同时,随着终端设备屏幕尺寸的增大和天线集成复杂性的提升,NFC读写器芯片面临着更高的性能要求和更复杂的电磁环境挑战。

  • 韧性突围,技术引领——紫光国微以硬核实力锚定半导体新未来

    2025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在人工智能浪潮与智能终端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延续强劲增长势头。世界集成电路协会(WICA)预测,今年市场规模将达718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这一趋势承接了2024年的强势复苏——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数据,2024年全球销售额已达6305亿美元,同比增长19.1%,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AI芯片与存储芯片需求爆发成为关键引擎。

  • 研发驱动、AI赋能,DigiKey的韧性增长之道——专访DigiKey亚太区副总裁Tony

    在2025年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的展厅中,技术与创新的脉动交织,来自全球的厂商与工程师们围绕元器件、芯片和智能化方案展开热烈交流。我们有幸邀请到DigiKey亚太区副总裁Tony和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Tony向我们揭示了公司如何以研发客户的服务为导向的模式、通过AI赋能数字化创新和对于全球供应链优势应对挑战,并在中国与亚太市场谋篇布局。

  • Rambus CryptoManager安全IP组合,三层架构灵活应对AI时代信息安全多样化挑战

    Rambus推出了全新一代CryptoManager安全IP解决方案,产品系列涵盖内核(Core)、中枢(Hub)和信任根(Root of Trust)三个层级。通过逐级提升的功能集成和安全性,帮助客户灵活选择适合其独特需求的安全特性和功能级别,为AI应用提供高效保护。

  • 人工智能时代的芯片新思维:Arm构筑AI新根基

    AI时代,芯片设计就像一场高难度的平衡游戏:性能要强、能耗要低、安全要牢、开发要快。就像Kevork所说的,“计算的未来,尤其是AI的未来,取决于我们能否持续突破芯片技术的极限。”随着新工艺节点需要更紧密的合作,芯片设计与制造之间的传统界限正在逐渐消失。新的时代需要具备创造力、系统级思维,以及对能效的不懈追求。

    原创
    2025-04-24
  • 全新电机驱动器、TMR电流传感器与48V系统先驱者:Allegro MicroSystems的独门技术创新洞见

    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和工艺改进,TMR传感器的成本将逐步降低,其低功耗和高精度的特性将在汽车、机器人和医疗领域成为主流选择。与此同时,48V架构将在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中逐步取代12V系统,Allegro凭借在48V元件开发的先发优势,将在这一转型中扮演关键角色。此外,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增长为Allegro的电机驱动器和TMR传感器提供了广阔舞台,其小型化、高精度和节能特性能够满足机器人对复杂运动和长续航的需求。这些趋势表明,Allegro不仅在应对当前行业需求,还在积极布局未来技术生态,其创新能力将持续推动智能、绿色和高效系统的全球普及。

  • 224Gbps板对板连接器,应对AI时代高速连接挑战|Molex莫仕 MMe的技术揭秘

    高速板对板(BtoB)连接器作为数据中心核心互连组件,在支持AI服务器、超级计算机和生成式AI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体系统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Molex(莫仕)推出的Mirror Mezz Enhanced(MMe)连接器,以其支持高达224Gbps-PAM4的传输速率、卓越的信号完整性和高密度堆叠设计,成为行业焦点。该连接器不仅满足了AI时代对高速互联的严苛要求,还通过创新设计优化了散热和空间利用效率。

  • 兆易创新的模拟雄心:赋能国产替代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

    模拟芯片是电子系统的神经网络,敏锐感知外界信号、精准调理电能流动、驱动机械的每一次跃动。从将传感器捕捉的微弱信号转化为清晰数据,到稳定电源为芯片提供不间断动力,再到指挥电机完成精确运动,模拟芯片无处不在,却往往隐于幕后。然而,在中国这片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近半份额的沃土上,国产芯片占比不足五分之一。这一差距,既是产业痛点、一道未解的难题,更是一片待垦的沃土、本土芯片企业崛起的历史机遇。2025年,兆易创新,这家以NOR Flash和MCU铸就辉煌的中国半导体先锋,携全新模拟产品线亮相慕尼黑上海电子展。

  • 赋能汽车、工业和测试领域全面智能化,ADI于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秀肌肉”

    在智能制造席卷工厂、电动汽车重塑出行、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电子技术正成为驱动未来的核心引擎。ADI在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秀出全身肌肉”,以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展示,勾勒出从智能工业到软件定义汽车的宏伟蓝图。从精密传感器到无线互联,ADI不仅直击行业痛点,更以创新之力为智能时代铺路。

  • TI携手中国行业应用领导者,协同创新开启智驾、能源、机器人新篇

    作为亚洲电子行业的风向标,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吸引了全球目光。而TI选择在此与中国创新领导企业联合发布新品,凸显了其对亚太市场、特别是中国创新生态的重视。我们在此见证了德州仪器与合作伙伴的又一创新巅峰。海康汽车和斑马智行的舱驾一体控制器以单芯片方案推动了智能驾驶的普及;华盛昌的边缘AI拉弧检测产品为可再生能源安全树立了新标杆;库卡的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则以小型化和高安全性为智能制造注入新活力。

  • 德州仪器2025战略布局:驱动智能汽车、机器人、绿色能源全线创新

    2025年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为全球电子行业提供了展示前沿技术的舞台,德州仪器展示了其在汽车智能化、人形机器人高效驱动及能源系统可持续化方面的战略布局。通过“芯片+软件”生态,TI不仅提供高性能硬件,还通过统一的软件平台与生态合作,助力客户加速设计与量产。

  • 突破AI数据中心电源瓶颈,TI可堆叠超高功率集成式保险丝TPS1685与高频通用GaN LMG3650发布

    现代数据中心功率需求激增,48V母线架构逐渐取代传统12V系统,高功率密度、高效率和可靠保护成为行业核心挑战。德州仪器全新电源管理芯片TPS1685和氮化镓(GaN)器件LMG3650,为AI数据中心提供智能、可靠的电源管理方案,助力行业在高性能计算与能源效率之间找到完美平衡。

  • 两声春雷,国产EDA并购潮拉开帷幕

    这两起并购案例,宛如两记春雷,正式拉开了国产EDA行业并购潮的帷幕。它们不仅展示了国产EDA巨头的战略雄心,也映射出行业整合的现实需求,为中国芯片设计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想象空间。

    原创
    2025-03-28
    EDA
  • 2025年,MCU卷向极致:尺寸做减法,性能做加法

    微控制器(MCU)的发展,正如同一场双向竞速的赛跑。一边是功能的极限扩张,封装尺寸和引脚数量不断增加,以满足工业、汽车和通信领域对性能与接口的极致需求;另一边则在拼命地追求极致尺寸,在消费电子、医疗穿戴等领域,以越来越微小的体积实现更加丰富的功能。这场“卷”得热火朝天的竞赛里,每一寸硅晶圆都在挖掘极限潜力,每一纳米尺寸都被精打细磨,无论是“大”是“小”,微控制器都走向了各自方向的极致。

  • 物理AI革命提速,英伟达全新仿真技术助力行业应用全景展开

    物理AI正在重塑多个行业的未来。这一宏大前景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算力的提升,更需要仿真技术、合成数据和生态协作的全面突破。NVIDIA的生态系统布局显示其目标不仅限于技术提供者角色,更试图成为物理AI的“基础设施提供者”。Omniverse和Cosmos的结合正吸引更多软件生态采用其库,统一物理世界和工业数据,这为大规模训练物理AI模型奠定了基础。HALOS安全系统将帮助合作伙伴更快推出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