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刘岩轩

所属频道 原创
  • 全球电子协会:动荡时代,更需互联共生

    在动荡的全球环境中弥合政策分歧、推动技术落地,并激励企业与政府共同拥抱开放协作的理念...这绝非易事。面对人工智能、绿色制造的机遇与地缘政治的挑战,由IPC升级而来的全球电子协会的努力为行业描绘了一幅协作共创的蓝图,但未来的道路仍需行业各方共同探索:在一个高度互联却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电子产业将如何定义其繁荣之道?协会能否真正引领这一变革,答案或许将在新的全球协作生态构建的实践中逐步显现。

  • ST第五代ST Presence:以AI+ToF技术重塑PC智能交互

    在十年间,3D深度感知市场规模将实现超过2倍的增长,而我们正处于这场变革之中。据Yole数据,2020年这3D深度感知市场规模为67亿美金,2024年为95亿美金,而2030年将达到176亿美金。整个3D深感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而主要推动力来自环境监测、生物识别和导航这些细分行业的发展。

  • AI+协作,开辟机器人新纪元|ABB机器人三大新品发布

    中国,全球机器人市场的“半壁江山”,2024年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在这个飞速变化的赛道上,电子制造行业的需求持续回暖,渴求更智能、更灵活的自动化解决方案。2025年7月2日,上海ABB机器人超级工厂迎来了一场备受期待的新品发布会。ABB一口气推出三款全新机器人系列——Lite+机器人、PoWa协作机器人和新一代IRB 1200小型工业机器人,不仅秀出技术肌肉,更向中国市场递交了一份深情“答卷”。

  • AI打破医药研发“三十定律”,复星医药与亚马逊云科技共创生物医药未来

    生物医药行业是创新与风险的交织之地。每年数十亿的研发投入、长达十年的开发周期,却换来仅3%-5%的成功率,这种“三十定律”让药企在每一次决策中如履薄冰。生成式AI的到来,正改写这一局面,点燃行业从试错迷雾迈向精准智谋的希望。复星医药以AI为引擎,引领生物医药智能化变革,探索从海量文献处理到高风险管线优化的创新路径。

  • AI浪起,是潜入其中还是驾驭潮头?

    回望生成式AI的演进,仿佛目睹了一场从涓涎细流到滔天巨浪的壮丽蜕变。过去,AI的突破如同零星火花——算法优化、模型迭代,每一步都看似微小。然而,近年来的技术融合让AI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 跨域协同,软硬融合|MathWorks驱动软件定义产品全流程

    软件定义产品是指一个产品系统的核心功能和行为主要由软件来控制和定义,而不是完全依赖硬件。在传统的产品系统中需要靠固定的硬件设计来实现功能,而在软件定义系统中,硬件更像是一个“通用平台”,真正的“聪明”部分由软件来实现,这样整个系统更灵活,而且能够随软件功能的更新不断提升设备的自我价值。

  • 从事实标准到开放标准:OpenGMSL扩大汽车连接技术生态

    OpenGMSL协会的成立开启了汽车连接技术的新篇章,将ADI成熟的GMSL技术转型为行业共享的开放标准。凭借GMSL技术其稳健的物理层、低延迟传输和广泛的应用支持,OpenGMSL为软件定义汽车提供了可靠的连接解决方案。与MIPI A-PHY和ASA等标准相比,OpenGMSL的成熟度和生态优势使其在ADAS和信息娱乐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原创
    2025-06-17
  • AI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英伟达全栈AI驶向万亿蓝海

    在GTC Paris 2025上,英伟达再次强调了在物理AI(Phy-AI)方面的战略布局,并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发布。英伟达通过物理AI的技术产品,与各大汽车平台及传统工业巨头开展广泛合作,推动了汽车和制造业的转型。

  • 从受限到突围:中国AI芯片的逆袭之路

    近年来,美国通过《AI防扩散法案》等政策,对中国AI芯片和大模型的使用施加了严格限制,从最初的“禁止向中国出售AI产品”到后来的“不鼓励使用中国AI芯片”,这些措施深刻影响了全球AI格局。

  • Wi-Fi 8锁定高可靠性,Qorvo快人一步推出射频全套方案

    Wi-Fi早已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刷手机、看视频,还是让家里的智能设备“对话”,它都在默默支撑。而庞大的应用场景下,Wi-Fi市场的规模也令人惊叹。Wi-Fi联盟的数据显示,全球Wi-Fi经济效益高达4.3万亿美元,累计出货设备超过459亿台。

  • UWB技术潜力发掘、Matter导入难题突破|Qorvo高集成度SoC解锁智能互联新场景

    UWB定位你的位置,Matter协调灯光、温度和娱乐设备,打造无缝体验——智能家居可能演变为一个高度沉浸式、个性化的生态系统。这不仅提升生活便利性,还可能推动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而Qorvo的高集成度SoC方案,已经准备就绪。

  • 预计4年增长30亿设备!蓝牙开启狂飙

    蓝牙设备的全球出货量在2025年达到50亿台,预计到2029年将增至80亿台。这一增长得益于蓝牙技术在消费电子、商业及工业应用领域的广泛渗透。从智能手机到可穿戴设备,从音频外设到工业资产追踪,蓝牙技术的多样性使其成为连接世界的核心技术之一。而截至2025年,蓝牙联盟的成员公司数量已突破41,000家,覆盖全球多个地理区域,其中亚太地区已成为成员公司最密集的区域。在中国大陆,6,000家成员公司使其成为全球第二大成员国,仅次于美国。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蓝牙生态的蓬勃发展,也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无线连接技术领域的战略地位。

  • AI PC浪潮推动内存升级,Rambus 全新PMIC及芯片组助力带宽与能效优化

    AIPC作为新兴且高速增长的应用领域,对内存性能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一方面,它直接驱动了内存技术规格的更新换代和高带宽、低延迟的内存架构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间接推动了内存模块的电源管理技术、信号完整性控制和可靠性设计的全方位升级。从长远来看,随着AI计算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客户端内存性能还将持续快速提升,甚至可能进一步向数据中心级的高性能内存规格看齐。这种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也为未来AI PC的普及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AI训练:从算力到网络的系统工程优化——是德科技KAI解决方案的应对之道

    AI训练不仅是“算力游戏”,更是“网络与系统工程”。在资源最密集的LLM训练中,仅靠算力是不够的——网络可靠性和系统组件的稳定性同样至关重要,必须在系统级别优化网络吞吐、延迟及通信协议,否则大量算力浪费在重试或错误恢复上。网络性能和组件协同工作是AI集群效率的关键,任何单一环节的不足都可能显著影响整体系统表现,凸显了系统级验证和优化需求的重要性。

  • ST全新旗舰NFC读写器ST25R300:2.2W发射功率+低功耗检卡技术,率先布局NFC未来应用场景

    近年来,近场通信(NFC)技术以其便捷、安全和高兼容性的特性,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支付宝碰一碰”实现快速支付,到共享单车解锁、快递柜取件,再到智能眼镜的无线充电,NFC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重塑我们的交互方式。根据NFC论坛的最新预测,全球NFC设备的出货量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持续高速增长,尤其在支付、身份认证和无线充电领域,市场需求旺盛。与此同时,随着终端设备屏幕尺寸的增大和天线集成复杂性的提升,NFC读写器芯片面临着更高的性能要求和更复杂的电磁环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