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3 一个实用的智能天线实验平台方案
为了开展智能天线技术研究,结合实际情况,笔者设计了一个基于TI公司TMS320C6701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智能天线实验平台。该平台采用8单元天线阵列,工作频率为2.4GHz,采样速率为1.5MHz,采用TI公司的TMS320C6701EVM作为数字波束成形和控制算法实现单元,用于在实际信号环境下智能天线控制算法测试、MIMO技术研究和其他阵列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实验平台的上行通道如图1所示,下行通道如图3所示。
试验平台的波束成形和控制算法采用TI公司的TMS320C6701EVM(评估板)实现。TMS6701是一种新型的浮点DSP芯片,内部集成了2个乘法器和6个算术运算单元,采用VelociTI超长指令字(VLIW)结构,一条指令字(256bit)组合了8条32位指令,可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并行执行8条指令,峰值运算能力为1336MIPS,对于单精度运算可达1GFLOPS,对于双精度运算可达250MFLOPS。
TMS320C6701EVM是TI公司为方便用户开发、分析、试验C6x系列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和应用的一个目标平台。它带有1个64K×32位SBRAM、2个1M×32位SDRAM、16位声频双声道A/D和D/A变换器,同时带有PCI接口,可直接插在PC机的PCI插槽,通过PCI接口,计算机可以上载程序和直接实时访问评估板上的资源。采用TMS320C6701EVM评估板进行智能天线波束成形和控制,可以极大地方便智能天线试验平台的实现。
3.1 上行通道
图1给出了智能天线试验平台上行通道的方框图。从天线阵列单元接收的射频信号经过MAX2644低噪声放大器(LNA)放大后进入MAX2701零中频I/Q解调器进行I/Q解调,各通道I/Q解调器所需的本振信号由一个公共的信号源提供,以保证各通道的相位关系;解调出的基带I/Q信号由TI公司的A/D转换器THS1206变成数字信号。同样,为保证A/D变换后各通道的相位关系保持不变,各路A/D变换采用统一的采样时钟。为简化电路设计,笔者用C6701DSP上的定时器为各路A/D变换器提供统一时钟;各通道的数字化基带信号通过C6701EVM评估板的子卡接口(EMIF总线)输入到TMS320C6701数字信号处理器,在C6701实现数字波束成形和智能天线算法,C6701EVM评估板插在计算机的PCI总线上,计算机通过PCI总线分析显示阵列合成结果并实时监测接收信号。与此同时,C6701EVM产生AGC控制信号,通过McBSP送到AGC控制电路产生各通道的AGC电压,控制I/Q解调器MAX2701的增益。?
3.1.1 A/D变换电路
A/D变换电路由TI公司的THS1206实现。这是一片高速四通道12位模数转换电路。四个通道可以用同一时钟同时采样保持,再分别进行A/D变换,从而保持各通道信号的相位关系。当只用一个通道时,最高变换速率为6MSPS;作双通道使用时为3MSPS;当四通道同时使用为1.5MSPS。片上带有16字12位的FIFO,使A/D变换数据可以整批传送,实现高速数据传输。这一特性使它适于多通道I/Q信号的变换。在本智能天线平台中采用四片THS1206,实现八元天线阵列基带信号的1.5MSPS A/D变换,也很容易配置成四元天线阵列3MSPS的A/D变换或二元天线阵列6MSPS的A/D变换。
[!--empirenews.page--]THS1206内部的FIFO安排成环形,采用读取点、写入点和触发点控制读写操作,如图2所示。芯片的转换时钟CONV_CLK控制采样保持和A/D变换,CONV_CLK让四个通道的信号同时采样保持,然后分别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自动顺序写入FIFO,同时FIFO的写入点向前移动,指示下一个写入点;当FIFO内的数据达到预定的触发深度时,发出数据就绪信号DATSA_AV发出,DSP读取转换数据,同时清除DATA_AV信号,读取点和触发点向前移动。芯片的工作方式由两个寄存器控制,通过写寄存器,可以选择使用通道、工作模式、FIFO触发深度、DATA_AV的极性与触发方式等。
THS1206可以与C6701直接接口。在本智能天线实验平台中,四个THS1206芯片的RD、WR、CS0和DATA分别接C6701EVM子卡接口的ARE、AWE、CE1和数据总线的D0-D11,THS1206的CS1分别接C6701不同的地址线,而DATA_AV分别接C6701不同的中断输入,所有THS1206的转换时钟CONV_CLK由定时器0输出TOUT0统一提供。
3.1.2 上行射频通道
上行射频通道由MAX2644低噪声放大器(LNA)和MAX2701零中频I/Q解调器组成。MAX2644工作于2.4GHz,噪声系数2dB,提供16dB的增益。MAX2701是工作在2.1-2.5GHz的高线性直接正交下变频器,利用外部提供的本振信号(LO),直接把2.4GHz的信号解调为基带的I/Q信号,3dB基带带宽大于56MHz,全通道总增益大于110dB,AGC控制范围大于60dB。由于采用零中频结构,不需要中频滤波器和下变频到中频,使射频通道的结构大为简化。由于零中频结构没有镜像干扰,对射频滤波器的要求大为降低。MAX2701由三部分组成:低噪声放大器、正交下变频器(I/Q解调)、三级可控增益基带放大器。进入MAX2701的射频信号先经过LNA放大,经一个外部的射频滤波器滤波后由I/Q解调器变为基带I/Q信号,然后由三级基带放大器放大,再经外接抗混迭滤波器滤波后输入到A/D变换电路。
3.2 下行通道
图3给出智能天线实验平台下行通道的框图。待发送数据由计算机通过PCI总线传给C6701EVM评估板,C6701DSP根据波束成形的需要生成各通道所需的数字基带I/Q信号;D/A变换器DAC2902把数字基带I/Q信号变成模拟I/Q信号,为了保持各通道信号的相位关系,各路D/A变换器采用统一的时钟启动D/A变换,各路D/A变换器的控制信号由D/A变换控制电路产生;各通道模拟I/Q信号由零中频I/Q调制器MAX2721上变频到2.4GHz的射频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MAX2242放大后送到天线阵列辐射,形成下行波束;各通道I/Q调制器所需的本振信号由统一的信号源产生以保证各通道的相位关系;C6701EVM通过McBSP发送命令到功率控制电路产生控制信号到MAX2721的功率控制端,控制天线阵列的输出功率。
?
3.2.1 D/A变换电路
D/A变换器采用TI公司的DAC2902实现。DAC2902是双通道高速数模转换器,带有两个独立的12位D/A转换器,变换速度达125MSPS。它的两个通道对称性较好,适用于通信上I/Q通道的D/A转换。DAC2902采用平衡电流输出,通过外接电阻,满幅度电流2mA-20mA可调:
IoutFS=32·Vref/Rset
D/A的电流输出可以驱动负载电阻获得电压输出:
Vout=Iout·Rload=IoutFS·(Code/4906)·Rload
DAC2902两个D/A通道分别使用两个独立的12位并行数据输入口,并带有各自的写信号(WRT1、WRT2)和时钟(CLK1、CLK2)输入。WRT的上升沿把数据总线上的数据锁入内部的输入锁存器,在WRT下降沿把数据输出至DAC锁存器的输入端;在CLK的上升沿把该数据锁存到DAC锁存器,开始D/A变换。因此DAC2902的D/A转换由CLK的上升沿触发。
在本智能天线实验平台中,采用8个DAC2902实现八个通道D/A转换。为了实现各通道的相参操作,各通道DAC2902的CLK信号都由C6701EVM的定时器输出TOUT0提供,而各通道的WRT信号由数模转换控制电路通过组合各自D/A通道地址和AWE信号产生:WRT通道i=/ ̄AWE.地址通道i。DSP把各通道输出的数据写入各DAC2902的输入锁存器,然后由TOUT0触发,同时启动D/A变换。
3.2.2 下行射频通道
下行射频通道由直接(零中频)I/Q调制器MAX2721和功率放大器MAX2242组成。MAX2721工作在2.1-2.5GHz,由I/Q调制器、可控增益射频放大器VGA和预功放(PA Driver)组成,输入I/Q信号把外部输入的本振信号(LO)进行I/Q调制,调制后经VGA和预功放放大驱动功放MAX2242功率放大,由天线辐射。MAX2721的基带I/Q输入信号的3dB带宽40MHz,载波抑制30dBc,边带抑制35dB,VGA增益控制范围35dB,输出功率-5dBm。功率放大器MAX2242工作在2.4-2.5GHz,提供28.5dBm功率增益和22.5dBm的线性输出功率。8个射频通道LO由同一信号源通过分支器提供,以保证各通道相参操作。
智能天线实验平台所用的THS1206、DAC2902、MAX2701、MAX2721、MAX2242和MAX2644,MAXIM和TI公司提供了相应的评估模块(EVM或Evkit),用于评估对应芯片性能。智能天线实验平台可以采用这些评估模块进行构建,极大地方便了智能天线实验平台的实现。
智能天线硬件实验平台是研究智能天线技术不可缺少的手段。本智能天线硬件实验平台基于新一代的数字信号处理器C6701,采用高速A/D、D/A技术和零中频射频I/Q调制解调器,可对智能天线、空时编码、多进多出技术以及软件无线电等方面的算法提供实际测试。为简化电路,笔者在A/D、D/A与DSP接口中没有采用外接FIFO或双口RAM的结构,这需要占用DSP的资源。如果采用FIFO或双口RAM并结合DMA方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平台的性能。如果采用更高速的A/D变换器,可以更进一步实现中频段的智能天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