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源 > 数字电源
[导读] U-Boot是一个功能强大的Boot loader。前期移植工作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首要环节。嵌入式开发人员应该在了解U-Boot的工作机理、移植条件后,根据目标板和具体情况灵活裁减U -Boot以提高操作系统移植的稳定性,缩短移植周期,降低产品成本,为后续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引言
    嵌入式Linux系统常用的Boot Loader有arm-boot、redboot、U-Boot等。U-Boot (全称Universal Boot Loader)是当前比较流行的遵循GPL条件的开放源码项目。U-Boot具有源码公开的特点,开发人员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裁减;支持多种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具有多种设备驱动源码:支持多种引导方式;具有功能强大且成熟、稳定等诸多优点。在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中广泛采用。U-Boot严重依赖于底层硬件,不同的CPU或嵌入式板及设备需要不同的U-Boot,因此,在嵌入式系统中建立通用的U-Boot是非常困难的,故U-Boot需针对开发版本量身定做。
2  开发平台
    系统的开发板硬件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BF561开发板
    目标板以Blackfin嵌入式处理器BF561为核心,数据地址线复用到SDRAM、 Flash、USB、Ethernet,并通过FPGA实现逻辑控制。此外,将UART端口转换为RS232端口引出。其中SDRAM的地址为 0x00000000~0x02000000,Flash的地址为0x20000000~0x20300000。宿主机采用Window和 Suse10.0双操作系统,采用串行接口和以太网连接宿主机和目标板,程序先在宿主机上编译,然后下载至目标板上运行,目标板的终端被重定向到串行接口,由宿主机输出。
    开发环境的建立步骤如下:
    ⑴在宿主机上设置终端:大部分嵌入式系统在宿主机上大多都采用kermit或minaicom实现与目标板的通信,本系统采用inicom。minicom是Linux下一个类似于Windows超级终端的友好串口通信程序。在终端输入 bash#minicom-s进入minicom设置画面,设置串口波特率、有效数据位、停止位以及奇偶校验位分别为57600、8 bit、1位停止位以及无奇偶校验位等。
    ⑵安装交叉编译器:交叉编译是在一个架构下编译另外一个架构的目标文件。要从http://blackfin.uclinux.org网站上下载Blackfin ToolChain,然后安装并修改环境变量PATH,使其包含ToolChain的安装目录。
bash# rpm–Uvh blackfin-toolchain-06r1-4.i386.rpm
bash$ export PATH=$PATH:/opt/uClinux/bfin-uclinux/ bin
在U-Boot-1.1.3/Makefile下可以看到选择交叉编译器为bfin-uclinux-gcc。
ifeq($(ARCH),blackfin)
       CROSS_COMPILE = bfin-uclinux-gcc
3 U-Boot启动两阶段
    U-Boot代码一般分为stage1和stage2两大部分。stage1依赖于CPU体系结构如设备初始化代码,常用汇编语言编写以达到短小精悍,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目的。它主要包括cpu/bf561目录下的start.s。stage2一般采用C语言编写实现复杂功能,这样代码则具有更好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主要包括lib blackfin/board.c文件和common/main.c文件中main_loop函数。
    stagel从CPU入口函数cpu/bf561/start.s开始,通常包含以下步骤,
    (1)基本硬件的初始化,为随后执行kernel准备好基本的硬件环境。包括:屏蔽所有中断,引导装载程序的执行过程中不必执行任何中断,中断屏蔽可通过写CPU的中断屏蔽寄存器或状态寄存器实现;设置CPU的速度和时钟频率,初始化pll;RAM初始化,初始化内存控制器的各个寄存器;初始化UART,向串口打印U-Boot的字符信息;关闭CPU内部指令,数据cache。
    (2) 为加载U-Boot的stage2准备RAM空间,通常将stage2置于整个RAM空间的最顶层1MB空间。
    (3)拷贝U-Boot的stage2到RAM。判断是否是Flash运行,如果是就将stage2的代码拷贝到TEXT BASE处。将stage2安排到RAM空间的最顶层1MB是较推荐的方法。
    (4)设置堆栈指针sp为C语言代码执行做好准备。
    (5)跳转到stage2的C语言代码入口点。
    stage2主要包括lib-blackfin/board.c中board_init_f、board_init_r函数以及common/main.C中main_loop函数。通常包含以下步骤:
    (1) 初始化此阶段需用的硬件设备,由board_init_f和board_init_r函数实现。
void board_init_f(ulong bootflag)
{……………
      init_IRQ();          //初始化中断
      init_baudrate();      //设置串口波特率
      serial_init();         //设置串口工作方式
}
void board_init_r(gd_t*id,ulong dest_addr)
{……………
      size = flash_init();    //Flash 初始化……………
      for (;;)
         {main_loop();    //设置延时时间,确定目标板是进入下载模式还是启动加载模式
}
}
    (2)内存映射检测。
    (3)加载内核并为内核设置启动参数。
    (4)调用内核。
4 U-BOOT的移植
4.1  U-Boot方法与要点
    移植U-Boot简便的方法是从U-Boot支持的开发板中选择一个与其目标板接近的开发板进行修改。需修改的是与硬件相关的部分,涉及到两个层面:针对CPU的移植,由于U-Boot_1.1.3支持BF561,故只需做第二层面的移植:针对目标板硬件的移植。在移植前,需仔细阅读U-Boot/readme文件,该文件对目录结构和如何移植作了简要介绍。从移植U-Boot的最小要求、U- Boot能够正常启动的角度出发,选择BF561的STAMP板为模板,相关源代码在/board/stamp目录下,结合U-Boot的启动流程,主要修改文件如下:
    (1)与目标板相关的代码部分:在board下创建mybf561目录,无需从头开始,参考与目标板相似的STAMP板在mybf561目录下创建mybf561.c、mybf561.h、flash.c、config.mk、Makefie等文件。需要修改/board/mybf561/config.mk:
TEXT_BASE = 0x01FC0000
PLATFORM_CPPFLAGS += - I$(TOPDIR)
TFEXT_BASE用于设置程序编译链接的起始地址即将U-Boot的stage2拷贝到SDRAM的TEXT_BASE处,即SDRAM最顶层一段存储区。修改board/mybf561/Makefile:
include $(TOPDIR)/config.mk
LIB= lib$(BOARD).a             # 选择库文件
OBJS=$(BOARD).o mybf561.o     # 目标文件
    (2)与CPU相关的代码部分:U-Boot_1.1.3/epu文件中含有BF561的目录,其中包含start.s、cpu.c、cpu.h、interrupt.c、init_sdram.s等。故不需要建立与cpu相关的文件目录。
    (3)与头文件相关的代码:在include/configs创建mybf561.h,参考include/configs/stamp.h,如下:
#define CONFIG_MYBF561 1
#define CONFIG_CLKIN_HZ 1000000   // 输入时钟
#define CONFIG_PLL_BYPASS 0       // 使用锁相环
    与Flash 相关设置:
#define CFG_FLASH_BASE 0x20000000    // Flash起始地址
#define CFG_MAX_FLASH_BANKS 1     // max number of memory banks
#define CFG_MAX_FLASH_SECT 67      // max number of sector on one chip
#define CFG_ENV_ADDR 0x20004000     // 环境变量保存地址
#define CFG_ENV_OFFSET   (CFG_ENV_ADDR-CFG_FLASH_BASE)
#define CFG_ENV_SIZE          0x2000
#define CFG_ENV_SECT_SIZE    0x2000
    Flash的修改与具体型号和容量有关,修改过程中参考Flash擦除数据命令、特定寄存器的写入地址以及扇区的大小和位置。
与SDRAM相关设置:
# define CONFIG_MEM_SIZE 32    // 128,64,32,16
# define CONFIG_MEM_ADD_WDTH   // 8,9,10,11
# define CONFIG_MEM_MT48LC64M4A2FB_7E 1
# define CFG_MEMTEST_START 0x00000000  
// memtest works on
# if (CONFIG_MEM_SIZE == 32)
# define CFG_MAX_RAM_SIZE 0x02000000
# define CFG_MEMTEST_END 0x01F7FFFF   
// 1…31.5MB in DRAM
# define CFG_LOAD_ADDR 0x01000000
//default load
    最后一行要用Tab键开头表示命令。其中blackfin表示CPU的种类。bf561是cpu bf561对应的代码目录,mybf561是目标板对应的目录。这样可使用make mybf561_config配置自身的开发板。
    其他修改视情况而定。如根据SDRAM大小修改cplb表,根据需要修改堆栈大小。如drivers/cfi_flash.c中flash_init()函数,cpu/bf561/ints.c中init_IRQ()函数等。
    修改完毕后就可以采用以下命令编译U-Boot:bash$>make clean,bash$>make mrproper,bash$>make mybf561_ config,bash$>make。
    编译完后U-Boot_1.1.3生成U-Boot的二进制文件U-Boot.bin(U- Boot.bin只能用于更新)。执行bash$>bfin-uclinux-objcopy-I binary-Oihex U-Boot.bin,生成可在Windows下首次烧写到Flash的十六进制文件U-Boot.hex。
4.2  U-Boot的烧写
    下载U-Boot到目标板,或者当U-Boot不能正常启动时,必须通过JTAG或者ADI ICE将U-Boot下载到目标板。在此可将ADI公司的仿真器与Visual DSP++环境相连,通过Visual DSP++,在TOOLS-->Flash Programmer下执行Flash驱动程序M25P64.dxe,选择"Erase all"-->Load Flie烧写U-Boot.hex文件到Flash中。
    移植成功后,打开终端minicom复位开发板,若串口能输出正确的启动信息.则表明移植基本成功。启动后,如果在设定的时间内,串口没有接收到按键。U-Boot将自动加载操作系统内核和文件系统。若设定时间内串口接收到按键,则U-Boot停止自动加载,进入命令行,可看到U-Boot的提示符"mybf561>",查看Flash信息,调试或手动加载内核。
    生成新的U-Boot.bin文件后。可通过Ethernet或者串口更新U-Boot。因为网络的传输速度远比串口快,故一般选择网络传输。将新生成的U-Boot.bin拷贝到宿主机根目录下的tftpboot目录(前提是已经创建tftp sever),在目标板出现U-Boot提示符后。按任意键进入下载模式:
    mybf561>tftp 0x1000000 U-Boot.bin
    0x1000000为SDRAM默认的下载地址空间,用于U-Boot的升级、调试。当需要升级或者修改U-Boot,可将新的U-Boot从SDRAM烧写到Flash,覆盖原来的U-Boot,以减少烧写Flash的次数。在烧写以前最好测试一下所下载的U-Boot能否正常运行:
    Mybf561>go 0x1000000
    如果运行正常就可将U-Boot写到Flash中:
    mybf561>protect off all
    mybf561>erase all
#可只擦除部分扇区
    检验写入Flash中的内容是否正确:
    mybf561>cp.b 0x1000000 0x20000000  $(filesize)
    mybf561>cmp.b 0x1000000 0x20000000  $(filesize)
    如果不正确,应重复执行Erase all 和Copy 命令,直到正确为止。至此,U-Boot移植的步骤基本完成。
5 结束语
    U-Boot是一个功能强大的Boot loader。前期移植工作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首要环节。嵌入式开发人员应该在了解U-Boot的工作机理、移植条件后,根据目标板和具体情况灵活裁减U -Boot以提高操作系统移植的稳定性,缩短移植周期,降低产品成本,为后续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加利福尼亚库尔弗城2024年7月16日 /美通社/ -- Snail, Inc.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 SNAL) (以下简称"蜗牛游戏"或"公司")是一家领先的全球独立开发商和发行商,专注于互动数字娱乐,今日宣布方舟:...

关键字: iOS 安卓系统 移植 移动平台

刚入门嵌入式,选入门级RZ/G2L开发板,采用邮票孔形式封装了RZ/G2L核心板。

关键字: 开发板 嵌入式LINUX 嵌入式系统

上海2023年2月16日 /美通社/ -- 近日,诺华中国宣布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正式启动"中国地中海贫血救助项目"广西地区专项援助,将在当地定向资助困难家庭地中海贫血患儿,同时通过相关医生培...

关键字: BSP 控制 移植 大众

北京2022年12月7日 /美通社/ -- 2022年12月3日,由高博医学(血液病)广东研究中心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共同主办的高博医学论坛·华南造血干细胞移植论坛通过线下线上...

关键字: 移植 HD PID 血细胞

捐款近4000万 上海2022年12月7日 /美通社/ -- 2022年12月7日下午,中芯国际"芯肝宝贝计划"十年纪念暨2022年度捐赠仪式在上海仁济医院举行。十年来,该项目捐赠善款总额近4000...

关键字: 中芯国际 移植

北京2022年11月14日 /美通社/ -- 2022年10月,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迎来了五周岁"生日"。在吴彤主任带领下,移植科于2017年从无到有,历经五...

关键字: 移植 OS MT CD

上海2022年11月6日 /美通社/ --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武田制药携5款创新产品亮相武田罕见遗传与血液疾病领域专场发布会。用于移植后抗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或疾病治疗[1]的马立巴韦[2]迎来&quo...

关键字: 移植 BSP CD FDA

亘喜生物科技集团宣布正在中国开展的、旨在全面评估GC007g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效果的1/2期注册性临床试验顺利进入2期研究阶段,首例入组患者已给药。GC007g是亘喜生物旗下的一款靶向CD19的供者来源...

关键字: 移植 CD

北京2022年9月9日 /美通社/ -- 诺诚健华(香港联交所代码:09969)今天宣布,tafasitamab (Minjuvi®)联合来那度胺治疗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 (ASCT) 条件的复发/难治弥漫性大B...

关键字: VI NJU BSP 移植

苏州2022年8月19日 /美通社/ --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董念国教授团队运用与心擎医疗联合研发的短中期体外全磁悬浮心室辅助装置MoyoAssist®,成功救治三例危重的终...

关键字: 磁悬浮 移植 IC 静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