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视觉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多路摄像数据的处理与传输已成为众多应用场景的核心需求。从智能安防监控领域的全面覆盖,到工业视觉处理网关的精准检测,再到车载环视融合平台的实时驾驶辅助以及智慧社区AI防控的快速响应,多路摄像数据的处理与传输已成为关键需求,而高效且低延时的解决方案则是实现这些应用的核心。 目前多路摄像传输方案往往存在一定局限,接入路数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监控场景的需求,且延迟较高,影响实时性,编码效率也不尽如人意,通常会占用大量带宽和存储资源。然而,米尔电子在瑞芯微 RK3576核心板上实现了 12 路高清视频流H264高效编码与RTSP低延迟推流,端到端延迟约140ms。下面为大家介绍米尔是如何实现12路高清视频流的低延迟端到端传输。
因此,我们可以在米尔RK3576开发板上运行opencv代码,来完成一些视觉内容,充分发挥该板的性能。要先编译opencv需要一些预先的准备工作首先更新软件包并安装必要的依赖:
代码段(.text)少于3KB低内存消耗支持 INT8/FP32/FP16 模型,实验性地支持 FP8 模型,支持 keras h5 或 tflite 模型转换支持多种芯片架构的专用指令优化: ARM SIMD/NEON/MVEI,RV32P, RV64V友好的用户接口,只需要 load/run 模型支持全静态的内存配置(无需 malloc )
米尔电子基于与NXP长期合作的嵌入式处理器开发经验,在i.MX 6和i.MX 8系列核心板领域已形成完整产品矩阵,米尔累计推出5个平台共计二十余款NXP核心板,涵盖工业物联网、新能源、医疗等领域。此次推出的米尔基于NXP i.MX 91核心板及开发板(MYC-LMX91),延续了米尔在嵌入式模组领域的技术积累,赋能新一代入门级嵌入式Linux应用。提供1GB LPDDR4 8GB eMMC 的核心板和开发板,核心板采用218PIN引脚的LGA封装设计,工作温度为-40℃-85℃,适应工业级的严苛环境使用。